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 :瑞典诗人、心理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0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Gösta Tranströmer),男,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诗人、心理学家。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1954年,发表《17首诗》。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1989年,发表诗集《为死者和生者》。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人物生平

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Runmar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

1949年,与诗人谢尔·埃斯普马克在学生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中学毕业后,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院(现为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文学史、宗教和心理学史

1954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尽管他当时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但这本诗集轰动瑞典诗坛,被文学史作者扬·斯坦奎斯特称之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 。

1956年他毕业。此后四年中他留校研究。此后他转到一个青少年拘留所做心理学家。

1958年,与莫妮卡结婚;同年,发表《路上的秘密》。20世纪60年代,他的诗歌国际声誉不断提高。

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1965—1990年,在一所劳动力市场研究所担任心理学咨询师。

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兰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

1965年他与夫人和孩子一起搬到斯德哥尔摩以西40千米处的小城韦斯特罗斯,他至今住在那里。他在那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以至于1997年当地政府建立了一个以他命名的特兰斯特罗默文学奖。

1970年,发表诗集《看见黑暗》。

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

1980年特兰斯特罗默退休,此前他在瑞典国家劳工部做工作心理学家。

特兰斯特罗默的诗歌生涯开始于中学时期,当时他就读于斯特哥尔摩的一所拉丁文学校。

特兰斯特罗默与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是好友,两人互相翻译对方的作品,并将对方的作品收录到自己的书里。

1981年,获德国诗歌奖。

1983年,发表诗集《野蛮的广场》。

1989年,发表诗集《为死者和生者》。

1990年特兰斯特罗默患脑出血使他的语言功能受到阻碍,但此后他又恢复过来了。

2000年,搬至斯德哥尔摩,期间坚持诗歌创作。

2001年,发表诗集《监狱》、诗集《巨大的谜语》、书信集《书信1964—1990》。

2002年,出席北大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发布研讨会上。

2007年,获加拿大终身成就奖。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官方认为他的诗作“通过其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

2015年3月26日,因中风在医院去世,享年83岁。

创作特点

诗词风格

特兰斯特勒默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大诗人。”那是因为:“诗人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风、雨、日、月、天、地、人,通过个人文学与哲学的推动力及社会体验,熔铸成一个个独立的整体——诗歌。”

欧洲诗歌质量超过美国时,在列举了波兰米沃什(Milose)、苏联布罗茨基(Brodsky)、爱尔兰希尼(Heaney)、意大利蒙塔莱(Montale)后,认为特兰斯特勒默是最杰出的一个。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的诗非常紧密,他使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他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由于他用词非常少,他在5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日本俳句的要求。在这里词不是诗的组成部分,而是音节

在结构上特兰斯特罗默从一开始就使用大胆的比喻,自由的节奏和古体诗的结构。他的用语比较温和,不强硬,他的风格简单,但节奏性非常强,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来吸引人。

在内容上特兰斯特罗默很少描写自然景象或抽象的哲学思考,他一般描写对日常生活的反想。在这里他既不描写对媒介报道的世界大事,也不描写内心的冲突,他集中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瞬间。德国电台评论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

主要成就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他与保尔·瓦莱里的“纯诗”相近。他 有点“为艺术而艺术”的味道,但超出了纯粹的完美主义,而是“心理地、逻辑地自问”。他的诗无法归入一个流派。托马斯·特兰斯特罗姆,这是个用心去体味生活,用心去创作的瑞典诗人,他一生只写了163首诗,但是每首诗都像北欧的天空那样纯净。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诗评》杂志,已将特朗斯特罗姆和切·米沃什、布罗茨基、谢默斯·希尼并列,称之为“最杰出的欧洲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甚至被排在第一位——布罗茨基坦承自己偷过他的意象,他是诗人们的诗人。

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曾将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比喻为“有如一个火车站,千里迢迢,南来北往的火车都在同一建筑物里做短暂停留,也许有一列火车的底架上仍然沾有俄罗斯的残雪,另一辆上地中海的鲜花正在车厢里怒放,还有一辆车的顶棚上布满了鲁尔的煤灰”。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通过其凝炼、通透的意象,为我们带出了通往现实的崭新路径”。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他所写的是关于重大问题。他的作品探讨死亡,探讨历史、回忆还有自然。”

瑞典外交部在推特上发表悼词称:“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诗歌永远不会消逝。”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诺奖诗歌巨匠特朗斯特罗姆去世:喧嚣时代的隐居炼金术士.凤凰网.2015-03-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