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草雀 :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纹的小型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0 17:28

斑胸草雀(黑枕黄鹂普通亚种:Taeniopygia guttata),又名金山珍珠,是雀形目梅花雀科的小型鸟类。该鸟全长10厘米左右,胸和尾羽有黑白斑纹,雄鸟胁部棕红色有白色点斑,除原色种外羽色全白的亦较常见;主要以禾本科的种子为食,鸣声低,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饲养的观赏鸟,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常用于脊椎动物脑、行为和演化研究的模型。

形态特征

斑胸草雀成鸟重10~13克,体长10~11厘米,尾与别的草雀比起来显得较短,常被长长的尾上覆羽所遮盖,喙短而钝。

斑胸草雀雌雄身上羽毛的颜色不同;雄鸟前额至颈后及颈侧灰色或浅灰色,从嘴基到眼下的眼先部位为白色,被两条黑色纵纹所勾勒出来,颊和耳羽暖棕或橙红色,下颏、喉和胸浅灰色有很细的整齐黑色横纹,颏部至胸部平行渐粗,以至在下缘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两侧及两胁红褐色,并缀有白色小斑点,肩背及翅灰棕色,飞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间白色,缘为灰色或深灰色,尾巴黑棕色,尾上覆羽黑色有近似圆形的白斑,下体其余部分白色或奶白色。

嘴呈朱红色至栗色,眼睛的颜色为深褐色,跗、趾肉红色。

雌鸟羽色发灰,无橙红色的颊斑、喉胸部黑色横纹和两胁的褐色羽毛及白点,其余部分与雄鸟相似。

未成年的幼鸟体羽极似成年雌鸟,只是头部的羽毛是与背部差不多的灰棕色,嘴的颜色为黑色。

白色变种全身羽毛白色,在发情期雄鸟的嘴为深红色,而雌鸟的嘴通常是橙红色,呈现较浅淡的色调。

驼色变种也可依有无脸颊斑和胸部黑色横纹区分性别。

栖息环境

斑胸草雀原产热带森林中,多生活在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地区,比较常见于干燥的稀树、灌木丛开阔林地,和平原、盐沼、耕作区边缘、种植园、公园、庭院等,总是离水不远,旱季在水塘边聚集。

生活习性

食性

斑胸草雀为杂食性鸟类,主食为谷物和禾本科种子,也食植物的嫩芽、叶,平时在地面灵活地蹦跳觅食,也吃少量地上或飞在空中的小昆虫。

斑胸草雀像鸽子那样用啜饮方式饮水,每天通常要喝数次水,但也可以从食物中得到必要的水分而较长时间不喝水。体内缺水时斑胸草雀会减少皮肤水分的散失率。

斑胸草雀摄取的总能量会随着环境温度的下降而线性上升。

鸣声

斑胸草雀叫声轻柔,终生保持其幼年期学会的一套鸣啭曲目;斑胸草雀雄鸟善鸣,鸣声单调、似独轮车的车轴发出急促的“吱—吱—吱”声;斑胸草雀受惊和彼此呼唤时发出的叫声很像小喇叭在极远处吹奏时的声音,偶尔它们也能发出类似猫叫的“咪咪”声,其实这种声音是一种警戒叫声;斑胸草雀鸣声富节奏感,其发音特点急促而短音节,斑胸草雀的雄鸟较为频繁,鸣声有单音或单音快速连鸣,连鸣时急促,鸣声不太悦耳动听,但也不使人感到烦噪不安,鸣声不高,鸣叫时鸟头、尾高翘,呈“U”字形。这种鸟儿每个雄性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唱法”,往往呼叫配偶的唱法带着旋转音的高声调。

雄的斑胸草雀鸣声意味深长,而雌鸟很少鸣叫。这些鸣声用于标记领地和吸引交配。未成熟的雄斑胸草雀只学习同种草雀鸣声。幼鸟索食时发出类似发报的“嘀、嘀”声;它们不具备学舌的条件,受十姊妹禾雀抚育长大的鸟能发出类似义亲的叫声,但是随着配对繁殖期的到来,这种学来的叫声会被逐渐遗忘而发出标准的同类鸟的鸣叫。

结群

斑胸草雀喜群居生活,它们本身属于神经质的鸟,容易惊恐;性格粗暴的斑胸草雀之间也有争斗。斑胸草雀集群性甚强,成对或成群活动,能聚集起数量惊人的庞大鸟群;虽然集群活动,但仍保留一定的领域性,不允许陌生者过于接近窝巢;它们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听到异常的响动,哪怕是轻微的声音,都能使警觉的雄鸟惊叫起来并引起周围鸟的呼应,巢中的雌鸟也会循声从巢中探出头来一看究竟;斑胸草雀斑胸草雀似乎对红色特别敏感,相对地比较能够容忍嘴非红色的鸟。斑胸草雀繁殖时仍然结群营巢,不孵育的鸟依然在一起觅食嬉戏。

求偶

在求偶中,雄斑胸草雀常在栖木上磨喙,姿态好似鞠躬。雄斑胸草雀在求偶过程中会发出悦耳的鸣唱,还会不时地叼回一些树枝和草叶等给雌雀,雌雀则会利用这些材料来筑巢。斑胸草雀的雌鸟喜欢以“歌”择偶,雄鸟经常“唱”且“唱”得久、调子多,就更受雌鸟的青睐。如果雄鸟的鸣叫声区别只是声调高低不同,雄性斑胸草雀声调越高越对雌性斑胸草雀有吸引力。斑胸草雀不仅有着长期的伴侣关系,而且也高度社会化。配对成功的雌雄鸟,成双并卧,相互啄羽,亲密无间。

当在没有异性出现的时候,斑胸草雀也会对着同性大力放歌,互相吸引并组成搭档伴侣,其忠贞程度不亚于异性伴侣。同性的个体交往的方式就如同雌雄配偶一样,相爱的双方会互相梳理对方的羽毛,它们会一起筑窝,也会互相用喙温柔地互蹭,好似亲吻。研究没有记录任何和性行为有关的同性行为,只是同性鸟类组成了合作的伴侣。

营巢

斑胸草雀夜间有在巢内休息的习性。该鸟营巢在树洞中。斑胸草雀于茂密的蒿草灌木丛中用细长草茎和树叶、草根等营造开口朝向侧面的松散球形巢,巢内衬垫羽毛、柔软的花絮和更细的草茎。斑胸草雀在野生时,善于利用天然洞穴,或其它啄洞穴营巢鸟类的废弃洞穴营巢,营巢时雌雄鸟共同协作完成,一般雄鸟寻找合适的巢材,衔至洞穴,雌鸟在洞穴中搭建完成巢坯,以后逐步植入细草、羽毛、纤维等巢材,特别爱用禾本科柔软的花絮或果穗营巢。在产卵、孵卵、育雏期间,雄鸟仍要衔细柔的巢材,供雌鸟修补巢。

分布范围

野生的斑胸草雀分布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引入了葡萄牙波多黎各。其分布区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小巽他群岛(从龙目岛松巴哇岛松巴岛萨武群岛罗地岛帝汶岛),作为观赏鸟被世界许多国家饲养,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中国,还见于缅甸、印度、柬埔寨和东南亚等国。

繁殖方式

斑胸草雀适应了沙漠和半沙漠地区的干旱环境,其繁殖、孵化行为要取决于稀少而没有规律的雨水;成年的斑胸草雀通常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雌雄配对后亲鸟开始叼巢材,4~5天后就开始每天产1枚卵,一般每窝产卵4~6枚,若第一次参与繁殖,有的亲鸟只产卵1枚,最多产卵3枚,卵白色稍具有光泽,椭圆形,似中等花生仁大,卵重约为1.5克左右,大小为15(14.7~16.5)×11(10.2~11.6)毫米;雌雄亲鸟轮换孵化,白天以雌鸟孵卵为主,雄鸟多守卫在巢穴附近,每日早晨、中午、黄昏前夕,雄鸟进巢换出雌鸟,雌鸟出巢后排便、饮水和觅食,之后进巢换出雄鸟,夜晚多为雌雄亲鸟在巢中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3~17天。

斑胸草雀的早成雏晚成鸟,出壳幼雏体表裸露无羽,呈现较深的肉红色(白色变种的皮肤为浅红色),全身只有几根绒羽,一簇簇分布于头顶、两翼、背等处,两眼也紧闭未睁开,此时雏鸟嘴部全部是黑色的;育雏由雌雄双亲共同承担,亲鸟将吃下的半消化食物吐出饲喂雏鸟,出壳的雏鸟发育到7~10日龄后才睁眼,也就进入到生长迅速的针羽期,一天中很多时间都能听到幼鸟索食声,因为雏鸟的食欲很大,亲鸟喂雏的次数较频,育雏期在25天左右;雏鸟生长到20日龄时,体羽长齐离巢,并开始学着自己啄食,出巢以后雏鸟尚需要经过巢后发育,多为7~10天,直到35日龄时才可以独立生活。

斑胸草雀幼鸟一般和它们的双亲生活在一起,在幼鸟的嘴巴变红之前,亲鸟能容忍它们同住一巢,哪怕此刻在旧巢中已产下第二窝的卵,在野外能独立生活的益鸟会离开亲鸟,与邻居育成的小鸟结成游荡的觅食群;出壳3个月后小鸟的嘴就能泛红,羽毛也换成成鸟那样的形式,同时有求偶行为,但成功的繁殖往往要等到5个月前后;这种鸟的自然寿命为7~10年。饲养的斑胸草雀平均寿命5年。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的全球种群数量尚未确定,但1999年Clement描述为普通常见或在当地丰富;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威胁的情况下,倾向于认定其规模是稳定的。

保护级别

201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LC)。

人工饲养

• 饲料

斑胸草雀作为观赏鸟的饲料以谷子、小米、黍子、子为主,还应喂给粗磨的牡蛎科粉、骨粉等无机盐饲料,日常可用6份谷子或小米混合4份稗子,也有用6或7份稗子、3或2份小米、1份黍配制的,为防止脂肪过多,黍的配合比例一定不能高于1/10;可以隔二三天给一次新鲜青菜(小油菜等);每天换一次清洁饮水。天气寒冷或食欲不振时,可喂10~20%的加那利草籽。在繁殖期应补充蛋小米,用小米6~8分升、蛋黄一个搅拌在一起,一次只能给半天的数量,以免吃得过多消化不良

• 用具

斑胸草雀可单只饲养,也可成对饲养。由于其体型小,不需要大笼。一个苹果箱(装苹果的箱子大小的箱笼,在中间隔开)可以饲养两对益鸟。栖架有一二根就够了,用一根栖架的,高度为笼高的一半。不管产卵不产卵,都要挂上巢壶。作为观赏鸟,可买金属笼;作为繁殖饲养,可用箱式繁殖笼(大小为35×35×30厘米)。巢箱可用木板做成,在巢箱内中间处加一隔板,分内外两间,开一直径5厘米的出入口,外间正面口下设一台,便于鸟入巢蹬踏。窝巢也可用壶状草巢或竹筒、葫芦等。

•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应保证笼舍和笼具的卫生。经常对室内和笼具进行消毒,每天换清洁饮水,添加饲料,除保证食、水充足,用具卫生外,每周还要清扫一次笼底的粪便和沙土。斑胸草雀不耐寒冷,冬、春季应放在室内,室温应在10~15℃,不能低于8℃。在温带地区饲养的话,冬季最好能多晒太阳来增加热量。经过多年的驯化饲养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温带气候。冬季鸟儿只要能经常晒晒太阳,就并不需要专门的加温措施。

斑胸草雀对砂子似乎有着特殊的偏爱,所以要在笼中提供洁净的细砂供其随时啄食。

斑胸草雀不喜欢水浴,对水浴要求不高。气温较高时可两三天供水浴一次,冬季每周一次即可。它们用双翅和身体频频拍击水面,使水珠溅在羽体上,进行水浴。水浴可在水浴笼中进行,也可在盛水的浅盆中让其水浴。水浴时只要稍湿羽毛,以后雌雄鸟相互整羽即可。

笼养斑胸草雀似乎能认识主人,陌生人走近笼子引起的骚动要比主人的手伸进笼中时的反应更强烈。

• 人工繁殖

斑胸草雀3~4个月龄即可作为种鸟,为了有利于亲鸟换羽,通常在夏季7月份停止繁殖;在繁殖季节应保持环境安静,冬季应注意室内温度保持在15℃以上,在孵化和育雏期间,不要随意移动繁殖笼和巢箱的位置;鸟笼的位置应考虑日光、温度、通风和防寒等方面的因素,用深色笼衣将繁殖鸟笼严盖,还须在后上方安一个口不正对笼门的巢,笼内铺上细草和棉絮;在孵卵、育雏期间添食、换水和打扫笼子,不仅要在傍晚时分雌鸟和雄鸟都进窝过夜后才可进行,而且动作要轻柔迅速。

在中国通常要避开夏季炎热和冬季严寒,特别秋、冬季时气温较低,夜晚要注意提高室内的气温;第一次参与繁殖的亲鸟缺乏孵卵的经验,有的亲鸟产卵以后根本就不进巢孵卵;第一次孵卵成功的亲鸟,往往又不会育雏,亲鸟虽然尽心在巢中暖雏,早成雏多数饥饿而死亡,同时刚出壳的雏鸟又太小,人工育雏也不易成活;斑胸草雀卵可以由白腰文鸟代孵、代育,育雏的假母要同斑胸草雀同时产卵,不过错开2~3天也没有关系,此外做假母的要有育雏的经验,最少也要育过三次雏鸟的,才能有资格做假母。

有关知识

斑胸草雀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可以飞行很远的距离,澳大利亚中部的原住民常常跟随这种鸟来寻找水源;

在欧美有民间的斑胸草雀协会,定期将饲养的鸟带到公共场所进行展览并评出优胜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