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 :禾本科蔗茅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4:37

斑茅(学名: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是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秆粗壮,高2-4(-6)米,直径1-2厘米,具多数节,无毛。叶鞘长于其节间,基部或上部边缘和鞘口具柔毛;叶舌膜质,长1-2毫米,顶端截平;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长1-2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变窄,中脉粗壮,无毛,上面基部生柔毛,边缘锯齿状粗糙。

复总状花序大型,稠密,长30-80厘米,宽5-10厘米,主轴无毛,每节着生2-4枚分枝,分枝2-3回分出,腋间被微毛;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细线形,长3-5毫米,被长丝状柔毛,顶端稍膨大;无柄与有柄小穗狭披针形,长3.5-4毫米,黄绿色或带紫色,基盘小,具长约1毫米的短柔毛;两颖近等长,草质或稍厚,顶端渐尖,第一颖沿脊微粗糙,两侧脉不明显,背部具长于其小穗一倍以上之丝状柔毛;第二颖具3(-5)脉,脊粗糙,上部边缘具纤毛,背部无毛,但在有柄小穗中,背部具有长柔毛;第一外等长或稍短于颖,具1-3脉,顶端尖,上部边缘具小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稍短或等长于颖;顶端具小尖头,或在有柄小穗中,具长3毫米之短芒,上部边缘具细纤毛;第二内稃长圆形,长约为其外稃之半,顶端具纤毛;花药长1.8-2毫米;柱头紫黑色,长约2毫米,为其花柱之2倍,自小穗中部两侧伸出。

颖果长圆形,长约3毫米,胚长为颖果之半。2n=30,40(Babu,Srinivasan,1950;Celarier,1956),50(JanakiAmmal,1941;Price,1959),60(Bremer,1934)。花果期8-12月。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河南、陕西省浙江省江西省、湖北、湖南省福建省、台湾、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省区;也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

生长环境

生长在山坡和河岸溪涧草地。斑茅喜温性的中生植物,适应性较强,能耐旱、耐涝,多生于潮湿生境,在土质疏松肥沃的溪流边、山间谷地河漫滩的沙土地上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值为5.5-6的酸性红壤和在微碱性土壤上均可生长。

主要价值

饲用:秆叶幼嫩时可作牛马饲料。

材用:茎供编席,通称“斑茅席”;茎叶为人造纤维原料。

观赏:叶片长大而翠绿,草丛外观至为雅致,冬春之间稍端抽出巨大而浓密的复总状花序,若选为庭园观赏植物,乃佳品。

生长习性

斑茅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生长迅速,在拔节期生长速度最大,可达到4.2厘米/天。在开花期后期,生长速度也达到4.6厘米/天,结实期以及枯黄期生长逐步减慢直到停止生长,随着收获时间的推移,斑茅的生物质产量在枯黄期早期(11月)达到最高8.23千克/平方米,其后呈下降趋势。其生物质产量的组成也随时间发生变化,拔节期(6月)开始后,茎叶比一直呈上升趋势,直到枯黄期稍有回落叶的生物量从展叶期到拔节期前期增长缓慢,从拔节期中期开始,伴随着叶片的迅速伸长和分蘖数的增加,直至抽穗初期生物量比拔节期初期增加了8倍,而开花期中期(9月)叶的生物量达到了整个生育期最高值。比抽穗期中期(8月)翻了约1倍。茎生物量从拔节后期(7月)到抽穗期(8月)及从抽穗期到开花期中期(9月)均翻2倍增加。从开花期后期到结实期末期增长幅度减小,仅增加了16.1%。枯黄期(11月)后产量开始降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茎叶生物量比呈现上升趋势,生长节律呈现出“慢一快一慢”的增长规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