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见尘 :传统工艺师,画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30

方见尘,又名建成,一九四八年八月生。歙县人。为人纯真,肝胆可见,潇洒超脱,风流倜傥。擅雕砚,工书画。所雕歙砚神妙绝伦,浑然天成,耐人玩味。一九七三年,其砚雕作品《全神贯注》 、《迎客松》 、《蕉牛》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并载《人民日报》 、《全国工艺美术》等书,一九八五年,砚作《云水拱月》在全国工艺美展上列全国四大名砚之首,同年创作《嫦娥奔月》在香港展出,《新安揽胜》、 《大佛砚》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被胡子昂、胡厥文等有识之士誉之为国宝。

徽州奇人

要说“人杰地灵”,几乎没有什么地方能比得过徽州了,从山水滋养的文化沃土中涌现出了不胜枚举的名师大家,方见尘算是一位。很难想象艺术家的作品将深刻与华美融于一身,方见尘做到了,如果说,他的砚雕接近于前者,他的水墨自然就属后者,一如他家乡厚重的文化和黄山美景。

小砚台 大宇宙

德国思想家伊曼努尔·康德认为:理性只是间接经验的堆积。那些由主观零碎材料串起来的概念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艺术更多地是表达一种感受,过度地依赖理性,艺术便丧失了“纯粹”和“敏锐”。有着“砚雕第一刀”美誉的方见尘在他的砚雕作品中保留着“本我”的淳朴,在个体的层面上保持着意会的通彻,在材形的掌控中保留着绝少雕饰的天然品质。

歙砚是中原地区四大名砚之一,因产于徽州歙县而得名。歙砚的原材料为灰黑色含石英粉的砂粘板岩,其中含有丰富的绢云母、石英、碳质、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等矿物颗粒,不同的矿物质在岩石表面显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彩,上乘佳品如金星、眉纹、罗纹等,再配上岩石开采后的天然形状,为砚雕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徽派砚雕讲究因物相形、浑厚朴实、师法自然,其间渗透着徽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方见尘饱受徽文化浸染,徽派建筑砚雕的妙处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形如泉眼、石陨石,还是状如琴头、木屐或册页,都昭示着视觉形态在文化源头上的闪烁,揭示了以小见大、以拙胜巧、雄浑天成的魅力。方见尘将临界于实用、自然和本我的事物做了一番“无作为”的置换和挪用,使之别开悟道,意会情理,顿觉真妥。 “不雕”(新徽派版画艺术家赖少其评语)和“天趣”(国画大师李苦禅评语)应该是对方见尘砚雕最妥贴的评价。

说方见尘的砚雕不可多得是因为它们的不可重复。他的砚雕令文字显得多余和苍白,砚雕中包含融汇着远古的精神内核与当代的审美观点,无法归类于某种派别和“主义”,却又隶属于直觉的把握。

清丽洒脱 水墨情怀

年已花甲的方见尘艺术成就不仅砚雕一项,水墨丹青、音律舞蹈几乎无一不涉猎,而且风格迥异,在黄山地区有奇才之称。

与砚雕古朴沧桑形成对照的是,方见尘的水墨极其率性而华美。他对徽州新安画派“构图简朴、笔墨清远、意境冷漠、超尘拔俗”的传统技法和艺术特色有着深厚的认识和理解,然而在长期的艺术实践所形成的另类艺术特质,让他的绘画成为了新安画派的叛逆。他笔下的仕女秉承盛唐风范,人物丰盈贤淑,呼之欲出。山水则笔墨纵横恣肆,意境空灵雅逸。他作画时随形就势,笔笔相生,始为得气。浓淡干湿,轻重徐疾,都是从率意中来。他的画让人分不清宗法哪一家、哪一派,而是一种荡去铅华,留存率真的“方家样”。他的这种水墨性情正是对其砚雕深沉雄浑的静态美的形态补充,同时将文人水墨的移情转化为一种更为饱满而积极的“入世”态度。

方见尘的艺术才情正是在内外兼修,亦阴亦阳,一刚一柔,华朴相生的交互对映中,用“雕”与“绘”交替转换的行为方式渡至达人,传达出特有的艺术功力。著名国画家范增曾有诗评方见尘:“方外有奇人,神思不见尘,世皆称异怪,。我独爱其真”。

人与作品

人物介绍

安徽黄山国画院院长、歙砚艺术家,一九七三年,其砚雕作品《全神贯注》、《迎客松》、《蕉牛》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并载《人民日报》、《全国工艺美术》等书,一九八五年,砚作《云水拱月》在全国工艺美展上列全国四大名砚之首,同年创作《嫦娥奔月》在香港展出,《新安揽胜》、《大佛砚》在人民大会堂展出,被胡子昂、胡厥文等有识之士誉之为国宝。《八百里黄上图》砚作在日本展出,被博物馆以7万美元购藏。一九八九年雕《黄岳奇观》砚,被黄山市博物馆收藏,刘海粟十上黄山见此砚作后,题云[国之瑰宝]。国内外有关传播媒体曾多次介绍其砚雕成就,称为[砚雕大师][砚雕第一刀],当不为过也。国画笔墨潇洒豪放,无拘无束,直抒胸臆,尤长于仕女人物,画品不让程十发。其创作多在情不自禁,灵感袭来之时,凡挥刀挥毫,心得意会,舞之蹈之,吟之啸之,如痴如醉,若颠若狂,令人动容。

人物成就

方见尘氏,方建成,1948年生,歙县人。歙县为徽州州治所在地,秦朝即置郡,隋唐时,徽州一府六县之歙与休宁县合为新安郡,明清之际,“新安画派”即兴起于此。徽州文化,渊源有自。明清二季,徽州曾引领中国经济、文化之风骚数十百年。有清一代国学鼎盛时,乾嘉学派之皖派代表人物戴震江永程瑶田洪榜等皆出自徽州。方姓源自远古炎帝,为歙、睦(淳安县)二州大姓,历代名人层出不穷。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然不虚!方君见尘崛起于徽州,本有根。

方见尘君,为当代杰出浪漫主义艺术家,工砚雕、国画,兼通舞蹈、音律,素有“中原地区砚雕第一刀”、“徽州奇人”、“唐寅再世”、“刀笔鬼杰”之誉。方君为人为艺,一如《韩非子·五》所云:“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清代袁枚《咏岳飞》诗有句:“不依古法但横行,自有云雷绕膝生”,若譬于方君之作品,亦称贴切。艺术贵创新,不泥成规,勇于探究,庶可有成。方君的砚雕,或以尺幅顽石仿宏伟之自然,气势磅礴而情趣横生;或描摹人物、飞禽走兽,莫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石本无语,一经方君之刀,却显风情万种。其作品《新安揽胜》、《大佛砚》被胡子昂、胡厥文先生誉为国宝。《迎客松》、《全神贯注》、《蕉牛》曾在全国工艺美展会展出,并载入《人民画报》、《全国工艺美术》。《八百里黄山图》曾在日本展出,被日方博物馆以七万美元之重金购藏。《黄岳奇观》为黄山博物馆收藏,刘海粟先生见之,激动不已,欣然命笔题写“国之瑰宝”字样。

方君的国画,写山水景物,以构图简朴、墨少意多、豪放潇洒、意境空灵、超尘拔俗见称。尤可称道者,则是其仕女图。着墨力追盛唐风范,其形态丰盈温婉,其神韵则娴雅淑静。画界同仁皆目为一绝。

方见尘君,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与成就,在艺术界享有极高的盛誉,艺术界名士周谷昌、李苦禅赖少其程十发范曾、高粮、程登科、万青力、亚明诸先生皆深推许之。或云:“见尘的存在本身就是艺术”;“一千年出一个唐伯虎,三百年出一个方见尘。”观其砚雕、绘画作品,非溢美之词。

方见尘君的砚雕、仕女图堪称二绝,此犹两手汉隶、一吭异曲,恐非常人能至此境界。

人物故事

2002年11月20日,著名砚雕和国画大师方见尘先生正式担任朱子艺苑艺术总监。当天上午,聘请仪式及方见尘砚雕、国画作品展在婺源县金都宾馆举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了仪式并表示祝贺。仪式后,参观砚雕、国画作品的人络绎不绝,对方见尘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深为敬佩。午后,方见尘先生在绿苑茶楼即兴作画,题赠朱熹艺苑。

方见尘大师担任朱子艺苑艺术总监伊始,即将自已构思四年之久的一幅作品,亲自动手,历时一月,将一块采自婺源县龙尾山,重达1280公斤的砚石雕刻成一方高2.35米,宽1.3米的巨大镇斋宝砚赠给朱子艺苑。砚上题刻云:此石三万斤,交给方见尘。刻成一方砚,换个歙州城。

此砚形体之大,创意、雕刻之精美在国内极为罕见。朱子艺苑专门为该宝砚建立了展堂。

方见尘还擅长国画,在李可染叶浅予张仃程十发等著名画家的熏染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参与书画展

3 月27 日,以“神思不见尘”为主题的著名砚雕大师 — 方见尘个人画展在上海大剧院画廊开幕,画展至4 月1 日结束,将展出方见尘先生的画作100余幅。

其国画笔墨潇洒豪放,无拘无束,直抒胸臆,尤长于仕女人物,画品不让程十发。其画作以人体、山水景物为主,以构图简朴、墨少意多、豪放潇洒、意境空灵、超尘拔俗见称。有人称“一千年出一个唐伯虎,三百年出一个方见尘。”李苦禅赖少其程十发范曾、周昌毅等对其歙砚、书画均为推许。

见尘先生的人物画作多以表现古代、现代或少数民族的妙韵女性为题材,行笔干净利落,顿挫有致,勾勒点染笔精墨妙,取势得意,其艺术风格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变异与夸张。他的表现手法以线为主,辅以彩墨,不论在造型之灵动,笔墨之洒脱,黑色之淋漓,还是在景物之融合,书画之浑然,都已进入了驾轻就熟的自由境界。人物变异得俊美,夸张得可爱,构图多变而奇崛,依然是传统的"以线造型",却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趋势。线条流畅豪放,率意放为,飘动行云,或粗或细,或线或面,或虚或实,或疏或密,或藏或露,或聚或散,画家创造了一种动态的美、飘逸的美、浪漫的美。见尘先生在线的"抽象"空间中寻找"自由",以其抽象的思维模式、意象的造型手法创造一个个如梦似仙的活生生人物,终以其别具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特色,林立于中国画坛玉丛,并深博行家里手的击节相赞。"不雕""国之瑰宝""放浪登徒""风流才子""唐寅再世",而"方外有奇人,神思不见尘,世皆称异怪,我独爱其真。"更是道出了著名国画家范曾先生的赞誉心声。

也许是几十年凄楚磨、难生活的丰富积累,一直热爱生活并对生活有着深刻感悟的方见尘,凭着对新鲜事物的敏锐观赏力和接纳的热情,加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乐此不疲的艺术磨炼,所有这一切都奠定了方见尘拓展创造内涵的强有力的载体基础。因此而言,方见尘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以丰富的想像和轻松和谐的诗一般的境界,极富充满生活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和启迪。

他人评价

颠米狂素见尘心

颠狂寓世,万笔游魂--乃著名画家、砚雕大师方见尘的生动写照。戊子年四月十九,吾在见尘先生位于黄山市隆阜金山路5号的"砚父"、次日又在徽州故里酒家晤面,从早已神交到连日心交,吾认识的不仅是卓而不群的见尘,而且更是本我纯真的见尘。与见尘晤谈,辄能领略到"兰亭之会,行林之欢"的超逸。他那辞达而理举,飞灵机智的话语,总像闪闪发光的珠玑,既能激越人的心灵,又能开启人的心窍。此时此刻,吾更坚信:情因迁故深,知音世所稀;感受乃深情,享受是柔美。见尘先生由梦醒行,参悟人生,吟之啸之,如痴如醉,若颠若狂,令人动容。他总是沸腾着生的冲动,啼唱着生的欢乐,翔舞着生命的彩练,呼啸着生命的旋风。他为人处世的味道;是那种本真的内在的富有意味的充满美感受的,意趣横生的妙不可言的,又是满含哲理意像纷呈的。吾与见尘先生心交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心河"之涛声。他那"心河之浪"总是铺天盖地而来,浩浩荡荡而去。丽日狂风,满河金涛,给人以宽厚博大的感受。也时有多雨之秋,浪卷千堆,急流汹涌,给人以惊心慑魄的悸动,又给人激心励志的震撼。当他妙言出口时,则涌起团团漩涡,飞出无数个惊叹号--喷扬起珠玑万!何谓天才?弗里德里希·尼采说:"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万物之源也,若自转之轮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古今中外之有创造者,概莫例外都有着这种天才的赤子之心、赤子之情、赤子之态。有人道:方见尘乃亦奇亦怪之天才。此言不谬!吾发现他怀抱的抒发,心境的写真,是平凡岁月的痕迹,是向世人坦开宽阔胸襟中无比自由的心。见尘这颗自由之心灵,总是能不断升腾到一个不可名状的境域,内心澎湃着激情,闪烁着充满个性色彩的坚贞。直,乃生命之底色!正如著名书画家、诗人范曾赋诗所云:"方外有奇人,神思不见尘,世皆称异怪,我独爱其真。" 《艺术恒言》道:"燃旺恒久的心香"。见尘先生几十年来保持率真的心性,保持内心的自美。他不断燃烧热情之火,吹拂浪漫之风,充盈生命之激情,寻找快乐之理由,沐浴大爱之神圣。总之,美--永远是他对生活充满的希冀!一位艺术大师说得好,艺术是光合作用,即灵性归纳。灵者,似有似无感悟也,忽焉近在眼前,忽焉远在天边;灵者,如梦幻,如泡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灵者,迅捷而来,迅捷而去,绝对留不下一丝痕迹。而灵,绝对是古往今来一切大师不可或缺的光照。灵,如晨曦清露,中夜细,远望之有,啼视之无。它浸润着智慧之域,带给人们天心月圆、花开满枝的胜景。吾在与大师的心交中亦是心潮如涌,浮想联翩。作为著名画家和砚雕大师,见尘心中若没有江河日月、大荒大泽、天低西北、地倾东南的大乾坤;若没有对人生的感知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若没有泽被万物生灵的大度,是很难入得汉家宫阙、唱得大江东去的。诚如罗曼·罗兰所言:"所谓风格是一个人的灵魂。"见尘正是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灵魂的,他在艺术的畅想中自由无羁,飞荡飘扬。在见尘先生的灵感世界里,可以构画出这样一种生动的图景:他的灵感如同飞鸟,翅翼上一旦系上黄金黄,便很难凌空翱翔。他从不把每次成功当作艺术停歇的驿站,而是继续跋涉的起点。他在圆满与破裂的一次次转换中求索,智慧便不会长出白发,筋骨也不会生出懒虫。因此,吾完全有理由期待:心有定力的见尘,将会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向着他无比敬畏的艺术大山的峰峦挺进。丰子恺曰:"真善生美,美生艺术。"见尘先生始终向善持真,他总能发现别人视而不见之大美,与大美不言的天地相往返、相对话。他极力崇尚参差错落才是造化的美学,持守过犹不及,圆满则俗,大成若缺,超越一切时尚定义的美学宇宙自如自在的美学。于是,美在超越中激发;美,在超越中创造。见尘先生就是这样揣摩着大美所引燃的奇与纯净的艺术之光,心里是一种说不出的激奋和感动,甚至梦里也萦绕着生命的诗性。见尘先生与艺术之谋略,好比喜鹊一样,有一个明朗的收放自如的节奏。在嘲弄戒律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获得自由。他与艺术是机智的,他视艺术的"高眺"是阳光、星空与旗帜下对大地的成长,对人类最壮观情状的俯瞰。每一次创作的冲动,都成为搜觅艺术活水源头的标识。见尘先生能把艺术悟成飘逸的褶痕,好似一捧被揉捏的陶土,是圆润的轮廓、柔和的纹理,是缠绕在物体外的被纯化了的线条,是对生活的吟咏和抗议。他对艺术之美感,可谓是观念的先驱。中国雕刻和绘画都讲究清疏韵胜,历为文人所心仪。见尘先生雕砚和书画,皆来自心灵的艺术,这与他的心境和个性极其关系。他的一刀一笔都是自然而然的生发出来,由多种因素的脾性并从内敛的实质里自然而然的生发出来。这样的砚雕和画儿的刻画到了实质,也刻画到了心里,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看怎么到位。见尘先生的书法亦坦然镇静,顺其自然,却也随遇而安。其实他书写的亦坦然镇静,顺其自然,却也随遇而安。其实他书写的是生命的种种奥妙及人生哲理。写字如写人,看字如看人;读书法,小读人的心路和性情;大读人生和社会的一纸感应。读见尘书法亦读见尘也!见尘先生在艺术王国里,有他自己发现的"新大陆",有他个人独有的"艺术符号"。他的人物画,着力弘扬中国人为精神,以真为质,以美为神,归朴返真,振奇拔俗,尽显其一尘不染的心灵,尽显其狂放与清逸,真乃人格铮铮,画格熠。这种揽天下奇珍于襟怀,神而化之,其状物和咏物往往胶在一起,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熔为一炉。吾总是情不自禁地为他的器识和才具惊叹不已。法国罗兰·巴特说:"间断最具特色,女人的情感不是在裸体时,而且在衣服的连接处。"见尘先生之仕女画,往往惶惶然牵动无可名状之情波,那种如意的可人儿,使人闭目神游,只能想其风韵,堪称一绝。其山水画自辟蹊径,笔墨纵横,意境空灵。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以跋长款、题诗文,意境空灵。更耐人寻味的是:他以跋长款、题诗文,多印,甚至将乐舞旋律融于画中,使其作品尽显完整和谐的大美之境。吾真想赠见尘先生一号一钓客,惟其豪放有抱负,方成就书画双绝,砚雕巨匠。见尘先生之艺术成就、人格魅力,亦源于其佛行之人的福经在于心中有经、心中有佛,在于用行为来实践佛家情怀。佛教经典乃洞彻世间万相的无上智慧。所谓大日如来,即是真如,是宇宙万法真如本质的真实体现,一切万法都是"如"的体现。见尘先生以佛法教化已心,以船若智慧彻底超越世俗之见,对"心"的纷繁样态进行消解,参悟佛法,真见如来,从而一步步迈向正等正觉之境界,实现天人合一之大自在,不为形役,不为物役,图的是一种磅礴的精神大气,一种登高临绝的思维一主心主物的哲思。古往今来,多少禅化之人在这样的心路徜徉,与蝶蜂肩,与草木絮语,与日月星辰、霜雪雨露交流,才逐渐走向深,走向生命的根源。见尘先生也是以这样的禅化哲思,不断深厚原始朴拙的人生。其不懈追寻的艺之大爱、艺之真性、艺之灵觉、艺之感应和艺之透悟便在其间闪烁,既人性,又不失艺术的旨趣。吾还以为见尘先生的艺术人生到达了唐朝韩政尧钓鱼之意境:"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年醒来雪满船。"可谓蕉分窗而荫绿,花覆圃而流丹。愿见尘先生在如此多娇盛世胜境中"尽得风流"、香溢人间。

散记

徽州,方见尘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本需要细品、精读的经典。其颠狂寓世,刀挥笔舞,其狂,其怪,其风流倜傥,才气纵横,尤其是他在艺术上敢于睨一切,目无古今,不为成法所,大有狂禅骂佛,解衣盘礴之风。

方见尘的存在,其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然如果用常人的眼光来看,是很难理解透彻的,其行为、气质已自觉不自然地形成了“另类”的特质。记得曾有人用“法眼差卞和,放浪登徒子,俯仰东方朔”来论及方见尘的为人及艺术,我想应该是颇为贴切的。而对别人所谓的“怪人见尘”、“风流才子”、“唐寅再世”等诸多称谓,见尘亦乐而受之,并将此刻制成印,在其画作中也常出现此类印文。方见尘的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的背叛,无论是为人,还是为艺。然如果我们以固定传统艺术家的理念去解析他的作品和为人,都肯定要辱没这个“奇才”的魅力,用任何一种“主义”来归类都存在不足,方见尘就是方见尘,感受这个艺术“奇才”的存在,则是去亲近他,但这既要有受性,还要有荣幸。(鲍黎健)著名国画家范曾先生曾赋诗云:“方外有奇人,神思不见尘,世皆称异怪,我独爱其真。”在方见尘的身上,似乎少了世俗中的某些忌讳,而多了一种很多艺术家所缺少的叛逆,对艺术的叛逆,而正是这种叛逆,造就了方见尘艺术上的辉煌。

见尘书画双绝,砚雕堪称巨匠,且于舞蹈、音律均有深研。他是我们身边真实可见的一块绝少雕琢的奇才。方见尘的砚雕,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有“砚雕大师”、“雕砚第一刀”之美誉。其制巨砚,那充满激情的临阵状态,以及奏刀时的如骤雨旋风、金戈铁马之风,观者无不动容。许多书画名家也均以能得到方见尘的砚作为荣。亚明先生在得其砚作后云:“方见尘弟精心精彩之作,妙哉!他日徽州相面登门大谢,石鱼砚当然神品也,有朱耷之风,余永守宝耳。”周昌谷亦云:“为余制之砚也,其石随琢而简朴,华润多彩,诚佳品也,余喜而记此与见尘兄共乐也。”李苦禅赖少其程十发等对其砚作均倾心有加。1985年,方见尘所作《新安揽胜》、《大佛砚》在人民大会堂展出时,被胡子昂、胡厥文等誉为国宝。其《八百里黄山图》砚作在日本展出时,被博物馆以七万美元购藏。刘海粟十上黄山时见其砚作《黄山奇观》即兴题写“国之瑰宝”。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华夏掠影》、《书坛画苑》、《神州风采》、《东方时空》等栏目多次介绍其艺术成就。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