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 :2008年大卫·芬奇执导的电影

更新时间:2022-09-23 11:43

《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是2008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奇幻爱情电影,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主演。

影片改编自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写于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说,故事开始于1919年,主角是个名叫本杰明(布拉德·皮特饰)的怪人。本杰明违反大自然的规律,出生即是一位垂暮老人形象的老婴儿,之后却越活越年轻。在这逆生长的过程中,他遇见了各种人,并和儿时的伙伴黛西(凯特·布兰切特饰)相爱,而本杰明逆行的生理特性,却成了两人关系的唯一障碍,最后当本杰明越来越年轻时,他选择了与黛西分离。

影片获得了包括金球奖美国演员工会奖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的肯定,2009年,影片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了13项提名,其中3项获奖。该片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截至2022年11月2日,电影全球总票房达335,802,786美元。

影片剧情

在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卡特里娜州正在被飓风袭击。在医院里,黛西(凯特·布兰切特 饰)已经奄奄一息,女儿卡罗琳(朱丽娅·奥蒙德 饰)一直陪伴着她,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黛西放弃了转移,让女儿打开回忆录,开始讲述书中的故事。

回忆录的主人是一位叫本杰明·巴顿(布拉德·皮特 饰)的男子。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那晚,巴顿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母亲难产而死,这个婴儿一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老人形象,父亲当即将其抛弃。在托老所工作的奎妮收留了他,并给他其名为“本杰明”。养老院的环境恰好符合貌若老头的本杰明,在奎妮的悉心照料和老人们的陪伴下,本杰明逐渐长大。身边的老人逐渐离世,而本杰明却越活越年轻。一天,六岁的黛西(艾利·范宁 饰)来探望自己的祖母,并与十二岁的本杰明相遇相知,迅速成为了好友萌生爱意。

十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的本杰明已年轻了不少,摆脱了老年人的形象,他得以和许多美国人一样乘船赴英为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作出贡献。期间他和已婚的伊丽莎白·阿伯特(蒂尔达·斯文顿 饰)有了一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恋情。二战后,本杰明已长到了中年人的样貌,他与黛西再次在美国相遇。这时的黛西已经是一位事业成功的舞者,而理念上的冲突让两人不欢而散。后来,黛西意外出了车祸,本杰明前来看望,黛西不想让本杰明看到自己这狼狈的样子,本杰明再次离开。又过了几年,黛西和本杰明再次在托老所相遇,两人经过了成熟的交往后,在年龄和外表都匹配的情况下度过了几年幸福美好的时光。

两人有了女儿,而本杰明却依旧逆生长,本杰明觉得自己无法以孩童的模样陪伴孩子成长,终于选择了离开,前去了印度。等几年后本杰明再次回到美国后,他去寻找黛西,却发现黛西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也成长得健康快乐。随着时光流逝,本杰明以儿童的样貌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工作人员找到黛西,黛西陪伴着身体越来越小的本杰明,度过了本杰明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角色介绍

电影制作

前期筹备

故事的版权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被雷·斯塔克(Ray Stark)买下,当时确定由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出演主角本杰明,但后来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凯瑟琳·肯尼迪(Kathleen Kennedy)和弗兰克·马歇尔(Frank Marshall)以安布林的名义买下了电影版权。当约翰·肯尼迪和马歇尔离开后创办了自己的制片公司,他们也继承了版权,但直到1994年他们才开始计划拍摄这部电影。1998年,著名导演演朗·霍华德(Ron Howard)被安排执导这部电影,但由于独特的电影角色和不发达的CG技术导致电影计划再次被搁置,2002年,大卫·芬奇接受了该项目。芬奇承认他从未读过这部短篇小说,他只读了他的经纪人(斯塔克的前助手)带来的艾瑞克·罗斯写的240页的剧本,在2002年父亲去世之后,他下定决心要拍摄这部电影。

大卫·芬奇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编,电影淡化了原著“幻灭”的悲剧主题,而是更加强调“悦纳衰老”。本杰明的人生中充满了爱情、亲情、友情等温情的元素,为衰老的过程添上了一层暖意,衰老成为了一种无需恐惧的自然规律,悲剧色彩被冲淡,凸显出了豁达的生命意识。

根据导演大卫·芬奇和编剧埃里克·罗斯的说法,制作公司坚持要把原著故事的时间线提前到20世纪60年代,以吸引婴儿潮一代的观众。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原著故事开始于南北战争之前,结束于爵士时代。他们想要提前时间线的原因是,婴儿潮一代的观众会更多地联想到他们自己的时代。

选角过程

蕾切尔·薇姿(Rachel Weisz)曾被考虑出演黛西这个角色,但因为档期与电影的不同拍摄日期有冲突而被拒绝。

影片的导演大卫芬奇和男主演布拉德·皮特是一对相识15年的好友,在《本杰明·巴顿奇事》之前,两人已合作过《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等知名影片。

特效制作

影片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本杰明样貌大相径庭,而导演大卫·芬奇却在一开始就排除了传统易行的做法,他认为“只要一换演员,观众之前酝酿的情绪,例如对演员的同情、唏嘘,必然消失尽。”他没有让不同年龄段的演员来扮演不同时期的本杰明,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应用基于标记点捕捉技术、关键帧技术、面部动作译码系统、面部表情捕捉系统等技术手段,让布拉德·皮特完美展现了不同阶段的本杰明。

影片的制作细节由Digital Domain公司(以下简称DD)负责,为了再现本杰明的真实状态和心理,DD制作团队聚焦于人物的动作捕捉上,由于传统的动作捕捉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于是DD负责人斯蒂文·普瑞格(Steven Pregg)研究并在制作中引入了“FACS”(面部动作译码系统)和面部表情捕捉系统,DD团队利用这两项技术成功捕捉了主演的120种表情。紧接着,DD公司在特效化妆和雕塑的基础上利用空间体积的方式获取了三个老年本杰明的CG角色和面部数据库,这可以让人脸建模在不同年龄段切换。

影片还利用CG技术营造出绚丽、宏大的视觉奇观,例如由Matte World Digital公司的团队完成的大面积的遮罩绘图工作,比如新泽西州旧火车站、1938年纽约的空中俯瞰镜头和1949年纽约市“宏伟戏院”等。

特技妆造

电影中的特技妆造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初,大卫·芬奇拒绝选择不同年龄段的演员来扮演主角本杰明,他认为那样会打断观众们的情绪,因此制作团队选择用特技妆造来改变布拉德·皮特的形象,皮特本人曾表示他每天要花费五个时间来完成妆造。在电影中,主角本杰明·巴顿读着黛西寄来的明信片的一幕是演员布拉德·皮特经过特技化妆登场的第一幕,此处也是CG技术与特技化妆的结合。在这一幕之后的近一小时内,团队通过特技化妆将本杰明·巴顿各个年龄段的形象完美呈现出来。脸部皮肤的细微差别是本杰明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表现之一,团队则是通过薄绵纸来制作妆效,不同的薄棉纸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年龄。

幕后花絮

黛西这个角色在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原著小说中名为希尔德加德·蒙克里夫。改为黛西是向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主人公致敬。

剧中道斯先生(泰德·曼森饰)被电击中七次并非编撰。罗伊·克利夫兰·沙利文(1912-1983)实际上被闪电击中了7次,这使他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主题与亮点

人物与主题

“死亡”是影片的一大主题。剧中的本杰明经历了众多的死亡,在托老所里,他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老人的离去。随着剧情的发展,神父猝然倒地而死,热爱艺术的船长在战争中死亡,遗弃他的父亲和收养他的奎妮也都依次离他而去。本杰明的人生时间轴是逆向的,但即使拥有外表的逆向生长,也依旧无法摆脱生命的流逝。不同的生命轨迹,终点却是相同的。

影片传达了面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在影片中的死亡中,我们不见垂死者的挣扎与恐惧,也没有生者的哀嚎和恸哭,这里的死亡是安静而落寞的,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对人生的思考,死亡并不可怕,要坦然面对人生。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到了最后一刻,你还是得平静地放手而去。”托老所中的老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了生活的智慧,他们向本杰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面对坎坷的生命,他很少有愤愤不平,面对死亡,他随遇而安,更多的是坦然与接受。

影片的另一主题则是爱可以超越生死。死亡是不可阻止的,但爱可以成为永恒。在与黛西的爱情中,两人的女儿降生后,为了不给妻女留下负担,他选择了默默离开,在他的回忆录里,没有对死亡的担忧,却写满了对妻女的思念。在与亲生父亲与养母的亲情中,他没有怪罪亲生父亲将其抛弃,而是选择了原谅,因为他虽然是亲生父亲放弃的小生命,但善良的养母已经给了他足够的母爱,他在不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在与船长的友情中,即使后来船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弹而亡,但在本杰明看来,船长只是变成蜂鸟进入了天堂。

看着身边人的逝去,本杰明心中更多的是坦然,他并没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因为他知道爱比生与死更加珍贵,生命会消逝,但爱永垂不朽。

视觉效果

芬奇在影片中多使用人造光来制造配合影片基调的光影效果,来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在被问到为什么要创造这种效果时,他说道,黑色、暗淡甚至有些扭曲的光影效果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想引发大家的思考,让观众思考真正同情本杰明的原因。

音乐

《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音乐使角色的感情情绪得到了升华,电影里的一些插曲音效也起到了很好的激发情感的效果,比如父亲托马斯在本杰明出生的时候坚持要抛弃本杰明,婴儿的哭声在夜空中回荡。

获奖记录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反响与评价

反响

根据烂番茄,在254条专家评论中有71%的评论家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正面评价,平均评分为7.10分(满分为10分);根据MTC,37名专家对《本杰明·巴顿奇事》的平均评分为70分(满分100分)。

评价

正面评价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在遭遇许多优秀导演的摇头兴叹之后,辗转来到大卫•芬奇手中。惯常“伤痕电影”的芬奇勇敢地毅然用他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这个艰难的“激发想象力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奇特除了人物本身之外,更令人难以置信得是,它居然比芬奇的任何一部电影都要乐观、神奇、感人和积极。无外乎有影评家说《本杰明·巴顿奇事》是大卫•芬奇放下屠刀的转型之作,“一部专注于生命最华美篇章—生、死和爱的史诗”。(《观察与思考》评)

本杰明让人联想到阿甘,黛西身上也有珍妮的影子,两对恋人都是青梅竹马;两部电影的男主角都是染有怪疾被常人看成是异类,黛西和珍妮都有艺术家的气质;阿甘和本杰明都曾数次为爱情出走和流浪,即使他们的女朋友都为其生下小孩,可最后都没有一家团圆。最重要的是,两部电影都有着宏大的叙事结构,通过小人物的生活来折射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虽然有很多神似之处,但《本杰明·巴顿奇事》不是《阿甘正传》的模仿者,因为它匪夷所思的“返老还童”故事主线,讲述了一个寓言——返老还童带来的只是无尽痛苦。(《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杨帆 评)

这部电影超越了任何噱头电影,它里面有对死亡、时间无情流逝和甜蜜爱情转瞬即逝特有的成熟思考。(《华尔街日报》乔·摩根斯坦Joe Morgenstein)

负面评价

这是一部乏味的电影,就三幕式戏剧的基本要求而言,这部电影缺乏实质内容、可信度、成熟合适的剧本和真正令人喜欢的角色。(《时报》詹姆斯·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James)

票房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22-11-20

网站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12月16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