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水洞 :中国辽宁省本溪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更新时间:2023-05-02 15:19

本溪水洞位于中国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的侠柯山中。本溪水洞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上游览洞穴,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岩溶暗河洞穴。

本溪水洞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左右。洞口海拔为181米,地质以石灰岩断裂、褶皱为主;洞内沿河两岸分布有石笋钟乳石等,是典型的高纬度溶洞。本溪水洞全长5800米,向游客开放长2800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由九曲银河洞、蟠龙洞、银波洞等景点组成。水洞内还有包括白胡子鱼、盲鳅、蝙蝠以及能适应微弱光环境的藻类等多种动植物。

本溪水洞于198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单位,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2009年成功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2015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8年6月12日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长可供连续乘船游览的暗河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本溪水洞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距离抚顺市辽阳市鞍山市等地较近。本溪水洞距本溪县城区35千米,西距本溪县城小市镇6千米,地处东经124°05′,北纬40°18′,位于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千山山脉的侠柯山中。

气候

本溪水洞位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6.7℃,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3℃,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3.5℃,年较差大。年日照时数2371.8小时,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年均降水量为801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3%以上。本溪水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2℃左右,水温保持在5℃左右,洞内通风良好,空气与洞外相近,湿度约为85%。

地质

本溪水洞位于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千山山脉东北边缘辽东山地的侠柯山中的太子河大断裂带,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奥陶系灰岩在地质运动中受到外力作用,此地的石灰岩形成了褶皱和断裂,岩层之间产生了大量的缝隙和孔穴。

地形地貌

本溪水洞是四五十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相对高度仅200-300米;由于石灰岩大量的崩塌堆积,地面上的小汤河水沿石灰岩缝隙和孔穴渗入,不断地对石灰岩进溶蚀,于是洞内沿河两岸分布有众多石笋钟乳石,同时发育多条小型支洞,属典型的高纬度喀斯特地貌。洞外有众多山丘,且起伏不断

水文

本溪水洞的源头为太子河,其一级支流小汤河从南流向北,小汤河地表水在流经透水性好的奥陶系灰岩露区时,沿河床和岸边的裂缝、岩溶形成暗河渗漏补给,经本溪水洞洞口汇入太子河后注入辽河入海;小汤河径流年际及年内季节分布不均,7约至9月为流量大,10月至次年6月为枯水期,约有5个月的结冰期。

本溪水洞内为一条长度约5800米的地下长河,其中有3000米长为未开发的地下暗河,水量充沛,日流量约20000立方米,水深2至4米不等,最深处7米。

形成原因

本溪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四亿五千万年前的古生代奥陶纪,大量石灰岩随海水带沉积于此。在此后经历了五次地质构造运动,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使本溪由浅海变成陆地,且在沉积的石灰岩中产生了大小不一的裂隙。距今40至5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早期,汤河在流入太子河段时,河水渗入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裂隙之中,在裂隙潜流条件下溶蚀着石灰岩,使裂隙不断变宽变大。这个过程持续10多万年,到距今约3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逐渐形成了溶洞,且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等会随着滴水以100年6.76毫米的速度在生长。

生物多样性

本溪水洞因为其特殊的地质地貌及光线条件,洞内植物多为一些可以适应弱光或微光环境的藻类;以及由于外力进入洞穴,表现出高度退化、叶绿素完全缺失的植物。洞内的动物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像白胡子鱼、盲鳅、蜘蛛和蚰蜒这类在洞内见不到阳光,进化过程中眼睛显著退化或直接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为其特征的真洞穴动物;第二种是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如鼠类这样的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的洞穴动物;第三种是具有喜洞性或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像的蝙蝠、灶等拟洞穴动物。本溪水洞内的银波洞河面狭窄,于是成了水洞中仅有的动物为蝙蝙和小鱼。距离洞口20多米处,有栖息在岩壁上的蝙蝠群,同时能在水中发现鱼群。现在为了保存洞中的生物,已经禁止捕捞小鱼,禁止捉蝙蝠。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本溪水洞原名“谢家崴子洞”,据史料记载:当地的老百姓把山水转弯的地方叫崴子。传说清代康熙年间,村里有一位叫谢老疙瘩的村民,因为被债主逼债,逃进现今本溪水洞的洞内,躲过了一劫。从那之后便把这里称为谢家崴子村,这个洞也就被人称为“谢家崴子洞”。1983年5月1日本溪水洞正式以行政区划定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考古发现

古人类就发现了本溪水洞并在这里居住。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多次组织发掘。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在洞口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制的石器、动物的骨骼等;还发现了4千年前青时代的陶前200年至公元400年的绳形陶、五钱等。

主要看点

本溪水洞全长5800米,向游客开放部分长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洞口高7米,宽25米,呈半月形断面,上端刻有“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洞内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洞身向山里延伸。本溪水洞总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洞穴主要通道是向着水平方向展布,多呈厅隧状、厅堂状和廊道状。本溪水洞由九曲银河洞(主洞道)、蟠龙洞(旱洞)、银波洞(充水洞)和上游延续暗洞构成。洞内钟乳石众多,石笋、石柱、石华、石幔均发育良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洞内河道蜿蜒曲折,水流平稳、清澈见底,形成了“三峡”、“七宫”、“九湾”等独特的地质风貌,被称为“九曲银河”,平均水深1.5米,水深最深处达7米,最浅处约3米。

迎客厅

本溪水洞洞口坐南朝北呈半圆形,高于太子河河面13米,进入洞口是高和宽均超过20米、长70米、面积超过1400平方米的“迎客大厅”,迎客厅中间是本溪水洞的主体九曲银河洞(主洞道),右侧为蟠龙洞(旱洞),左侧为出水口即银波洞(充水洞)。

九曲银河洞

九曲银河洞为石灰岩洞,常被称为水洞,是本溪水洞的主洞道,向游客开放长2800米。逆流而上经过的洞身时宽时窄,蜿蜒曲折共转了15次大弯,有二门、三峡、七官等各具特色的景观。

银河宫

银河宫是九曲银河洞的第一段景观。进入银河宫,右侧的洞壁上有一小洞,洞中有水流到暗河形成瀑布,发出巨大的声响,被称为“飞泉迎客”。在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水面上有供游客登船游览的码头,码头长度近百米,可供几条旅游船同时靠岸,被称为“银河渡口”。船向前方行驶,洞顶高度变矮,水面与洞顶极其狭窄,犹如水洞的瓶口,因此被称为“宝瓶口”。

芙蓉峡

芙蓉峡位于“宝瓶口”上游,长度约100米,空间狭长。芙蓉峡始端洞顶有一个短粗且硕大的钟乳石垂下,大钟乳石上还密集的堆积着许多小钟乳石,像一朵倒垂的莲花,而得名“倒垂莲花”。芙蓉峡的中段左岸有一处洞壁,壁上石华、钟乳石、石笋形成了各式图案,被称为“芙蓉壁”。河水中有一石笋位于水面之上,因形似一朵绽开的芙蓉,被称为“出水美蓉”。在芙蓉峡左岸的石壁上,有着被亿万来暗河的河水侵蚀岩石形成的“银河潮涌”。芙蓉峡最窄处的洞顶有大小不一且密集的钟乳石,像一块用珍珠做的帘幕一样,被称为“珠帘滴翠”。芙蓉峡最窄处的前方右岸有许多小石笋,像小猿猴或蹲坐在岸边,被称为“聚猿坡”。“聚猿坡”前有一乱石堆成的小山,崎岖的山上有众多石笋密布,被称为“狲岛”。

二仙宫

二仙宫景点位于芙蓉峡上游。二仙宫门左侧的洞顶上,有一个垂下来呈扇形,由洞顶向洞中铺陈开来巨大的钟乳石,被称为“凤尾”。二仙宫的中段的右岸,有两个高度约4至5米的巨大石笋,溶解了石灰质的水滴落到岩石上,在水分蒸发后,石灰质沉积使岩石挂上一层石慢,形似两人双手合十在祈祷,被称为“福寿双星”。

广寒官

广寒官景点位于二仙宫上游。广寒官始端的右岸是一片由形状大小不一石笋组成的空地,岩壁下有一座形似宫殿的银白色石华,经灯光照射,像一组庞大的水晶石雕,被称为“凌霄宫”。“凌霄宝殿”前方的壁崖下,是另一座石华,被称为“广寒宫”。广寒官有一处水深约4至5米狭窄的河道,河道的右侧有像一条大蟒的横石,被称为“巨蟒卧波”。过了“巨蟒卧波”,河道左岸又开阔起来,有许多石笋,像阿罗汉蹲或坐着,被称为“十八罗汉堂”。过了“十八罗汉堂”,在左侧河水中,有一粗大的岩柱伸向洞顶,被称为“擎天玉柱”。在“玉柱”右前方的洞顶有一块岩石,被称为“女娲石”。过了“擎天玉柱、女娲石”河右岸有表面上挂满石华的两个钟形石,形似两口宝钟,被称为“宝鼎双钟”。

双剑峡

双剑峡位于广寒宫上游,双剑峡始端洞顶垂下两个硕大的剑形钟乳石,一白一黑,并排地直垂水面,呈收紧河面的状态,被当做银河的要塞,也被称为“鸳鸯剑”。过了“鸳鸯剑”又有一“巨剑”直插水面,剑身较宽,剑锋向外被称为“斩妖剑”。绕过“斩妖剑”前面有水洞中最大最长的钟乳石,其顶部面积约1.3平方米,高度约7米,被称为“倚天长剑”。

剑门

剑门位于双剑峡上游,是九曲银河的第一门,门由山陡崖峭的大小剑门山所组成。过了门后,空间比之前宽阔,钟乳石、石笋数量有所增加,因像一座巨大宫殿,被人称为“玉皇官”,有包括鳄鱼头、仙丹石、梦笔生花、太白神笔、天王宝塔、麒麟送子、望儿归、银河扬帆、巨笋冲天、石笋王、双玉猫、卧牛回首、金龟石、金蝉跳水、弥勒佛、织女石与牛郎负子、观音堂、观音送子、人参娃以及蛟龙戏水在内的多处景观。

虎闸门

虎闸门位于剑门上游,航道比起之前变窄。河右岸有一巨石,这个巨石裂为上下两片,中间缝隙很大,一半在水面之上,在下片巨石上生有一排小石笋。因整体形态像一只半闭半睁着眼、张开大口露出牙齿的老虎,而被称为“虎闸门”。

玉象峡

玉象峡位于虎闸门上游,两岸崎岖且河道变得狭窄。有包括银河白塔、滴水剑、八仙过海、斜塔、之字湾、天桥、宝塔山、玉象戏水、如来讲经、仙人采药、佛手以及百草园在内的十余处景观,其中以“斜塔”“玉象戏水”最为出名。玉象戏水位于玉象峡中段的河岸右侧,从上游往下看似一头大象,站立在“银河”中戏水,因此而得名。

北极宫

北极宫位于玉象峡上游,景观色调均以银白色为主,又仿佛来到北极,因此得名北极宫。包括海兽双欢、白熊山、银鹰独立、北岳积雪、珠峰映日、天山烟云、金玉壁雕以及昆仑仙鼓在内的多个景观。

玄女宫

玄女宫位于北极宫上游,玄女又称九天玄女,传说她曾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玄女宫有包括神女石、小瀛州、白玉宝瓶、镇妖壁以及聚仙岛在内的多个景观,其中以神女石最为出名。神女石因岩石上有一像微笑着的女子的石笋而得名,被人们当作九天玄女化身人间的象征。

源泉官

源泉官位于玄女宫上游,也是水洞已开发的终端,与另一地下暗河相通,是“银河”的源头。有包括洞涵水天、壁泉、滴水莲花、一线天、深潭奇景以及小天池在内的多处景观。深潭奇景、小天池上游的河就是尚未开发的暗河。1997年水洞景区曾联合法国探险联盟潜水队,对洞内源头延续暗洞情况进行科学考察和勘测,发现前方还有3000余米长,尚无法深入进一步开发。

蟠龙洞

蟠龙洞也被称为旱洞,因形状似回环成360度大弯的龙形,被称为蟠龙洞。蟠龙洞呈椭圆形,全长280米。蟠龙洞洞口有包括双窟探胜、月牙门、海眼、香脂壁、过人盔在内的多处景观。

蟠龙宫

蟠龙宫位于蟠龙洞的最深处,厅内可容纳约500至600人。蟠龙宫厅内有经地下水融蚀石灰岩形成的石柱、石笋以及未完全发育的钟乳石,大厅四周的石壁是以一些下垂的石幔为主。大厅前有一深度超过十米的水潭,是由于小汤河地表水通过岩层渗漏补给所形成的,这便是传说中碧溪小龙诞水所积成的水潭,被称为“龙潭”。龙潭底部有一颗形状似珍珠的圆石,被称为“龙戏珠”,不过这个景观只有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时才可见。蟠龙宫还有包括龙诞帐、甘露池、华表、百步池、悬脚岩、捉迷宫以及碰头乐在内的多处景观。

古生物馆

古生物馆位于水洞主厅的近旁,原本是一个岩溶地貌发育不全的早洞。经过几番科学的论证,本溪水洞管理局遂决定在此处开发一处远古生物馆以宣传古生物科学知识。古生物馆整个展厅分为“序幕”“海底世界生命的诞生”“自海洋冲向陆地”“水中的龙”“陆地龙、空中龙”“高级生命哺乳动物的产生”“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一中国龙”“飞行器一科幻世界”以及“射击场”等9个场景为主。

银波洞

银波洞也被称为充水洞,全长约70米,位于迎客厅左侧。九曲银河的河水流到“银河渡口”处,因地形会发生偏转流向银波洞,银波洞的水会再经出水口流到洞外。银波洞因为洞中无风、水面平静,且洞距离水面不超过十米,所以洞中的一切景物会倒映在水中。此处的洞身没有钟乳石石笋和石华,凸凹不平的洞壁经灯光照射,像一幅幅立体的画卷。

时令景观

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一种类似霜的白色不透明粒状沉积物。雾凇非冰非雪,形成条件包括气温低、水汽充足;湖水的蒸汽吸热汽化蒸发到树枝上,在寒冷时迅速凝固成雾凇。古琴湖位于本溪水洞洞口以北,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有曲桥、拱桥、湖心亭等景点。古琴湖因本溪水洞特殊的地理原因,湖面冬季不结冰,湖水水汽蒸发,加之夜晚气温低,第二天古琴湖周围的景观便会被雾凇覆盖;形成一幅湖面上弥漫着层层雾气,湖畔的树枝上悬挂着雾凇,鸟类从湖上飞过,鱼类在湖水中游着的画面。

其他看点

玉京山生态园

玉京山生态园景区位于本溪水洞洞口以南,为长白山余脉,素有辽东树木博物馆之称。与本溪水洞本为一体,本溪水洞位于山中,玉京山生态园在山上。生态园内有包括核桃楸、桦树松树柞树冷杉属、槐树等在内的珍贵树种。有包括核桃、桦树等在内的5个资源保护区。以及石佛、石龙坡、天书壁、不老松、狮峰山、骆驼岭、七星场、仙人听风、蜂涌莲花、连心锁、揽胜台在内的多处景点。

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又被称为本溪水洞地质博物馆,位于本溪水洞洞口以东,占地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中陈列了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国宝级珍贵标本30余件、珍稀标本540件,矿石标本468件,珍稀标本3300余件,其中金刚山义县翼龙、马氏燕鸟吃鱼、中华龙鸟尾羽鸟幻龙鱼龙目海百合纲、群龟和“九龙壁”等化石标本保存状态较好。中国地质博物馆本溪馆于2011年被评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衍水乐园

衍水乐园位于本溪水洞洞口以东北的太子河畔。太子河古称衍水,发源于本溪满族自治县草帽顶子山后,全长413千米,其中衍水乐园全长约14千米,有包括被喻为“东北第一漂”的太子河漂流、乘旅游船、开快艇以及踩脚踏船等在内的项目。

硅化木王国

硅化木王国位于本溪水洞洞口以东北地区,是一个迁地保护的硅化木森林公园,园中共有超过600棵硅化树。火山喷发后离火山喷发口较远的树木,会被火山灰埋葬在原地。因火山灰带有大量硅酸盐溶液,在高温作用下,使树木变成被硅化的直立树桩。经专家鉴定,硅化木王国的木化石属于裸子植物,其中多数是松柏类,少数属于银杏类。硅化木王国由包括硅化木精品广场、丛林探险、休闲广场、趣味屋、恐龙探秘、恐龙灭绝、恐龙开门、硅化木嘉年华广场、火山岩溶观赏区等在内的九大功能区组成。

胜地风情园

胜地风情园坐落在木化石群王国公园内,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有包括四面佛、如意音乐喷泉、玉象载塔等在内的景观,园区内还有孔雀等动物,供广大游客观赏。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世纪60年代初期本溪市政府开始着手开发水洞。1962年4月,沈阳军区接受了勘查任务,从洞外到洞内逐段进行全面勘查,取得包括地形图、平面图、断面图、图表和文字在内的大量资料。本溪水洞于1981年由本溪市园林处着手开发,1983年5月1日正式接待游客。1993年7月有关部门从海军旅顺基地请来几位潜水员发现水洞内还存在较大的暗河。1996至1997年,本溪水洞管理部门会同多家从事洞穴研究的单位和著名专家,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及潜水探测,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1997年5月5日本溪水洞旅游(集团)股份公司成立。

进入21世纪本溪水洞得到进一步开发,2005年9月“辽宁本溪国家地质公园”被批准为中国唯一一个以行政区划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本溪水洞景区建设了本溪地质博物馆和“硅化木王国”主题公园。2012年完成改造扩建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并还先后完成各种标识牌158块,洞内外重新铺装花岗岩地面超过3400平方米,铺装旱洞木地板约1200平方米,安装上船码头护栏210米,增大了上船码头的集散区域。从2015年2月至6月完成了景区照明工程改造,分别对包括停车场游客中心、售票处、长廊、地质博物馆在内的景观景点进行了照明处理,完善景区软硬件建设。2016年,本溪水洞风景区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成功从地下2000多米深处开发出热泉,热泉富含21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其中硫磺含量最高,被命名为硫磺泉。通过多项措施完善景区软硬件建设,有效提高景区旅游产品质量,使景区顺利通过5A级旅游景区评审。

保护

在本溪水洞开发以前,渔夫们是可以进入水洞进行捕鱼的;为了保护洞中的生物,已经禁止捕捞小鱼,禁止捉蝙蝠,仅供游人欣赏,有效保护洞内生物多样性。2012年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投资896万元,先后启动了本溪水洞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了景区高压线迁移及供电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有效提高景区旅游安全质量。2017年4月11日本溪水洞景区邀请市森林公安分局在景区内开展春季森林防火专项培训,有效消除了景区火灾隐患。

相关文化

神话传说

本溪水洞有着众多古老的传说。有的说本溪水洞里的蟠龙洞就是碧溪小龙依照洞形蟠踞的地方,岩石被龙爪抓成了洞中洞,龙涎滴落形成了龙潭,在一个刮风下雨的夜晚,巨龙回到了东海,它经过的地方留下了一眼井,被人们称为“海眼”。也有的说本溪水洞是洪钧老祖修仙的地方玉京山紫霄宫,各路神仙常在宫里恭听洪钧老祖传道。还有的说本溪水洞是仙班之首洪钧老祖修仙得道的玉京山紫霄宫,各路神仙常在宫里恭听洪钧老祖传道。

民族宗教

本溪水洞内存在着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其中,佛教文化相关主要有佛像千手观音佛教雕塑和壁画,而道教文化则体现在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以及五岳帝君的信仰等方面。

重大事件

1983年5月1日本溪水洞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本溪水洞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单位。

1994年本溪水洞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2年3月本溪水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名胜风景区。

2004年5月25日“中国第一横渡勇士”张健游泳往返5600米,历时1小时30分钟成功挑战本溪水洞。

2005年10月本溪水洞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

2007年本溪水洞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风景区”之一。

2009年本溪水洞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2010年本溪水洞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7月本溪水洞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8年6月12日本溪水洞被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长可供连续乘船游览的暗河景区”。

2021年5月在国际旅游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旅游年会上,本溪水洞获“"艾里斯奖·最美中国旅游景区"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