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达县 :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3-08-15 18:18

札达县(Zanda County),隶属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是阿里地区下辖县。藏名为རྩ་མདའ་རྫོང་།,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其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总面积2.460万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札达县常住人口为8454人。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距狮泉河镇夏季公路280千米,冬季公路400千米。

札达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及其支脉阿依拉山之间的一个古湖盆中,四周环山,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其地貌类型可分为断谷河谷地貌、高山地貌、土林地貌、冲洪积地貌等。札达县属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呈干燥少雨的特点。此外,札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共计14条。札达,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2012年,撤销楚鲁松杰村(原属曲松乡),设立楚鲁松杰乡。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6个乡。

2019年,札达县地区生产总值36754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4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997万元。除此之外,札达县内有著名的古象雄都城遗址穹窿银城、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千年古刹托林寺、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格宣舞”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2021年,札达县累计接待旅客人数22.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3.09亿元。

至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达1056千米,乡村道路6条,总长118千米。札达县县道1条,436千米。乡道5条,共939千米。2018年9月26日,札达县被正式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10月20日,该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历史沿革

象雄时期

根据考古研究,一二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札达县挖窑洞居住。公元前1000年左右,像胸口部落形成,后逐渐发展成部落联盟。据《阿里早期史》和《阿里历史宝典》记录,上部象雄由18个部落小邦组成,今札达县香孜乡向巴村东侧的卡东古堡遗址,便是象雄时期的堡寨之一。

唐贞观至北宋时期

公元644年,吐蕃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藏区,在象雄全面推行吐蕃政体,设立了象雄“赤岱”,为吐蕃六大政区之一。今为札达县域象雄赤岱中的下象雄之古格东岱(千户)领地。十世纪初,吐蕃赞普后裔吉德尼玛衮逃亡至布让(今普兰),称阿里王,其分别建立普兰、拉达克、桑噶三个地方割据政权。当时的札达便属普兰王辖域。后至北宋干德四年,普兰王扎西衮次子松艾在扎布让创立古格政权。1630年,拉达克出兵占领古格全境,古格政权灭亡。1683年,西藏自治区地方政府派军队收复被拉达克占领的古格全部辖区。

康熙时期

康熙二十五年,西藏地方政府在今札达县先后设立扎布让、达巴两宗,曲木底、萨让如两本历时近三百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香孜,使札达实现了和平解放。1956年10月,扎布让宗和达巴宗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1960年5月,撤销札达宗办事处,建立札达县。2012年,札达县撤销楚鲁松杰村(原属曲松乡),设立楚鲁松杰乡。

地理

位置境域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的西南部。东南与普兰县相邻,东北与噶尔县相连,北部、西部、南部与印度为界,其西接印度喜玛偕尔邦,南邻印度旁遮普邦,北为克什米尔,北、东北是日土、噶尔县,东连普兰县。其中心点位于31°30'00.00"N、79°30'00.00"E,全县总面积为2.460万平方千米。

气候

札达县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其年降雨量在200毫米左右,其降雨分布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多集中在7至8月。年平均气温约-1.5℃,温差较大,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3℃,最冷月(1月)气温在-27℃。无霜期130天左右,日照时数约3000小时。

地质

札达土林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

地形地貌

札达县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北段及其支脉阿依拉山之间的一个古湖盆中,四周环山,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地势从东西两面向中间倾斜,两边高、中间低,呈“两山夹两谷”。该县最高点是位于县境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卡美特山冰峰,其海拔7756米,最低点为象泉河流入印度的出境河水面,其海拔2900米。全县平均海拔约4500米左右。札达县主要为上新世纪河湖相沉积地层,地貌属羌塘高原“雅丹地貌”,是西藏阿里地区乃至中国颇为特殊的一个自然区域。其地貌类型分为断谷河谷地貌、高山地貌、土林地貌、冲洪积地貌等。札达县以高山峡谷为主,切割较深,平坝较少。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发育厚度最大的土林主要集中在峡谷谷壁和扎布让以东地区,最大厚度在托林至葱巴拉之间,单个土林最大厚度200至300米。

水文水利

札达县境内有大小河流共计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象泉河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其形状犹如大象卷水,人们把从这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

象泉河(藏语中称为“朗钦藏布”),源于岗仁布钦峰西侧,处于岗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其是流入巴基斯坦印度河的一条源河,同时也是是印度苏特里日河的源头。其面积为22760平方千米,象泉河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间向西北方流去,经过阿里的扎达县,途径印度国境后注入印度洋

土壤

札达县属高寒带区,其土壤类型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新积土等,土壤平均厚度为50至80厘米。

自然资源

在札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部,为札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西接拉达克山,主峰海拔6495米,其终年积雪,有冰川。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野牦牛藏绵羊。此外,札达县境内其他自然资源也比较丰富。水资源有冰川、河流与泉水,境内主要河流象泉河阿里地区最主要的河流之一。植物资源较为稀少,植被主要以耐寒的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县内的野生动物种类众多,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16中。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是野牦牛、藏羚西藏野驴雪豹黑颈鹤胡兀鹫;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分别是荒漠猫喜马拉雅麝藏原羚岩羊盘羊、草原雕、秃鹫猎隼红隼藏雪鸡。矿产资源主要有铬、蓝晶石、红宝石、大理石白云母石英砂、水晶矿、沙金、煤矿、铜、铁矿11种。能源资源有风能太阳能

自然灾害

札达县地处高原,属于比较特殊的地区,又在大气压和天气系统的双重作用下,札达县的气候变化无常,常年呈寒冷干燥的情况。同时,该县的地形生态环境自我恢复能力较弱,生态系统也相对脆弱。因此在不规则和多变的气候中,它容易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其常见的灾害有以下几种情况:

札达县地势特殊,降雨量分布不均。同时,由于札达县海拔总体较高,冷热流对流气流难以渗透,日照时间较长,地表水蒸发强度相对较大,易形成干旱气候。札达县干旱气候不同发生时间,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力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春季干旱可能导致牧场严重荒漠化,并对牧场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夏天是青草盛开的季节,夏季干旱可能导致札达县春播延迟,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可造成土壤严重缺水,致使牧草回绿延迟,牧草生长期缩短,从而导致牧草产量下降、牧场产量下降,影响了牲畜的营养;缺乏饮用水,牲畜的食欲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在春夏季,这可能导致大片牧场干涸,并对畜牧业造成致命打击。

由于札达县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很大,冷气流和热流形成对流,导致频繁的降雨。降雨频繁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则导致洪水泛滥。札达县的降雨高峰期是每年6月至8月,在这期间经常发生暴雨。如果暴雨持续不断,降雨量增加,山体滑坡等灾害就会危及民众生命。如2022年8月8日,受强降雨影响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鲁巴村突发泥石流自然灾害。8月9日中午一名失联人员被发现,底雅边境派出所民警夏永军、杨洪主动请缨下水开展营救,最后三人成功上岸。

札达县主要的风天气集中在2月至4月之间,地面高压导致降雪量急剧减少,气候变得干燥多风。主要强风区位于高地和低地。同时,干燥的气候,沙尘暴也导致了大风天气。这使得札达县本已贫瘠的土地严重荒漠化,耕地减少,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每年春天和冬天,札达县都会遭遇大雪,札达县的草原地区极易遭受雪灾。当雪灾来临时,会导致大量牲畜没有粮食储备,动物会生病,在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大规模死亡。此外,大雪可能封锁受灾地区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和通信,破坏札达县的建设,并对人民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尤其是降雪频繁的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性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当地的经济和物质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2019年2月以来,札达县普降大雪。托林镇党委、政府为全力保障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组织应急救援队为农牧民群众送去了急需的生活物资,并抢通道路、救援被困车辆。截止2月25日,全镇累计出动车辆30辆次、大型作业机械11台次,参与抢险保通的人员达180余人次,抢通各条道路累计420余千米,应急救援被困车辆4次,保证了全镇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

相关事件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9年,札达县下辖1个镇、6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0年11月1日,札达县常住人口为8454人。札达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536人,占53.66%;女性人口为3918人,占46.34%。札达县常住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1788人,占21.15%;15-59岁人口5975人,占70.68%;60岁及以上人口691人,占8.17%;65岁及以上人口462人,占5.46%。

该县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92人,占比为43.6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762人,占比为56.33%。此外,札达县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托林镇4221人,萨让乡390人,达巴乡1143人,底雅乡773人,香孜乡1131人,曲松乡452人,楚鲁松杰乡344人。札达县共计家庭户为3127户,家庭户人口为742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7人。

民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札达县县常住人口中,藏族是该县的主要常住人口,藏族常住人口为7232人,其次是汉族人口为1134人,其他少数民族则仅占88人。该数据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了825人,汉族人口增加了691人,其他民族人口则增加55人。

经济

概述

2017年,札达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7207万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336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466万元,第二产业8270万元,第三产业13983万元;其固定资产达到了51740万元,较2016年增加了12476万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2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3万元。

第三产业

2021年,札达县旅游人数达到22.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3亿元大关,达到3.09亿元,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了餐饮、家庭旅馆、特色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如扎布让全村38户中就有32户开了家庭旅馆,平均每户靠家庭旅馆年收入可达3.6万元。其次,古格王国遗址景区的观光车项目是由该村村民集体经营,观光车从2022年5月9日开始运营,近两个月收入达37万余元。2021年3月,札布让村的妇女集体出资专业合作社,开办了札布让妇女联合茶馆。截止2021年末,札布让妇女茶馆联合会为全村32名妇女分红16万元。

经济功能区

2019年4月,札达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注入,在札达县建立了一个沙棘研究中心,一个现代化产业园区。该园区包括30个温室,其中2个插育苗温室,2个鄂尔多斯市引进大果沙棘温室。园区通过现代化培育技术做到科学培育、合理引进,因地制宜的发展符合札达种植条件的沙棘品种。札达县以沙棘果为核心,制作了沙棘汁、沙棘原浆、沙棘籽油、沙棘精品茶、沙棘果油等丰富多样的沙棘产品。不仅促进札达沙棘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札达县经济发展,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札达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充分的推动作用。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0年11月1日,札达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9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17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11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4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环保

2020年2月12日,札达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2021年,札达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进行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做到了“三高”项目零引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县城绿化面积达到2.83公顷。2023年12月《札达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规划(2022-2026)》批复实施。

社会保障

2021年,札达县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达到100%,医保参保人数达到6476人,参保率达到100%,全年医保报销达473.21万元。

交通

1965年修通了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一条公路,全长279千米。1984年札达至狮泉河的第二条公路修通,全长380千米。全县除萨让区外都通上了汽车。至1990年,全县公路总长达1056千米,乡村道路6条,总长118千米。札达县县道1条,436千米。乡道5条,共939千米。

文化

札达县广为流传的“宣舞”,在乡与乡之间其表演形式特点、人数、服饰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宣”舞最早可追溯到古象雄时期。“宣”为象雄语,古象雄雍仲苯教最早使用的是“玄”。“玄”“宣”“鲜”都有人用过,均表示歌舞之意。随着时间和朝代的更迭,宣舞在古格王朝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古格遗址红庙和白庙大殿的一幅古格王室迎请印度阿底峡大师传法的壁画中,描绘记录十余位跳宣舞的女子身披鲜艳的披风列成一排,在身前牵手交臂,踏地起舞。这种宣舞被称为“古格十三宣”,共有十三段,每段都有独特的音乐和唱词。“十三宣舞”是独属于宫廷的,不得在民间表演。

宣舞的艺术形式,融合了藏戏、舞蹈、说唱等主要的藏族民间艺术,其舞姿融合了西藏自治区各地民间舞蹈的精华,说唱形式展现了藏族古代语言文学的独特魅力,说唱内容包含了藏民族宗教、礼仪、风俗、节庆等各方面。同时宣舞也能很好的展示藏民族富丽华美服饰,其具有浓郁的象雄文化色彩和独特的古格文化魅力。2008年6月札达“宣”舞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概述

札达县的农、牧、林、水等资源都较为集中,人文历史和地质景观丰富。县内有著名的古象雄都城遗址穹窿银城、古格王国都城遗址、千年古刹托林寺、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格宣舞”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2018年,札达县累计接待旅客达到1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1亿元,2021年累计接待旅客人数22.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3.09亿元,同比增长209%。

重要景点

札达土林

札达土林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远古时期该地所处的湖盆沉积层在喜马拉雅山脉造山运动影响下,随着水位下降、湖盆抬高,该处的地貌受到了亿万年漫长时间的风化剥蚀,形成的奇特的“土质山林”地貌。2005年札达土林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

格王国都城遗址

位于阿里札达县札布让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其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其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有不少精品。

托林寺

位于札达县城西北的象泉河畔,建于公元996年,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1996年托林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皮央东嘎洞窟遗址

皮央东嘎遗址位于札达以北40千米处,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窟遗址。它是古格王朝仁钦桑波时期所建的古格八大寺庙之一,其建于公元10世纪,遗址内的壁画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壁画采用特殊的矿物质颜料所绘制。该遗址1996年列入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经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交流

2020年9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邢国辉率援藏工作考察团赴阿里地区札达县考察,并与札达县委、县政府签订对口支援与合作框架协议。此后,两座城市多次进行了相互学习、交流与帮助。如2023年6月,河北省平乡县科协与札达县科协结对,共同创建札达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同年9月,河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札达县工作组积极谋划实施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已实施5项;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还与札达县人民法院签订共建友好法院框架协议。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