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俊 :清顺治年间秘书院侍讲

更新时间:2024-09-21 15:11

朱之俊(1596-1671),字秀,号沧起,山西汾阳市大向善村人。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傅山好友,倡议修建汾阳文峰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朱之俊,明天启元年(1621)中举,天启二年会试,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供职。不久迁国子监司业。

当时魏忠贤擅权,生祠遍建于国中,自朝臣到庶人言阉意,或人生祠不拜,即遭杀身灭族之祸。天启七年(1627)五月,监生陆万龄请祀魏忠贤于国子监与孔子并尊,持疏呈国子监司业林钎,林认为荒唐至极,提笔抹其疏,挂冠而去。朱为奏请从之,为时人所不齿。逢朱由校崩逝,遂罢。

明崇祯元年(1628),充会试分校,后转翰林院侍讲。四年(1632),思宗发落魏阉奸党,朱受牵连,被罢官归故里。

甲申(1644)二月初二日,李自成义军攻陷汾州府。义军请他出仕,朱逃避于介休绵山。清顺治二年(1645)夏四月,诏前朝才子,起用为秘书院侍讲,兼修国史副总裁。八月受命顺天乡试后,朱感到仕途艰险,前程莫测,于十月辞官,退归林泉,回到故里。

顺治帝六年(1649),大同市总兵姜壤举兵反清,部将王显名占领汾州府城,姜壤遣书于朱,敦请人城助理,朱经绵山逃避到武乡县女婿家中未应召。同年六月,清端重王博洛统兵到交城县。奉爱新觉罗·博洛令拟《招安城内》,投入汾州府城内,无一人应者。七月九日,城破。清兵屠城。

之后,朱一直在籍,多着力于捐资筹建道观寺院,学道信佛。兴建了“峪园”,整修了先辈所遗的“解脱园”,又筑“楼山园”于芦家庄,起“汇清园”于张家堡。寄情于山水林泉之中,经常与傅山、王觉斯等憩息其间,以诗文唱和自娱。

人物评价

    明山西汾阳人,字沧起。天启二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有《周易纂》《春秋纂》

人物故事

朱之俊与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199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文峰塔建于康熙,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13年一次地震中第13层东北角毁坏。1998年汾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维修,社会各界捐资,于2000年12月竣工。原塔高80.12米,现增加至84.93米,成为全国第一高塔。

据康熙《志·寺观》载:“狮子庵在城东5里魏家碱场,庵后有文峰塔。顺治间,朱沱起(朱之俊号沱起,是建塔的发起人)曰:“汾西山耸直,而异地(东南方)无文峰塔以应之,为缺憾事”。两痒(府学、县学)士子具牒学宪楼公,公克日举事鸠工,阅数岁而告竣。因子玄山人(张子玄,风水先生)谓:“地面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得十三之数,乃合西方(佛家)塔之图说也。”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

朱之俊与介休绵山

莲花峰:当年,明代汾阳市人朱之俊上绵山朝拜介公,行至此地,突见有麒麟凤凰降于石上,又隐约见两位僧人从天而降。朱之俊遂隐身观之。只听两老者互相谈禅。从谈话中得知他们是鸟可大师和法融大师。朱之俊上前参拜,一僧言之:“在此听文殊菩萨讲经。”朱之俊见山顶莲花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绫纱的仙人正俯视大地。再定睛一看,那仙人已飘然而去,而莲花却永远留在这里,形成了莲花峰。朱之俊回去后不久,便官至国子监司业。朱之俊认为这是与佛有缘,便在此塑像;并题写《抱腹岩》《说法台》等诗留传于世。

傅山与文友朱之俊

朱之俊,字擢秀,号沧起,别号摄居士。朱之俊生于1586年,长傅山十一岁。朱学识渊博,文采飞扬,且自负孤峻,愤世嫉俗,他也是明朝遗老,壮年辞官,不愿仕清。这些人格特征不免于傅山有共同之处,二人乃成为彼此仰慕惺惺相惜的至交。傅山常居住在朱之俊的汾阳市家中,二人或追忆前朝,互吐心迹,或饮酒品茗,唱和诗文,或筑庙礼佛,广积善缘。傅山曾为朱之俊所作《汾阳八景》诗书写条幅,为朱之俊所撰《西顶新建玄天上帝庙碑记》执笔豪书,二人文墨双绝,珠联璧合。朱之俊则为戴廷栻编写的傅山等四人的《晋四人诗》作序,还写有《赠傅青主》、《傅青主绘阳泉四景图各题诗于左,时称三绝,授笔答谢,辄成二十四韵》、《春夕怀傅青主观壁上书如或见之》三首诗,表达对傅山的景仰和思念。朱之俊与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汾阳市城区以东2公里的建昌村,1996年公布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文峰塔建于康熙,由明末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倡议集资而建。塔高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13年一次地震中第13层东北角毁坏。1998年汾阳市人民政府组织维修,社会各界捐资,于2000年12月竣工。原塔高80.12米,现增加至84.93米,成为全国第一高塔。

据康熙《志·寺观》载:“狮子庵在城东5里魏家碱场,庵后有文峰塔。顺治间,朱沱起(朱之俊号沱起,是建塔的发起人)曰:“汾西山耸直,而异地(东南方)无文峰塔以应之,为缺憾事”。两痒(府学、县学)士子具牒学宪楼公,公克日举事鸠工,阅数岁而告竣。因子玄山人(张子玄,风水先生)谓:“地面生金,天九成之,四九得十三之数,乃合西方(佛家)塔之图说也。”朱之俊相信“风水”之说,认为汾阳县境西高而东南低,不利文脉,出于期望家乡日后多出人才,建塔补救。

朱之俊与介休绵山

莲花峰:当年,明代汾阳市人朱之俊上绵山朝拜介公,行至此地,突见有麒麟凤凰降于石上,又隐约见两位僧人从天而降。朱之俊遂隐身观之。只听两老者互相谈禅。从谈话中得知他们是鸟可大师和法融大师。朱之俊上前参拜,一僧言之:“在此听文殊菩萨讲经。”朱之俊见山顶莲花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绫纱的仙人正俯视大地。再定睛一看,那仙人已飘然而去,而莲花却永远留在这里,形成了莲花峰。朱之俊回去后不久,便官至国子监司业。朱之俊认为这是与佛有缘,便在此塑像;并题写《抱腹岩》《说法台》等诗留传于世。

傅山与文友朱之俊

朱之俊,字擢秀,号沧起,别号摄居士。朱之俊生于1586年,长傅山十一岁。朱学识渊博,文采飞扬,且自负孤峻,愤世嫉俗,他也是明朝遗老,壮年辞官,不愿仕清。这些人格特征不免于傅山有共同之处,二人乃成为彼此仰慕惺惺相惜的至交。傅山常居住在朱之俊的汾阳市家中,二人或追忆前朝,互吐心迹,或饮酒品茗,唱和诗文,或筑庙礼佛,广积善缘。傅山曾为朱之俊所作《汾阳八景》诗书写条幅,为朱之俊所撰《西顶新建玄天上帝庙碑记》执笔豪书,二人文墨双绝,珠联璧合。朱之俊则为戴廷栻编写的傅山等四人的《晋四人诗》作序,还写有《赠傅青主》、《傅青主绘阳泉四景图各题诗于左,时称三绝,授笔答谢,辄成二十四韵》、《春夕怀傅青主观壁上书如或见之》三首诗,表达对傅山的景仰和思念。

参考资料

汾州名人朱之俊.百家号.2024-09-04

石盘山—老爷山.汾阳市人民政府.2024-09-04

山西古建筑汾阳文峰塔——“天下第一塔”.搜狐网.2024-09-04

游山西·读历史|绵山万古,介子千秋 ——走笔山西之六 (张石山).澎湃新闻.2024-09-04

天下第一塔--文峰塔.吕梁市人民政府.2024-09-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