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明末清初学者

更新时间:2022-11-02 16:26

傅山(1607年-1684年),初名鼎臣,后改名为山,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号松侨,别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人(今太原市尖草坪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医学家、学者。

傅山学识渊博,著述甚富。少年考中秀才;青年时期为袁继咸平反,名声大振;中年时期受“朱衣道人案”牵连被捕入狱;晚年,以绝食的方式拒官后返回家乡。他在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方面都有研究。在历史上有“学海”之誉和“医圣”之名。代表著作有《霜红龛集》《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梁启超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二曲颜元一起称为“清初六大师”。傅山循着老子无为而不为”的思路。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

生平

明代

初出茅庐,崭露头角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7月23日,傅山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西村。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6岁的傅山开始就读私塾,并在其父的指点下开始学习《汉书》。1614年,傅山开始学习书法,临钟繇法帖。泰昌二年(1621年)傅山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最终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秀才

天启六年(1626年)考中领取国库银两的高等食“膳生”,但是傅山认为举子业不足惜,于是开始学习史诸子、文选和诸方外书。期间遍临晋唐楷书,开始广交朋友。崇祯三年(1630年)创作《庚午围撤有怀卷自缢于奎光楼者诗以吊之》《杂记》,并感慨时局纷乱,怀才不遇。

崇祯九年(1636年)袁继咸修复三立书院,选拔三百余山西省籍学生,傅山在此次考试中位列第一,选为祭酒。同年,袁继咸被山西御史张孙振诬劾。之后傅山得知袁继咸要押赴京城,于是联系薛宗周等同学千里跟随赴京,并起草一百零三位山西学子签名的诉状,伏阙诉冤。次年四月初,刑部重新审理袁继咸案,平反昭雪,之后傅山以义气名声大振。

弃家而旅,化身道士。

崇祯十一年(1638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开始在崛围山用崛围松林建成青羊庵居住,先后创作《元日雪二诗》《老僧衣社疏附记》《两汉书姓名韵》等诗词。

崇祯十六年四月(1643年 ),前往三立书院听巡抚蔡悉德讲军政军器之术,并受聘于三立书院讲学。期间创作《崛围石蹬诗》示李光座,创作《题赵庆门先生像》。

崇祯十七年 (1644) ,李自成攻克太原市,傅山曾到李建泰军中请援助太原市,但李建泰闻曲沃县攻破,便退入保定市,之后傅山密书报蔡悉德。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克北京市,崇楨皇帝自缢,明亡。自从明朝灭亡后,傅山便弃青杉为黄冠,服之不脱为真道士,并弃家而旅,流窝于平定县寿阳县盂县。期间创作《七亘老杏》《长榆南崖之孤松》《中秋夜黄玉邀集其妇翁村斋拟早寻道者》等诗。

清代

避乱躲藏,牵出“朱衣道人案”

清顺治二年 (1645年) 清政府屡次下文招傅山进宫,傅山皆不回应。为了避乱,常来往于山西武乡、汾阳市、平定、盂县等地,期间创作《苍岩方外格八首》《李宾山松歌》《乙酉岁除八绝句》等诗。 顺治三年(1646年)继续创作旧作《六月十五日至十九日即是略成二十一首》。

顺治四年(1647年) 夏天,在晋祠两月,创作《晋源逢示周》、《风闻叶润苍先生举义》、《心经册页》等诗文。顺治五年(1648年) 受李御史之子相托创作《明李御史传》、《书扇贻还阳道师》、《心经》。

顺治六年 (1649年) 年初,山西省境内反清起义猛烈。四月,傅山好友薛宗周王如金也参加抗清义军,五月,二人牺牲于晋祠堡战役。傅山听到消息后非常悲痛,作《汾二子传》行楷,热情赞扬他们的壮烈义举。之后,创作《无聊杂诗二十首》,为侄傅仁所抄《高士传》题词。顺治七年(1650年 ) 路过祁县,题诗于丹枫阁壁。十月,在晋水湄作《长歌寿杨尔祯老友》诗。顺治八年 (1651) 侨居汾阳西河,作小楷《千字文》。顺治十年 (1653年) 魏一鳌为傅山购房于崛围山下的土堂村。九月深秋,由汾阳市返回大原移居土堂村,手写庄子庄子》。

顺治十一年(1654年) 前往平定,应戴廷栻请作《太原三先生传》。傅山受“宋谦(宋道士)案”牵连,于六月中旬被捕入狱,同时被捕的还有其子眉,其弟傅止也被传讯,史称“朱衣道人案”。傅山绝食九日,死里逃生。之后创作《秋夜》《载赓大雪是吾天四首》《甲午狱除夜同难诸子有诗览之作此》等诗。

1655(顺治十二年) 二月间在狱中书写《妙法莲华经》。在金陵纪伯紫、合肥市尚书龚公以及门人的共同努力下傅山得以无罪释放。出狱后作《山寺病中望村侨作》《感》《不死》等诗。为魏一鳌作《践莲道兄十二屏》行草书。

创办票号,结交志士

顺治十三年(1656年)宁波市周容游晋,与傅山结交。 顺治十四年(1657年),创作《丁酉二月十四日二首》《记梦》隶书《千字文》。

顺治十六年(1659年),傅山过长江南游,听闻郑成功南京市,急忙赶到,但郑军已退,大失所望,之后北上到海州。其间曾过阳山马湖拜访阎若婆之父周修龄。创作《江风》《江月》《燕子矶看往来船态颔之》等诗。同年,傅山和戴廷栻联络商界人士在祁县城内办起了祁县第一票号—义振泉票号庄。

顺治十七年(1660年) ,创作《庚子二三月之间三首》等诗。肖像画家谢彬太原市拜访傅山,并为他画像。顺治十八年(1661) 戴廷为傅山及子傅眉与白居实、胡庭诗刻诗集《晋四人诗》、创作《调饥诗七章》。 康熙元年(1662年),创作《与居实书》《河涨》《壬寅冬孟集夜对居实有悲》等诗。

康熙二年(1663年) 正月,顾炎武太原市初访傅山,有《赠傅处士山》。傅山和《如韵与亭林》、《顾子宁人赠诗随复报之如韵》等诗。四月,阎若噱过松庄初访傅山,问金石遗文之学。七月,义振泉票号庄被清政府查封,其财产与资金全部没收。同年,创作《白衣阁洞碑》《清化旅中》《杂记》。康熙四年(1665年),到频阳访李因笃,植梅于尚友斋。康熙五年 (1666年) 与来访的顾炎武、朱彝尊、屈大均结交,创作《和毛子霞的》。

密谋大事 东游山东

康熙六年(1667年) 创作《明户部员外止庵戴先生传》。 康熙七年(1668年) ,创作《读宋南渡后诸史传轴》行草书。康熙九年 (1670年) ,创作《秋经》诗十首。

康熙十年(1671年) ,顾炎武再拜访傅山。他们这次相聚时间较长,除了忧时伤世、谈政论文、诗歌唱和外,还创办了一些实业。密计经营山西票号,操纵金融,以图举大事,惟忌招祸败事,故其法只凭口授而不传一字。九月,69 岁的阎尔梅访傅山于松庄,席间作诗以记。傅山作画《岁寒古松图》赠之。山西省知府周令树来访,傅山赠《汉纪》一本。

康熙十一年(1672年),阎若璩再访傅山于松庄。戴廷栻为傅山作《石道人别传》。康熙十三年 (1674年),在孙傅莲的陪同下,游山东省,登泰山孔林。创作《莲甦从登岱岳谒圣林归信手写此教之》诗。之后到祁县访戴廷栻登丹枫阁,为编定《枫林一枝》。康熙帝十四年(1675年)五月,寓东山靖院,教孙莲甦读书。中秋节,与王瞭、王璟、胡庭,以及儿眉、孙莲甦游宁乡市、作赋纪游诗三章。

再赴京师,拒官返乡

康熙十五年(1676年) ,创作《五峰山草书碑》。康熙十六年 (1677年)六月,在土堂撰写《题自临兰亭后》文。创作《笑慰儿孙》诗二首。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李宗孔、刘沛先举荐傅山为博学鸿词,傅山称疾固辞。六月,不得不去京师,距京城30里时,以死拒不入京城,称疾住崇文门外圆教寺。期间创作《题戴本孝山水画诗册》行草书。康熙十八年 ( 1679年) 三月,强行被拉往北京市殿试博学鸿词,傅山七日不食,称病卧床不试。后免试,加内阁中书。七月二十日书《十六字格言》以教两孙。

康熙十九年(1680年) 七月,创作《书光明经后》诗和《临王羲之伏想清和帖轴》草书。 康熙二十年(1681)前往平定寓张植峪里花园。之后,写小楷妙法莲华经》作论文游杂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正月,创作《迎春花》诗。三月,为尤侗创作《鹤栖堂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春,作《晋公千古一快》行草书。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夏初,傅山病,作《家训》示莲甦、莲宝两孙。又遗书魏象枢(环溪)、李约斋(振藻)、孙长公、戴汝兆(熊梦),托付两孙。六月十二日逝世,终年78岁。

主要著作

人物思想

思想特点

明清之际,漫长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傅山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前期的反暴政的“甲申之变”,到对农民起义表示反对,再到清兵入关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逐步由反清复明转变为反对专制制度。其思想特点主要有二点:

一注重致用,强调实功,这与理学注重空谈,强调务虚之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傅山在治学和做人等方面的思想和实践,为后来形成“经世致用”这一重要思想曾起了积极作用。他主张读书不能死如“印版”,照搬照抄,认为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精神所在。傅山立足于致用的目的,凭着“凡事颇能敝屣遗之”、“至诚格天,当下即应,不须岁月”的注重研究实际的探索精神,从而得出“反常之论”的结论的。傅山的致用实功思想,是从对宋儒、对理学家的批判中所得出。

二是辨析诸子,反对道统。他认为所谓道统说根本不存在,理学家倡导道统说的目的,只是在于独占学坛、以据正统之位而已。傅山还提出一个的观点,就是“好学无常家”。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专家之家”,就是做学问应该很好学习各家之学,如儒林、毛诗、易、老庄、一史等。第二层是“家室之家”。他认为做学问不能“死坐屋底”,应该到实际中去“寻山问水”,以求“闻见宽博”。他的这一观点特别注意一个“变”字,认为只有这样,人的学问才能由才能不断前进。这两个特点集中于一点,就是反对把理学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理学观点

傅山对他的理学世界观可以概括为“气在理先”,其思想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气→物→理。他认为气是生成宇宙万物,万物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了这些宇宙万物,才有物质性的事物之理。同时还指出,事物永远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傅山认为“理有未穷”。他把数作为规律,认为数是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具体事物的规律。他还认为历史总是在发展着,没有变化就没有世界,就没有社会历史,绝不能泥古不前。而理学家则认为天理是不变的,因而社会的一切都应不变。宋明理学家的社会历史观,集中于一点就是“存天理,去人欲”的伦理纲常,这种思想是束缚人性的枷锁,它窒息着整个社会。针对理学家这个根本错误的观点,傅山提出了“解放人性、平等、爱众、欲念以及礼教束缚”等观点。其理学观点主要有五点:

一、解放人性,反奴性思想是傅山社会思想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具有奴性思想的人,不仅他本人的人性受到束缚,而且也束缚着他人。这种人他分为二类:一种就是理学家和受理学思想影响的人,这些人只是空谈性命,不知人有实济,不重视实功,对于这一类人他斥之为“奴君子””。还有一类就是那些没有民族气节,没有爱国思想的人,他把这一类人斥之为“庸奴”。

二、平等,天下应该由天下人共同主宰,而不应由一人主宰。他还明确提出了“平等”的观点。他认为天下之人同都是人,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指出不应该存在着被事者和事人者这种现象。

三、爱众,傅山对墨子在解释《墨子·大取篇》中观点认同。他认为充分发挥了其爱无差等的观点,并提出了他的“爱众”的重要思想。傅山还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了人与人之间这种爱的关系,最主要的结论是“古之受人也,非今之爱人也。”

四、欲念,他认为属于欲念的私、利是不能消除的。他还提出爱要有实功,不能空谈,不能等待别人利你,也就是得自己自力为之,否则他认为是“无异于牛马”,这就是他的“有量”之爱。

五、礼教束缚,他指出受旧礼教束缚也是奴性的表现。他特别提出如果依着宋儒所讲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可以导致“礼丧世”,“道丧世”,“忠丧世”,“孝丧世”的结局。他认为礼的标准,应该是以功论之,只要有利于家、国,“皆知有中国,则皆可以为人。”

文艺观

傅山的一生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在清代初期的时候,傅山受到了当时的两大思潮(一是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思潮;二是复古模拟思潮)影响,但却仍然独具一格。傅山文艺观很贴近社会的现实和人生感悟。他强调既要“经世致用”要为现实的人生百态所服务,以劳苦大众为依托;又要保持在艺术思想上的革旧与创新。他认为“一个好的文艺创作者应该担负起爱国救民的责任,文章要有骨气,不图名利,不为法束,威仪禀然的文艺,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能够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才是好作品。”因此,在《作字示儿孙》中提出:“宁抽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这段话虽然是宋代陈师道后山诗话》“四宁四毋”的改版,但却体现出傅山书法艺术的思想。傅山提出应该追求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的文艺境界。书法应该追求内在美,宁可字写得丑一点,甚至有些不修边幅,也不表现出阿谀奉承取悦于人的形态。

个人成就

诗文

霜红龛集》是现存保存傅山诗文一个比较完整的书籍。傅山的诗文风格特点多样,他提出只有遵照本性去创造,记录现实的情感与生活,才是一种极高的创作者应该达到的境界。所以,傅山的作品任性直率,现实性很强,有慷慨苍凉奇思逸趣,也有写景如画的艺术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将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去,也善于借鉴历史典故、传说神话以及教派的语言,这些内容的引用他都能信手拈来,井井有条地在自己的诗文中使用,从而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书画

傅山学习书法是从晋唐名家入手。他认为书法的学习必须了解文字形成的来龙去脉,做到追求根源,所以他主张学习书法应该从篆隶入手,篆隶更近于文字之源。掌握篆隶,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才能使书法风格创新,达到所崇尚的审美境界。傅山的画作大多数以写生写意的方式创作而成,有《丘壑磊柯图》《梅兰竹菊》《东海乔松》等。由于他的书名很大,故掩盖了他的绘画成就。他的画作风格独立于诸家各派,画作虽然没有与他同时代的名家那么逼真,技法也不讲究,但仍然跌宕放诞、气概不凡。尤其他的写意书法和画面熔于一炉,更是蕴含豪放自如,潇洒粗犷之气。

医学养生

傅山医术高明,熟悉养生之道。他在诊疗方面,从诸子百家的典籍中全面吸收思想营养,兼收并蓄,疗法新颖,有独特的见解,从不人云亦云。傅山不仅精于色诊,而且辨脉准确。同时熟悉生理、病理的变化。善于观察气色后,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疗。傅山在饮食方面强调谷肉果实,均衡餐采。他还将道家的虚静养生的方法,用于中医养生,并且提出了“顺逆养生法”“命根养生法”“调时养生法”等,以人为本,使人从精神保养和季节保养两方面进行养生。在饮食文化方面,山西省竹叶青酒和“头脑”又名头脑,其药配方,都是由傅山创立并加以完善的。

评价

关于傅山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问题。专家们存在着不同看法,有相关学者指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反清复明爱国主义思想是蕴含在经世致用的主张之中的,有一定反民族压迫的内容,但不是爱国主义的依据。还有学者指出,他们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思想视其他民族的政权为“异邦”,把历史上的汉族封建政权当作中国,这种思想能否称之为爱国,需要考虑。侯外庐在评述傅山的性质时说:“王夫之、顾炎武“他们都摆脱不开正统思想的形式,惟傅山不然,他是十七世纪中国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他的思想时说“确有近代意义”;但其爱国思想不可避免存在传统的“华夷之别”的民族偏见。朱谦之评价说:“傅山的反奴性思想是当时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最突出的表现,他是一个思想极其自由解放的人”郝树侯认为傅山的爱国主义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性。魏宗禹、任乐认为傅山主要还是反对民族压迫,反清非狭隘民族主义,他并不是排斥所有的少数民族。冯尔康认为,傅山的反清和拒绝合作的态度,是他作为汉族反对民族压迫的表现。

关于傅山某些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诸多学者还阐述了傅山主张利欲合一、理欲合一,否定封建伦理道德观的进步思想,反对理学,并且尖锐地批判揭露理学家的虚伪,,斥责程朱理学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残害,提仍男女自由相爱。 “启蒙期个性解放的进步性”,其思想“确有近代意义”是侯外庐最早提出的观点。魏宗禹、任乐认为,傅山的“反对奴性、主张恢复人性,反对专制,主张平等,反对爱私、主张爱众,反对封建纲常、主张人欲合理性”在同时代思想中是极为突出的,他是基础的市民运动的先驱思想,。张海瀛、姜广辉潘运告等认为,傅山的启蒙思想,是反对奴性,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有着人文主义的启蒙意义,而他的以唯物论为基础,以天赋为特征,的“率性之道”人性论,则体现了他的思想理论的近代理性精神的特征。蔡尚思评价傅山的思想解放,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孙奇逢颜元等人不能比的。

关于傅山在学术上的贡献。众多专家指出,傅山最大的贡献是,主张经、子平等,打破经学独尊的地位,并在子学的研究上开创了新局面,达到了新水平。他主张治学经世致用和学术上的创新,反对八股。郝树侯则将其治学精神总结为八个字:专精、博综、辨析、独创。

后世纪念

中华傅山园

中华傅山园坐落于太原市西北的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是为纪念傅山诞辰400 周年而建造的。中华傅山园共占地800余亩,设计分“傅山纪念园”“大明宝塔园”“中华医药园”“经济作物园”“傅山药膳园”“花卉观赏园”“健身娱乐园”七大园,是一座融傅山文化和医药、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园中,整体建筑古朴凝重,古色古香,均属仿明代建筑风格。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内,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清代建筑,其总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展馆为回廊式展厅,相互连通。纪念馆永久性陈列、展览、收藏傅山书面精品、文献资料以及对外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该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1964年,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后又改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傅山墓位置

傅山墓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崛围山南峰脚下直到山顶,有顺山而筑的石阶,踏着石阶往上大约三百级左右,路旁便见一座现代用砖围砌的墓碑,正中刻有“供奉傅山先生之神位”的字样。原墓文革期间毁坏,现在墓碑为当地政府及后代重建。崛围山,南北走向,山势陡峻,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两峰间是东西方向的山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