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 :清华计算机系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8:13

朱小燕,女,出生于1957年4月9日,毕业于名古屋市工业大学。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中心(DIRC)首席科学家。

朱小燕1982年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系毕业,毕业后在北京冶金机电学院任教。1985年去日本在日本神户大学计测工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信息工程系博士学位。1993年入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加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的研究。2004年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9年她被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聘请为特聘教授(IRCI)。

朱小燕长期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人工神经元网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信息获取、智能问答系统、交互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其研发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作为核心技术被应用到中原地区跨世纪人口普查中;她的“北极光”盲用计算机系统在中国第一次盲人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中全面应用,为大量盲校集体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福音。她在SIG KDD,SIGIR,IJCAI,AAAI,ACL,COLING等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得IJCAI2018杰出论文、ACL2012最佳学生论文、COLING2010最佳论文,在国际评测Biocreative II2005上取得了多项第一名,在国际文本摘要评测TREC2007、2008,TAC2008、2009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曾荣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入选“人工智能全球女性榜单”和“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100人榜单”。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77年,朱小燕在北京宣武无线电厂当工人,作为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区里的“新长征突击手”,之后参加高考。

教育经历

1982年,朱小燕从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系毕业,之后到北方工业大学工作。1984年听说教师可以考研,次年她参加考研,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并获得了全系唯一一个公派出国名额。同年,她前往日本求学,开始在日本神户大学计测工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她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信息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朱小燕入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加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的研究。

1998年其在日本九州大学短期访问。同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前期准备阶段,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统计表格自动识别国际招标测试中,朱小燕设计提出的神经网络并行处理和增加纠错功能方案,将计算速度大大提高,还将手写数字识别的错误率降到万分之五以下、拒识率降到百分之三以下。国家统计局当即决定彻底改变原设计方案,将光学字符识别OCR(Optical 字符 Recognition)引擎作为核心技术运用到高速度光电录入系统中,并经过再次竞标,采用了以朱小燕的识别引擎为核心技术的紫光识别系统。

2000年,在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朱小燕遍访国内会使用计算机的视障人士,发明了中国第一套能够帮助视障人士在Windows环境中操作电脑的辅助软件“北极光”。

2002年到2003年,朱小燕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生物信息学实验室进行一年的访问工作。2004年,担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系主任,之后,朱小燕带领课题组同学们围绕文本信息在文本挖掘、文本摘要、情感挖掘与分析、以及问答/对话系统、交互智能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相关成果应用于阿里小蜜、三星电子美团搜狗上海宝尊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知名公司的实际业务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6年朱小燕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半年的访问工作。2009年她被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聘请为特聘教授(IRCI)。

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朱小燕长期在智能信息处理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人工神经元网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信息获取、智能问答系统、交互智能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其研发的手写数字识别系统作为核心技术被应用到中国跨世纪人口普查中,验证了人工智能特别是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价值,使得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录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她的“北极光”盲用计算机系统在中国第一次盲人计算机资格认证考试中全面应用,为大量盲校集体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福音。

朱小燕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863,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

学术论文

朱小燕在各种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包括顶级国际会议SIG KDD,SIGIR,IJCAI,AAAI,ACL,Coling,等顶级国际会议,并获得IJCAI2018杰出论文,ACL2012最佳学生论文。COLING2010最佳论文等等。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朱小燕率先于1997年开设本科生课程《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在其中引入大量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算法与应用案例,并于2006年,面向本科生专门开设《人工神经网络》课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黄民烈是朱小燕曾经的学生,后来成为同事。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朱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我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她做事情的认真态度和专业精神,她对自己初心的坚守和追求,以及淡泊名利的态度,对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影响深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黄民烈评)

人物关系

朱小燕和丈夫罗予频(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同日获授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朱小燕THU的个人主页.新浪微博.2024-03-19

艾漫数据.爱企查.2024-03-19

朱小燕|行稳“智”远,“能”塑未来.清华校友总会.2024-03-19

CNCC技术论坛 | 计算之美——IT女性精英论坛.微信公众平台.2024-03-19

朱小燕.中国知网.2024-03-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