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华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18:47

朱敬华,汉族崇左市人,1927年3月生。自幼酷爱书法,启蒙于乡耆书宿,13岁能写榜书、匾额、楹联青年时期就读于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和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1949年后,在崇左中学、广西体育专科学校任教,业余研习各家碑帖和书法理论。

人物简介

以楷书、行书见长,亦通篆、隶。书作笔力雄健,格调朴雅。198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1981年以后作品多次参加省区联展及在《新华月报》、《辽宁日报》、《广西日报》、《广西书法与篆刻》等报刊发表,收入《全国宗教界赞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作品集》、《沿海墨缘书画集》、《岳飞纪念馆书画选集》、《当代楹联墨迹选集》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广西体育学校副教授,广西硬笔书协顾问、广西高校书协名誉主席、南宁诗词学会顾问、南宁书画夜校校长等职。1995年被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社会评说

朱敬华的祖父系清朝秀才,二叔在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也取得了秀才功名。先父写得一手好字,以笔力道劲见长,凡乡邻有求春联、贺幛、挽幛者,无论亲疏贫富,皆有求必应,且分文不取。母亲粗通文字,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母亲93岁高龄辞世,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当时我下放在桂西山区德保县,为洪水所278阻,未能为辛劳一生的慈母送终,此乃我终生抱憾之事!

“教子不严父之过“是父亲治家的信条之一。儿时,只要父亲有空暇,白天必命我书空(用手在空中划字形),至夜则要在煤油灯下临池学书。所以在太平镇每年循例举行的儿童大字比赛中,我都技压群童而夺魁。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点,为我的书法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也正是从孩提时萌发和培养起来的,但此生与笔情墨趣结下不解之缘,并且在人生旅途困窘之时,凭此一技之长屡屡渡过难关,却是我始料不及的。

尽管家境清贫,但家里仍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我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曲折艰辛。5岁读私塾,后人镇中心小学,毕业时由于当地的国民中学停办,只好到毗邻的龙州县元春中学(私立)继续求学。那时崇左市与龙州之间不通车,所以上学和寒暑假回家,都得翻山涉水180多华里。在贾元春中学只念了一个学期,就因身体有恙而休学。在家养病期间,镇中心小学校长对我的书法极为欣赏,于是聘我在该校当书工(从事抄写工作),后又让我执教初小一年级,当时我尚不满16岁。

1944年,我考入广西省立龙州中学,初中毕业后在该校升人高中一年级,并担任学生会体卫部长和班会主席。龙州是一块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1930年中国共产党曾经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龙州武装起义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1947年,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斗争风暴从内地席卷边陲重镇龙州县,当地的学潮如火如荼。我因拟写“告龙州民众书”、参加游行和带领同学当面揭露学校训导主任的丑恶嘴脸和反动行径,而被校方以赤色分子的罪名除名,成为该校第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当夜,警察包围学校抓捕学生,同学们向校舍后面的田野奔逃。我躲藏在竹林深处的小沟里,衣服被划破了,浑身伤痕,半夜里又湿又冷,饥饿难耐,便翻墙潜入伙房找吃的,恰巧被好心的工友老黄发现,他拿来锅巴给我吃,之后将我藏族米缸里面,并找学生们凑钱,当天夜里帮助我冒雨逃出了龙州县城。

我先到大新县雷平镇同学家中躲避,然后潜回太平镇托同学带口信回家。得知通缉令到了崇左市,家是不能回了,母亲给我送来了盘缠,于是连夜乘船到南宁市。在南宁监狱工作的同乡告诉我,通缉名单也到了此地,我只好又乘小火轮逃到了广州市

我在广州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先是考进私立广州市知用中学高中读二年级,未读高三就以第一名的成绩直接考人高剑父先生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雕塑,然而在艺专学习的花费很大,家里己不堪重负。穷途之时,在广州市大学生篮球比赛时意外地遇到了我在龙州中学读书时的体育老师李林,他此时正在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任教。李老师建议我报考国家开办的省立体专,好处是既可免交学杂费,还能享受生活补助金。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我忍痛结束了不到一年的艺专学习,考入了省立体专。在体专学习期间,我所在的篮球队不但获得了首届“薛岳杯”冠军,而且在访问香港特别行政区佛山市江门市新会区等地的比赛中所向披靡,打遍广东省无敌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结束了流离颠沛的生活,回到了魂牵梦索的家乡,并于1950年在崇善联中任教,后因染疾而到南宁市求治。1951年,在南宁市劳动局介绍所工作期问,我又披上了南宁市人民政府篮球队的战袍,驰骋在篮球场上。1952年,我以自己的体育专长进入越华中学(后改为南宁三初中,现为南宁五中)任教。1956年,我有幸被组织送到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进修。1958年初,调入广西体育学院(广西体育专科学校的前身)任篮球和田径教练。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后,因工作的需要,改任拳击教练和田径十项全能教练。至退休前,一直担任广西体专球类教研组组长。

幼年在家父的严格指导下习字,先临习欧阳询的楷书,少年时学“二王”行书,后学“孙过庭书谱”及怀素张旭草书,涉猎甚广,但以行书见长。学习前人的书艺,我的态度是先求其人,再求其出,法古而不泥古,在研习古人用笔之轻重疾徐、造形之精粗巧拙的同时,揉人自己的品情爱好,使作品既有前人的墨彩精髓,又有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从而形成端庄严谨、气韵姻雅、清丽飘逸的风格。挥翰临池,数十年持之以恒,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忘却和离弃。书法作品曾在广西日报、辽宁日报、新华月刊、全国文艺年鉴等报刊发表,并人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全国宗教界赞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募集书画纪念集》,以及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楹联墨迹选》,业绩先后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人才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在研习书艺和从事书法教育之余,先后编写和发表了《书法起步》、《漫谈南宁书法》(合著)、《书法教学札记》等文章,还为广西老年大学和南宁书画夜校编写了《楷书补充教材》、《行书书法课本》,广西民族出版社为本人出版了17万字的《教小朋友学书法》。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举办“朱敬华个人书法展暨作品义卖”活动,得款66500元,除支付各种费用外,将余下的44500元全部捐献给南宁市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

我从事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近40年,书法生涯60余年,党和人民给了我莫大的荣誉:1984.年当选南宁市兴宁区五届人大代表,1990年被推选为南宁市政协六届委员,1985年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1988年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1991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贡献奖”,特别是2001年10月赴北京市参加“中央文史研究馆建馆50周年暨全国文史研究馆工作座谈会”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朱基总理的亲切接见,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深切地感到文史馆员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体坛当年雄众俦,双鬓眨眼抹白秋;情甘茹苦栽桃李,簇锦花园遣晚秋。”我今年已经78岁了,但仍常用这首自题小诗勉励自己,深知只有为青少年一代的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加倍努力工作,竭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