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 :唐代书法家

更新时间:2022-06-29 15:13

欧阳询(公元557年—公元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唐朝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初唐四大家之一。

南朝陈霸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欧阳询出生,其父欧阳纥(音 hé)正讨伐岭南地区。南朝陈顼太建二年(公元570年),欧阳纥在广州市举兵谋反失败,欧阳询受到牵连,但适逢大赦天下,欧阳询得以脱罪。欧阳询后被东宫佐吏江总收养,开始读书习作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欧阳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奉诏助越国公杨素撰《魏书》,杨素去世后此事中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欧阳询入唐,授给事中。同年,唐朝发行开元通宝钱,欧阳询为开元通宝制词及书写,其书法得到世人称赞。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作为领修人,率十数人撰《艺文类聚》,并作序。两年后,《艺文类聚》撰成,共一百卷,欧阳询受到赏赐帛二百段。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欧阳询兼任弘文馆学士。次年,欧阳询与虞世南一起在弘文馆教授楷书书法,有二十四人入馆学书。此后,欧阳询留下诸多石刻碑记。其中有楷书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代表作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等。欧阳询的楷书因独具风格,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字体被称为“欧体”,又著有书论《传授诀》《用笔论》。李世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欧阳询卒,享年八十五岁。

欧阳询将南书的秀颖与北碑的峻厉融于一体,这种风格特点,体现在他的楷书、行书、草书诸体之中。欧阳询的书法兼具“法”与“意”,用笔整体瘦硬,却内含骨气,将隶书与魏晋楷书的用笔及结体特点,与六朝碑刻墓志的书写风采相融合,建构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欧阳询的楷书艺术直接影响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创作,其南北兼容的书风,已经成为后代书论家和书法家以至书法欣赏者常规的心理。颜真卿等后代书家沿着欧阳询所开启的方向,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个新的发展阶段。

后人对欧阳询的书法技艺给予了很高评价。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欧阳询精通八种书法字体,篆体尤精,远超古人。草书一气呵成,水平和王羲之相当。当代学者向彬认为欧阳询楷书具有妙在瘦劲而婉、笔笔妍峭多姿,书在山阴庑内、规矩中变化意味、多带隶法等艺术特征,是后人师法的重要范本。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欧阳询出生于湖南衡州(今衡阳市),其祖父欧阳頠(音 wěi)时年六十,为南朝陈衡州刺史,其父欧阳纥时年二十,正跟随欧阳頠讨伐岭南地区。

南朝陈顼太建二年(公元570年),时任广州刺史的欧阳纥举兵谋反失败,被押送南京市(今南京市),欧阳询本应受牵连获罪,但因躲避起来而逃脱惩罚。适逢陈朝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得以脱罪。后欧阳询被欧阳纥的朋友东宫佐吏江总收养。江总是南陈二十一位书法圣手之一,书风颇有王羲之遗韵,在他的教导下,欧阳询开始读书习作。

仕隋经历

南梁陈叔宝祯明三年(公元589年),欧阳询养父江总入隋朝,受诏出任上开府仪同三司,欧阳询一同入隋。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四月,隋朝大将军周罗睺(音 hóu)卒,徐敝为其撰写墓志铭,欧阳询正书铭石。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50岁的欧阳询出任隋朝太常博士,奉诏与晋王府学士潘徽、著作佐郎陆从典、太常博士褚亮等助越国公杨素撰《魏书》,杨素去世后此事中止。

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欧阳询出任太常卿,正书铭石《隋屯卫大将军姚辨墓志》,虞世南虞世基撰文。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欧阳询正书铭石《隋尚书左仆射元长寿碑》,虞世基撰文。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欧阳询撰《庐山西林寺道场碑》,立于江州庐山。

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三月十二日,隋炀帝卒于扬州市,隋亡。此时民变四起,群雄割据。河北省地区民变领袖窦建德自封夏王,建国夏。次年二月十七,欧阳询入夏,授太常卿。

仕唐经历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灭窦建德,欧阳询入唐。因隋朝时欧阳询与唐高祖曾多次交游,故欧阳询被授给事中,居住在西京通化坊。同年,唐朝决定废除隋朝使用的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钱。七月,欧阳询为开元通宝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受到时人称赞。

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在担任给事中的同时,作为领修人,与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音 fēn)等十数人撰《艺文类聚》,并作序。十二月二十六日,受诏与秘书监窦琎、秦王府文学姚思廉修《陈书》。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九月十七日,《艺文类聚》撰成,共一百卷。欧阳询禀报唐高祖后,被赐帛二百段。但《陈书》编数年,最终没有完成。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二月十五,欧阳询撰并隶书《大唐宗圣观记》,陈叔达撰铭。九月,欧阳询以本官兼任弘文馆学士。次年,欧阳询与另一位楷书书法家虞世南一起到弘文馆教授楷书书法,有二十四人入馆学书。自李世民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后,欧阳询开始留下大量石刻碑记。同年,蔡国公杜如晦卒,虞世南奉诏撰述《唐杜如晦碑》,欧阳询为其正书铭石。次年,欧阳询隶书《房彦谦碑》、正书《化度寺碑》。唐太宗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兰惹帖》《付善奴帖》。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十一月至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九月,欧阳询先后书写《唐丹州刺史肃恭公张崇碑》《文德皇后碑》《阴符经帖》《温彦博志》。

李世民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欧阳询卒,享年八十五岁。另书有正书《皇甫诞碑》《唐瑾碑》,隶书《六马赞》《段文振碑》《段纶碑》等。

主要作品

书法作品

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结体独异,既有以二王为代表的南朝书法艺术的俊美,又有北朝碑刻的峻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人称“欧体”。其楷书骨气劲哨,法度严整,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评价其楷书为唐朝之冠,行书也是当时的一流水平,被誉为“初唐四大家”。

九成宫醴泉铭》与《化度寺碑》为欧阳询楷书的代表作。此碑笔意多方,兼有隶书北碑的痕迹,结字法度森严,清朗秀润,气爽神隽。《仲尼梦奠帖》为欧阳询行书的代表作。此碑点画之间,笔姿涵蕴丰富,意态多方。特别纵收有度,动辄合宜,变化自如,长短相间。欧阳询篆、隶、楷、行、草诸体均能达到精妙的水平,尤其是楷书更被誉为“神品”,为现在楷书的建立,定型立法,作出卓越的贡献。

诗文作品

全唐诗》中记载欧阳询诗三首:

《道失》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叔宝

《嘲萧射》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著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太平广记》记载,此诗为唐宋国公萧瑀在射箭时一无所获,欧阳询所作嘲讽诗。

《与欧阳询互嘲(无忌嘲询)》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此诗为长孙无忌先作诗嘲笑欧阳询外貌,欧阳询反击时所作。长孙无忌所作诗为: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创作特点

书法特色

欧阳询将南书的秀颖与北碑的峻厉融于一体,这种风格特点,体现在他的楷书、行书、草书诸体之中。

欧阳询的楷书兼具“法”与“意”,用笔整体瘦硬,却内含骨气,带有隶书意味。在他的存世作品中,以“法”为要的《九成宫醴泉铭》锋颖刻厉,硬瘦清寒。而《化度寺碑》以“意”为要,在用笔上圆融了些许,虽出挑但也含蓄典雅了许多。瘦硬则以《皇甫》为最。他融会隶书与魏晋楷书的用笔及结体特点,又参合六朝碑刻墓志的书写风采,建构出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

欧阳询行书作品的“尚意”风格也很突出。欧阳询既吸取了南帖行书的笔墨意趣,又借鉴了北碑行书的用笔、结体特点,将两者成功地兼容于他的行书创作中。欧阳询的行书作品既能表露出魏碑中瘦硬峻拔、肃穆雄浑的笔墨情趣,又把握住晋朝书风中的气韵神采,显示出欧阳询的艺术自信,诠释了欧阳询重法尚意的美学特点。

欧阳询“尚意”的美学特点,表现在他的草书作品中。他的草书作品婉转婀娜,跌宕起伏,在奔放洒脱之间,仍然法度森严,点画之间穿插挪让,章法上和谐典雅,能将各种不同的风格因素完美地兼容一体。

诗文特色

除诗词外,欧阳询撰有多篇墓志铭、序等文章,但流传下来不多。《全唐文》载有《西林寺碑》《大唐宗圣观记》《郡阳铭》(即《临川帖》)三篇。《唐文拾遗》补载《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温公墓志》《女子苏玉华墓志铭》两篇。另有《艺文类聚序》等作品。欧阳询的诗文与其书法艺术互渗融通,见证了欧阳询的书法理论与渊博学识,体现了他“意在笔前,文向思后”的思想。

人物成就

书法影响

欧阳询对于唐朝以及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楷书艺术直接影响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创作,其书论中的结构三十六法,影响到黄自元的结体结构九十二法。其南北兼容的书风,尚意重法的倾向,在唐代以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对书法家一种常规性的导向,成为后代书论家和书法家以至书法欣赏者常规的心理。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南北书法艺术各有所长,也不可避免地各有所短,欧阳询使书法艺术兼容南北,开创书法创作的新方向。颜真卿等后代书家沿着欧阳询所开启的方向,将中国书法艺术推向一个个新的发展阶段。阮元等书论家继承欧阳询的书艺实践和书论观点,提出“南北书派论”,振兴了宋代以后的书风。后代书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对欧阳询楷书所重之“法”、所尚之“意”不断融入新的因素。

日本三大综合性报刊之一的《朝日新闻》,其报头《朝日新闻》四字,就是从欧阳询隶书碑《大唐宗圣观记》中集字而成。

书论研究

欧阳询的传世书论有《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

欧阳询在《传授诀》中指出,每次执笔的时候必须圆转平正,字体中的横与纵、笔力的重与轻,都要聚精会神地思考。字的结体中,笔画要分布均匀。运笔过快过慢,过肥过瘦,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强调书法艺术要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欧阳询的理论是用笔结字的关键,是将“意在笔先”第一次作为要诀提出来。

欧阳询在《用笔论》中假设人物,通过一问一答申明己意,闸明了用笔之道。用笔不同,其艺术效果也不同,将用笔提到了审美的高度来看待。同时论到了墨色的变化与用笔的关系,用墨有时浓有时淡,有时湿润有时干燥,形势不一而足。以及形态与用笔的一致:下笔处笔锋藏而不露,收笔处笔锋难以寻,用笔灵活多样,变换无穷。

《三十六法》中提出三十六种等结字方法,各条之下略加解说,并举出例字。《八诀》中对汉字书写中常见的八种笔画进行解说,但语义肤浅。《三十六法》和《八诀》一般认为是明代“台阁体”盛行之后讲解结字之书,是后人托欧阳询之名,总结的欧体书写技巧。

人物评价

后人对欧阳询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其书法技艺上,并且给予了很高评价。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欧阳询精通八种书法字体,篆体尤精,飞白冠绝,远超古人。草书一气呵成,水平和王羲之相当。唐代李嗣真在《书后品》中说欧阳询的草书犹如蛟龙入水,兔子走穴,其气势犹如长矛剑戟,几欲飞出。清代王昶对这个比喻表示赞同。宋代米芾评价欧阳询真书可到王羲之,草书精彩动人,十分难得。宋代苏轼评价欧阳询本人聪明过人,书法也劲险刻厉。其书法妍紧拔群,小楷出色。明代解缙评欧阳询的书法犹如秋霄健翮,峭壁双清。

当代书法学者高远说欧阳询为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其青壮年时期大部分在隋度过,隋朝融合南北的书风使其奠定了良好的功底.从欧阳询的书法可见南朝秀约典雅的韵致和北朝规矩严整的骨力。当代学者邱羽评价欧阳询将隶书楷书技巧相结合,字形灵活多变、 平中有险,无论是从结构间架,还是从书法技巧来说, 都有着极高的鉴赏价值。当代学者向彬认为欧阳询楷书具有妙在瘦劲而婉、笔笔妍峭多姿,书在山阴庑内、规矩中变化意味、多带隶法等艺术特征,是后人师法的重要范本。

轶事典故

卧碑三日

欧阳询聪明好学,读书时一目十行,少年时便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一日欧阳询骑马外出,在路边偶遇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石碑,在路边仔细观察许久才离开,但离开没几步又返回来继续仔细观察。直到身体疲惫,欧阳询索性坐下来观察,以至于晚上也在石碑旁边睡觉。为了充分体会索靖书法的内涵,欧阳询整整观察三天后才离开。

重金购图

欧阳询在路上见到一本《右军教献之指归图》,便花费三百(音 jiān)买下带回家。每日观察研究,高兴的睡不着觉。

声名远播

高句丽听说欧阳询的书法出色,于是派遣使者到唐朝来索要其书法作品。李渊听后直言,没想到欧阳询书法的名气已经传的这么广,连偏远小国都知道。他们如果只看到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的话,一定以为他会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人。

貌似白猿

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南征桂林郡时,攻城略地,冒险深入崇山峻岭,平定了众部落。当地部落中人见欧阳纥携妻子出行,便问欧阳纥为什么要带美人到深山老林,提醒他这森林中有专门抓美女的白猿。欧阳纥听说后,加强戒备,不料妻子仍然在夜里被掳走。欧阳纥率兵到山洞中将白猿杀死,救回妻子,但此时妻子已经怀孕。后来欧阳纥的妻子诞下一个男婴,长得很像白猿,这个婴儿就是欧阳询。

本故事载于《补江总白猿传》,相传是欧阳询的仇家所写,嘲讽欧阳询样貌丑陋。

家族成员

墓葬与纪念

欧阳询墓

2013年7至8月,长沙市望城区文物部门依据史料及《长郡欧阳氏谱·询公墓图》和走访当地老人,对“太子围圩”进行考古调查,在该遗址发现了北宋至唐早期文化堆积层及唐早期的高规格大型垒石墓葬。考古队员初步推测为欧阳询墓,但由于没有挖掘和出土相关文物,最终结论还要待进一步考古和论证。

欧阳询文化园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书堂大道建有“欧阳询文化园”来纪念欧阳询。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书堂山是欧阳询父子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距今已1500年。山中欧阳询祖居、书堂古寺等遗迹保存较好,“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