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 :东汉时期官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2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县(今宛城区)人也。

少时丧亲,有气魄决心。初为南阳郡吏,为卫士令,迁临淮太守,坐事免官。元和中,召为尚书仆射,迁泰山太守。阻止均疏之法,坐罪下狱。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归,拜骑都尉。

刘肇即位,阻止窦宪北征匈奴,不久病逝。

人物生平

《后汉书·朱晖传》记载:年十三,王莽败,天 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掠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侯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就曰:“朱义士,勿复求。”更以他璧朝。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及当幸长安,欲严宿卫,故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

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其诸报怨,以义犯率,皆为求其理,多得生济。其不义之囚,即时僵仆。吏人畏爱,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市朱季。吏畏其威,人怀其惠。”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干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市太守,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若此。

元和中,汉肃宗巡狩,告南阳太守问晖起居,召拜为尚书仆射。岁中,迁太山太守。晖上疏乞留中,诏许之。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补公家之阙,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俗吏苟合,阿pasta从,进无謇之志,却无退思之念,患之甚久。惟今所言,适我愿也。生其勉之!”

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谷所以贵,由钱贱故也。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又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官可自鬻。又宜因交址、益州上计吏往来,市珍宝,收采其利,武帝时所谓均输者也。”于是诏诸尚书通议。晖奏据林言不可施行,事遂寝。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晖复独奏曰:“王制,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禄食之家不与百姓争利。今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布帛为租,则吏多奸盗,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重议,因发怒,切责诸尚书。晖等皆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尚书令以下惶怖,谓晖曰:“今临得谴让,奈何称病,其祸不细!”晖曰:“行年八十,蒙恩得在机密,当以死报。若心知不可而顺旨雷同,负臣子之义。今耳目无所闻见,伏待死命。”遂闭口不复言。诸尚书不知所为,乃共劾奏晖。帝意解,寝其事。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太官赐食。晖乃起谢,复赐钱十万,布百匹,衣十领。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赐钱二十万。刘肇即位,窦宪北征匈奴,晖复上疏谏。顷之,病卒”

《后汉书·朱晖传》有记载。

轶事典故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尤其是在为人处世上,人们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东汉的时候,南阳市有两个人,一个叫朱辉,一个叫张堪。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读太学期间,两人做了同学,结识后甚为投缘,才慢慢熟悉起来。朱晖不但知识渊博,且为人正直。当时的张堪已是朝廷重臣,很欣赏朱晖的学识与为人,再加上同乡关系,就有意提拔朱晖,可他却婉言谢绝了。这样一来,张椹更觉得朱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太学学业结束,两人归家分手之时,张堪推心置腹地和朱晖说:你是一个非常自持的人,倘若哪日我身体不好,乘鹤仙去,愿把自己的身家与妻儿托付你!朱晖忙道“岂敢岂敢”,但心却非常感激,毕竟有人把自己当作生死之交,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当时他们身体都很好,朱辉也没把张堪的话当回事,并没有做出何承诺。

之后,两个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络。时光如水,没过多久,张堪便去世了。张堪为人为官,清正廉洁,家中少积蓄,妻儿生活非常拮据困难。然正当他们为生活困窘发愁之时,朱晖闻讯赶来,向张堪的妻儿伸出援助之手。以后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家里资助,年复一年的去关心他们。

朱晖的儿子非常的不理解,就问朱晖:“您过去和张堪并无深交,为何对他的家人如此厚待与关心呢?”朱晖感慨道:“我和张堪只是彼此倚重、生死相托的朋友,这就足够了。”儿子更是纳闷:“既然你们是好朋友,怎么不曾来往?”朱晖道:“我与张堪虽来往不密,但是张堪在生前曾有知己相托之言。他所以托付给我,是因为他信得过我,我又怎能辜负这份信任呢。况当时我嘴上虽然末置可否,心中却已答应。初时张堪身居高位,自然不需要我的帮助。而如今他不在了,其家人生活窘困,我又怎能袖手旁观?”

朱晖在家乡是一个扶贫济困非常有爱心的人,南阳市太守很仰慕朱晖的为人,为了褒扬朱晖便想请朱晖的儿子去做官。可是朱晖却想把这个当官的位置让给张堪的儿子,于是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你的好意,犬子才疏学浅,不适合为官。我倒想向你推荐一人,是我故人张堪的儿子,他学习刻苦,非常守礼仪,是个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故友的儿子推荐给你,让他去当官,为民众服务。后来张堪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辉的对他的信任,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朱晖后来官至尚书令,却从来不炫耀自己。他背地里常常告诫儿子说:“你不一定要学我如何做官,但务必要学我如何做人。”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的来历:情同朱张。这个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一样,足以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是如何看重一个“信”字。这里并没有合同,没有文书,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说出口的承诺,然而朱晖却这么去做了。做人能够真正做到一诺千金,不计得失,世所少有。朋友去失之后,能主动出手相助,这种深厚而纯真的情谊,实在难得。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

亲属成员

儿子:朱颉

参考资料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http://cyyangqiguan.com.2024-01-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