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明 :土壤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2:48

李仲明(李振堂),1925年7月7日出生于山东无棣县李八里村。土壤学家。长期从事土壤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简介

李仲明,土壤学家。长期从事土壤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编写了大量教材,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土壤科技人才;揭示了“冬水田”放干后肥力降低的实质,提出了改良措施;根据岩性土风化阶段特征进行紫色土发生分类;运用综合观点研究农业发展战略。为四川省土壤科学和农业开发作出了贡献。

生平

李仲明,又名李振堂,1925年7月7日出生于山东无棣县李八里村。

1937年,他刚12岁,日本侵略军侵占无棣县县城,他读了1年多高小便失学了,与同村的两个同学、三弟4人在祖父的教导下,过了5年“半农半读”的生活。

1942年,他考入安徽省阜阳私立成城中学初中部。衣、食、用全依靠公费勉强维持。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河南战役,阜阳市受到威胁,他随校西迁陕西汉阴县蒲溪铺,1945年初又转入绵阳市国立六中(即抗战时的山东联合中学),该校教师质量高,学习风气浓,他学习用功。后因与家庭失去经济联系,生活无法维持,只得“半工半读”,利用课余时间,帮学校抄写,挣点钱,以解燃眉之急。然而贫困造就了李仲明的自立力更生性格,他终于考入四川大学(今名四川联合大学)。

他进入大学后,经济依然拮据,为了能维持正常生活,他一边读书,一边为当地的一些报社撰写一些“小诗”或“通讯”之类的文章,换来微薄稿费以供学习之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他才获得了“解放”,享受甲等助学金,学习才得到保障。

195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都市工作委员会工作。1952年底调入四川大学,当时适逢院系调整,原农化系并入西南农学院(现为西南大学)。1953年他被派往北京市参加的“威廉斯土壤学讲习班”。他广泛接触了土壤界的老前辈,系统的学习了土壤学知识,参加了《普通土壤学》教材的编写,1954年返校后,他承担了生物系普通土壤学的讲授任务,由于成绩突出,1956年在同辈人中首批晋升讲师职务。

1956年,四川农学院(今四川农业大学)在雅安市成立,他担任了土壤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协助彭家元教授工作。

1978年他调入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土壤室,为该室的创建和发展作了大量工作。在科学研究上,他主持了“紫色土肥力研究”;“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农业发展和战略研究”和“西江流域可持续农业研究”等重大课题。写出30 多篇论文和两本专著。

1981年,李仲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事农业教育和土壤科学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热心服务。在担任全国土壤普查西南组技术顾问时,还对《四川土壤》一书中多数章节作了详细修改,或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作者十分满意。从1979年起,他主编《土壤农化通报》(四川省)亲自审改稿件,保证了刊物质量。他曾担任中国土壤学会、四川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以及四川省首届科技顾问团成员。现在,他任四川省首届青年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积极协助省领导遴选推荐跨世纪人才。1992年他享受了政府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