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驹 :李国驹

更新时间:2024-09-20 15:01

李国驹,1994年担任广州中药二厂厂长。

人物经历

四百年不倒翁的历史传奇

据记载,明万历二十七年(1600年)岁末,南海西樵李升佐在大南门已末牌坊脚经营草药店。有一天,他乘船经商归来,船靠岸后,发现有人遗失一包银两。李升佐虽是商人,并不因财昧义,在码头久候失主。等了很久,见一人焦虑灼灼遍寻四处。他就是九江陈体全,也是小本生意人。他是收到货银搭船回广州市,因急于上岸,而遗忘货银在船上。李公当即奉还原银,陈公失而复得此银,有感于李公之义遂揖拜深交。陈公恳切以此银之半入李公之草药店为本,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两人各取其姓,“陈”与“李”,取名“陈李济”,同心济世。这种股份制模式比广东省康熙二十二年出现的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提早了40年。

陈李济一开始便恪守着“配方必须严谨,选料必须上乘,制作务求精工”的工艺规程。到康熙帝二十二年后,陈李济初步形成规模,能生产膏、丹、丸、散、油、锭、酒、茶8个剂型的中成药。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这是陈李济率先发明的,也是对中药贮存的一大贡献。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金缕梅科植物所分泌的芬香树脂,可用来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苏合香容易挥发,再加上广东省气候潮湿温暖,不易保存其香。为了保存其药性,三百年前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陈李济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用蜡壳包裹。研制成功的蜂蜡与木蜡混合后,既不软,也不硬的蜡壳,能保持药物几十年不变。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科教制片厂,就以广州陈李济药厂的蜡丸生产拍成电视录像片向世界播发。

清朝,陈李济的蜡壳药丸亦颇负盛名。“乌鸡白凤丸”到了清廷,已是宫廷秘方,专供后宫应用。据说慈禧能老而愈壮,朱颜不改,是因为她长期服食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爱新觉罗·载淳一次偶染风寒,腹痛吐泻不止。几位御前的太医们忽然想起御街外广东省陈李济所设药摊有“追风苏合丸”,即奏明同治帝。同治即传诏,并遵老佛爷懿旨进广药苏合丸。果然一服腹痛立止,呕即愈。陈李济乃名噪京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杏和堂”敕赐,钦定“陈李济杏和堂”以示褒掖。并传旨广东年年进贡“三宝”之一的陈皮,钦点陈李济所储百年陈皮调京御用。民国之初,政府颁布“商标法”,陈李济将“杏和堂”绘成盾形作为注册商标。

文化大革命期间,陈李济被更名为广州中药二厂,“杏和堂”商标也被革了。直至1980年,才重拾“陈李济”金字招牌。1994年,李国驹担任厂长后,突破企业发展瓶颈,重新选址,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矗立在广州大道南,从加拿大意大利英国引进了多台(套)自动化生产线,企业顺利通过GMP认证,这为企业实现新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