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山湖 :中国湖北省的第三大湖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5

梓山湖又名斧头湖,位于中国咸安区贺胜桥镇,是湖北省的第三大湖,湖面积161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238平方千米,涉及咸宁市的咸安区和嘉鱼县、武汉市江夏区3个县市区,湖周森林茂密,港湾众多,是团头鲂对虾中华鳖圆吻鲴等鱼类的重要保护基地,也是四大家鱼、鳜鱼、银鱼、中华绒蟹等的重要生产基地。

梓山湖水系属典型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梓山湖北、东、南三面为丘陵山冈,湖西面为冲积平原和滨湖地区;湖底平坦,海拔高程18米。湖水在其湖汉黄沙湾处的新河口大闸流出,于江夏区法泗街道汇入金水河,再由金水闸注入长江。梓山湖最大湖长18.1千米,最大湖宽13.3干米,平均宽6.34千米,最大湖水深4.3米,平均水深2.9米。该湖具有调蓄、灌溉、养殖、航运、城镇供水、生物栖息、调节气候、净水器等天然功能,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武汉市附近一般蓄洪区,也是金水流域调蓄洪区。

梓山湖流域是湖北省重要的粮、棉、油、渔、蔬菜生产基地,鄂南经济发展重要区域。2012年,梓山湖流域工农业总产值达408.47亿元。进入21世纪,梓山湖流域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湖北省“两圈一带”及“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

基本介绍

斧头湖原与西梁湖同属一湖。古时,斧头湖与长江相连,宋初江洲淤积,长江北徙,形成湖泊,后来长江古道形成金水河,西梁湖一分二,赤壁市仍称西梁湖,嘉鱼县遂称斧头湖。

杨幺传说

说起斧头湖,民间相传:北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有一把宣花大金斧,九九八十一斤,杨幺用此斧砍杀官兵,打了许多胜仗。当年杨幺水军被破,被官兵围在这个大湖里,官兵中敢捉杨幺的不多,想得此斧的却不少。那天众官兵围住了杨幺,大喊交出斧头就留一条活命。杨幺一想,命都不要了,还留此斧何用。于是他站在船头仰天大笑,起手就把斧头丢下了湖。即时,湖面象煮开了的水,鼓着泡泡,冒着热气,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座山,壁陡壁陡,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插在湖里的斧头,后人把这座山取名斧头山,山下的湖北面亦形状似斧,遂称之为斧头湖。现因湖边有大片梓杉林,因此又称梓山湖。

王母传说

关于梓山湖的由来,当地还有一段优美的传说,古时江夏区(今湖北武汉市咸宁市的一部分)民生多艰,常有邪瘴疾病祸连百姓,受炎帝指引,王母娘娘亲率仙女于长江流域遍采良药,以解救民间疾苦,到达武昌县时,众人皆疲惫不堪,于是王母用瑶池莲花的一滴雨露在当地化出一片湖泊,众人临水浣纱拭汗,清洗药材,治病救人。由于是瑶池雨露化身,又因王母清洗药材之故,该湖泊后来就被百姓们认为具备了一定的治病功效,故常年饮用湖水,食用湖里的鱼虾、莲藕等水产,民众皆无疾病。由于王母娘娘等人将登山采药的手杖仍在了湖边,湖畔周围生成了万亩梓杉林,加之“梓木”为万木之首的缘故,百姓皆称此湖为“梓山湖”。

地理优势

梓山湖的北、东、南三面多丘陵,湖岸曲折,西面为冲击平原,湖岸亦较平直。流域面积1238平方公里,湖面216平方公里,由于径流汇入量大,湖水水位最高达24.3米。1971年以来,综合治理斧头湖后(修建余码头大闸和余码头电力排灌站、金水闸电排站),现梓山湖湖面,东西宽9公里,南北长18公里,面积162.44平方公里,生产线(保持水位)由原来的21.5米降到20.5米。在嘉鱼县辖域内,湖面38.75平方公里,增垦农田1.4万亩。

物产资源

梓山湖西岸的冲击平原,土壤肥沃,孕育了以嘉鱼县潘家湾镇为中心的全县42万亩蔬菜基地,年产联乐牌无公害新鲜蔬菜近百万吨,蔬菜品种逐步由大路菜向精细菜,旱生菜向豆瓣菜,家生菜向野生菜,常规品种向名优特品种延伸;生产方式由平面种植向立体种植延伸。即“引洋种,种洋种;引名种种精细菜;育土种种野生菜;育新种种反季节菜”,初步形成全县一业,各镇一品的格局,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

梓山湖西岸的渡普镇依托斧头湖丰富的水产资源,建成了一个万亩连片精养鱼池基地和一个万亩连片围栏养殖基地,2004年全镇养殖面积达59100亩,鲜鱼产量达15670吨,虾、蟹产量达670吨,面积、产量均占全县的四分之一。为嘉鱼县成为“全国百强水产县”、“湖北十强水产县”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组图| 走,一起游梓山湖~.咸安区人民政府.2024-02-21

斧头湖.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4-02-21

从围湖造田到科学保护——你所不知道的斧头湖.爱我千湖.2024-02-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