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村 :江西省宜春市寨下乡横塘村

更新时间:2023-10-19 10:02

横塘村是个古老、文明的大村庄。她的历史从族谱记载中可以追溯到宋代。横塘是9塘(横塘、美塘、韩塘、泗塘、洙塘、严塘、雁塘、枚塘、九塘)分支中的一塘。9塘都是宜春袁山袁京的子孙。横塘村内原有一会魁堂。堂内鼓架两侧的拄子上,曾有一幅说明村庄袁姓来历的对联。上联云:“四世五公汉代名臣著姓”,下联曰:“九塘一脉袁山高士流风”。汉代名臣是指东汉司徒太尉袁安。袁京是袁安次子,字高士,在袁山隐居不仕。传至唐朝,出袁皓,唐咸通年间进士。皓后六世孙生迩臣,宋庆历年间进士。迩臣生子枢机,子生孙汉宗,即孝显。孝显名烈以,宋绍兴年间进士。他于宋乾道八年第一个迁居横塘。后因变故,漂浮不定。现族谱上还有他的遗像。真正在模塘扎根后世的是孝显的南宋时期第八代孙元亨。元亨乃读书人,能谋善断,聪敏过人。生经训、鲁训、鲁宣、鲁文4子,后人称四房。二子鲁训为明代成化年间进士。元亨四子,每子又各生4子,其中鲁训生5子,计17人,以光字排辈。下世又生39人,以良字排辈。从光字辈始,横塘已形成大村的趋形。从孝显算起,横塘村历经七百余年,繁衍了30代人。估计现有人口不少于三万之众。

历史沿革

横塘村山青水秀,田土肥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元亨扎根于横塘,原由还不止于此。据族谱记载:元亨通阴阳,善诗经,熟识风水地理。他曾踏遍宜春市的山山水水,认定横塘是块宝地。他断定横塘来脉发迹于峰顶山,由峰顶山而下西岭,过园岭、严坑岭、亭子岭、洞岭、长岭、黄茅岭,延绵百数十里,才入境内。在入境处:山势峻岭,奇蜂突起,险象陡生。有鸡公岭自西而北,双蜂,蜂腰鹤膝,到头三峰、花木岭,地势蜿蜒,地气蟠结,屈曲起伏,更是风光非凡。境内,水自西而东,清源澄澈。东有狮、象二山对峙,下堑水口;东南有牛岭、石岭之固;西北有鸡冠山、鸟山之峻;南有天马山、贵人蜂、文笔峰之屏障。四面叠嶂层峦,山水秀丽,如图似画。元亨立横塘为家院,繁衍后世,亦是被横塘的山水地理折服所致。横塘迄今人文鼎盛。

代表人物

“横塘历来多名士”。这是宜春市妇孺皆知的事。

按族谱记载,唐朝进士袁皓,字退山,号碧池。曾任抚、吉二州刺史,又治身龙纪元年自集贤殿图书使、出采访图书使。

宋代进士有袁迩臣、袁孝显。明代有袁鲁训袁业泗、袁一风、袁继咸

清代进士有袁继梓、袁起涛。

历代举人授知县以上官职者有袁业濂、袁一、袁一菁、袁芳杏、袁芳松、袁业颜、袁起、袁景怀、袁震等。

此外,八品九品官达数十人之多。

在历代名臣中,最负盛名的是袁继咸。他一生为民恤苦,不为高官厚禄收买,忠贞不渝,临死不屈的气节,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宜春城西门街鼓楼路原名为临侯路,就是为了纪念他。族谱中记载了他和袁一鳌、袁一风,彭大科、张承诏、钟炌袁业泗在祟祯五年奏疏皇帝减派辽饷的公疏,达一千四百多字。还有皇帝圣旨二十多道,有赐封的诏书,有祝寿贺喜的诏书,有加封进级的诏书,等等。

民国时期,有黄埔军校毕业的国民革命军少将师长袁佳洪。解放后,有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袁升科;广东省轻化设计院院长兼省外贸公司总经理袁升恒。大学生约有50多人。

地理环境

历史上的横塘村院,座北向南,东西走向。南北纵深500米,东西横宽1500米,总面积75万乎方米。村院布局,结构合理;房屋建筑,井然有序。祖先们把村院分点划块,每一块地点取一地名。有和乐园、嘴形上、易背陇、柏柱下、长乐店、西厅、麻员、中厅、(土+布)心园、龙山上、泉路口、何家观、莆陇等十多处地名。每个地点都安居一定数量的人。点块错落,路桥毗连,构成一大村院。在村院腹地中心,座落有承恩堂、会魁堂、万寿官、裕昆楼等建筑。建筑工艺超群,工匠技巧盖世。尤其是承恩堂、会魁堂二建筑,在当时的宜春市农村范围内是前无古人的。会魁堂后人把它叫做新官厅,承恩堂叫做老官厅。

社会

会魁堂,始建于何年无考。其建筑格局为单檐泥瓦,砖木结构,歇山顶,两侧为风火垛子墙,抬梁构架,斗拱、雀替均雕有狮象鹿马、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云彩水浪等。上下四厅四进,抬柱二十多只。前厅一进,大门六扇三开品进;中为正门,左右为旁门。座墙,一厅高出一厅。最内层的为上厅,供着祖先神位,每年三月清明节都要祭祖一次。其厅前还悬挂着皇封赐给在外做官的各式纪念匾额。袁继咸的挂像,每年正月十五也要挂在会魁堂正中,让后人瞻仰。整个会魁堂,可以说集古代建筑、雕刻、绘画、油漆、古文化艺术之大成,独一无二,为宜春市农村建筑之魁。

教育

横塘村的教育事业,始自集资兴馆,启蒙育化,到传播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情神的现代教育,已达数百年之久,而且经久不衰。为振兴中华,勤政安邦,造就大批先哲明贤和高级人才,是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的村庄之一。从立村庄至清末数百年间,先后办起了曲池书院、六柳书院(宜春城东五眼井有六柳巷)、定安书院、裕昆楼书院、白原书院、梯云书院、梧岗书院、碧池书院、三槐书院、三馀书院、丰鹿书院、路泉书屋、聚奎书屋13所。至民国30年(1941年)前后,新建一座横塘小学教学大楼。台上、沙江、陵背、大宇、马兰芳、带塘6个村的数百名学生,均在横塘小学住宿读书。解放后的1986年,横塘村投资16万元,为教师兴建宿舍、办公楼一幢。钢筋混泥结构,三层平顶,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教学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数学质量逐年有所提高。

旅游

横塘八景

(一)天马星池。天马,山名。此山之阴,依水东流。其山之形如骏马奔驰,古松如鬃,翠竹似尾,形态逼真,故名。

(二)池荷香远。池塘,又名泉塘,地名。此泉泗溢,溪流为池,满塘荷花,香气扑鼻。故名。

(三)笔蜂插云。文笔峰,为人工巧匠之作。砖块建筑,似塔非塔。高数十米,宽十余米。位于村北3000米处的峻峭陡蜂之巅。站在山下仰视,更显得高丛入云,险象陡生,使人望而生畏,惊叹不已。

(四)路泉印月。龙山,地名。位于村内之南端。其下有一口并泉,原名龙泉口。现依井通一公路,又名路泉口。龙山与龙泉市落差约20米。每当明月东升,龙山楼台首见其月。待月高挂,井泉方见印月。故有古谚“近水楼台先得月”,横塘则是“得月路泉先楼台”。

(五)六柳闻莺。六柳书院,地名。位于村内西首。为明成化十七年进士行人司正袁鲁训创建。袁于院前自植六颗不同类种的柳树,以别于陶渊明之五柳,称“六柳居士”。书院得名于此。此院座北面南。院外垂柳飞扬,古樟成荫。石径倾斜,漫步有声。院内花园溢香,景色宜人。院阁建筑古朴幽雅,落落大方。有“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幽谷静,莺歌错啼哀”之称。故名。

(六)新桥飞鹭。新桥镇,地名。位于村东200米处。每年春耕之时,桥旁有农夫忙于耕作,田间白鹭、乌鸦忙于觅食,桥下流水潺潺,田野绿油油的景象。诗云:“归去田农正着时,新桥相逢互道迟;几只乌鸦觅食处,两行白鹭满天飞”。故名。

(七)石古晚钟。石古庵,位于村南1500米许,旧时香火兴旺,晚钟鸣扬,其地理地貌,胜似蓬莱仙境,堪称一绝。行人到此,有留恋忘返之感。有词赞曰:“门前池塘月影楼上,依山旁水香火兴旺;松柏翠竹叶青芳香,石古晚钟音传四方”。故名。

(八)牛岭夕阳。牛岭,山名。在村之东1000米处。山高避阳。每当太阳西沉,余辉斜照牛岭,牧童悠然晚归,刹时,展现出一幅归去来兮田园乐的画图。诗云:“东风春雨牛岭迟,辰时睡觉戌时起;一束夕阳碧霞晚,两个牧童放牛归。”故名。

文化

据族谱记载,横塘村在历史上修桥铺路建亭阁的行善捐款者不少,出力的人数更多。从明代至民国早期,横塘修造石板路面百十华里。清乾隆,修建了用白泥砖侧背垒砌成的白砖龙形路二十多华里。先后修建石拱桥16座,其中有些离村较远的桥系与其它村合伙修建的。在修铺的路面中,有横塘至带塘、横塘至韩塘、横塘至杨桥、横塘至背——下屋——洪塘庵——腰下、横塘至泉丘、横塘至沙江、横塘至何家布、横塘至上丘等处的石板路面;有围绕村庄转的环村砖砌龙形路。据老人们讲,雨过天晴时,穿布底鞋走路不会湿鞋。足见路面平整易爽。桥名则有固里桥、社背桥、下湖桥、行人桥(为袁鲁训独资兴建。袁曾官行人司正,故名)、(阝+当)口桥、沙江桥、枫林桥、新桥(横塘八景之一)、鹅江桥、大宇桥、石流浒桥、院前双桥、赤桥、砥柱桥、秀江桥、邮桥。

此外,为方便来往行人憩息或避雨,在各处路段上,还有古代建造的亭子6个。如望石亭、长陵亭、景高亭、驻檐亭、发轮亭、南薰亭。民国期间,人们又在鸡公岭,横塘至上丘路的中间,新建了一座亭子。此亭由东而西,落座两山之间。山间树木林立,山道崎岖隐现。南北两边深谷,谷外连片稻田,谷内风爽送人。环境特别幽静,景致十分迷人。尤其在夏天季节,让人留恋忘返,是处避暑的好场所。亭内留有清末民初宜春北路远近闻名的秀才西员老先生的楹联墨迹。东头云:“和风到处听梅籁,好雨知时闻稻香。”西头曰:“境静不妨红日近,山高何碍白云飞。”亭内有壁画,60年代已毁。

寺庵庙祠

横塘村曾有宝安寺、石古庵、锡煅寺、盘子庵、枫塘庵、香壁庵、青山庵、塘下庵、碧云庵、石柱庵、何家观、三军柱庵、白原观、卢洲三元殿、文标阁、文笔峰狮子林、邓尖峰、慈云庵、白云庵、岳飞忠烈祠、天花祠、忠毅祠、麻衣庙、刘公庙、三军庙、福神庙、万寿宫等寺庙庵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