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杨107号 :欧美杨107号

更新时间:2024-09-20 19:54

欧美杨107号是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承担的国家"七五"科技成果"国外杨属引种及区域化试验"中重点推出的新品种,是从17个国家引进的331个无性系中选出的6个新品种之一,又名"美丽天使"杨。

树种介绍

欧美杨107是由中国林科院张绮纹研究员等人从我国1984年引自意大利的“美洲黑杨×欧洲黑杨”无性系中选育而成。该品种曾获得能源部1991年科技进步三等奖。适合我国淮河、黄河流域及辽河流域以南地区种植,也适合西北种植。其材性良好,杆型优美,树冠窄,侧枝细,叶满冠,抗病虫,抗风折。木材基本密度为0.322g/cm3,纤维长度为1044.4mm,1%氢氧化钠抽取物为16.64g。胸径年均增长量2.5—6.0cm,年树高增长量2.0—5.0m,3—4年间伐可作纸浆材及民用材,7—8年主伐可成为杆茎材。育苗每亩3000—3500株,造林每亩110株,间伐后每亩出材55株。

科研获奖

1991年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年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项殊荣。经近十年的苗期、无性系对比林测试和

区域化试验,欧美杨107号表现良好,适合我国黄淮流域、海河流域及辽

河以南流域广泛栽植,并在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甘肃省重庆市等地亦有引种,即将成为我国北方包括西

北地区防护林带、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优良特性

◇ 优质:材质好,其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均优于普通杨属;干型美,树冠窄,侧枝细,叶满冠,御风

能力强;抗病虫,比I—214杨抗肩星天牛的能力强。

◇ 速生:胸径年均生长量3.5-4.0CM,树高年均生长量3.2-4.0CM,3-4年间伐可作纸浆材及中小径民

用材,7-8年主伐可作为干径材。

◇ 丰产:每亩可育苗3000—3500株;造林每亩可达110株间伐后每亩55株计算,蓄积量可达18.76立方

米。

◇ 无性繁殖能力强:加杨107号属黑杨派欧美杨杂交品种,其插育苗技术相对简单,繁殖容易,

育苗及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

美杨107原产意大利,系美洲黑杨欧洲黑杨的杂交种,是我国北方包括西部地区防护林、用材林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长期以来杨属新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变差,易发生病虫害,化学杀虫剂的使用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环境污染严重。微生物杀虫脒剂虽然能克服化学农药的缺点,但见效慢,杀虫谱窄,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因而限制其广泛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植物基因工程学为林木防治病虫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安全有效,可降低投资和减少环境污染。1987年首次报道了转抗虫基因植物,1993年,我国获得一批转Bt Cry lAc基因的欧洲黑杨,其对舞毒蛾和杨尺蛾科毒杀死亡率可达80%~90%,其它杨属抗虫基因转化也取得了较大进展。2000年,又报道了转双抗虫基因,即bt毒蛋白基因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Bt Cry lAc和API-A)的741杨,能很好的毒杀杨扇舟蛾、美国白蛾等多种鳞翅目食叶害虫。抗虫基因在杨树生活周期中存在并发挥其抗虫功能,克服了农药危害的缺点,因此杨树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具有广阔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欧美杨107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从表2可看出,培养基B叶片分化程度最好,再生不定芽的频率高达100%,不定芽数量最多。其它几组配比虽也有不定芽的产生,但芽小量少。由图2可看出,培养基B.MS+6-BA 0.5 mg/L+IAA 0.15 mg/I。为适合用于叶片转化的培养基。

2.2欧美杨107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2.2.1抗卡那霉素转化植株的筛选对转化植株107杨编号,然后放人到含卡那霉素50 mg/L的生根培养基中,观察植株生根全过程。由表3可看出,对照未转基因107杨在含50 mg/L卡那霉素的生根培养基中不能生根,生根率为0%,转化的植株即使在含有50 mg/L卡那霉素生根培养基中其生根率也能达到75%以上,甚至100%,可以初步断定基因的转化成功与否。

2.2.2加杨107转化再生植株的PCR检测提取转化再生植株不同株系和未转化107杨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以质粒pBtiA作阳性对照,以未转基因107杨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2个电泳图(图3、4)可以看出,转化植株的DNA经过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与质粒DNA相同的749、495 bp的目的片段,证明转化植株的DNA中含有与农杆菌相同的基因片段,可以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欧美杨107的基因组中。

2.2.3转基因株系对美国白蛾幼虫的致死效果用不同系号叶片饲养美国白蛾5d,由表4可知,不同系号转基因107杨对美国白蛾有明显的致死效果,PB4和PP5号效果不好,没有死亡,但其它号系均有很好的效果。由图5可看出,当饲虫试验3d时,对照植株饲虫健壮无死亡情况,且取食面积增大,而转基因植株饲虫大部分死亡、拒食。由此可以证明,抗虫基因已经转入了株系中,并得到较好的表达。

3结论与讨论

在植物基因转化中再生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再生频率,并且芽数量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具有高频转化的可能性。试验中发现当分化培养基中6-BA的浓度太高时分化速率较快,但苗生长细弱,可通过适当降低其浓度,使其分化速率下降,从而提高叶片的生长强度,以便于试验侵染时使用。通过该试验建立了欧美杨107的分化培养基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欧美杨107的适宜分化培养基为MS+6-BA O.5 mg/L+IAA 0.15 mg/L。

经过基因转化再生的嫩茎植株,由于双抗虫基因的插入,同时也将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插入到植物基囚组中,从而表现出对卡那霉素的抗性。通过转化株系在添加50 mg/L。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的生根状况,即可初步断定基因的转化成功与否。若转化再生植株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并不生根,逐渐叶片变黄,这种植株作为假阳性个体将在以后的生长中逐渐被淘汰。经过对欧美杨107进行PCR检测,其中有7株呈阳性,证实已经将抗虫基因转入了欧美杨107中。对其中6个系号进行虫试,效果比较明显,其中PB4和PB5号几乎没有抗虫性,其它系号效果很好,其中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