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色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13:05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位于万方安和之北,是一处摹写陶渊明(365-427年)《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建于1720年(康熙帝五十九年)前,初名桃花坞。爱新觉罗·弘历为皇子时,曾在此地居住读书。盛时此地山桃万株,东南部叠石成洞,可乘舟沿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东为天然佳妙,南为洞天日月多佳景。再过山口为桃花坞、桃源深处、春轩、品诗堂。

文物景观

武陵春色以《桃花源记》为意境。位于万方安和的北部,一个近70亩地的岛子,四面青山环抱,山外小河环绕。岛的东部三面为山,中间有一汪湖泊。从而形成了水绕山,山抱水,河绕岛行,岛中有湖的景观。山上苍松翠柏树木成林,一派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湖的西边又是一溜青山,整个西部又是一个更小的四周青山环抱,中间为一个狭长而不规则的小平原。从西边山脚下流出的一条小溪,弯弯曲曲斜穿平原进入东面的湖中。在这个小平原上,小溪的南北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这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世外桃源。村落的北半部坐落在北边隐蔽的山坳里,有“桃源深处”、“品诗堂”、“桃花坞”、“绾春轩”等殿宇。西北山边松桃苗族自治县掩映之下有一个小亭,南部山脚下也有一个小亭。村子的南部有由游廊合围而成的大院落,中有“全碧堂”等较大殿宇建筑。

在武陵春色东南部的山中有一条小河“桃花溪”。青石架起的“桃源洞”横跨于桃花溪上。桃源洞未按《桃花源记》中仅能让一人通过的小洞来安排,因为这是御园,怎能让贵为天子的皇帝“舍船从口入”?于是将洞口扩大,小舟可穿洞而过。当年人们划着小舟,沿着落英缤纷的桃花溪向西逆流而上,穿过桃源洞,继续沿着小溪穿过山谷,便到了世外桃源。弃舟登岸,步入山中的小村子,去体味诗人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的情景。

据说当年这一带山间、溪畔种有上万株山桃树,山上山下不时点缀着高大的青松和湖石。每到阳春三月桃花盛开的时候,这儿的景色美极了。山上山下、溪水两旁,到处是粉红色、白色盛开的桃花。无数盛开的桃花倒映在清澈碧绿的溪水中,就像天山落下的彩霞。各色花瓣散落树下,就像铺在地面的鲜艳花毯。正如乾隆在“武陵春色”诗序中所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潮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武陵春色建于康熙帝末年,雍正时名“桃花坞”,乾隆时以武陵人捕鱼入世外桃源的故事,改名“武陵春色”并作了增建。当年这里是御园中赏桃花的好地方。当桃花盛开之时,在这里可看到:旭日东升,晓风徐拂,宿露未干,山间溪畔的桃花还含着晶莹的露珠,正娇怯怯地以溪水为镜,宛如美人初妆;天晴时的桃花,神采焕发,含笑增媚;夕阳西下,在夕阳映照下的桃花像彩霞;而雨中的桃花,鲜洁滋润,盈盈欲滴。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在桃花满林,清爽幽静,山水之趣的环境里居住读书,确是一种美的享受。少年的爱新觉罗·弘历曾被雍正赐居此处读书三年,书斋名“乐善堂”。即位后,他曾写了一篇《乐善堂记》。读书之余,可到村中小河旁欣赏岸边的桃红柳绿,或看河中游鱼,也可登山赏山林野景,听林中鸟儿歌唱。也可在桃花溪上划着小船,逆流而上,穿越桃源洞,去体会打鱼人当年“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的意趣。

文物现状

被英法联军焚毁,现仅存遗迹。

乾隆御诗

来自《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武陵春色》

(乾隆四年,一七四四年)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复回环一水通,

春深片片贴波红。

钞锣溪不离繁,

只在轻烟淡霭中。

注:武陵春色 以摹写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见称,少年爱新觉罗·弘历曾在此读书。遗址上,横跨在桃花溪(已干涸)上的石洞虽有所损而尚未倒塌。

钞锣溪 桃花源附近的溪流名。?

关联资料

古诗,古文

武陵春色

唐诗

作者:张白

武陵春色好,十二酒家楼。大醉方回首,逢人不举头。

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戴个星冠子,浮沈逐世流。

陶渊明原文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