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1925 :2001年张今标执导的历史片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3

《毛泽东在1925》是一部由张金标导演,颜梅魁编剧的历史故事片。该片于2001年6月5日上映,是为了纪念建党八十周年而摄制的。影片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回到家乡韶山市,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发动农民运动,并探索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故事。主要演员包括王霙涓子、李维民、张小波和陈牧扬等。该片获得了2001年第2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剧情简介

1925年初,毛泽东(王饰)与妻子杨开慧(涓子饰)、弟弟毛泽民(李维民饰)一同从长沙市回到家乡韶山冲,开展农民运动。欲开展斗争,必先启迪民智。毛泽东等人施计让国民党团防局团总为“韶山农民夜校”题写校名。中原地区第一所农民夜校在韶山冲毛氏宗祠正式开办起来。杨开慧像在长沙开办工人夜校那样,为乡亲们上了一堂他们从来也没听过的文化课。韶山冲的妇女们也第一次进入了她们生平从未进过的聂氏宗祠。以族长毛棠圃(丛志军饰)为代表的地主豪绅们,以触犯族规为由关押了几名进入祠堂听课的妇女。毛泽东在祠堂上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将毛棠圃等人驳斥得哑口无言,使得农民兄弟姐妹们第一次扬眉吐气。在毛泽东的循循善诱的启发教育下,农民觉悟提高很快,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毛新枚(田雨饰)、钟志申(陈牧扬饰)、李耿侯王鸣饰)、庞叔侃陈创饰)四人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创立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韶山特别党支部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农村的革命历史翻开了划时代的新的一页。 1925年春夏之际,久旱无雨,农民面临绝收,地主豪绅勾结团防局囤积粮食转运外地卖高价。毛福轩(张小波饰)为首的“韶山五杰”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带领以农协会会员为骨干的乡民们借“求雨”,截获运粮船,平放粮,再次沉重打击了地主豪绅。毛泽东要走了,乡亲们送来许多好吃的东西,毛泽东、杨开慧与“韶山五杰”依依惜别。通过半年多的农村革命实践,毛泽东更坚定了要在农村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村发展革命力量的决心。他坚信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之路,尽管前途漫漫,他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1、拍毛泽东在寒江中游泳这场戏时正好是冬天,零下一摄氏度湘江,伸只手进去也会打个寒噤。开拍之前王霙猛喝了一杯酒,先给自已预热了一把,然后从船头一猛子扎了下去,结果一跳下去头就晕了。

2、拍吃春饭时,族长来了,一时话不投机,钟智申一拍桌子,起身道:“我拉屎去。”民李耿侯也是一摔碗,转身就往外走。

3、拍舞火龙的场面很大,组织了上千名群众来围观,天又下着雨,场面有点乱,当龙头龙腰舞得正带劲,不料龙尾却掉到水坑里去了。这样一次次重来,舞龙舞得特艰难,鞋子在雨泥里湿湿沓沓,王霙说:“光我的鞋就换了四五双!”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在该片创作中做了一些有意的探索,把探索归结成一个字——火。首先是人物要火。毛泽东从上海市回乡养病,在韶山市207天里,带着火一样的热情,建立起韶山第一个党支部,播下的革命火种。影片《毛泽东在1925》作为向党八十华诞献礼的影片,理所当然的把戏的重点放在建立农村基层党支部上。无论从编织故事,还是设置人物都紧紧扣住建立中共党支部这一主题。第二是场面要火。影片设置了诸如“祭火”、“送葬”、“吃 春饭”、“游城”、“耍龙求雨”等原始荒蛮、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火爆的群众场面。

制作发行

2001年6月5日,潇湘电影集团拍摄的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1925年的一段革命实践为题材的故事片———《毛泽东在1925》在湖南大剧院首映。

影片评价

影片《毛泽东在1925》充满了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再现了睿智幽默、充满豪情的青年毛泽东的形象和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英雄主义气概。此片在创作中围绕“火”字作文章,让观众耳目一新。首先是人物火,风华正茂的毛泽东、杨开慧和他们的几个农民兄弟都充满了扑面而来的昂扬和热烈。第二是场面火,影片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灯火、塘火、篝火、烟火、火把……整个片子的影调也是火红的。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表演节奏等都体现着火的跳跃。(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电影《毛泽东在1925》不因循前人所表现过的内容,将叙事的视点定位在一个不同以往的历史时期内,集中表现了毛泽东早年的革命生涯。(网易娱乐评)

影片《毛泽东在1925》力图通过再现七十多年前发生在南方红土地上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历史画卷,塑造一个心忧天下、勇于探索、睿智幽默的青年毛泽东形象和以韶山市“五杰”为代表的鲜活的农民群像。(电影杂志评)

电影《毛泽东在1925》在思想开掘、角度切入、人物塑造、表现手法上的成功创新,填补了毛泽东在1925年领导家乡农民运动这段历史在银幕上的空白,再现了一个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年毛泽东形象。这部影片人物形象丰满,节奏明快流畅,富于时代特色和湖南省民俗风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一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相结合的优秀影片。(光明日报评)

影片《毛泽东在1925》揭示了一段为许多人所忽视,特别影视没有涉足的一段历史。影片力求从电影的本体入手,大力增强视听语言的感染力与冲击力,不在影片中直观地加入政治与道德评价,而是努力以艺术形象直接呈现人物与事件本身,让观众在想象性的自我体验中,实现影片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功能,从而满足观众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审美情结。(当代电影评)

影片以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把人们带到了1925年中原地区特殊的历史时期,影片以丰富的影像语言,来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仅展现了电影艺术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把握的成熟,也填补了对于1925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表现空白。(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本片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而作,毛泽东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刚刚诞生四年的中国共产党,试图探索出一条发展壮大的革命道路,对毛泽东本人来讲,也是他的思想产生飞跃的一段关键时期。(当代电影评)

首先是革命之火。纵观该片,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如果觉醒的民众是干柴,那么毛泽东便是那革命的播火人。其次是艺术之火。影片不仅有着成功的思想性,其艺术性也有许多闪光的独到之处。细心的观众可以感到,银幕上从始至终燃烧着各种各样的火:灯火、炉火、篝火、烟火、塘火、火把等等。而每一次火的出现大都寓意着一层深刻的含意。(电视评介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剧情.1905电影网.2015-06-21

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感言.网易.2015-07-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