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的开发与演变 :民勤绿洲的开发与演变

更新时间:2024-09-20 17:02

《民勤绿洲的开发与演变》是一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颉耀文、陈发虎。

基本信息

作 者:颉耀文,陈发虎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科

学出版社ISBN:9787030217493 出版时间:2008-05-01版 次:1页 数:208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u003e 经济 \u003e 行业经济

内容简介

民勤盆地是沙漠化发生的典型地区。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等研究方法,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对历史文献、遥感影像、考古资料、野外考察、历史地图以及实验测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重建了民勤盆地典型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格局,揭示了古绿洲的时空演变过程,并对古绿洲演变及沙漠化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以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以大致10年左右的时间问隔,系统地复原了近50年来民勤绿洲的演变过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科学意义

一、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变化

第二节 历史时期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

一、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

二、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意义

三、民勤盆地开展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章 民勤盆地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石羊河流域

二、民勤盆地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概述

二、农业

三、工业

第三节 民勤盆地的生态问题

一、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二、水资源问题

三、生态环境恶化

四、土地沙漠化严重

第三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方法

第一节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文献资料手段

三、野外考察

四、遥感影像解译

五、考古学方法

六、样品测年

第二节 遥感图像处理

一、处理环境

二、遥感资料

三、图像预处理

四、遥感影像增强处理

五、DEM与立体影像图制作

第三节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解译方法

一、解释器流程

二、解译标志的建立

三、影像解译

第四节 近5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方法

一、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提取

第四章 考古调查与遥感影像解译

第一节 沙井文化遗迹调查

一、沙井文化遗迹的空间分布

二、典型沙井文化遗址调查

第二节 古城址的考古调查

一、重点古城址调查

二、汉武威、宣威市城址考证

第三节 古墓葬、墓群调查

一、古墓群分布

二、古墓群简介

三、关于墓葬的时代

第四节 长城遗迹调查

第五节 古绿洲解译

第五章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

第一节 水环境变迁概述

一、终端湖的演变

二、沙井一匈奴时期

三、历史时期

第二节 沙井与匈奴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一、沙井文化时期

二、匈奴时期

第三节 汉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

一、绿洲开发

二、历史遗迹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复原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

一、绿洲开发

二、历史遗迹

三、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

第五节 南北朝至元代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

一、南北朝时期

二、隋朝

三、唐朝

四、西夏时期

五、元代

六、历史遗迹

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概况

第六节 明代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重建

一、建制与疆域

二、土地利用措施

三、历史遗迹

四、土地开垦

五、干旱、洪涝与沙漠化

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状况

第七节 清代中华民国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重建

一、土地开发政策

二、土地垦殖

三、干旱、洪涝灾害与沙漠化

四、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

第八节 历史时期的绿洲变化及成因分析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

二、垦殖绿洲的变化

三、绿洲变化的气候背景

四、变化成因分析

第六章 近50年来的绿洲变化

第一节 绿洲面积和位置的变化

一、绿洲面积的变化

二、绿洲空间位置的变化

三、绿洲时间上的变化

第二节 变化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的变化

二、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的变化

三、绿洲化与荒漠化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五、近50年来绿洲变化成因

六、民勤绿洲变化调整对策

第七章 结束语

一、基本结论

二、经验与教训

主要参考文献

彩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