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万里图 :南宋赵黻创作的纸本水墨中国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8

《江山万里图》(局部)是南宋赵创作的纸本水墨中国画,也是赵黻唯一存世之作。该画长约10米,宽45厘米,画面西起蜀汉、东至东吴,是现存最早有关长江的水墨画卷,也是古代长江题材绘画中的杰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江山万里图》采取全景式构图,以滔滔江水为主脉,结合近景、中景、远景,描绘出自西蜀至东吴长江两岸的山光水色;在峰间坡冈等处,以曲径、栈道、水口、瀑布、房舍、寺观等点景,它们穿插有致,相互映衬,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趣;在整体上把握峰峦层次、江流走向及林木隐现,用大视角展现出长江“咫尺千里”的壮观景致。

《江山万里图》是以巍峨群山、汹涌江涛展现壮丽河山的佳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图中或千峰百嶂,云迷雾锁;或奇峰秀岭,横枕大江;或石壁嵯峨,惊涛拍岸。全卷动静交替,千态万状,激扬起伏,精彩纷呈,映照家国如画江山,抒发着华夏儿女对家国的无限深情。

作品内容

《江山万里图》描绘云遮雾掩,崇山连绵,数尺之后方现曲折的江岸,三两旅人沿路缓行,航船数只待客于山脚渡口。随之则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继而孤岭突起,峰回路转,茅舍村屋,行旅往来。最后用茫茫无际的大海终结画面。

拖尾上有明代钱维善、张宁陆树声等人的诗跋。

《江山万里图》有作者款题“京口赵黻作”,“黻”朱文印。

创作背景

江山万里为绘画中常见的题材,早在唐朝便已出现。据载,李思训曾穷三月时间绘嘉陵江三百里的景象于壁上,后来李隆基吴道子在大同殿绘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北宋年青的画家王希孟则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南宋初年的“靖康之变”,在文学上引发了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词派,在绘画上兴起了表现大场景、气势雄奇的山水画。此图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绘制的山水长卷。

赵黻在赵构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曾寓居镇江市北固山,对长江一带的山峦、水势有着细致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他描绘长江的题材画,除此图外,见于著录的还有《金山图》《焦山图》《乘风破浪图》和《扬子风帆图》等。

作品鉴赏

技法

《江山万里图》中看到万里江山中的烟云风雨、山石峻岭、山间小道、樵夫行旅、乘风破浪的小舟、穿云破雾的飞鸟、山谷中的屋宇、村落、归庄的农民、深山古寺等等,可谓东起吴越、西至巴蜀、万里江山、气势宏大、一气呵成。着重描写江山壮丽景色,气势雄伟,笔法学唐朝而略纵逸,但仍未脱南宋院体画之痕迹。

该图山石用笔挺劲,先用淡墨勾,再以浓墨、重墨细绘局部轮廓,黑色的浓淡轻重相得益彰。对水的描绘占画面的比例颇大,同时也是此图的成功所在。波浪主要用淡墨勾出,复用淡墨染深,以现出惊涛穿空之势,可谓“前无古人”。

构图

《江山万里图》以长卷形式描绘长江景色。画面由虚而实,由远而近,由大而小,烟雾弥漫,烟波浩荡,层峦叠嶂,惊涛拍岸,风雨交加,小船逆浪而行,险象环生,构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壮丽场面。

作品评价

古版画研究会会员聂崇正:观赏这幅作品时,随着画卷的向前移动,就好像乘舟火车在山川中溯江旅行,窗外的景色时而开阔,时而拥塞,目不暇给。

历史传承

此画著录于明代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汪砢玉《珊瑚网画跋》卷二三,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画考》卷二、《石渠宝·初编》卷三二等书。

此图历经元、明文士品题。元末明初钱惟善于洪武十年(1377年)为此卷作诗题并序。明湖州市张宁题引首“长江万里”四字,并于成化二年(1466年)又题;明陆树声于万历三年(1575年)以诗跋于卷尾。

此图经钱惟善、张宁、陆树声珍藏。在清初入皇宫内府,逊帝溥仪以赏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它移出宫外,后由国家文物局拨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重要展览

2015年9月8日至11月8日,《江山万里图》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石渠宝笈特展”中展出。

作者简介

赵黻(生卒年不详),又作“芾”,京口区(今江苏镇江)人。擅绘人物、江南景致。元夏文彦《图绘宝鉴》记他“作人物、山水、石、江势、波浪,金、焦二山,有气韵,有笔力。”其画风追仿北宋写实求真的笔墨,注重山水意境的表达。

参考资料

翻阅《长江历史图谱》感受浩瀚万里山河.中国青年报.2024-03-13

乘一支画笔游长江万里.人民网.2024-03-13

「津门网」南宋·赵黻《江山万里图》.津门影像.2024-03-13

每日中华名画|赵芾《江山万里图》.学习强国.2024-03-13

故宫将展“藏宝图”.腾讯网.2018-02-24

江山万里图.豆瓣.2021-11-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