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世钊 :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16:43

沈世钊,男,汉族,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世钊1953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1956年12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后升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教授。他在1986年到1990年期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科研。1990年到1994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后随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任校长。1995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沈世钊参与设计的大跨空间结构项目之一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建成,此外,他还曾参与设计北京奥运会“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杭州第19届亚运会石景山区朝阳体育馆、冬季亚运会黑龙江省速滑馆、吉林滑冰馆、威海体育场等重大体育工程。2012年担任国际空间结构协会名誉会员。2023年12月1日,沈世钊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00万元,用于支持土木学院发展建设。

沈世钊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12年担任国际空间结构协会名誉会员。2017年获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此外,沈世钊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沈世钊1933年12月18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1947年到1950年在嘉兴中学读普通高中。1950年毕业后坐火车到上海市,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1952年暑假,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上海各高校土木系全部合并到同济大学,1953年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系师从卡岗教授攻读研究生,第一年脱产学习俄语,然后即分配到各教研组随苏联专家学习,1956年12月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56年到1959年,沈世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助教。1959年到1961年任哈尔滨建筑大学讲师。1961年到1978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1978年到1985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同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沈世钊作为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于1979年10月起到1981年在美国理海大学符立兹工程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完全脱开木结构,转到钢结构方面,从事了高层钢结构和梁柱节点构造两个课题的研究,后期在里海大学吕烈武教授主持下,与同济大学来的沈祖炎、胡学仁两位访问学者合作,编写了《钢结构构件稳定理论》一书。

沈世钊在20世纪80年代对悬索结构进行了较系统的钻研,1981年秋季回到中国,担任钢结构教研室主任,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1982年与梅季魁承接了吉林滑冰馆的设计任务,配合做结构,结合工程特点决定采用一种新的预应力双层悬索系统,推导了预应力双索系统的全套解析计算理论,把设计任务顶了下来,用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比较创新的空间结构形式,理论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探索。1983年起到1986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系主任。1985年与梅季魁再次合作承担北京亚运会两个体育馆的设计任务。1986年到1990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科研。1987年,沈世钊开展朝阳体育馆模型试验。

1990年到1994年担任哈尔滨建筑大学院长。1993年随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建筑大学,截至到1995年任哈尔滨建筑大学校长。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5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写成《悬索结构设计》。1998年写成《网壳结构稳定性》。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沈世钊参与设计的大跨空间结构项目之一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建成。2012年担任国际空间结构协会名誉会员。2017年获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2023年12月1日,沈世钊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一次性捐赠人民币300万元,用于支持土木学院发展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熊四皓向沈世钊院士颁发教育贡献奖奖牌和捐赠证书。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沈世钊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领域的开拓,在“悬索结构体系及其解析理论”“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大跨柔性屋盖风振动力响应”和“网壳结构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等前沿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曾参与设计北京奥运会“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杭州第19届亚运会石景山区朝阳体育馆、冬季亚运会黑龙江省速滑馆、吉林滑冰馆、威海体育场、哈尔滨市国际体育会展中心等重大体育工程。

科研项目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截至2023年,沈世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专著教材手册

译著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人才培养

截至2023年,沈世钊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空间结构人才,培养的人才并逐渐成为中国大跨空间结构队伍中的重要力。共培养硕士、博士生100余人,代表性学生有范峰。

人物评价

搞教学他(沈世钊)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搞科研他同样脚踏实地,解决国家发展需要的实际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 评)

沈世钊院士作为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代表,长期以来扎根东北、艰苦创业、爱国奉献,带领团队在大跨空间结构领域科研攻关,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空间结构人才,为国家的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熊四皓 评)

作为我国钢结构领域著名专家,沈世钊院士一直致力于大跨空间结构新兴领域的开拓,从早期为亚运会体育场馆设计的组合网壳,到为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研发的可变位索网体系,为空间结构体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评)

参考资料

沈世钊.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12-03

科技人物|沈世钊院士|从鸟巢到天眼,“跨”出美丽人生.澎湃新闻.2023-12-03

沈世钊.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12-03

沈世钊.中国知网.2023-12-03

捐赠300万元!“90后”院士沈世钊:“哈工大是我的家”.百家号 黑龙江网.2023-12-03

沈世钊.秀洲区人民政府.2023-12-03

中国大学:50年代院系调整决定今日基本格局【2】.人民网.2023-12-03

龙江新动能丨听“大先生”说 沈世钊院士:“再难的再大的骨头,我们一定要啃出来!”.东北网.2023-12-03

沈世钊院士获中国钢结构协会最高成就奖.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2023-12-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