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 :资产价值超越实体经济的状态

更新时间:2023-05-03 20:04

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是指资产价值过分膨胀,远超过了实际经济状况,形成了虚拟经济超过实体经济,从而引发经济危机的现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疯狂”。泡沫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例如对资产的过度投资、盲目乐观追求虚拟资产、错误的宏观政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泡沫经济常常导致资源浪费、资源错置,导致价格极度不稳定,引发金融危机、经济犯罪等社会问题。

泡沫经济的影响范围广泛,包括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例如1990年前后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济。除此之外,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芬兰以及墨西哥等国家也因“泡沫破裂”而引发过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的最基本特征是不具有典型的市场均衡性和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和投资现象。因为泡沫经济不具备市场均衡性,所以价格偏离平衡水平,伴随大量的投机行为和投资现象,这些会影响市场价格,加剧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泡沫状况的发展。

定义

经济学界,对于泡沫的定义存在争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费雪提出的,认为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虚高,但该定义缺乏确定性的标准来衡量虚高的程度。另一类是由李俊慧提出的,认为泡沫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并且出现短暂的高点,然后价格快速回落,回到了之前的水平,甚至更低。这种价格上涨的部分被称为泡沫。但该定义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定义,缺乏可证伪性。因此,目前经济学家难以提出一个符合要求且可以进行事实验证的泡沫定义。同时,泡沫的存在也无法事前准确判断,只能在事后通过观察结果来推断泡沫的原因。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价格的过度膨胀,导致其价格脱离了个别实体资本的运营状况,也脱离了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营状况。过度的膨胀通常是由于过多的货币资本用于虚拟资本的投机而导致的,而投机狂热往往是由于人们对资产价格继续上涨的不合理期望引发的。泡沫经济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最终导致经济陷入衰退。虽然学术界对泡沫经济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几乎所有的定义都与虚拟资本价格问题有关。

类型及代表事件

根据泡沫被定义为资产价格在暴涨和暴跌过程中过度涨幅的现象,并结合历史经验,对泡沫进行分类。

第一类泡沫:信息费用造成的价格暴涨暴跌

第一类泡沫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投资者跟风效应,造成价格暴涨后又暴跌而形成的泡沫。这类泡沫在金融市场上时常出现,如荷兰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虽然这类泡沫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和风险,但由于其多数情况下属于小概率事件,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本身的影响较小,因此政府无需过度干预。投资者应该自负盈亏,从中吸取教训。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通常属于第一类泡沫,是一种异常繁荣和过度投机现象,其原因是投资者对股票价格上涨的预期。在股票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在决定是否买入或卖出时,主要考虑股价变动趋势,而非理性地评判企业的基本情况。这导致企业在发行股票时往往将发行价定得较高,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也普遍高于发行价,从而造成了股票市场的泡沫。股票发行企业、股市投资者和政府都希望股价上涨,这种过度乐观预期和过度投机会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但当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破裂,可能会打击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进而使经济陷入衰退之中。

荷兰17世纪的“郁金香泡沫”始于1636年。在这场泡沫经济中,郁金香成为了荷兰社会中的一种热门商品,投机商人热衷于购买郁金香,进而推高了郁金香的价格,并引发了一场交易狂潮。由于人们普遍看好郁金香的交易前景,纷纷投资购入郁金香合约,这样,买卖双方的信息得以迅速获得,交易成本也被大大降低。这种合约交易方式使商人们获得了买空卖空的机会,从而推动了郁金香价格的暴涨。荷兰郁金香泡沫期间的这种合约交易,被经济学家定义为期货交易。 然而,由于资本过度投机、市场预期出现变化等多种因素,郁金香泡沫最终破灭,许多商人破产,荷兰经济也因此遭受打击。

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是一次典型的泡沫经济。在约翰·劳的带领下,西方公司采用了金融创新产品“债转股”的方式,通过政府债务作为抵押发行股票,同时大规模发行纸币,扩大公司业务,允诺高额股息,从而引发了投资者的追捧。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迅速上涨,甚至涨幅超过了20倍。 然而,这种泡沫经济最终崩溃了。在市场过度炒作、信用过度扩张的刺激下,股票价格开始疯狂下跌。从1720年5月起,股票价格连续13个月下跌,跌幅高达95%。这场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给投资者和经济带来了损失。

1973年的香港股灾是因为一家名为“香港天线”的上市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声称自己生产电视机天线,引起了投资者的热捧,导致股价一度价格剧增。然而,该公司实际上只是个皮包公司,没有真正生产过天线,被人发现真相后,股价大幅下跌,并且最终被清盘。部分投资者因此遭受了经济损失,有些人甚至采取了极端措施。虽然股灾给个别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对于整个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而言,其实体经济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此外,股市在一段时间后得以恢复并再次上涨。

第二类泡沫: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造成的泡沫

第二类泡沫指的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出现严重脱节所导致的泡沫,与实体经济相关。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由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造成的,因此政府在解决第二类泡沫时需要了解脱节的成因,并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泡沫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即使泡沫破裂,对市场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但如果处理不当,泡沫破裂将带来严重灾难。需要注意的是,泡沫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的成因是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房地产泡沫经济通常属于第二类泡沫,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不理性的过度繁荣。这种泡沫经济的出现也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有关,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金融系统的投资等也是影响房地产泡沫形成和膨胀的因素。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逐渐变化,这些房地产的价值开始下跌,投资者会出现恐慌性抛售,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后果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房地产泡沫经济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需要主动出手解决房地产市场脱节问题,采取措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避免经济崩盘和金融风险。

日本1990年前后的房地产泡沫爆破,在1980年代末,日本经济出现了巨额贸易顺差并签署了“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升值。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和扩张型财政政策,并放松了对外汇和金融市场的管制。这导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形成了泡沫经济。在1986-1990年期间,日本商业用地的平均价格不断攀升,形成了严重的泡沫,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投机热潮。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多次大幅度紧缩性货币政策。该政策导致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引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严重衰退,银行坏账率大幅上升,小型金融机构倒闭,大型机构生存压力巨大。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由中国的通货紧缩和货币汇率政策变化引起的,导致东南亚各国的货币汇率相对于人民币偏高,与它们的经济实力不匹配,而它们的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导向产业,所以出口竞争力遭受了打压。一些炒家包括索罗斯利用这种局面对东南亚货币进行了狙击,引发了金融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将货币贬值来恢复出口竞争力。虽然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最终东南亚各国的货币大幅贬值,经济也迅速复苏。

1992-199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暴涨暴跌,指在1992到1996年期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泡沫和暴跌。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房价迅速上涨。因为人们想要抗通货膨胀,房地产成为了一个流行的资产,导致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错误的羊群效应,而是因为人们想要抗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与实体脱节,因此政府不能袖手旁观,必须直接打压通货膨胀才能消除房地产泡沫。后来,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房价也随之大幅下跌。上海房价跌了2/3,珠三角的房价在2006年恢复到了1992年的水平,但之后实体经济继续发展,中国房价重新上涨。即使股市暴跌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只要实体经济稳定,对经济整体的影响就不会太大。

英国南海泡沫事件是17世纪年代末到18世纪年代初期间英国的一次重大金融危机。南海公司在其成立初期由于拥有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而备受关注,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对南海公司不断增发股票的质疑日益增加,泡沫开始出现。同时,其他商业公司也纷纷涌现,进一步刺激了投机活动。然而,随着女王陛下政府制定《泡沫公司禁止法》并开始解散这些泡沫公司,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信心迅速下降,导致南海公司股票价格暴跌,事件最终以南海公司的资产改组结束。南海泡沫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众的非理性预期和对股市的乐观预期,而事件的破灭则来自于人们的预期改变。南海泡沫事件的教训是,政府应保持有效的监管和管理,以防止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事件是一场于2007年由次级住房按揭贷款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一些银行为了扩大业务,在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放任疯狂发放高风险贷款,这些贷款被打包成抵押贷款债券,形成了放大效应。当经济形势逆转,房价下跌利率上升时,借款人违约,担保提供商理赔金额超过极限时,就会发生连锁破产。2008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银行疯狂发放高风险贷款,政府监管不力,金融市场风险管控不到位,它蔓延到全球,引起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和经济滑坡。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向银行提供数百亿美元贷款、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等。

互联网泡沫事件:在19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初期,美国出现了一场投资热潮,这是由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政府相关政策激励引起的。投资者将大量风险投资投入互联网相关领域,如电子商务、电信、软件服务等,这些领域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化工、能源、金融等行业。这股投资热潮带动了美国股市的持续高涨,科技股呈现井喷式的上涨态势,斯达克指数一度达到了5132点的历史新高。但实际上,高科技股价与企业实际盈利水平之间出现了脱节,泡沫不断积累并趋于膨胀。虽然股价上涨使美国社会总财富增加了14万亿美元,但其中泡沫成分占到1/3以上。为抑制经济和股市过热,自1999年6月起美联储连续加息,第四次加息后纳指开始下滑。2000年初,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盈利能力开始减弱,而网络高科技股所占比重达到了43.9%。许多网络公司未能实现投资者的预期,纷纷破产,同时,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其市值也大幅缩水。2000年3月10日,纳指创出的5132点历史新高后开始崩盘,13-15日连续三天暴跌100点以上,这标志着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最终,近一半的科技公司破产。

特点

运行的波动性较大

泡沫经济所具有的波动性,主要是由投机者在市场中的行为所导致的。这些投机者倾向于追涨杀跌,更容易受到市场中的“示范效应”和“羊群效应”的影响。他们的出入行为将会使相关资产(如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产生急剧波动,这种波动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可能会引发整个市场的失衡和崩盘。在泡沫经济中,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往往会引起更多的投机者涌入市场,导致价格持续走高。而当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时,整个市场也很容易陷入恐慌状态,大量的炒家开始抛售资产,致使价格狂跌,引发整个市场的暴跌。因此,泡沫经济的波动性较大,会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和彻底崩溃。

不具有典型的市场均衡性

价格在泡沫经济中通常不遵循市场供求规律,因为泡沫资产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并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受到人们的情绪和预期的影响。在泡沫经济中,由于投资者的投机和追涨杀跌行为,资产价格被过度推高,超过了其真实价值,而当情绪和预期发生变化时,价格会发生急剧下跌。因此,泡沫经济与典型的市场均衡性不同,市场机制无法制衡泡沫经济,泡沫经济的崩溃也不是市场达到均衡,而是市场机制的完全失灵和彻底破产。

周期难以确定

泡沫经济的周期难以确定是由于投机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导致的。许多投资者对泡沫经济倾向于采取投机性决策,他们通常愿意承担高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此外,一些投资者可能会对泡沫经济的发展产生非理性的影响,例如跟风炒作或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还有些投资者总是认为自己比其他投资者更聪明,他们可能会在泡沫经济中寻找投机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利润。所有这些行为都会促进泡沫经济的发展,并使其周期难以准确预测。因此,泡沫经济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觉。

投资现象和投机行为

泡沫经济的发生需要有投机资本作为前提,这些资本受到高回报的吸引而从事投机活动,从而引发了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实质上是一个投资现象,是人们非理性的投资观念和行为的结果。这种投机行为并不是单个投资者的行为,而是许多投资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投机者的共同作用下,相关资产(如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会出现急剧波动,这种波动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当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时,整个市场也很容易陷入恐慌状态,进一步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崩溃风险。

社会经济条件和系列化经济泡沫现象

泡沫经济的发生与投机行为息息相关,而投机行为则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如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人们行为观念等)进行的。这些条件包括政府政策、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规律等因素。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投机者会增加投资,追求高回报,从而推高市场价格,引发经济泡沫的出现。泡沫经济的发展结果,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泡沫的现象,这些泡沫可能出现在特定的区域或范围内,但却有可能引发全局性的虚假繁荣。泡沫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共同作用。例如,政府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投资者增加投资,进而推高市场价格;或者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突然的资源开发热潮,吸引大量投资者前来投资,从而引发房地产等市场的泡沫。

金融化

泡沫经济通常发生在货币金融领域或房地产领域,较少发生在一般商品交易市场。这是因为这些领域涉及的资金规模和市场影响力较大,在市场发展中难免出现投机行为和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泡沫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旦泡沫破裂,破坏程度会十分严重。由于泡沫经济通常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涌向金融市场,导致实体经济中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泡沫的发展。泡沫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同时泡沫经济内在脆弱性较高,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整个市场都很容易陷入恐慌状态。此外,泡沫经济具有明显的国际传递效应,一旦发生泡沫经济崩溃,都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产生影响。

形成原因

微观基础

投机需求过度膨胀,导致虚假需求泛滥,商品和资产价格背离实际价值,从而产生“泡沫”。市场参与者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追求,为此而进行非理性投资,盲目从众,加剧虚假需求的扩大。投资股市的便利、低成本和短时间占用资金的特点也进一步扩大了投机资本的规模。泡沫经济还有一个与技术相关的原因,即噪声交易和聚堆行为。噪声交易是指非理性交易行为,可能导致证券价格波动。投资者之间的聚堆行为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投资者的决策不是同时作出的,前面的决策会对后面的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为防止泡沫经济的出现,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规范市场行为。

制度

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泡沫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虚拟资本的数量和规模有可能超过现实资本,而虚拟资本的运行时间和空间也可能与现实资本相脱节或错位,从而导致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之间的矛盾。这是泡沫经济形成的一个重要制度根源。此外,与泡沫经济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追逐投机机会,会加速和强化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的经济泡沫的形成和破灭。

金融体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体系下,实物资产或证券的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当大多数人追逐少数资产时,资产价格就会上升,产生泡沫经济。此外,信用制度助长了各种虚拟资本的迅速发展,这些虚拟资本可以脱离生产领域,成为一种纯粹的符号运动。这些虚拟资本的价格可以远高于其内在价值,成为一种富有投机性的虚拟资本。金融体制的不完善也是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原因。金融体制自律性和监管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存在道德风险和缺乏规章制度和有效监督。这些问题削弱了金融机构的自律性和监管能力,增加了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因此,建立健全的金融体制是防止泡沫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不合适的经济政策

政府在实行经济政策时,如果没有充分注意政策的协调和后果,就会促成泡沫经济的产生。例如,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是由于政府实行了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及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经营的限制,导致了充足的资金、低廉的资金成本和投机的氛围。这些因素带动了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投机热潮,并使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扩大,形成了泡沫经济。因此,政府在实施经济政策时,需要注意政策的协调性和后果,避免出现泡沫经济。

影响

负面影响

约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泡沫对实物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因为金融部门的发展会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资源流失,并导致实际产出下降。泰若尔和宾斯维杰的研究也表明,泡沫仅能在特定条件下提高动态效率并改变资源分配,而如果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则泡沫可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货币资金过度投资于虚拟资本,导致实体经济领域投资不足,长期来看会损害经济的发展。过度的投机行为也会导致人们热衷于追求短期收益,从而忽视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同时,泡沫经济的存在也可能导致财富和收入差距的加剧,造成财富占有不公。当泡沫经济不断膨胀的时候,经济会表现出繁荣景象,但是一旦泡沫破裂,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危机,包括银行信用危机等,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泡沫经济会造成资源的失配,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而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一旦泡沫破灭,银行和金融机构可能会倒闭,社会信用链会被破坏,社会再生产会被停滞,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实际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泡沫经济会造成大量的资源、资金、设备、劳动力等堆积在房地产或股市上,而这些并不是支持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泡沫经济一旦形成,则需要进行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

正面影响

适度的泡沫可能会提高动态效率,并且增加每个人的消费水平,还可以放松实物经济和需求约束,有助于维持低通货膨胀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韦尔和泰若尔的研究发现,在某些条件下,适度的泡沫可能会改变代际之间的资源分配方式,进而增加人均消费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资本虚拟化的发展是泡沫经济形成的一种结果。适度的泡沫经济可以有效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适度的泡沫经济的存在还可以通过财富效应拉动消费增长,对经济消费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有益。适度的泡沫经济也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优化产业结构。此外,适度的泡沫经济的存在还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对经济进行调控。通过调整利率、汇率以及信贷政策等,可以对虚拟资本的价格和流动进行干预,从而间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调控。

混淆概念比较

泡沫经济与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上升与下降相互交替的周期性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宏观经济现象之一。相比之下,泡沫经济是另一种宏观经济波动现象,表现为上涨、高涨、崩溃和衰退的运动过程。泡沫经济与经济周期不同,因为前者不是经济内部蕴藏的必然规律,而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规律性。另外,泡沫经济是可控的,而经济周期则是不可控的。泡沫经济的爆发具有相当的随机性,而经济周期波动则具有相对固定的周期长度。最后,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在于投资波动,而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源则在于局部经济泡沫引起的虚假社会有效需求。同时,泡沫经济是一种需求过剩的经济现象,而经济周期则是一种供给过剩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泡沫指资产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的现象,是局部或微观的概念;而泡沫经济是指经济活动膨胀到一定程度,造成市场失灵的宏观经济现象。市场机制对经济泡沫会起到制衡作用,最终会出现一个均衡点。而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无能为力,因为泡沫经济中不存在均衡点,市场处于买涨不买落的投机气氛中。泡沫经济是市场失灵的典型,运行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

尽管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有区别,但它们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只有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经济泡沫才能有利于活跃市场经济。但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时,它就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这是一个贬义词。因此,不能简单地把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划等号。应该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也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