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第九中学 :泸县的公立中学

更新时间:2024-09-21 00:50

白云山舞动千鹤的翅膀,濑溪河奔涌神奇的力量,深情的大地就是我们创造的土壤!巍巍白云山下,悠悠濑溪河畔,一颗璀璨的教育明星正冉冉升起——“巴蜀名校”泸县第九中学以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快速崛起于巴蜀大地。

学校简介

泸县第九中学位于牛滩镇隆纳高速公路牛滩出入口约500米处,距泸州市市区、泸县县城及隆昌市仅十余分钟路程,与全县均有高等级水泥路连接。校园三面环水,形似半岛,风光旖旎,园内宽敞洁净,绿树成荫,翠草欲滴,花香四溢,大型石刻与气派大厦分布其中,亭台楼阁与碧水垂柳点缀其间。菁菁校园,雅韵流芳,是莘莘学子高质量地学习和惬意生活的理想圣地。办学历史泸县九中始建于1958年。最早的泸县九中,始称泸县七中,当时学校规模小,校址在牛滩金山寺。1961年,学校因生活困难而停办1年(此段历史为兼并的牛滩镇初级中学历史)。1962年,由于教学需要,部分搬迁至胡市(今泸州市十七中校址),学校留下小部分班级,并迁至现址,称作“泸县民办中学”(属全民所有制)。1969年12月,“泸县民办中学”由宜宾地区行署批准为“泸县九中”,全称“泸县第九初级中学”。

办学规模

回眸九中50年,岁月峥嵘,风雨沧桑,九中人走过了一段顽强坚守、执着耕耘的历史,艰难曲折、百折不回。风雨坎坷、矢志不渝,这就是九中人代代传承的创业精神。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址在泸县牛滩金山寺。1959年迁到现址。1965年,发展为拥有7个教学班,占地20余亩,学生300余名,教职工15人的小型学校。到2002年,泸县九中发展成为占地50余亩,教学班23个,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100余名的中型学校。今天的泸县第九中学,占地面积从50余亩增加到215亩;学生人数从1000余人增加到6000余人,教职工从100余人增加到3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从1万余平方米增加到7万余平方米;教育教学设施日趋完善,配置达到泸州市一流、省内先进水平。

机构设置

为强化学校各项管理,我校按照现代管理理念并结合学校实际,精细分工,设立了教务处、德育处、艺体处、职教处、总务处、党政办公室、招宣办公室、督导室。各处室分工明确,职能职责清楚,分工负责又通力合作,有机地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网络,体现了务实、高效的原则。

党政办

主任:罗南清

副主任:王月全 何国群

职员:叶梅 许英 李奇 谭勇

教务处

主任:杜文国

副主任:李彬 叶大春 周兴华 李孝全

职员:张明琴 游芸 高杰 范家瑞 曾启华 游小春 刘贤平 赵俊秋 谢中华 林勇 古有素

德育处

主任:辛基明

副主任:曾智 易其全 熊良科

职员:陈正会(团委书记)熊登益 邹兴平 李冬琴

艺体处

主任:熊一江

副主任:王毅

职教处

主任:胥世南

副主任:刘云德

职员:艾宗文

招宣办

主任:刘玉权

副主任:胡胜广

职员:晏晓燕 刘卫

总务处

主任:熊登贵

副主任:游定明 余文锋

职员:张霞(会计) 颜永超(出纳) 许进友(出纳) 杨琴 熊宗伟 郑盛良 吴小敏 吴小勇 车科见 陈善德 钟刚 李孟祥

督导室

主任:王开明

成员:游诗坤 陈万强

学校实力

师资力量

泸县第九中学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纪律严明、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257名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209 人,研修班结业27人,中学高级教师 45 名,中学一级教师95 名,国家、省、市、县各级学会会员100余人。1999年以来,学校有80多名教师参加西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举办的“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专业的研究进修班学习。

所授荣誉

泸县第九中学以深刻的改革和前瞻的办学理念实施跨越发展计划,使学校实现了六大跨越:一是办学理念不断提升,二是管理机制全面健全,三是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四是教育科研上档升级,五是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六是硬软件设施日趋改善。

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先后取得“泸州市文明单位”、“泸州市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等称号。

泸县第九中学— 一所焕发了生机的优质高中在川南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2008年喜获“四川省100佳‘巴蜀名校’”称号。为学校创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导者

据有关资料显示,泸县第九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明超,研修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后备人选,四川省首批骨干教师,全国教育学会会员。曾任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泸县二中教务处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泸县教委基教科科长,从事教育管理工作。曾荣获四川省教育经济研究会“先进个人”、“泸州市优秀校长”、“泸州市德育先进个人”、“泸州市优秀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主编著作2部,有20多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是既具有宏观决策能力和微观管理水平,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家型、学术型校长。

(附:学校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学校中层干部由49人组成,研究生结业13 名,本科学历37 人,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21 人,均从事一线教育和管理工作,严谨务实、精明强干、谨教育、善管理,是典型的专家型干部队伍。

教育成果

敢为精卫填沧海,愿作夸父追太阳。泸县第九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校各届领导班子

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办学思想是学校方向之本,管理是高效之本,资金是发展之本,发展是强校之本”的新理念、新思想、新管理、新形象打造九中,教师们执着耕耘于泸县九中这片教育热土,实现了九中新跨越。

2008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跃居泸州市前十强,这是继2004—2008年,连续五年获得“泸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续写的“低入口、高出口”的办学奇迹,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空军飞行学院等著名学府纷纷走进了泸县九中的学子。

各界关注

学校校园环境、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条件质的飞跃,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原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同志两次莅临我校视导工作,他高度赞扬了九中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果。当他第二次踏进泸县九中校园时,不由啧啧赞叹九中变化之大,发展之快,称赞道:“泸县九中确实是靠自己的力量办好高中教育的一个典范,相信泸县九中的发展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何绍勇同志专程到我校视察工作后称赞道:“泸县九中发展很快,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办得很好。”并且预言泸县九中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市教育局局长袁华滨这样感慨说“泸县九中的发展,可以说是泸县乃至整个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为泸州高中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他市、县领导也经常到校视导工作,给泸县九中的发展带来了特别的关爱,巨大的支持,正是这份关爱为九中的发展搭建了事业的舞台。纪大海、谢家训、赵家骥、查正梁等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对泸县九中尤为青睐,为泸县九中的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四川经济日报》、《泸州日报》、《四川教育》、泸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校的办学奇迹争相报道。

在1962年以来,学校几经波折,几易其名,经历了建校初期的创伤,恢复期的奋斗,起步期的艰辛和过渡期的平稳。历史不会忘记,代代九中人最艰难、最朴素、最无私的奉献!这就是九中今日发展之源,这就是九中今日一日千里之本! 2002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敏锐的抓住四川省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充分求证,宏观决策,布局谋篇,倡议全校教职工深刻体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含义,“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自谋发展。全校教职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万众一心、锐意进取,充分发扬了开拓创新、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以前瞻的眼光,着眼于学校的未来,于2003年开始实施跨越式发展:一是制定了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二是通过“聚人气、增才气”、盘活固定资产招商引资、经济动态平衡、借助外力等手段融资五千余万元,开始大规模的校园建设;三是以创新的思维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构建学校管理网路,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四是通过多种措施,着力打造干部、教职工队伍,全面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发展目标

九中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五十年风雨兼程,见证坚守与执着;五十年坎坷崎岖,托举骄傲与自豪。发展中的泸县九中将直面机遇与挑战,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确定好今后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实现泸县九中两大转变,多元办学,推动学校质量效益全面发展和加快校园建设,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两个主题,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打造“川南名校”的办学目标,2009年将全面完成校园建设,实施校园的“文化工程”、“千树工程”和教师“安居工程”;与时俱进的实现两大转变:一是从单一的普高办学模式向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全面完成国家级课题“构建农村中学生多元成才办学模式”研究,普高在确保泸洲市前十强的基础上稳中求进,职业教育做大做精,艺体教育办出特色;二是从注重规模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的转变,打造一流的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实现一流的管理,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构建一流的和谐校园。

历任校长

学校地址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牛滩镇厦门-成都高速公路隆纳段牛滩出口1公里处)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