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清真南大寺 :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1 13:46

南大寺原址在济南历山顶乌满喇巷,始建年代不详。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到现在的地址,当时只有“楹殿数间”。明宣德年间,当时的南大寺掌教整顿教务,济南教门为之一振。(公元1436年),开拓地基,修建院墙,增建礼殿,南大寺始具规模。明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陈玺任南大寺掌教,领导济南市穆斯林大拓寺基,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并将寺门朝向由南改东,南大寺自此始有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成为较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此后,南大寺又经明嘉靖、万历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同治和民国初年的多次修扩建逐渐臻于完美。景区对外免费开放。

寺庙介绍

地点:市中区永长街南首礼拜寺街

建造年代:始建于元代

地位:山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

济南清真南大寺,俗称礼拜寺,位于济南市市中区永长街(原济南旧城西关礼拜寺巷)南口,因别于位于同一条街的清真北大寺而名,是一组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的大型伊斯兰教建筑群,为中国伊斯兰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之一,也是济南市历史最为悠久的清真寺。

历史

该寺原位于历山顶乌满喇巷,但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元代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迁至泺源门西、锦缰沟东的今址,原寺则被改建为运盐司部。

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修建院墙和礼殿,弘治七年(公元1492年)扩建大殿、立南北讲堂、僻静所、沐浴室等,寺门朝向也由南改为东,后明嘉靖、万历,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同治及民国初年多次整修扩建为现状。文化大革命中该寺曾遭到严重破坏,一些经书、碑刻、匾额、楹联、文物被毁,宗教活动被废止,阿訇遭批斗,礼拜殿被改作工厂车间,并存在乱拆乱建,直到落实宗教政策后由多方斥资整修。

主体建筑

总体布局以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为一条中轴线,两边配厢房,望月楼将建筑群分为前后两个小四合院。中轴线上的建筑一座比一座高,给人以深雄伟的感觉。

邦克楼

又名唤礼楼,意在登楼呼唤穆斯林教徒来做礼拜。邦克楼属门楼式建筑,是寺院的正门,高大威严,也是寺中一座标志性建筑。

望月楼

寺院中心位置,是立于13层台阶之上的望月楼,上书“望月思真”四个篆体汉字,给人一种古朴圣洁之感。望月楼是一座木玻璃窗式二层门楼,楼顶中心直立一铝制月牙。

礼拜殿

穿过望月楼,就能看到巍峨的礼拜殿雄踞于十多层台阶之上。

礼拜殿由后殿、前殿和抱厦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宫殿建筑特色。礼拜殿是勾连搭式结构,使后殿和前殿屋顶连接,后殿无前墙,前殿无后墙,抱厦连接前殿,这是中国古代工匠一种独特的扩殿方法,为的是增加面积。后殿和前殿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后殿为庑殿顶,是古建筑中档次很高的一种;前殿为歇山顶,比后殿次一级。两殿完美结合的形式在古建筑中非常少见。

据考证,后殿和前殿是明朝建筑,抱厦是清代建筑。在礼拜殿的外墙可以看到,明朝砌墙用大砖,清朝则用小砖,两者的接合处非常明显。整座大殿虽不是一朝所建,但建筑设计合理,结构处置巧妙,是中国古代工匠的一大创举。

过街影壁

在中轴线上,值得注意的还有清真南大寺门前高大的过街影壁。兴建于1833年,之所以叫过街影壁,是因为当时在影壁和寺门之间有一条街。过街影壁既突出寺院的地位,引起人们注意。

建筑群

清真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全寺以望月楼为中心分为二进式四合院,整座寺院排列井然有序、严肃整齐,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四合院对称之美。在造型上,南大寺还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比如邦克楼,下层具有阿拉伯穹窿圆顶的建筑风格,上层则是比较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文物保护模范

如何保护这个山东省全省规模最大的伊斯兰教建筑群?在济南清真南大寺民主管理委员会所立石碑上的这段描述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南大寺建设,拨款维修大殿,整饬寺院;济南市伊斯兰协会多次斥巨资增置配殿,修整院墙,铺设路面,植花造绿,油漆彩绘;济南穆斯林乡老慷慨解囊,捐资赠金;南大寺寺管会及阿訇乡老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始有今日之南大寺绿荫满院、花香袭人,殿台楼阁,气势雄伟,使南大寺获得‘全国模范清真寺’的殊荣,成为我市改革开放的文明窗口和济南穆斯林礼拜敬主完成功课的重要场所。”

相关数据

中国 伊斯兰教清真古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旧城西关礼拜寺巷。据传,该寺始建于唐末之乌满喇巷,但已不可考。据寺内现存济南府历城区《礼拜寺碑》记载:该寺于元代元贞元年(1295),山东东路都转运盐使司都运使木八喇沙奉命将原寺改建为运盐司部,将寺迁至泺源门西、锦缰沟东,即今址。后于明宣德丙午(1426)重修,弘治八年(1495)再次重新扩建,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至民国时期亦曾数次维修扩建。南大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633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构成一条中轴线,沿轴线为寺正门、望月楼、礼拜大殿,两侧配以沐浴室、讲经堂、教长室等。大门正前方建有大影壁,壁长约6米,高约5米。大门3间起楼,门顶上层筑有邦克楼,楼面阔3间(约8米),单檐黑瓦庑殿顶,单翘单昂斗拱。进深6米。寺院分两进院落,前院有沐浴室,过前院拾级而上约3米即望月楼。门庭石碑1方,铭文共155字,9行,字大如拳,碑刻末镌“本寺掌教陈恩沐手著”,系明嘉靖七年(1528)刻石。甬道顶上望月楼高敞明亮,朝西望月,面东则与礼拜大殿相望。过甬道即礼拜大殿前庭院。礼拜大殿建在高4.2米的台基上,由卷棚、前殿、后殿组成。大殿面阔5间,进深6间。周围廊柱细密而高,加火焰形木券门装饰。殿前抱厦为清代扩建,前殿则系明代建筑,殿内高大宽敞,可容纳600余人同时礼拜。后殿南北各有6扇硬木门扇,高约4米,宽约1米,扇窗镂空,雕有《 古兰经》文,工艺精致,别具一格。寺内文物有大香炉两座,木匾额8方,其中明代1方,高悬于正殿上方,匾书“清真”2字,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宁阳王甫所书。有明、清时碑铭7方,主要的有明弘治乙卯年(1495)刘赞撰《济南府礼拜寺重修记》、明嘉靖七年(1528)陈思撰《来复铭》碑、清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礼拜寺记》等,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寺古朴典雅,是济南市历史最久的清真寺。20世纪80年代由人民政府资助重修。现被列为山东省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济南清真南大寺.山东特产网.2023-11-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