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瑞士美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5:08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是著名美术史家和美学家,西方艺术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著名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的学生,被认为是继约翰·温克尔曼、布克哈特之后第三位伟大的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曾在慕尼黑、柏林、巴塞尔等大学攻读艺术史和哲学,1893年接替导师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巴塞尔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席位,不久又接受柏林洪堡大学艺术史教授席位。此外,他还在慕尼黑、苏黎世等大学担任教授。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学术特点是,不做系统的方法论陈述,而是通过方法论的实际应用来理解美术史,用形式分析的方法对风格问题做宏观比较和微观分析,其最大影响是对艺术中风格发展的解释。他把作品形式分析、心理学和文化史结合起来,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的主要著作有《文艺复兴与巴洛克》(1888年)、《古典艺术》(1899年)、《艺术史的基本原理》(1915年)和《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知觉》(1931年)等。

人物经历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出生于瑞士温特图尔,父亲爱德华·沃尔夫林是一位古典语言学教授。

沃尔夫林在巴塞尔大学学习艺术史和历史,在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并在慕尼黑大学学习艺术史和哲学。

1886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哲学学位后,发表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1897年,沃尔夫林接替雅各布.布克哈特成为巴塞尔市艺术史讲座教授,并在柏林大学(1901-1912年)、慕尼黑大学(1912-1924年)和苏黎世大学(1924年至退休)任教。

学术贡献

沃尔夫林在《艺术史基本概念》中制定了五对对立原则,展示了16世纪和17世纪艺术形式和风格之间的转变。他的方法论影响了艺术史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风格分析方面。沃尔夫林的研究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还包括心理学和文化史的结合,旨在创建一部综合性的艺术史。他的观察方法和分析风格的手段已经成为现代艺术学研究的基础。

主要著作

- H. Wölfflin.《艺术史基本概念:后期艺术风格发展问题》,由M D Hottinger翻译成英文(多佛出版社,纽约1932年及再版)。

- H. Wölfflin.《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导论》,由彼得和琳达·默里翻译成英文(Phaidon出版社,伦敦1952年,第二版1953年)。

- H. Wölfflin.《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艺术》,(F Bruckmann,慕尼黑1905年,第二版1908年)。

- H. Wölfflin.《班贝格启示录:公元1000年的雷克瑙手抄本》,(库尔特·沃尔夫,慕尼黑1921年)。

- H. Wölfflin.《意大利与德国的形式感》,(1931年)。

- H. Wölfflin.《艺术史思考》,(1941年)。

- H. Wölfflin.《小论文集》,(1946年)。

参考资料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 Heinrich W?lfflin.豆瓣读书.2024-04-08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豆瓣读书.2024-04-08

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在中国(图).人民网.2024-04-08

张平: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在中国.艺术中国.2024-04-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