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 :蔷薇科苹果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3-01-29 10:01

海棠(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on) Borkh.)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落叶小乔木,别名海棠花、日本海棠。原产于中国华北及长江流域,后被欧洲地区引种栽培,在中国华北、华东地区尤为常见,多生于海拔50-2000米的山区、平原。海棠性喜阳光,不耐荫蔽,耐寒和抗干旱能力强,其对土壤要求不高,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为5.5-7.0的微酸性土壤中。

海棠高可达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苞片膜质,披针形;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海棠树型多样、叶茂花繁、花色艳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还可挖取海棠的老树桩作盆栽,或作插花。同时,海棠的心材呈红灰色,质地坚硬,不易开裂,易染色和抛光,可用于制造家具、木槌、伞柄等工业产品,也可作燃料。此外,海棠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成蜜饯、果脯等食品。

海棠是中原地区著名观赏花木之一,早有“名花”“国艳”的美誉。中国栽培海棠的历史悠久,在历代史料和诗词中都有记载,如唐朝植物学家贾耽的《花谱》,宋代皇帝赵恒、诗人苏轼、元代诗人欧阳玄等均有赞美海棠的诗句。

形态特征

海棠为落叶小乔木,高可达8米。

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微被柔毛,紫褐色,有数枚外露鳞片。

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叶柄长1.5-2厘米,具短柔毛;托叶膜质,窄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内面具长柔毛。

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梗长2-3厘米,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偶有稀疏绒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萼片比萼筒稍短;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等,长约花瓣之半;花柱5,稀4,基部有白色绒色,比雄蕊稍长。

果实

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萼片宿存,基部不下陷,梗洼隆起;果梗细长,先端肥厚,长3-4厘米。

物种分布

海棠原产于中国华北及长江流域,后被欧洲地区引种栽培。海棠在中国华北、华东地区尤为常见,辽宁省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云南省等地也有栽培,其多生于海拔50-2000米的山区、平原,野生种不常见,多为栽培种

生长习性

海棠性喜阳光,不耐荫蔽,耐寒力强,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均可露地过冬,其抗干旱能力强,在中国北方的干燥地区仍能生长良好,但忌水湿和涝害。海棠对土壤要求不高,耐盐碱,但最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pH值为5.5-7.0的微酸性土壤中。海棠萌蘖能力强,随着纬度、海拔、品种的不同,其开花、结果期也有变化,但花期一般在4-5月,从始花到终花约10-12天,果实成熟期一般在8-9月。

栽培技术

人工育苗

扦插

海棠的插繁殖多在春、秋季进行,春季扦插时选取1年生健壮、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条截成段做插穗,扦插前先用1-萘乙酸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2小时,再按株行距将插穗斜放于苗床中,扦插深度约10厘米,填土压实并浇水,株行距间盖草保湿,约150天生根。秋插扦插后保持土壤湿润,并在入冬前盖草,翌年2-3月揭去盖草。

嫁接

海棠的嫁接繁殖在2-3月进行,截取生长健壮、芽充实、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条做接穗,2-3年生、直径1-1.5厘米的花红(Malus asiatica)实生苗做砧木,采用切接法、劈接法或枝腹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时在距地面5-8厘米处断砧,将接穗截成6厘米的长条并保留2-3个芽,然后将接穗与砧木用绳绑扎,外部涂泥,嫁接后约60天即可与母株分离。

压条

海棠的压条繁殖在2-3月进行,选取1-2年生枝条,在适当部位环割皮层,深至韧皮部,长1-1.5厘米,剥去皮层。压条时先用湿润的肥土或苔藓植物包裹环割切口,外层再用塑料薄膜绑紧。压条后要保持湿润,翌年春季即可与母株割离,另外种植于土壤中。

分株

在早春未萌芽前或秋冬落叶后进行海棠的分株繁殖,先挖取从根际萌生的蘖条,切成若干株,分株时需保留蘖条的须根,以确保分栽后植株成活。分株后要及时浇透一次水,必要时还可遮荫。还可保留海棠起掘后的土坑,放入一层肥土,将坑内切断的残根薄薄盖住,然后及时浇水,不久即可在残根断口处生出新枝,秋后落叶或春季萌芽前掘出移栽,即可获得新株。

养护管理

海棠多在早春萌芽前或初冬落叶后移栽,移栽时需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一般大苗要带土块,小苗要根据情况留宿土。苗木栽植后要加强抚育管理,经常保持土壤疏松肥沃。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进行1次修剪,短截20厘米以上的枝条,剪除枯弱枝、病虫枝、徒长枝等,以保持树冠疏散、通风透光,植株开花旺盛。

海棠的花芽分化多在夏末秋初,可在夏季施一次速效肥料,具体时间各地不同,中国华北地区多在7月底8月初,南方则稍晚些。秋末冬初,植株进入休眠期,但为了翌年植株的花叶生长良好,需追施一次长效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磷肥为辅。中国北方可在入冬后土壤封冻前再浇一次冻水,既可给土壤深层保暖,又可为翌年春季化冻后的土壤提供充足水分。

病虫害防治

海棠的病害有海棠锈病、腐烂病等,病害发生时需及时喷施波尔多液、粉锈宁、石灰硫黄合剂等药剂。海棠的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芝麻赤蛱蝶等,防治蚜虫可在4月发生期喷施乐果乳剂、亚胺硫磷乳剂、敌敌畏乳油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可在美国白灯蛾孵化期喷施三氯杀螨醇、石硫合剂、三硫磷等药剂,还可在春季果树发芽前喷施石油乳剂毒杀过冬虫卵。防治卷叶虫需在挂虫前5-10天喷施晶体敌百、敌敌畏乳剂等杀虫剂。

用途

园艺观赏

海棠树型多样、叶茂花繁、花色艳丽,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种植于门庭两侧、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景旁等地,若在观花树丛中作主体树种,其下可配植花草灌木。秋季海棠果实成熟,红黄相映高悬枝间,颇具观赏效果。此外,还可挖取海棠的老树桩作盆栽,加工后即可形成桩景,海棠还可作插花。

工业原料

海棠的心材呈红灰色,质地坚硬,不易开裂,易染色和抛光,可用于制造家具、木槌、伞柄、齿轮钢琴、工具等工业产品,也可作燃料。

食用营养

海棠含有蛋白质糖类微量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果实可鲜食,也可加工成蜜饯、果脯等食品。

主要品种

植物文化

历史诗句

海棠是中国著名观赏花木之一,早有“名花”“国艳”的美誉。中国栽培海棠的历史悠久,在历代史料和诗词中都有记载。唐朝植物学家贾耽在其著作《花谱》中将海棠称为“花中神仙”。宋代皇帝赵恒描写海棠盛开的场景为“高低临曲槛,红白间柔条。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绡”,宋代诗人苏轼用“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相俗。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描写海棠的色韵之美,其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更是成为了赞美海棠的千古绝唱。海棠的花蕾为朱红色,称为“绛萼”,观赏海棠的最佳时间为花朵半开半放时,元代诗人欧阳玄就用“点缀春风只一枝,此花犹是半开时”来表达海棠欲放未放时,色彩最为艳丽。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北京的海棠栽培较为普及,其中以恭王府萃锦园最负盛名。

相关趣闻

唐朝历史专著《太真外传》中记载“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睡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这说明李隆基用海棠来比喻杨贵妃。在中原地区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没有一首吟咏海棠的诗,此事引发后人许多议论,中国宋代诗人梅尧臣在《海棠》中写道“当时杜子美,吟遍独相忘”。经宋代文学家王禹偁考证,杜甫不写海棠诗的原因可能是其生母名叫海棠。

据说,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仕蜀期间,酷爱蜀中海棠,写了不少海棠诗以寄深情。离蜀之后,对蜀中海棠仍是魂牵梦绕。因其迷恋海棠如醉如狂,故赢得“海棠颠”的雅号。中国现代政治家周恩来夫妇都喜爰海棠,在1954年春周恩来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期间,留家的妻子看到庭院中海棠盛开,便剪下一枝压在书中,又剪取了红叶,将其和海棠一起寄给周恩来。在日内瓦的周恩来收到后,深为感动,又回赠了日内瓦盛开的芍药和蝴蝶花。后来,妻子将海棠、红叶、芍药、蝴蝶花这四件深蕴情意的干花用镜框贴好,这幅不寻常的干花画,也代表着着这一对革命伴侣永恒的爱情。

物种对比

海棠与垂丝海棠(Malus hallian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为同属相近种,其形态特征不同点如下。

相关研究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miR858是低氮条件下海棠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关键调控因子,当miR858过表达时植株的总花青素含量增加。miR858在低氮条件下主要通过负调控靶基因MsMYB62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此外,eTM858-1和eTM858-2是miR858的内源性靶向模拟物,这说明eTM-miR858-MYB62是低氮条件下调节海棠花青素生物合成的机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