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雅罗鱼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0 11:26

滩头雅罗鱼分布于黑龙江省图们江水系,为大型生殖洄游性鱼类,每年5月从近海进入淡水河流中产卵。

介绍

滩头雅罗鱼(L.brandti(Dybowski);FarEasterndace)又名滩头鱼、三块鱼、远东雅罗鱼,俗称大白肚,是鲤科中唯一溯河性洄游鱼类。地理分布为北太平洋日本海的淡水河流。在我国仅分布于绥芬河、图们江流域,是我国稀有的经济鱼类之一。它体侧有数条桔红色的纵带,艳丽多姿,肉质细嫩鲜美,渔汛集中,渔获量高,成为绥芬河流域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滩头雅罗鱼于珠星雅罗鱼在形态上极为相似,曾归为一种,但后来根据其形态的一些明显差异确认为两个不同的种。

形体结构

滩头雅罗鱼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4.0—4.5倍。侧线鳞72,背鳍前鳞37—41,鳞片无放射肋。鳃耙12—15;头部的眶上管与前鳃盖的下颌管相连,背腹鳍起点相对。背侧灰褐色,腹侧棕黄色。为生活于咸水和咸淡水的唯一鲤科鱼类。头长,呈圆锥状。吻长而钝,上颌突出,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下唇两侧叶宽圆。无须。侧线完全,叉型尾。常见体长100—300mm。

群体结构

1.年龄与生长

滩头雅罗鱼以鳞片环纹上明显的疏密形态特征为鉴定年龄的依据。最小成熟个体:雌鱼体长235毫米,体重200克,3+龄;雄鱼体长175毫米,体重200克,2+龄。

群体年龄由4个年龄组组成,即2+—5+龄,以3+龄为主(69.3%),其次为4龄(17.9%),其中雌群由3-~5+龄组成,以3+龄为主(59.7%);雄群由2+~4+龄组成,以3+龄为主(75.3%)。生长速度各年龄组呈现递减状态,雌鱼快于雄鱼。

2.体长、体重

滩头雅罗鱼群体的体长范围为225—423毫米,平均为293毫米,以261—300毫米为主(66.4%);雌群体长范围230—423毫米,平均为307毫米,以300~320毫米为主(30.1%);雄群体长范围225—355毫米,平均为283毫米,以260~280毫米为主(42.9%)。群体的体重范围175—1600克,平均为450克,以251—500克为主(76.5%),其中雌群体重范围200—1600克,平均为530克,以250—500克为主(57.3%);雄群体重范围175—650克,平均为395克,以500—750克为主(93.4%)。雌群个体明显大于雄群个体。

生长特点

生活于海里的唯一鲤科鱼类滩头雅罗鱼平时生活在沿海,每年5月末进入河口,在水质清澈的砾石滩中产卵。产卵期的长短与河水温度、流量(降雨是)有关。

生活习性

滩头雅罗鱼属广盐性鱼类,栖息生活在咸水域的海湾、河口区域,在性腺发育成熟期溯河而上,在急滩哨口处产卵,故此得名“滩头鱼”,产卵后随即返回近海区。

地理分布

滩头雅罗鱼分布于北太平洋日本海的淡水河流,北限黑龙江省,南限朝鲜半岛,即俄罗斯的黑龙江、库页岛、滨海州,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洲及朝鲜半岛水域。我国分布绥芬河图们江流域。

相关种类

雅罗鱼亦称江鱼、滑鱼。全世界的雅罗鱼20余种,仅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苏联东部等地。我国雅罗鱼约1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水域。品种因不同的地区而异,养殖技术成熟且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有:

贝加尔雅罗鱼

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布尔津县地区,此鱼为中小型名贵鱼类,体重100克~200克,肉味颇佳,繁殖力强,产量高。

东北雅罗鱼

多数分布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嫩江市、海拉河、鸭绿江辽河及呼沦池等水域,体重500克~700克,是一种高效养殖品种,现己在全国推广养殖。

圆腹雅罗鱼

原产于欧洲北部河流中,生长速度较快,最大体重可达4000克,现已开始驯化养殖。

滩头雅罗鱼

分布于黑龙江及图们江水系,为大型生殖洄游性鱼类,每年5月从近海进入淡水河流中产卵。

珠星雅罗鱼

产于图们江水系,体重多数为1000克~1500克,因该鱼经济价值较高,已作为人工养殖对象在全国大面积养殖。

雅罗鱼是一种生活在水流较缓、水质清新的江河、湖泊中的上中层鱼类,主要食物为水生昆虫、软体动物门和大型浮游动物,其次为水生植物、藻类、小鱼虾等。幼鱼时期的食物主要是浮游动物。雅罗鱼适应性较强,在海水、咸水、淡水和pH值9以上的碱性水中均能生活,但捕捞后极易死亡,因而养殖技术难度较大。

雅罗鱼对养殖条件要求较高,池塘面积以0.3公顷~0.5公顷为宜,最大不超过1公顷。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还必须注排水方便和安装增氧设施。在鱼种放养前用氧化钙彻底清塘,无论是投放越冬鱼种还是夏花鱼种,水中溶氧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一般不宜施用有机肥培育天然饵料,否则,会降低养殖成活率。每667平方米放养越冬鱼种300尾~400尾,若投放夏花鱼种,则放养1000尾~1200尾,同时放养夏花鲢鱼种200尾~250尾。

雅罗鱼对饲料蛋白质要求较高,投喂饲料蛋白质含量不应少于30%,其中动物蛋白质的比例不应低于35%,整个饲养期要加强水质管理,为鱼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