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白喉林莺 :鸟纲雀形目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1

沙白喉森莺科(学名:Sylvia minula):体长13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纯色林莺。上体清沙灰色,喉及下体白,尾缘白色。与白喉林莺的区别在体羽灰色较淡,无近黑色的耳羽且嘴较小。与荒漠林莺的区别在体羽灰色而非棕褐色,且尾上覆羽灰色。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灰褐色。

主要栖息于有零星灌木和植物生长的干旱荒漠戈壁和半荒漠地区。食物主要为昆虫,也吃少量植物种子。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天山昆仑山脉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在干燥的开放式灌木丛中繁殖。冬天向南移动到印度西北部。

形态特征

沙白喉林莺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沙灰褐色或沙灰色,头顶较灰,眼先和耳覆羽淡沙灰色,翅较钝。飞羽褐色微具淡黄色羽缘,第二枚初级飞羽长度在第六至第七枚之间或等于第七枚。尾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几全白色,邻近一对具白色尖端。下体白色,胸和两胁微沾淡黄色。

虹膜乳黄色,嘴角褐色,下嘴基部较淡,脚灰铅色。

大小量度:体重♂8-13克,♀9-13克;体长♂105-133毫米,♀109-138毫米;嘴峰♂8-12毫米,♀7-12毫米;翅♂58-67毫米,♀56-67毫米;尾♂51-66毫米,♀57-64毫米;跗♂17-22毫米,♀17-22毫米。(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有零星灌木和植物生长的干旱荒漠戈壁和半荒漠地区,也栖息于荒漠地带山前荒坡、湖边与河边苇丛、沙丘柳和其他发育不良的低矮树丛中,有时也见于沙漠中的绿洲和农田地带,是一种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鸟类。

生活习性

沙白喉林莺2个亚种在中国均繁殖,为夏候鸟;部分游荡,不迁徙,为留鸟

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整天不停地在灌木枝叶间跳来跳去,也在地上踊跃奔跑和做短距离飞翔,很少休息。较其他森莺科活跃。尾常抽动。叫声:悦耳多变的颤鸣,缺少白喉林莺的嘟声。叫声为沙哑的颤鸣,嘁喳声或tit-titic。所吃食物主要为昆虫,其中以鞘翅目最多,其次是鳞翅目幼虫和蚂蚁。此外也吃少量植物种子。

分布范围

世界

分布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天山昆仑山脉克什米尔印度西北部。

中国

新疆西部天山、喀什、阿克苏市塔里木盆地、南部且未、皮山县、东部罗布泊、中部吐鲁番市尉犁县;甘肃武威、青海尖扎、贵南县、贵德、共和县、马海、柴达木盆地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等地。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灌木丛中有时也在低矮的树木上营巢。巢呈杯状,主要由枯草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有时还垫有兽毛。每窝产卵4-6枚,卵的大小为17.2毫米×12.2毫米。

亚种分化

常被视为白喉林莺的亚种。在中国明确无误是单型种,但在从下伏尔加河至蒙古的更广大的中间地带似有搭接。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7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