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守正 :潘守正

更新时间:2024-09-20 19:26

潘守正(1892年——1984年),字子修,号蕴慈。民国初年,潘守正收集福建省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料,编写出供小学生使用的《福建乡土教材》,至今珍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1949年解放前夕,潘守正在省四川省民政厅工作。

人物介绍

潘守正(1892年——1984年),字子修,号蕴慈。潘守正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生于福州市一家裁缝店员家庭,早年家境清贫,父早逝,靠母纺纱度日。潘守正自幼聪颖好学,兄弟姐妹10多人中,读书成就者仅他一人。上世纪30年代,他著有《现行法律概要》、《民政概况》、《禁烟概要》、《福建省地方行政与地方自治》等书。解放初期,潘守正担任福建省副省长陈绍宽的秘书、省文史馆馆员,长期从事文史、宗教、社会等方面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潘守正爱好诗文、楹联、书法,福州鼓山、于山、雪峰寺和连城冠豸山等,都留有他撰题的楹联。

生平经历

潘守正,字子修,号蕴慈,福州人,1892年10月29日(阴历)—1984年 1月22日(阳历)。出身清寒,父潘永泰,是裁缝店员,早逝,靠母纺纱养家度日,供其读书。自幼聪颖好学,兄弟姐妹10多人中读书成业者仅他一人。

1903年(光绪28年):11岁在福州西城小学堂甲班读书,与萨贞豫(君豫)、王邦珍等同班,参加国文比赛以“为秦始皇立碑山海关区口”一文获一等奖,当时福建省报刊仅两种,“闽报”(日人所办)、“普通报”(施景琛办)均有刊载,获奖金大洋11元。

1905年:考入福州三牧坊大学堂(后改高等学堂,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前身),师从陈宝琛(任学堂监督),第一场、第二场备取入学考试均为第4名,同学有林斯贤、叶渊(即叶渊,被陈嘉庚聘为集美学校首任校长)等。

1907年:转入乌山全闽师范学堂学习(福建师范大学前身),1911年毕业。

1911年—1914年:在福建法政学堂法律专科学习,毕业后即参加省高等审判厅承审员考试,获第4名,被派往闽侯地审厅学习,旋被派往邵武市任承审员。刚到任不久就遇湘勇骚乱于郊外包围县城之严重事件,县令赴省开会,由其兼摄县务,危急关头他果断只身出城通过谈判,并随后说服上游南平市徐镜清统带将湘勇收编,免为流寇,顺利平息了事态。事后在邵武熙春山登春台题一联以表其22岁初出茅庐青年之胸襟:

灯火几千家,忧乐同心,凭赤手来扶禹甸;

溪山三百里,熙穰满目,与苍生齐上春台。

次年调南平任承审员。

1916年—1932年:赴京参加全国司法考试。经刘冠雄信荐回闽后在李厚基处任秘书,并在福建机器局兼任秘书,参与修建福州洪山大桥、筹建梁原小学等事。李厚基离闽后,在帮办军务公署及军需总局工作。后经高等官吏考试,任晋江市县长。在任期间,遇一民妇勾结奸夫在粉干内下毒谋杀亲夫案,据实凭公断案后,不料此奸夫系当地黑帮头目,竟雇凶在下班途中追杀,危急中躲一渔船上得以逃过一劫,被逼离任。当时司法软弱于此可见一斑。

1932年—1938年:调省四川省民政厅任秘书、主任秘书,厅长为高登艇(顺昌县人)。1938年抗战期间随省府内迁永安市达7年半。

1942年:在永安调省临时参议会任秘书、主任秘书,协助郑祖荫陈培锟正、副议长工作。1945年11月迁回福州市,参议会迁入中山路现中山纪念馆内。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解放前夕,在省民政厅配合中共地下组织,妥善保存了民国时期省府绝大部分重要档案,免被烧毁,并配合军管会对原旧省府人员组织学习,遣散或留用。解放初,张鼎丞主席与丁超武曾轻车简从,亲往住处,让其前往说服陈绍宽“出山”,即邀数位与陈关系密切的友人(罗世芳、林舜藩)一同赴胪雷,经一昼夜长谈,陈同意“出山”,参加新生人民政府工作,谈及“非图为官而是为民办事”,并诚邀任私人秘书,由陈培向张鼎丞转达,即获同意,从此在陈身边朝夕相处,工作长达20年,直至1969年陈病逝于福州。任陈绍宽副省长私人秘书期间,兼在省政协文史、宗教、社会、政法等组从事综合、协调工作。参加福建省抗美援朝协会工作,为福州市鼓楼区第二至第四届人大代表。

1963年3月5日:被省人委聘为省文史馆馆员。

1969年:陈绍宽病故后,又值文革动乱,闲居于道山路乌石山八十一阶一号内,生活由子女接济,私房厅堂等无偿交由当地居委会办红山纸盒加工厂近20年。

1977年—1984年:文革结束后,由省文史馆给予生活津贴,参加民革党派活动。为省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文史委撰写文史资料数十篇。1984年1月22日无疾安逝于寓所。享年93岁,在同辈中算高寿之人,他在诗中自言“合称百龄人”

主要成就

清光绪28年,11岁的潘守正在福州三牧坊大学堂(现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求学,师从陈宝琛,参加国文比赛以“为秦始皇立碑山海关区口”一文获一等奖,奖金11块银元。文中抨击了慈禧“宁赠友邦,勿予家奴”,欲“以闽易辽”等观点受到学生界重视。

潘守正22岁在邵武熙春山登春台题联,以表其初出茅庐青年之胸襟:

灯火几千家,忧乐同心,凭赤手来扶禹甸;

溪山三百里,熙穰满目,与苍生齐上春台。

民国初年,潘守正收集福建省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料,编写出供小学生使用的《福建乡土教材》,至今珍藏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州于山蓬莱阁,黄承潮等平远社苦心经营了数十年,被教会谋占,经潘守正通过法律途径诉讼得胜。事后潘守正题了一联:

栋宇重新,问沧海桑田,我原过客;

江山依旧,看高邱浚谷,中如有人。

潘守正在抗战期间赴连城县,在连城冠豸山松风亭上题写楹联:

松盘黛色迎眸爽     风送涛声入耳频

潘守正这幅楹联,由著名书法家罗丹书写。后据福建师大文学教授们研究,是幅绝对,佳联。它结合抗战的形势,上联喻为祖国河山无限美好,下联喻为民众抗敌声浪频频入耳,与松涛呼应,又有眸、耳所见所闻,被列为该处楹联手册第一联,为无价之宝。

解放初省政府拨款修膳陈绍宽胪雷故居,修成之日潘守正撰联相赠:

鸟翔海上归林乐    花种河阳易地良

1983年,92岁高龄的潘守正,提笔书写《百年来所见所闻》2.4万字行书小楷,思维清晰,功力深厚。这本未出版的书稿,成为潘家的传家宝,为后人从事有关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人物评价

福建日报2004年3月1日(12版)刊登记者陈敏真 《书香门第――毛笔―钢笔―电脑 木刻―铅字―激光》一文,文中这样评价:“潘守正出生于1892年,小时候在福州福州三牧中学坊大学堂(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的前身)求学,师从当时的教育家陈宝琛,后进全闽师范学堂、福建法政学堂(以上两所学堂均为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学习。他早年任过福建机器局秘书、省民政厅主任秘书等,参与修建福州洪山大桥、筹办新式小学。民国初年,私塾转为学堂,他收集我省地理、历史、文化、民俗等资料,编写出供小学生使用的《福建乡土教材》。那字字行书小楷,都是他用毛笔书写的,再由工人摹刻到木板上印刷成书。这套4册教材通俗易懂,深受师生欢迎,至今珍藏在福建师大图书馆。到了上世纪30年代,此时福建省已有铅字排版印刷了。

1983年,92岁高龄的潘守正,还提笔书写《百年来所见所闻》,2.4万字行书小楷工整端庄,没有一字涂改,足见老人思维清晰。”

轶事典故

潘守正经全省高等官吏考试,任晋江市县长期间,遇一民妇勾结奸夫在粉干内下毒谋杀亲夫案。潘守正据实秉公断案,不料此奸夫系当地黑帮头目,竟雇凶在下班途中追杀。潘守正危急中躲进一渔船上,才得以逃过一劫,并被逼离任。当时司法软弱于此可见一斑。

1949年解放前夕,潘守正在省四川省民政厅工作。协助中共地下党妥善保管旧省府所有重要档案,免被烧毁。这些地下党员中有省议会议长丁超五的儿子,此时其身份暴露,当局已下令拘捕,但警局拖延不办,直至解放。另一与潘守正联络的地下人员,是潘守正称为“八姐”的堂姐,公开身份为文教人员。榕城解放后,潘守正积极配合军管会,对原旧省府人员组织学习、遣散或留用。“八一七”福州解放当天,由张鼎丞带队,蓝荣玉代表中共来到民政厅予以接收。由于地下组织城工部的出色工作,福州城市接管十分顺利。

解放初期,张鼎丞与丁超五请潘守正前往胪雷动员陈绍宽“出山”。潘守正邀请数位与陈绍宽关系密切的友人(林舜藩、罗世芳)一同赴胪雷,经一昼夜长谈,陈绍宽同意“出山”担任省人委副主席,参加新生人民政府的工作。在谈及“非图做官而是为民办事”时,诚邀潘守正任其私人秘书。经由陈培锟向张鼎丞转达,即获同意。从此潘守正在陈绍宽身边朝夕相处,工作长达20余年,直至1969年陈绍宽因胃癌病逝。

鹤年仙逝

潘守正于1984年1月22日在福州乌石山81阶1号居所仙逝,享年93岁。骨灰寄存东门地藏寺,德钦法师亲临迎接。

著述情况

因岁月动荡,早年文稿多已散佚。擅长诗文、楹联、书法,曾为福建省省内许多景观撰题楹联,如:邵武熙春山登春台(1913年)、福州于山戚公祠蓬莱阁(1918年)、冠豸山松风亭(抗战期间)、鼓山、开元寺、陈绍宽胪雷故居(1962年)、闽侯雪峰寺(1979年)等处,也曾为“福州晚报”、“福建政协文史资料”等题写刊名、书名。

现能查到的主要著述有:

\u003c\u003c现行法律概要\u003e\u003e、\u003c\u003c民政概况\u003e\u003e, 1935年,陈仪 题签,司法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题词;\u003c\u003c禁烟概要\u003e\u003e ,1935年,陈仪 题签  高登艇作序,道林纸铅印本;

《  新编福建省乡土教科书》(第一册),民国9年,省立第三小学校活字印本;

《 福建省全省乡土教科书》(1~4册),民国1930年,福州洛阳书社合订本;

\u003c\u003c福建乡土教科书\u003e\u003e ,1920年,国民学校用,共四册,福州公教印书馆(复印本于2006年7月12日送省文史馆);

\u003c\u003c福建省地方行政与地方自治\u003e\u003e,1938年,福建省民众教育师资训练所印行(复印本于2006年7月12日送省文史馆);(以上三本书存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及省图书馆)。

\u003c\u003c雪峰山志\u003e\u003e,1953年(复印本于2006年7月12日送省文史馆);

参与编撰\u003c\u003c福州地方志\u003e\u003e1979年版;\u003c\u003c百年来所见所闻\u003e\u003e1979—1983年。

诗、文、楹联若干,为福建省、福州市政协撰写文史资料等数十篇。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