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经 :道教的经典

更新时间:2024-09-20 14:48

《玉皇经》,全名《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又简称《皇经》,最早见于《道藏》,成书时代和作者均不详。

该经分三卷五品,由《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六神咒品》《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及《洞玄灵宝报应神验品》等五篇组成,主要叙述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宣说玉皇的身世、修行证道等经过,以及奉颂此经的功德。关于《玉皇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学界颇有争议,或认为成书于隋末唐初,或是唐朝,或是北宋,也有观点认为成书于北宋以后。《玉皇经》原版已佚失,现存最早的《玉皇经》,是托名张良所作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释本。此外比较有名的注本还有成书于元代的《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明代周玄贞版《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和清代清代柳守元版《玉皇本行集经》。

《玉皇经》通过神话故事,宣扬了道教的教义,突出了玉皇的神通和功德,使道教更加深入地渗入了民间信仰当中,使得玉皇成为家喻户晓的至高主宰。如今,《玉皇经》已经成为道士斋醮祈祷以及修行功课中必须背诵的道门经典之一,被视为外修五经之一。

书名

《玉皇经》,其全名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是道教玉皇信仰的根本经典。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极为崇高的大神,其全称为“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也称玉帝、玉皇大帝等。“玉”字,在《说文》中被解释为:“石之美(者),常用来比喻洁白美善。而在道教中,“玉”也常常用来尊称仙境和道教宝物,如玉清、玉宇、王、玉诀等。“皇”字,在《说文》中被解释为:“皇,大也。从自,自始也。”此外,“皇”还有“天”的意思。《广韵·唐韵》中解释称:“皇,天也。”所以,道教将“玉”与“皇”结合起来,用以尊称掌管天界的最高大神。

“本行”一词,指的是在成佛之前,尚处于菩萨位阶时的行迹,这些行迹是成佛的根本因素。晋朝慧远所著的《维摩义记》卷一中提到:“菩萨所修,能为佛因,故名‘本行’。”从《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之名,可见其深受佛教影响。学界有观点认为,其命名模仿了《佛本行集经》,在这里,“本行”是指玉皇大帝成就玉皇前的行迹。

成书年代及作者

关于《玉皇经》的作者,文言文献上无确切记载,而学界亦对其成书年代有争议,或认为由隋末唐初民间道门中人所作,或认为成书于唐朝,或认为成书于北宋,还有人认为它可能在北宋之后才完成。

隋末唐初说

学者丁培仁在《道教文献学》一书中称,《玉皇经》的名称、内容和体例,均模仿了《佛本行集经》。而《佛本行集经》译于杨坚开皇十二年(592年),贞观三年(629年)《敕建乌石观碑记》中已提到《皇经》,他据此推论出《玉皇经》的成书时间,介于公元592年至629年之间。

唐代说

李养正在其《\u003c玉皇经\u003e与\u003c心印妙经\u003e》一文中,指出《玉皇经》张良注释本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版本,经中提及“帝即道身也”,而没提到宋代为玉皇加封的尊号,只称其为“道君”“天尊”,基于此而断定《玉皇经》可能成书于李隆基时期。

北宋说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篇·神异典》第九卷《皇天上帝部·汇考一》中的“天禧元年上玉皇大帝宝册衮服”条下,编此书的人特别添加了一段话:“按祀典之称玉皇始此,而本末未详。今录近世所奉《玉皇本行集经》于后,恐是经或始于此时也。”如该内容属实,则说明此经出现于北宋赵恒天禧元年(1017年)左右。另外,朱越利认为此经有元代和明代的注本,而且玉皇大帝是在宋代升为主神,所以本经当处于宋代。

北宋以后说

首先,《玉皇经》的最早版本,就是托名张良所作的校释本。而认为此经创作于北宋以后的学者有任继愈、瑞典汉学家施舟人等。任继愈认为,玉皇大帝是在宋徽宗时期被封为昊天上帝,而经文中也提及昊天上帝,因此,校释本应是创作于北宋之后。施舟人则认为此经的成书时间不会早于南宋末。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黄绫本《玉皇本行集经》,附录了南宋程公许(1182-?)于嘉熙四年庚子岁(1240年)为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中所写的《玉皇经跋》,该跋文中提及“蜀罹敌难,七曲托鸾大书,以此经劝诱课诵”。台湾学者谢聪辉据此考证,认为此经的出世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与十一年(1218年)之间的金兵侵蜀,即“蜀罹敌难”有关,造此经的目的劝导人们念诵,以拯救末世劫难并拯救国运。此外,谢聪辉还认为该经与南宋乾道年间的刘安胜扶团体有关。

内容概要

《玉皇经》经文分三卷,由五篇构成:清微天宫神通品、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玉皇功德品、天真护持品,以及报应神验品。

《清微天宫神通品》主要叙述玉皇大帝来历、神格。该经文首先通过一段元始天尊在清微天中召集圣众,玉帝在会前举六通力,放大光明的铺叙,极写仙界的繁华幸福,玉皇的法力无边,然后引出元始天尊宣说其来历:据称以前有一个叫光严妙乐的国家,该国国王叫净德,王后叫宝月光,两人为膝下无子而苦恼,于是召集道士向真圣祈祷。某天,宝月光王后梦见太上道君抱了一个婴儿,浮空而来,特赐予王后。梦醒后王后果然有孕,一年后诞下王子。王子幼而敏慧,长而慈仁,治国有道,体恤民众疾苦。后来,王子舍国入山修道,于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反复历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清净自然觉王如来教诸菩萨”,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又经亿劫,始证玉皇大帝。所以玉皇能大显神通,为十方演说清静解脱之道。又讲玉皇有十七大光明,具体是大神通光、大慈悲光、大喜舍光、大忍辱光、大平等光、大柔和光、大自在光、大利益光、大如意光、大智慧光、大吉祥光、大解脱光、大归依光、大功德光、大圆满光、大无碍光、无能胜光。

《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和《玉皇功德品》主要讲的是玉皇亲敕的五方神咒命,以及受持此经的功德。这两卷称大神咒是玉帝授于天地始祖五老上帝,分东、南、中、西、北五篇,是“元始之妙言,玉皇大帝之真造”,可“上制天机,中检五灵,下策地”。又称奉经者“所有罪业永得除灭,身心清净,命终生天”。

《天真护持品》和《报应神验品》则上承《玉皇功德品》的内容,进一步发挥称奉经者会受到十方帝君及其神将的庇佑,并可得三十种上妙功德。三十功德是:诸仙赞重,先亡天在,宿殃解脱,所往通达,无盗贼事,所求遂心,除水火厄,横事潜消,夜梦吉祥,疾病不临,智慧聪明,人见欢喜,衣食丰盛,子孙荣贵,六亲见喜,门族和睦,除三恶报,转女成男,形容端严,为国大臣,生为帝王,鬼神钦仰,得宿命通,诸神护念,九族受荫,处世长年,有情赖善,魔王保迎,决超三界,白日上升。反之,诽谤者或不信者将会遭受各种恶报。

这部经文模仿佛教释迦牟尼的故事编造了玉皇大帝的身世,以及其历经各种劫难,“始证玉帝”的经历,其内容甚至可以说是对释迦牟尼成佛故事的一种改编。道教徒编纂这部经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与佛教竞争,这部经中,玉皇大帝的地位超越了如来佛祖,通过这样的方式,道教便将佛陀视为三清的后辈,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地位。

版本与注本

原始版本的《玉皇经》已经佚失,现存下来的都是注本。其中,较著名的注本有托名张良所作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释本,成书于元代的《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明代周玄贞版《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和清代柳守元版《玉皇本行集经》。

托名张良版《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玉皇经》的最早传本,就是托名张良所作的校释本,也叫《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该注本宣称张良奉三清语谕撰写,旨在校正已经传世并历经漫长时间而失真的《玉皇本行经》旧版本。为此,它加入了对经文的校勘和释义,实际上就是《玉皇经》的校释本。这个注本实际上是宋朝道士所作,托名于张良。

该注本分三卷,卷前有《三天门下校经诏文》、《辞表并所降请辞之意》《三清再诏》和《发明诵持大义并述校经之义》,详细叙述了三清教命张良校经的经过。注文分章,并表出各章名,卷后有张良《奏陈表文》和林少华、苍汝嘉受付的《批答》以及记录了隋唐旧事的《诵经感应》,台湾学者萧登福认为这些诵经感应故事实际上是模仿自唐朝卢永的《金刚经报应记》。正文内容先列出《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经文原文,然后以张良的注释方式进行校勘和释义,校勘部分纠正了原本中的用词错误。释义部分遵循了经文原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文的含义。

元代《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注本,一卷,作者不详,出自元代。这篇经文是《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的精简版本。它删去了原经中有关玉皇大帝修道成果和神咒文的内容,保留了关于玉帝以化身演说清静解脱之道以及世人诵经功德的部分。此外,附录的“传经源流”部分,讲述了这部经文的起源。按其记载,说是清微派的高道刘处源,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从广西柳州路,云游至海北化州石城县境,偶遇毗陵道士传授此经。刘处源常常背诵此经,遂得害解厄之方等等。

明代周玄贞版《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

《高上玉皇本行经集注》,简称《皇经集注》,分十卷,卷前列若干序言和考证文字,由明朝周玄贞撰写。此书是《玉皇本行经》的集注本,汇集了宋、金、元、明等各家注解。第一卷主要汇编了各家的序文和关于经文的解释,约有三十篇,还包括有关诵经礼拜和仪式的内容。是对经文的详细注释。全书将《玉皇经》的五篇分为一百零八章,每章都有注释。其注释吸收了儒、释、道等诸家观点,总体宗旨是强调“三教一理,性道无二”,并推崇《玉皇经》为三教根本经典。书中宣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皇大帝为万法之宗”,同时强调“三教语莫胜于《皇经》”。书中反复阐述持诵《皇经》的功德和神奇效应,宣称玉帝是“诸天之师,众圣之王”,奉诵此经的人必然获得福报,能保命、解灾、促进国家太平。

清代柳守元版《玉皇本行集经》

《重刊道藏辑要 》收录了清代柳守元所作的注本《玉皇本行集经》。该注本正文前附有依托文昌帝君和孚佑帝君的序言,末尾有柳守元的跋。该注本不仅保留了《皇经集注》卷首的启请三清和玉皇的内容与注解,以及懺悔、发愿、诵经、礼拜仪式等内容,还在这些之前加入了持诵仪式和开经偈。其中,《报应神验品第五》篇是分章注解,并后附引证故事。而《玉皇经》的末尾,还附有玉皇心印妙经和回向懺悔文,太上元始天尊说玉皇本愿尊经以及五方真文神咒、皇经持诵仪制。

除了前述四个比较重要的注本,还存在一些乩注本,应该都是明代以后人们的伪托之作。

影响

玉皇大帝信仰,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天帝”崇拜。中国古人认为“帝”或“上帝”是支配和主宰日、月、风、雨等自然现象和人间祸福、生死、吉凶等社会现象的最高神祇。道教兴起后,将其纳入了其神仙体系,对其进行改造。“玉皇”一词,始见于东晋,在道教的上清派众多经典中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玉皇大帝的地位并不高。在南梁时期陶弘景所作的《真灵位业图》中,出现了"玉皇道君"的称号,位阶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同时还有"高上玉皇大帝",排在玉清右位的第十九。

到了唐朝玉皇大帝信仰开始流行。《全唐诗》中,“玉皇”出现了74次,“玉帝”出现了10次。李隆基撰写的《月令注释》中,还出现了正月初九为玉帝生日的记载。《玉皇大帝经》通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宣扬了道教的教义,突出了玉皇的神通和功德,使道教更深入地渗入了民间信仰,玉皇成为家喻户晓的至高主宰。在赵恒时期,玉皇被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经文中所提到的玉皇元月九日诞辰,也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之一。如今,《玉皇经》已经成为道士斋醮祈祷以及修行功课中必须背诵的道门经典之一,是外修五经之一。

参考资料

搜索结果.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络版.2023-10-29

..2024-0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