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12:44

王小春:四川罗江人,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从事农业制度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技术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先后主持主研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研制省部级行业标准2项,主研完成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列为2008年至2015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为西南丘陵旱地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参编省部级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个人简介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从事农业制度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可持续农业发展技术研究、教学和推广工作。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西南丘陵旱地多熟套作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

西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气候条件具有“三熟不足,二熟有余”的特点,因此多以三熟套作种植为主,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模式生态适应性不强,作物搭配不合理和配套栽培技术缺乏等问题,通过对比现有的不同耕作模式,利用作物种间关系和套作原理,挖掘出高效、生态、抗灾减灾的农作模式,加强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本研究受到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支助。

2.玉米大豆套作群体玉米高产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新型种植模式-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作物高产群体构建、田间配置、氮肥利用规律及施氮技术等研究,以期明确玉米大豆套作攻取双高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形成该优势种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研究受到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国家支撑计划与省育种攻关等项目的支助。

3.西南丘陵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

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出路,中国西南地区多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块小、坡度大、土质粘重,制约了该区机械化生产,生产水平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该研究针对西南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开发引进小型玉米播种机、覆膜机、条带耕整机、施肥机和植保机等,并对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完善能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较大程度上减少劳动力和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本研究受到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国家支撑计划的支助。

代表性成果

1.多熟制下粮饲兼用型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及青贮饲料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四证书号:2009-3-0039

2.四川丘陵区沼气工程清洁型现代循环农业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2014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证书号:2014-J-2-50-R04

代表性论文

Feng Yang, Xiaochun Wang, Dunping Liao, Yield Response to Different Planting Geometries in Maize–Soybean Relay Strip Intercropping Systems,Agronomy Journal,2015,107(1):296-304(共同第一)

王小春, 杨文钰, 邓小燕, 张群. 玉米/大豆和玉米/番薯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2):141-149

王小春, 杨文钰, 邓小燕, 张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差异及氮肥调控效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01):46-57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0):2868-2878

王小春, 杨文钰, 邓小燕, 张群. 玉/豆和玉/薯模式下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和氮肥调控效应,作物学报,2014,40(03):519-530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玉/豆和玉/薯模式下土壤氮素养分积累差异及氮肥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4,28(06):197-203

王小春,杨文钰,邓小燕,张群。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番薯套作体系中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差异,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4):803-812

邓小燕,王小春*,杨文钰,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磷素吸收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作物学报,2013.39(10):1891-1898

邓小燕,王小春*,杨文钰,“麦/玉/豆”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草业学报,2012.21(8):52-61

张群,王小春*,杨文钰。玉米品种和大豆播期对冬油菜收获后菜豆带状复合体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大豆科学,2014,33(3):334-339

文煕宸,王小春*,杨文钰。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作物学报,2015,41(3):448-457

刘国丹,王小春*,杨文钰。前作和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大豆科学,2015,34(3):408-413

王小春,杨文钰,陈 刚,李乾亮,王星斌。喷施烯效唑对玉米叶片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玉米科学,2009,17(1):86-88

王小春,杨文钰,陈岩,卢小龙,陈元帅。玉米不同播种方式对苗期素质和产量效应的比较研究,农机化研究,2009,31(8):130-133

王小春,杨文钰,龚江洪,卢小红,李燕蓉。播期对不同株型玉米灌浆特性的影响,作物杂志,2009,24(2):55-57

王小春,杨文钰,樊高琼。小麦不同密度和田间配置对套作玉米苗期素质和产量的影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63-67

王小春,杨文钰,张超,程元帅。川中丘区套作条件下不同株型玉米高产优质群体构建,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2):153-156

王小春,杨文钰,雍太文。西南丘陵旱地农作制现状及旱地新3熟“麦/玉/豆”发展优势分析,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9):3962-3963,3982.

夏秋,王小春*,赖雄。播期对盆周山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6):7401-7402,7418

卢小宏,王小春*,李燕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玉米杂交种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30):16805-16807

标准和专利

杨文钰,汤松,雍太文,王积军,王小春,杨峰,卢学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标准号:NY/T 2632-2014

王小春,杨文钰,程新平,徐奎田。套作玉米播种施肥机. 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 ZL 2010 2 0157904.2

杨文钰,雍太文,王小春,杨峰。一种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套种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 1 0210521.6,2013.

杨文钰,雍太文,王小春,刘卫国,杨峰。一种马铃薯套大豆补偿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2012031300577460,2012.

杨文钰,雍太文,王小春,任万军,樊高琼,刘卫国 大豆玉米时空错位利用栽培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号:2012032700616340,2012.

杨文钰,王小春,刘卫国,马荣朝,吴维雄,雍太文,杨峰 一种套作玉米大豆播种施肥机,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号:ZL 2012 2 0148030.3,2013

在研项目

西南丘陵避旱减灾多熟农作制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2011-2015), 一级子课题,主持。四川省玉米单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国家支撑计划(2011-2015),二级子课题,主研。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生理基础及栽培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2012-2016),一级子课题,主研。四川盆地玉米、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2015-2019),一级子课题,主研。杂交玉米新品种调优高产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省育种攻关(2011-2015),二级子课题,主持。

参考资料

2.2.2017-11-0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