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童 :中国香港水墨画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3

王秋童又名王翰,1944年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墨画家,作品经常参加国内外美术作品展并多次获奖,多家报刊如“美术报”、“大公报”、“文汇报”、“台湾中国时报”、“台湾中央日报”、 “世界知识画报”、“美术”、“画廊”、“艺术界”、“美术向导”、“江苏画刊”、“美术观察”……等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其中“文汇报”曾作两次整版报道。日本航空双月刊“DISCOVERY”,1994年6/7月号曾作专题介绍,2006年7月份台湾新生报整版报道。现为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IVO)荣誉院士、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香港美术家联合会主席。

参选纪录

1999.11,“雨后”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0.6 ,“太平山下”参加港澳台美术作品展获金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展出

2000.11,“太平山顶”参加欧洲国际东方美术大展赛获银奖 荷兰鹿特丹展出

2001.10,“华灯初上”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展”获铜奖 澳洲墨尔本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2.12,“二氧化碳”参加第三届深圳市国际水墨双年展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展出

2004.11,“丽彩华章”参加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3,“华灯初上”参加中国画画中国作品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6.12,“大都会”特邀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城市山水画展”深圳美术馆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7.1,“香江揽胜”特邀参展中国作家协会书画作品展 广东美术馆展出

2007.1,“西域明珠”参加中国画画中国作品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7.12 “荷花系列”特邀参加中国文化节中国书画家邀请展 俄罗斯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7.11 “故园”参加国际潮人国画名家邀请展 澳洲悉尼展出

2008.8 ,“阿姆斯特丹”参加29届北京市奥运会作品展 北京首展之后在全世界美国、澳洲……等五国巡展作品并获收藏

2008.8,“阿姆斯特丹”参加中国奥运会会新闻委员会、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永远的奥运美术作品展”北京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8.10,“夜香港”特邀参加首届中国城市百名书画家提名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8.12,“鹏城之夜”入选由中国文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并获收藏

2008.12,“南国明珠”参加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深圳博物馆展出

风格

王秋童在写实风格的现代都市画获得理想成功后,便步入以形写神的半工带写风格的探索和创作。如与《金色都会》类似的《华灯初上》、《丽彩华京》等作品,已加强了写的技法,只是受形的束缚还较强。而如《铜锣湾夜色》、《铜锣湾猎影》、《香港中环》、《九龙尖沙咀》、《繁华弥敦道》、《夏晚》等作品,已摆脱了形的束缚,加强了“写神”的功夫。对景象采取了猎影式的描写,着力表现夜色和灯光霓彩辉影中的模糊市景市容,笔调显得泼辣奔放,水墨淋漓酣畅、点彩轻快随意、晕染自然。使都市街景在虚虚实实、似是而非中,更显得多姿多彩、沉雄磅礴。王秋童的艺术创作并不就此止步,他努力着向更难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他总结自己的创作,自己以前多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画我”,主观受制客观,笔墨被实景所束缚,情感难以自由发泄;他觉悟到应该“我画香港”,画我心中的香港。这样他便从理念到创作实践进入得意忘象的大写意现代都市水墨画风格的创造阶段。这标志着他的艺术创作已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大飞跃,他画的虽然还是香港,却已超以象外、得其神韵了。这种象外之象、无象之象,乃是孕育于王秋童心灵中的心象,是意象的艺术外化,它是物我合一又物我两忘的艺术升华——是现代都市的独特气象、气质、旋律、神韵和情采。他的笔调也因此大变,采取了西方印象派对空气、光、色的描绘技巧和抽象派重主观意念的特点及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些技法,以写为功,点、刷、泼、破、渍,随意而发、随情而驱,彩墨与水混然天成,笔不到而意到,磊磊落落随意气而为。这类作品数量特多,已成了他都市水墨画艺术风格的主流。如《九龙佐顿道》、《不夜城》、《节日街头》、《花花世界》、《红绿灯》、《小巴站》、《斑马线》、《烟雨蒙蒙》等等,无不是笔简而意深、笔松而情笃;以小见大、以简胜繁;神完气足、情畅韵高。我画也、画我也,畅神适意而已。正如其所言:“在绘画都市的技法上,我偏向于解除束缚,无法中求法,从多角度去观察、分解、碰撞及重组,把自然中的都市变成意念中的都市,再转化成抽象潜意识中的都市,这就是我所要绘画的都市……(《王秋童水墨画集·水墨都市随想》)

意境

王秋童以都市为题材的水墨画与他长期的都市生活直接相关。很难想象,一个生活在都市中的画家对都市无动于衷。晨起临窗,对满眼的高楼林立熟视无睹;入夜凭栏,对华灯初上、五光十色的都市夜色也毫无兴趣。对自己生存于其中的环境没有任何感觉,却热衷于因袭古人笔下的名山大川,实在应该说是一种文化的惰性。传统水墨在日益都市化的消费主义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古人没有提供现成的表现都市景观的笔墨,就只好回避对都市的表现。面对新的对象束手无策,就只好去画原有的、被画滥了的“山水”。这样的画,与当代人的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是这样一个时代:乡村文化的失落与都市文化的兴起。生存现实与文化环境的转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和空间观念,传统文化所植根的土壤被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坚定地持守传统反而是不自然的,我们不得不作出新的选择。长期生活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王秋童没有舍近求远,他勇敢地拿起画笔,面对这个新空间,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都市情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都市作为人类的一种聚居方式,一种与乡村全然不同的生存方式,它所带给人的感受也是全然不同的。它的灯红酒绿,它的车水马龙,它的流光溢彩,它的熙来攘往,与松散、安静、闲雅的乡村生活恰成巨大反差。在这一个庞大的水泥森林中,既充满着机会与竞争,也充满着冷酷与无助;既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荣和梦想,也记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情与不幸;这里集中众多的人口、众多的财富和众多的文化精英,从事着巨大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以及知识和文化的创造活动,这里有最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这里每时每刻都在蕴育着失败与成功,悲剧与宴庆。当王秋童一幅又一幅地描绘这如密不透风的屏障般的摩天大厦时,同时也将自己的生存体验和所见所闻融于其中。

评价

王秋童现代都市水墨画风格的形成,大致是在他知天命之年后,他的修养与悟性已进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心物不二、依正不二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实践,从而逐步进入物我两忘、以无为本、得意忘象、超以象外、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理想境地。因此,使他的作品能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就他作品的技巧而言,乃是中西绘画合璧的成功典范,他不仅在技巧上有机结合、形式风格上浑然一体,而且十分注重从理念、神韵的高度上的融合。因此使他的现代都市水墨画在艺术上取得令人为之瞩目的卓越成就,从而成为开创此画派的一代大家。

参考资料

王秋童 官方网站.wangqiutong.artron.net/about.2024-01-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