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瓷 :古代镂空填釉瓷器

更新时间:2024-09-21 13:05

玲珑瓷(Linglong porcelain),也被叫作“米通瓷”“镶玻璃的瓷器”等,是指以镂空并填充有半透明状釉为装饰特征,即装饰有“玲珑眼”的瓷器品种。玲珑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玲珑瓷的镂空技术可追溯至原始社会的陶器孔洞。在隋唐时期的江西洪州窑有出土过“类玲珑瓷”文物。宋时期,江西湖田窑、景德镇窑出现的青白瓷为玲珑瓷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元代景德镇窑瓷器的胎土与釉料配方的改进,使得瓷胎白且轻薄,并且解决了釉面流动性过大的缺点。在明代永乐年间,制作玲珑瓷的技术成熟并开始生产,但玲珑瓷制瓷工艺复杂,产品较少。在明末清初,玲珑瓷从明代中期单一的玲珑装饰发展出了青花玲珑。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发展出青花粉彩玲珑和青花斗彩玲珑,镂刻的图案也丰富多样。到了爱新觉罗·颙琰时期,玲珑瓷走向衰落。此后的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中偶有玲珑瓷的生产,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十大瓷厂的设立,并且借助现代制瓷机械及工艺改进,玲珑瓷得到进一步发展。

玲珑瓷的制作工艺复杂,除了基本制瓷环节之外,还要经过镂雕、填釉、洗釉等独特工艺流程,部分需要彩绘等辅助工艺。玲珑瓷可以从制作方法、色彩效果、用途等方面进行种类区分。不同种类的玲珑瓷各有其艺术特征。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匠人不仅在玲珑制瓷技术上不断创新,而且在玲珑瓷的辅助装饰技法上不断探索,积累起了成熟的彩色玲珑瓷技术,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发色也稳定、艳丽、透亮。

名称

玲珑瓷,也被叫作“米通瓷”“镶玻璃的瓷器”,是指一种装饰有半透明状“玲珑眼”的陶瓷品种。“玲珑”是瓷器的一种雕镂装饰技法,在器物的坯体上,按设计的位置以刀透雕出若干米粒状孔眼,用笔蘸釉填满孔眼,然后通体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集高超的烧造技艺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许之衡在《饮留斋说瓷》一书中所写“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20世纪80年代,玲珑瓷、青花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被整体冠之以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的称谓。由于传统玲珑瓷工艺中最常采用的孔洞造型近似米粒,故而在日本,人们又习惯于称之为“米通”“米胖”或“萤手”。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

这种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只是花纹粗犷而已。先民们将豆、高柄杯等一类圈足器的陶器坯体镂通成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作为生活中的装饰,如马家浜遗址中的陶豆,其上的镂空,盛行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边三角形和弧边菱形等几何形,有的还将几种相间组成环带状的镂空装饰。大汶口文化的豆或高柄杯上的镂空,则流行圆形、方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形式。三国孙吴晋朝时期,有一种用青釉制作的镂空罐,敛口,圆腹,腹上有数排圆形镂孔,假圈足,有的肩部附双耳,有的口沿处附一弯柄,极似挎篮,形制大小不一。主要用途是熏香和蒸食,他们把美带进了日常生活。 由此处可见,玲珑瓷来源于祖先对美的发现和追求。所谓玲珑瓷,是指经过“镂花”或“镂雕”的盘子,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其工艺是先把坯体上的花纹进行透雕后,然后通体施薄釉,同时洞眼也得以墁平,由此称为玲珑。烧制后,在光照下欣赏,其花纹呈米粒状拼辍而成,所以,又称米胖米通,但是,约定俗称的名称还是:“玲珑眼”或“芝麻漏”。

起源探索(唐宋元时期)

镂空是造就玲珑工艺的形式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开始尝试在陶器上制作孔洞。到了汉代,镂空工艺在陶瓷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审美趣味与实用兼具的镂空饰博山炉和香薰。

1979年及1992年丰城市罗湖村象山窑(唐洪州窑遗址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所出的两件残片,这类瓷片被称为“类玲珑瓷”。其釉色淡青微闪黄,釉汁匀薄光洁,胎薄质细,器腹上壁或下壁环镂带状玲珑为饰,器型多属盖、杯之类,显系当年的高档茶具或酒器。这被认为是唐朝烧造“类玲珑瓷”的实物例证。但在江西省境内未发现唐以前之窑址和墓葬内出土的玲珑瓷。

赵祯时期,湖田窑影青瓷具备瓷胎细白,杂质含量少,釉料透光性能好、釉料流动性适中的特点。陶瓷工匠只要在影青瓷的基础上施以镂刻工艺,并加以探索,就能制作玲珑瓷。而另有一种说法是,中亚伊朗地区陶工较早就烧造出玲珑陶碗。景德镇玲珑瓷工艺一定程度上受到伊斯兰教制陶技术的影响,体现了当时中原地区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

玲珑瓷对瓷胎和釉有一定的要求。南宋官窑的釉流动性过大,而北方流行的虽然也是白釉,也有一定的透光效果,流动性却又不足。在元代,景德镇制瓷匠人们开始以瓷石矿高岭土组成的二元配方制造瓷器,使得瓷胎白且轻薄;而在釉的制备过程中,通过调节原料的搭配比例而调整瓷器烧成后釉面透明的釉面效果,又通过技术改良,解决釉面流动性过大的缺点。从而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玲珑瓷的装饰技巧。

成熟繁荣(元明清时期)

明代景德镇窑在承袭元代制瓷技术的基础上,玲珑瓷走向成熟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工艺成就。尤其是明早期遥甜白瓷的出现为玲珑瓷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这种甜白釉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具有的高粘度可以很好的与胎体结合,即可以把玲珑眼填满而不易有棕眼。在永乐年间,景德镇窑己生产了玲珑瓷。但玲珑瓷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既费时又费力,能烧制成功的极为稀少,所以玲珑瓷大多是为皇室专用的陈设瓷。

明末清初,玲珑瓷从明代中期单一的玲珑装饰发展成为青花玲珑。到了乾隆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使乾隆时期的烧瓷水平又有所进步。这一时期的陶瓷产品技术上讲究精工细作,在青花玲珑瓷的基础上把粉彩和斗彩艺术融入其中,发展成为青花加彩玲珑即青花粉彩玲珑和青花斗彩玲珑。所镂刻的图案也从单一的“米通”米粒状孔洞,发展到多种花卉图案,镂雕技法丰富多样,半镂、全镂兼而有之。但到了爱新觉罗·颙琰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已无督陶官,玲珑瓷在民窑虽时有烧造,但工艺日趋衰落。

衰落与复兴(民国-现代)

在民国时期,江西瓷业公司中偶有玲珑瓷的生产,但由于战争的影响,直到1949年之后,玲珑瓷的工艺复兴才真正地在景德镇全面展开。特别是十大瓷厂中的光明、红光更是专门研发生产玲珑瓷的专业厂家。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引进了新式机器代替人工炼泥,釉料配方、注浆施釉、干燥、隧道窑等方面实现技术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玲珑瓷的品类因技术革新而变多。1958年之后,十大瓷厂在彩色玲珑瓷方向创新不断,色彩艳丽透亮,发色稳定。1965年就成功炼制出红、黄、青、蓝四种釉料,随后还试制出了彩色玲珑薄胎碗、皮灯和罗汉汤碗等产品,开始大批量生产各式配套餐、茶、咖啡具,品种近百个;而且开发出了灯具、文具、陈设瓷、礼品瓷。而在纹饰上也改变形制单一的现象,在1984年,玲珑瓷装饰画有七百多种不同的图案样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十大瓷厂改制后,玲珑瓷的生产就开始从集中式的工厂模式转变为中小型作坊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玲珑瓷处于销声匿迹的边缘。

2009年,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等举办的“全国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吕与装饰设计大赛”举行。人们又再一次重视这个曾经与青花、粉彩、颜色釉并列的四大名瓷之一玲珑瓷。

制作工艺

玲珑瓷的制作工艺复杂,如青花玲珑工艺流程就有:产品设计、坯胎成型、雕玲珑眼、填玲珑釉、青花装饰、施釉、烧成。其中玲珑瓷独特工艺主要有:

镂雕

雕刻孔洞也称为“镂花”,是玲珑瓷的一个基础环节,即在已经充分干燥的坯体上使用各种型号的刻刀,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镂刻。

绝大多数玲珑瓷采用的是干坯雕眼技术。这种技术要求在已经充分干燥的坯体上进行操作,以保持玲珑眼的颗粒状外形特征。传统的雕孔工具通常是特制的尖头刀具。制作者在已打好底图的坯体上,采用刻韧、旋转、琢磨的技巧镂刻出大小近似的玲珑眼。

填釉

要使玲珑釉呈现出釉料遮蔽效果,又使烧成后形成的釉层能够过滤光线,形成为半透明状的装饰纹样,关键在于玲珑釉的配制以及填釉的手法。釉是一个关键环节。制瓷时,先清坯体浮灰,再用羊毛笔多次填补玲珑釉至雕刻孔洞,每次填补后待其自然失水再补釉,直至釉面平整,这样才能确保烧制出来的玲珑瓷釉层均匀饱满。

洗釉和施涂面釉

完成初步填釉后就进入洗釉阶段。用湿毛笔或特制刀具抹平玲珑眼处釉面,去除多余釉料。随后,施涂面釉,常见技法有吹釉、浇釉、漫釉。以浇釉为例,先搅匀釉料,用射釉机均匀吹射里釉。等到釉干了后,把坯体倒扣在海绵垫上擦净口沿釉,然后,再把瓷坯轻浸在搅匀的面釉釉料中,取出后再次放在海绵垫上,旋取底足部分的釉料,再次进行填釉工艺。

辅助工艺

刻划装饰技艺

刻划装饰有两种,一种是半刀泥纹饰,另一种是陷地深刻技法。半刀泥纹饰的色泽与立体效果恰好可与玲珑眼的透光效果形成呼应,这种玲珑瓷被称为“映玉玲珑”。还一种是陷地深刻的技法,这种纹饰的立体感更为强烈。

彩绘装饰技艺

制瓷匠人以彩绘装饰来辅助玲珑瓷装饰,玲珑瓷从单色釉产品变成为彩色陶瓷品类,除了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玲珑瓷之外,还有玲珑瓷与釉上彩的粉彩相配合,也可用釉下五彩来丰富玲珑瓷的色彩。

分类

玲珑瓷根据制作工艺、色彩表现、使用功能的不同,可作如下分类:

手工与机制玲珑

根据制作手段的不同,玲珑瓷分为手工制作的玲珑瓷和机制(半机械化)生产的玲珑瓷。手工玲珑瓷保留了传统工艺和手作痕迹,而机制玲珑瓷则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素玲珑与彩玲珑

根据表面色彩效果的不同,分为素色(白色或青白色)的素玲珑和通过釉下彩、釉上彩或二者结合的彩玲珑。素玲珑具有清静高洁的艺术效果,而彩玲珑则色彩丰富,图案生动。

彩玲珑进一步细分为三类,青花玲珑以青花的沉稳色调为特点,加彩玲珑则釉上彩绘色彩鲜艳,彩色玲珑则是色料与釉料融合,经过高温烧造,形成光影流动的效果。

日用玲珑与陈设玲珑

根据功能差异,玲珑瓷分为日常使用和审美陈设两种。日用玲珑瓷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如餐具等;陈设玲珑瓷则主要用于装饰和欣赏,如摆件等。但这种分类有时并不十分清晰,有些作品可能兼具实用与陈设功能。

艺术特征

玲珑瓷以其细腻纯净的瓷质、得体的姿态及玲珑剔透的造型闻名于世,其魅力就在于它采用了在胎体镂空填釉的艺术手法,打破了以往瓷器给人的一贯厚重单一模式的感觉。

玲珑瓷品类中的素玲珑通过单独的玲珑图案展现其自然美,而半刀泥玲珑则利用刻、剔、划、扒等技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纹样。

青花玲珑瓷是一种融合了青花与玲珑工艺的陶瓷艺术形式。这种瓷器的传统装饰以青花图案为主,玲珑眼为辅,常见于器皿的中部和边缘,展现出丰富的视觉层次。青花玲珑瓷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

此外,青花加彩玲珑结合了釉上彩和釉下彩工艺,进一步丰富了瓷器的色彩和装饰效果。这些工艺不仅提升了瓷器的艺术价值,也增强了其表现力。

玲珑瓷作品

古代玲珑瓷作品(部分)

以上图例分别来自于

现代作品

价值影响

玲珑瓷是景德镇的特色名瓷,也是中原地区的特色名瓷。它不只是代表着景德镇优秀的制瓷技艺和曾经辉煌的制瓷成就,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陶瓷艺术的精髓。玲珑瓷因其特殊的艺术与实用价值,中国将其列为禁止外企投资项目,至今传统玲珑釉配方仍处于保密状态。玲珑系列的日用瓷结合了实用功能和审美情趣功能,承载着人们精神生活层面的追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瓷种

潮州通花瓷

潮州通花瓷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雕贴镂空、精巧玲珑的陶瓷艺术门类。它的工艺是:在成型的坯胎上,将设计好的图案贴于湿坯之上,手工镂空雕刻连续的几何纹样、花卉、人物、动物等艺术形式,入窑高温烧成。其品种丰富,既有大件的花瓶,亦有十几厘米的袖珍小品;既有可供观赏的陈设瓷,亦有融实用与观赏为一体的台灯、笔筒等实用瓷。其工艺或是单纯的镂花,或与彩绘、瓷花相结合,极富观赏性。但潮州通花瓷与景德镇玲珑瓷在工艺技法、装饰方式、彩绘装饰布局、功能转化方向不同,尤其是其几乎没有通过填釉从而形成玲珑眼的装饰工艺。

日本的“萤手”

日本何时自己炼制玲珑瓷(萤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莱顿国立民族学博物馆(ライデン国立民族博物館)藏有玲珑瓷瓶,据说是19世纪中叶平户市烧(佐世保市三河内町)产品。1875年(明治八年),据说有田的工匠大师深海武司发明了一种名为ganjuyaki的玲珑瓷技术,但没有发现相关产品。1887年,(明治20年),佐贺县武雄市大田寺(Kotaji)的樋口晴美(HarumiHiguchi)获得了玲珑瓷技术专利。

相关事件

1981年,光明瓷厂和红光瓷厂“玩玉”牌青花玲珑瓷获中原地区国家优质产品金奖。1986年,光明瓷厂“玩玉”牌青花玲珑45头清香西餐具获德国莱比锡市世界博览会金质奖章。

参考资料

GLOSSARY: Rice grain porcelain.gotheborg.2024-07-25

..2024-08-19

全国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揭晓.aoci52..2024-07-25

清“康熙年制”款青花描金玲珑瓷杯.无锡博物馆.2024-07-25

瑞士玫茵堂藏瓷~北京庆宽家族藏瓷对话展.搜狐.2024-07-25

Devils work (ling long).gotheborg..2024-07-25

清 景德鎮窯 白瓷雕花玲瓏紋瓶.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2024-07-25

VOL.6 蛍手(ほたるで). 佐賀県立九州陶磁文化館.2024-07-25

蛍手の技法を独自にアレンジし、器に自然の光を取り入れる陶芸家 樽田裕史さん.nihonmono.2024-07-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