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淼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04:17

田,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

人物经历

学习工作经历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

1987年7月至1989年9月 天津冶金专科学校,任助教。

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史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年7月至1994年9月 天津师范专科学校,任讲师。

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史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至今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人员。

国际学术交流

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 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DAAD,支持)。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 巴黎第七大学访问学者(法国科研部支持)。

2003年4月至7月 德国埃尔朗根大学汉学系德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IQN项目客座教授。

2003年8月至2003年11月 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从事合作研究(德方支持)。

2004年10月—2005年3月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 Fellow,于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研究。

2001年7月----2006年7月 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与德国马普协会合作小组的研究工作,为小组固定成员。

出席国际会议

曾参加二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包括:

1996年1月,第七次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中国,深圳。

1998年8月,第八次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德国柏林

1998年10月,数学传播与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武汉市,作大会报告。

1999年8月,汉字圈数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日本,前桥。

2001年10月,数学 and States,马赛

2004年6月,challenge and Expectio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 圆桌研讨会,中国,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2004年8月,第十届中国科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国,哈尔滨市

2005年1月,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xploratory Workshop: Sciences in Asia: representations and historiography, 17th to 20th centuries”, 英国剑桥

2005年7月,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中国,北京市

2006年11月,美国科学史年会,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08年7月,第十二届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作大会报告。

主要贡献

英文

Tian Miao, “Jiegenfang, Tianyuan, and Daishu: Algebra in Qing China”, in Historia Scientiarum, Vol. 9-1(1999), 101-119.

Tian Miao,Education of 数学 of Traditional Academies in Late Qing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Education Using Chinese characters(ed. Kobayashi Tatsuhiko, Ogawa Tsukane, Sato Ken’ichi, and Jochi Shigeru), Maeba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ty, 2001, 251-269.

Tian Miao,The Westrnization of Chinese 数学 A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oji Method, EASTM 20(2003): 45-72.

Tian Miao, The Transmission of European Mathematics in the Kangxi Reign (1662-1722)—Looking at the International Role China could play from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China’s New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Challenges and Expectat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Heinz-Dieter Assmann, Karin Moser v. Filseck ed.) , Peter Lang, 2005. 217-234.

Tian Miao,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 in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mission: Chinese Mechanical Knowledge and the Jesuit Intervention (Zhang Baichun, Juergen Renn eds.), Preprint 313, Berlin: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06. 37-48.

Tian 苗族, Mechanical Knowledge in the Jiuzhang Suanshu, ibid., 55-74.

Zhang Baichun, Tian Miao, Wang Zheng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Mechanical Knowledge to China. Ibid., 75-88

中文

田淼,清末数学家与数学教育家刘彝程,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第3集,1992,117-122。

田淼,刘彝程垛积术研究,数学史研究文集(李迪主编),第5集,1994,。

田淼,“清末数学教育对中国数学职业化的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8, 2, 119-128.

田淼,“四元玉鉴后序研究”,第三届少数民族科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云南科学出版社,1998,129-133。

田淼,“清末数学教师的构成特点”,《中国科技史杂志》, Vol. 19, No. 4, (1998), pp. 19-24.

田淼,“四元玉鉴的清代版本及假令四草的校勘研究”, 《自然科学史研究》, Vol. 18(1999), No. 1, pp. 36-47.

田淼,清末留学活动对中国数学现代化的影响,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 深圳市,236-239.

田淼,考数根法导读,中国传统数学名著导读丛书(李迪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田淼,求一术通解导读,中国传统数学名著导读丛书(李迪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田淼,陈省身采访录, 《中国科技史杂志》, Vol. 21 No. 2 (2000), 117-127.

张柏春,田淼,刘蔷:《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与《新制诸器图说》版本之流变,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7卷(2006年)第2期:115-136 [Baichun Zhang, Miao Tian, Qiang Liu. The Evolvement of Editions of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A Record of the Best Illust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of Extraordinary Devices of the Far West) and Xinzhi Zhuqi Tushuo (Illustrations and Descriptions of Several New-built Devices).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 (2006), 二氧化氮, pp115-136]。

张柏春、田淼:中国古代机械和器物的图像表达,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3期,第81-97页【Baichun Zhang, Miao Tian. The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achines and Devices. Palace Museum Journal. Vol. 125, No,3, 2006. 81-97.】。

田淼、张柏春:薛凤对《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所述力学知识的重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8卷(2006年)第6期【Miao Tian, Baichun Zhang. Xue Fengzuo’s Re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Knowledge from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8, No.6, 2006, pp1-8】。

田淼、张柏春梅文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注之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7卷(2006年)第4期,第330-339页【Miao Tian, Baichun Zhang. Research of Mei Wending's Commentaries on the Yuanxi Qiqi Tushuo Luzui. The Chinese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7 (2006), No.4, pp330-339】。

田淼,张柏春 王徵——欧洲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传播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 第6期,2007年。

田淼. 张柏春. 《大禹治水图》所反映的技术和力学知识,《技术发发展与文化遗产》.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部分)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数学,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Duoji method in 19th century. 第八届国际中国科学史学术讨论会,1998,柏林

Algebra knowledge in Qing China,数学与传播国际数学研讨会大会报告,1998,武汉市

同文馆算学副教习贵荣,第四届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8,南宁市

Adoption and Rejection, Study on Li Rui’s Gougu Suanshu Xichao. Seminar on History of Proof. 2002, 巴黎

明末清初的勾股术研究,秦九韶数学研讨会宣读。2004,湖州市

汪莱方程论研究来源再探,第十一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2004,哈尔滨市

Qing scholars’ approach to the history of 数学 and astronomy: the cases of Qian Daxin, Li Rui and Ruan Yuan”,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exploratory Workshop: Sciences in Asia: representations and historiography, 17th to 20th centuries”, 2005,剑桥。

Research on the theories of motion in ancient Chinese Cosmology, 第二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2005,北京市

特邀报告

The transmission of Calculus in 19th century China, 法国科研中心邀请报告,2001年1月9日,巴黎

The Reception of Western Mathematical Symbols in 19th Century China, 爱尔兰根大学邀请报告,2001年1月22日,ERLANGEN。

The Nine Chapters of Mathematical Procedure,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2002年5月。

Algebra in China, 爱尔兰根大学报告,2003年5月,ERLANGEN。

著作:

郭书春,田淼,邹大海:《成就卓著的中国数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李兆华,《中国数学史·清末卷》(参与写作,两节:清末数学教育综述,刘彝程与求志书院,两万余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文献

校点《四元玉鉴》,传世藏书,1997。

参加了《李俨钱宝琮科学技术史全集》的编辑校订工作,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译文:

谢和耐,“龙华民与莱布尼茨论‘理’”,《莱布尼茨国际会议论文集》(李文潮,波塞尔主编),2001。

林力娜,“数学与注释:九章算术注研究”,法国汉学,第七辑。

詹嘉玲,是在“中国的欧洲科学还是西学”,法国汉学,第七辑。

詹嘉玲,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数学教育,法国汉学,第八辑。

科普

戴维·希尔伯特库尔特·卡塞雷斯约翰·冯·诺依曼(三条共五千字),《二十世纪二十名家丛书·科学家》(张钟静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不定方程,天元术与四元术,大衍术等十一条(两万四千字),话说中国古代科技史(宋正海主编),2000。

参考资料

首页 > 研究队伍 田淼.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14-09-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