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匾大观 :百匾大观

更新时间:2024-09-21 12:44

百匾大观,邹敏、宋瑞森著。本书将100方匾额划分为“功德名望”匾、“科举教育”匾、“慈贤节孝”匾、“祠堂宅第”匾和“寿辰祝福”等五个部分、五种类型来释读,这样也许能使读者更简捷、更明了地接近民间匾额文化。这些匾额保存于会昌县博物馆的百匾堂展厅。

简介

本书将100方匾额划分为“功德名望”匾、“科举教育”匾、“慈贤节孝”匾、“祠堂宅第”匾和“寿辰祝福”等五个部分、五种类型来释读,这样也许能使读者更简捷、更明了地接近民间匾额文化。这些匾额保存于会昌县博物馆的百匾堂展厅。

功德名望匾

由明清时期朝廷的各级官员,对地方上的乡绅和那些有功德于民的人,赠以匾额以示褒奖。用题赠匾额来表扬和彰显民间乡村的人或事,是封建统治者宣扬教化、树立典型和显示恩宠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励洁明干”匾,系清乾隆六十年(1795)兵部尚书大学士他他拉·苏凌阿会昌县武举曾绍兰题赠;“德溥乡邦”匾,系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长何应钦为会昌乡绅周鸣鹤题赠。这类匾额在客观上起到了净化民风、维护与强化民间士绅在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作用。

科举教育匾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长期影响着地方政治、教育、士风和文化。由于士子们对功名的追求,使得读书在会昌这样的偏僻地区逐渐成为了风尚,文化知识在广大乡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和提高。本书共有18方科举教育类匾额,如“青衿继美”匾,系清光绪二十二年江西省学政黄卓元题;“选拔”匾,系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太子太保、一品大员许乃普所题;“培植菁”匾,系民国江西省教育厅会昌县同化高等小学题赠。

慈贤节孝匾

明清封建统治阶级在对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贤母”型母亲进行旌表的同时,大力倡导“节孝”,尤其对那些在丈夫去世后,能坚强地面对生活,深明大义,以自己的言行身教来训励儿子成材的女性,人们对这些母亲充满崇敬。如刘跃云题的“仉母嗣芳”匾、汪廷珍题的“陶柳母范”匾、张祥栾题的“有敬姜风”匾等等,体现了传统母训文化的博大精深。

祠堂宅第匾

明清以来,会昌城乡宗祠林立,遍布全县每个村落,每个姓氏族群都有自己的大小祠堂,每座祠堂都有堂号。堂号不仅是家族源流世系、族属、支派的标记,也成为寻根问祖、弘扬祖德的重要依据。明嘉靖会昌县一位很有名望的富绅胡大徽,因崇尚王守仁理学而结识了状元罗洪先,罗洪先曾为胡氏祠堂题写了“庄溪草堂”匾额,匾额被庄埠胡氏保存下来,现为百匾堂珍贵的明代“宅第匾”。

寿辰祝福匾

尊老优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民间最常见、最普遍、数量最多的匾额。会昌百匾堂的祝寿匾额数量占总匾额的一半。如清同治年间吏部尚书许庚身题的“婺跃芹宫”匾;同治七年状元、晚清外交家洪钧为会昌乡绅萧景胜夫妇题的“齐眉昌后”匾;民国江西省政府主席胡家风为会昌县汪太夫人题的“萱阁凝”匾等等。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善德名望匾

第二部分  科举功名匾

第三部分  慈贤节孝匾

第四部分  祠堂宅第匾

第五部分  寿辰祝福匾

第六部分   附录

后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