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业寺 :江苏丹阳埤城镇东城村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4-09-21 18:28

皇业寺,位于丹阳市丹北镇张巷东城村北,始建于梁大同年间(535年—545年)。该寺初名皇基寺,唐改名皇业,元代称戒珠院,明宣德年间重建,复名皇业寺。东城村原名东城里,是南齐梁帝王先祖萧整的居住地,萧整第五世孙萧道成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最后称帝建齐朝;萧整又有第六世孙萧衍称帝建南梁。论辈分,齐高帝萧道成是梁武帝萧衍的族伯。

景点简介

东城村北古寺存

皇业寺几经兴废,今日尚存。现存寺院二进一院,共六间砖木结构平房,门楣有“敕建皇业寺”石额。皇业寺是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又是一个古老而又神奇的寺院。民间传说梁武帝死后葬在该寺下。

关于皇业寺,现存最早的丹阳县志,明《隆庆丹阳县志》第九卷“寺观”有记载:

“皇业寺一名皇基,又名戒珠院。去县东二十五里萧塘港北。梁天监中,僧法照募,剌史王僧辩建。按《建康实录》:大同十年,刘彻幸兰陵,于皇基寺设斋。丹阳弘氏自湘江买巨木东下,剌史王僧辨诬之,以盗没入上方,为武帝造此寺。父老云:武帝墓在其下。前有石麟、人、马、石柱。唐改名‘皇基’,宋改今名。国朝宣德间重建殿、塑像。”

这一记载比较详细,但有几个错误:寺名演变错;始建年代错;始建人物错;这些错误有的一直延续到 后来的几部县志中,直至当今的许多文史资料。

根据史籍记载考证,皇业寺初名皇基寺,于梁大同二年(536年)兴建,而不是天监中建。是萧衍为其父梁文帝祈求冥福而建。唐才改“皇基”为“皇业”,以避李隆基(李隆基)名讳。始造者不是王僧辩,因为王僧辨天监年间才随父从北方来到南梁,一直随从湘东王任职,从未任过镇江市晋陵县一带的太守刺史。且《资治通鉴》中明明白白记载,诬丹阳弘氏的人不是王僧辨,而是南津校尉孟少卿。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十七,梁纪十三,载:

“大同二年,上为文帝作皇基寺以追福,命有司求良材。曲阿弘氏自湘州买巨材东下,南津校尉孟少卿欲求媚于上,诬弘氏为劫……没其材以为寺。”

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也提到皇业寺避讳易名一事:

乾道六年六月十五日)过陵口,见大石兽偃仆道旁,已残缺,盖南朝陵墓。萧鸾时,王敬则反,至陵口,恸哭而过,是也。余顷尝至宋文帝陵(实为梁文帝建陵),道路犹极广,石柱承露盘及麒麟、辟邪之类皆在。柱上刻“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八字。又至梁文帝陵(实为梁武帝修陵)。刘恒刘彻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缚者。然陵已不可识矣。其旁有皇业寺。盖史所谓皇基寺也。疑避唐讳所改。

陆游的推断是符合史实的。李隆基名李隆基,是唐朝极有影响的皇帝,在位45年,统治时期出现过“开元盛世”,皇基寺避其讳改名是必然的事。

武帝舆驾回故里

根据南梁王曼颖《续冥祥记》、《太平广记》等书记载,皇基寺建造刚刚完工,就被一场大火烧毁,实在可惜。但这是皇家的工程,是萧衍为父亲追福用的,故不久又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修建好,为梁武帝萧衍回故里陵作好准备。

梁大同十年(544年)三月,八十一岁的萧衍率一班官员浩浩荡荡东行,经句容市,过镇江市,来到阔别五十余年的故乡兰陵,拜谒其父梁文帝的建陵(在今丹阳市三城巷北)以及其妻郗皇后的修陵。

回到故乡,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诏曰:“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今四方款关,海外有截,狱讼稍简,国务小闲,始获展敬园陵,但增感恸。故乡老少,接踵远至,情貌孜孜,若归于父,宜有以慰其此心。并可锡位一阶,并加颁。”又作《还旧乡》诗。嗣后,又在修陵北侧的皇基寺设法会,诏赐兰陵老少。又驾幸京口北固楼,将北固山改名“北顾”山,游了京口后,又回到兰陵县,宴乡里故老及所经近县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各赏钱二千。四月,车驾回到建康。

萧衍这次故乡行,除作《还旧乡》诗外,还特地写了一篇《舆驾东行记》以记其事。在文中他还写下了曲阿美酒的故事,原文为:“(丹徒区)有覆船山,酒罂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有高骊国女来,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神拔船覆酒,流入曲阿,故曲阿酒美也。”显然,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中的故事就源于此文。在《梁武帝集》、《至顺镇江志》、《全梁文》等书中均载有此文。充分说明梁武帝对曲阿美酒情有独钟。

梁武帝这次故乡行去过老家吗?老家在哪儿呢?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丹阳市古迹载:“萧衍宅基,在塘头村,即位幸旧宅,观旧井,上梨枣,儿时所植也。”

这说明梁武帝除了拜谒其父梁文帝的建陵以及其妻郗皇后的修陵、在皇基寺设法会外,还到塘头村老宅去过。这个塘头村至今尚存,在萧梁河边上、西距梁武帝修陵石刻八百米,离皇业寺一公里,京沪高铁丹阳站就在该村旁。想当年梁武帝车驾幸兰陵县,回到阔别五十余年的故乡老宅,看到老井上的梨枣树,均是自己儿时所栽植的,一定很有感慨哦!

王象之舆地纪胜》可能是有关萧衍旧宅位置最明确最权威的记载了。

明代学者闻人诠陈沂等编的《嘉靖南志》卷二十五、镇江府、古迹载:“梁武帝宅,在塘头村东。帝尝幸旧宅观井,上有枣,乃儿时所植者。”

《乾隆丹阳县志》卷十九,古迹载:“武帝宅,在塘头村东。帝尝幸旧宅,井上有枣树,帝儿时所植。今井尚存。”又:“饮马池,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皇业寺东,相传梁武帝大同十年谒建陵时,饮马于此。”

可以说,大同十年梁武帝舆驾东行回故里,拜谒建陵、修陵,在皇基寺设法会,回塘头村老宅观旧井等活动,是丹阳市这方水土历史上最值得乐道的事情之一。

古刹梁碑沉萧塘

皇业寺位于今埤城张巷东城村北一里,南离修陵石刻三里许。以前寺院规模很大,有金刚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等建筑;寺前还有石麟、石人、石马、石柱、石碑等。殿宇雄伟,气势恢宏。当年王子公卿来兰陵行陵,俱在此沐浴用斋后再去谒陵。可惜大部分殿宇已在1958年“大跃进”时拆掉,仅存观音殿和几间残破的披屋,石刻也散失无踪。

元代《至顺镇江志》卷二十一杂录下就记载着一则皇业寺石碑被毁的故事,题名为《沈碑萧塘》,原文如下:

“丹阳戒珠院,即萧衍所幸皇基寺也。寺有梁碑岿然。往来官摹打纷纷。寺僧厌之,沈之于塘达头西村、萧塘桥之南数百步水中。”

好端端的梁碑抛沉水底,岂不惜哉!寺僧好愚也!

这块梁碑上刻有什么文字,值得往来官员“摹打纷纷”呢?

查遍方志,找不到皇业寺梁碑的介绍资料,更不要说碑文内容了。然而在《光绪丹阳县志》卷十二古迹下,列有一条目:“建陵寺刹下铭,任孝恭撰。”

这个建陵寺是哪一座寺院呢?丹阳市没有直接称“建陵寺”的寺院。考《太平广记》上有“武帝欲为文皇帝陵上建寺”而购巨木造皇基寺一事,这个建陵寺刹很可能就是指皇基寺了,因为文皇帝萧顺之的陵墓名为建陵。

再查《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文学下,有任孝恭传。他是南梁有名的文学家,字孝恭,临淮郡(治今安徽灵璧)人。其传曰:

“幼孤,事母以孝闻。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常崎岖从人假借。每读一遍,讽诵略无所遗。外祖丘它,与高祖有旧,高祖闻其有才学,召入西省撰史。初为奉朝请,进直寿光省,为司文侍郎,俄兼中书通事舍人。敕遣制《建陵寺刹下铭》,又启撰高祖集序文,并富丽,自是专掌公家笔翰。孝恭为文敏速,受诏立成,若不留意,每奏,高祖辄称善,累赐金帛。太清二年,侯景寇逼,孝恭启募兵,隶萧正德,屯南岸。及贼至,正德举众入贼,孝恭还赴台,台门已闭,因奔入东府,寻为贼所攻,城陷见害。文集行于世。”

可见《建陵寺刹下铭》是任孝恭萧衍敕令而制。由此而论,皇业寺梁碑内容极有可能就是《建陵寺刹下铭》,书碑者当是梁武帝认可的梁代书法名家,故而值得往来官员“摹打纷纷”。

遗憾的是《建陵寺刹下铭》一文早已佚失,皇业寺梁碑也早沉塘底,影踪难寻,梁碑的形制与内容无法对证,估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梁碑内容还是未解之谜!

神奇诱人的传说

皇业寺现存寺院二进一院,共六间砖木结构平房,门楣有“敕建皇业寺”石质匾额。令人感兴趣的是,民间盛传,梁武帝死后葬在该寺下。

考元代的方志,也有此说。《至顺镇江志》卷九载:“戒珠院,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萧塘港之北。旧名皇基,梁剌史王僧辩建。按《建康实录》:萧衍大同十年幸兰陵,于皇基寺设斋。父老云:武帝墓在其下。唐改名 ‘皇业’,避李隆基之讳。宋改今名。”

据说,梁武帝墓地宫具体位置就在皇业寺大殿下,这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丹阳市文史专家樊永立先生曾赴皇业寺访古,并写过有关文章。原皇业寺和尚妙云指着寺边一块菜地告诉他:当初大殿的如来佛像就在这里,据师父代代相传,当年梁武帝的灵柩沿大运河进陵口,入萧梁河运到墓地时,有二十八口棺木,分葬各处。多设疑冢,是为了防人盗棺,而只有埋葬在这里的一口棺木才是真的,其余都是空的。据说,有一除夕里,大殿下突然发出一声巨响,师父大惊,以为佛像倒塌,起床查看,发现巨声来自地下,一块罗砖陷落下去,露出一洞,点灯向下一照,原来萧衍的棺木是用金链条悬挂在那里,其中一根金链断了,所以发出巨响。师父悄悄地把地铺好,关照寺里的人不许向外声张。

这一传说的确神奇而诱人,令人倍感兴趣。妙云和尚还告诉樊先生:“至于民间的传说可多了。有的说,棺木四周大油缸里的灯还亮着呢!也有的说,墓中有飞刀、飞箭等机关,谁敢进去,休想活着出来。”最后,妙云和尚谈了自己的看法:“不过,这些都是传说,虚虚实实,实在说不清楚。”妙云和尚最后补充说:“也有人说,墓在三城巷的百亩山。到底陵墓在何处,现在科学发达,相信总能查清楚的。”

萧衍的陵墓到底在哪儿呢?

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五丹阳市下载:“武帝衍修陵,在县东三十一里,贞观十一年,诏令百步禁樵采。”

对梁武帝修陵最权威最全面的记载要数朱偰的《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一书,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下面将其中有关梁武帝修陵部分全录于下:

(8)梁武帝萧衍修陵(图三十三至三十七)

由梁文帝萧顺之墓而北,可百步,有石麒麟一,昂首南向,双角完好,姿态伟大而庄严,就其局部观之,雕刻不若齐陵之精美(如齐陵石兽之翼为浮雕,而此不过刻画花纹而已);但就其全体姿势观之,则威武勇迈,远过前陵。石麒麟之后二十馀步,复有丛残之石兽,南北背立,疑别为一陵(图三十七)。按《丹阳县志》:

修陵,在县东二十五里皇业寺前,刘彻及德后郗氏所葬。大同十年(西五四四),武帝驾至兰陵,谒建陵毕,辛丑,哭于修陵。诏日:“朕违桑梓,五十馀年,敬展园陵,但增感恸。园陵职司,供事勤劳,赐位一阶,并加颁赉。”帝崩,亦葬此。唐贞观十一年(西六三七)诏令百步内禁樵采。

皇业寺古戒珠院,相传梁武帝墓在其下。

按修陵之建,当在萧衍生前,《建康实录》卷十七,亦言“大同十年,帝幸兰陵,三月辛丑,帝哭于修陵”《梁书》卷七:

高祖德皇后郗氏,讳徽,高平金乡人也……永元元年(西四九九)八月,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其年归葬镇江市南东海武进区东城里山……高祖践,追崇为皇后……陵曰修陵。

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亦言:

天监元年(西五O二),有司奏尊皇考为文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张姓为献皇后,陵曰建陵;郗氏为德皇后,陵曰修陵。

由《梁书》及《南史》观之,则修陵之名,已见于天监元年,其后踵事增华,始光大耳。武帝生前,亦尝至修陵,《梁书·武帝纪》,大同十年三月,帝幸兰陵,谒建陵;辛丑哭于修陵;壬寅诏曰:

朕自违桑梓,五十馀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今四方款关,海外有截,狱讼稍简,国务小闲,始获展敬园陵,但增感恸。故乡老少,接踵远至,情貌孜孜,若归于父,宜有以慰其此心。可锡位一阶,并加颁赉;所经县邑,无出今年租赋。

癸卯,诏“园陵职司,恭事动劳,并锡位一阶,并加沾赉”。太清三年(西五四九)帝崩,十一月乙卯,葬于修陵,见《梁书·武帝纪》。

朱在文中不仅提到皇业寺,还道出“梁武帝墓在其下”的传说。

按现今方位,修陵在云阳镇荆林三城巷东北,这里由南至北分列着四座帝陵,是南朝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其中第三座帝陵就是萧衍的修陵,北距皇业寺三里许。丹阳市已将此处列为对外旅游的景点,还将充分利用南朝陵墓石刻,建设特大型石刻博物馆,打造石刻旅游风景区——中华齐梁文化旅游区。几年前,江苏省有关部门应用物探和遥感相结合的考察手段,已探明该地区四座陵墓的位址。有关陵墓的多种神奇传说,不久将可以得到验证,进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