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七药 :2011年西安交通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更新时间:2024-09-21 12:41

《秦岭七药》是2011年西安交通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水龙。该书是收载秦岭地区“七药”的专辑。收载七药品种107味,附照片350幅,治疗方剂及验方760首。

“七药”概述

秦岭“七药”是中国秦岭山脉中草药特殊的地理标志。秦岭山脉横贯中国中西部,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太平洋暖湿气候和西伯利亚干寒气候的分界线。秦岭山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秦地无闲草,草药品种多的天然优势。陕西省自古以来以72种七药为陕西境内秦岭山脉3000多种中草药的精华部分,而秦岭七药在临床中防病治病的独特功效,经过千百年来的验证及近几年来医药界广泛深入的研究,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何为“七药”?较为共识的是,“七”为“奇”的演变。“七药”是指具有奇特疗效的草药,既可单味治疗疾病,又可在组方时以君药起主导作用治疗疾病。说文解字云:七,阳中之正也,微阴从斜出也。奇,异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新华字典云:七,数目字;奇,特殊的,稀罕,不常见,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因此,凡药名尾有“七”的草药,是指具有奇特功效的中草药。

草医药界将“七药”大部分列为“四梁”、“八柱”给予重用。如桃儿七属主治五劳七伤,既治表证又治里证,属四梁中的“君梁”之首;铁牛七可治疗关节炎、腰腿痛,为四梁之一;追风七祛风、止痛、活血,为八柱之一;芋儿七活血止痛,专司腰腿痛,为八柱之一的君柱……。

“七药”的临床应用

七药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如:红三七单味可治疗急慢性腹泻,外伤出血;黑三七单味可治疗慢性咽炎喉痹、口干、口渴、用口嚼之,立竿见影;黄三七单味可治疗肝胆邪热;白三七消肿止痛,可治疗骨折、扭挫伤;朱砂七可治疗各种急慢性胃肠炎;飞天蜈蚣七可治疗肝炎、肾炎、跌打损伤;葫芦七可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口嚼咽下可及时润喉、止咳化痰;红毛七活血止痛,可治疗妇女痛经、闭经;狮子七可治疗五劳七伤、腰腿痛、关节炎;和尚七可治疗中风后遗症;麦穗七活血补血,可治疗贫血;长春七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翼蓼收涩止泻、止血止痛;猪鬃七利水通淋……,真是不胜枚举,屡验屡效。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七药名称混杂,一药多名或一名多药现象尤为突出,易给临床使用,药材流通,科学研究造成混淆,为此编写秦岭七药。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经过4年多对秦岭东西南北的七药品种及资源调研采集标本,广泛收集整理七药史载资料和现代相关研究资料,详实检索核对七药标本及基原,听取草医药工作者及研究者对七药名称、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临床常用的土单验方、加工炮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秦岭七药的编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历史研究

经对相关文献资料检索考证秦岭七药,其中唐朝《孙思邈·千金方》记述七药名只有“三七”一味,书中对“鬼臼”记述同“桃儿七”;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味,七药名乃只有一味三七,书中“黄药子”记述同“朱砂七”,“黄毛楤木”记述同“飞天蜈蚣七”;1971年版《陕西中草药》载药576味,目录中七药48味,异名七药122味;1977年版国家药典一部载药746味,七药4味有:三七、红毛七、桃儿七属、景天三七,还有同种不同名七药8味有:支柱蓼同“红三七”,短叶水蜈蚣同“水蜈蚣七”,火炭母同“红山七”,阴地蕨同“独秧七”,红景天同“狮子七”,南五味子根同“长胜七”,索骨丹根同“番薯七”,猪鬃草同“猪鬃七”,共为十一味,是有史以来国家药典收载七药最多的一部典籍;1977年版《中药大辞典》载药5767味,目录中七药57味;1983年版《秦岭植物志》收载植物3108种,收录七药94味;1985年版《华山药物志》载药926味,目录中七药22味,异名七药43味;1987年版《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载药1235味,目录中七药42味,异名七药94味;1989年版《陕西中药名录》载药3291味,七药名113味;1993年版《太白山本草志》载药1014味,附录载药391味,目录中七药61味,异名七药110味;《中华药海》载药8488味,目录中七药51味;2003年版《陕西七药》载药137味;李白生的《太白草药药性赋》收集七药29味;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标准中药材551味,目录中七药名一味“三七”。

七药药材名称是辨别使用七药的首要标识,不同品种的药材应有不同的名称。“秦岭七药”的名称以民间习用名称和文献记载名称经归类整理,广泛征求陕西省民间草药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经过座谈、研讨,确定了本书七药名称。

秦岭七药广泛参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力求做到文图并茂,为临床使用者和研究者采集七药对照时力求达到准确无误。我们经过多年的详细考察,七药中有些品种外观极相似,易混淆不清,经过多年来详实观察研究,鉴别对比均有一定差异。如百合科偏头痛七、螃蟹七;蓼科蝎子七、白蝎子七;虎耳草科苍耳七、芒药苍耳七;罂粟科金罂粟雄黄七;毛科的网子七、高乌头五加科大叶三七、小叶三七等。为此,凡收载到本书中的七药,首先对其来源详实核对、确认。每味七药须经原生长地拍照,均附原植物彩色照片,并附原植物叶面细胞显微照片。生境产地记录海拔及药材生长环境。原植物药用部位均附干燥药材照片或饮片照片,对干燥药材与鲜品药材有明显差异的附有鲜品药材照片。药材性状一律按干品记述。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参阅史载资料并广泛征求了陕西草医药工作者对每一个品种的个人临床经验,力求达到临床应用真实有效,突出特色。注意事项对有毒植物详尽记述。用法用量对毒性药材的临床使用记述其安全用量及用法。附方按收集到的资料记述文献出处。草医药工作者提供的方剂、验方一律标注作者姓名。剂量一律以克为单位,原始资料组方剂量单位钱,在编辑时换算为一钱三克计量。参考文献标注出处。

凡例编写参照《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的编写格式为范本。收录七药以陕西民间常用七药予以收入,并参阅《陕西中草药》、《秦岭植物志》、《陕西中药名录》、《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太白山本草志》、《陕西七药》、《草药临床研究》、《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实用临床草药》、《华山药物志》、《中国植物图鉴》等参考文献。杂志、报刊方面刊登相关七药文献资料的收集时间截至2009年3月以前。

秦岭七药在力争达到对药物详细记述的前提下,力求反映陕西省民间草医药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

秦岭七药共收载了107味,比民间传说的72味七药增加了35味。附照片350幅,治疗方剂及验方760首。

“秦岭七药”是陕西省中医管理局2006年中医药科研中标课题(原中标题目为《陕西七药正名与质量标准研究》),2009年陕西省科技厅将“秦岭七药正名与质量标准研究”列为陕西省重大科技公关计划项目。该项目来先后得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中医管理局、陕西省中医药学会、陕西省医药学会草医药专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民间医药分会和全省草医药工作者、爱好者及相关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同仁的大力支持,谨表衷心的感谢!

由于此项工作量大,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缺陷、不足、遗漏,若发现其中有差错误述之处,敬请专家、同仁与广大读者指正,使秦岭七药不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提高,为广大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资料

秦岭“七药”.知网.2015-05-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