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绿核 :稻绿核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5

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属于瘤座孢目,瘤座孢科,绿核菌属,寄生于玉米和稻花器上,形成稻曲,引发稻曲病。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假黑穗病、青粉病、谷花病,我国和日本称其为"丰收病。

简介

稻绿核是病菌侵入谷粒后,在颖壳内形成菌丝块,破坏病粒内部组织,后菌丝块逐渐增大,先从内外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块状的孢子座,后包裹颖壳,近球形,常大于病粒数倍,同时色泽转变为墨绿色或橄榄色,其后表面龟裂,散布墨绿色粉末状的厚壁孢子。

病原物有性态为稻麦角菌(Claviceps),无性态为稻核菌,病菌厚壁孢子侧生,球形或椭圆形,墨绿色,表面有瘤状突起,菌核扁平,长椭圆形,后变为黑色。

稻绿核菌

形态特征:菌核产生在水稻的少数小穗上,通常3-5粒,呈球形,不规则或扁平,直径0.5-0.9cm,表面深橄榄绿色或墨绿色,内部橙黄色,中央呈白色,表面呈现一层粉末,即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呈球形,绿色,有小刺,直径4-7μm。分生孢子萌发,可再次产生分生孢子。

生态习性:在水稻生长季节,寄生于水稻上。

分布地区: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湖南省四川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云南省等。

经济用途:其菌核药用,能消炎、杀菌。据《本草纲目》等记载,治走马喉痹(即白喉)。

【性味归经】微咸,平。

【功能主治】消炎,杀菌。用于走马喉痹,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3-6克,或粉末1~1.5钱,白酒一小盅送服,日服2~3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