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洞遗址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0 13:10

织机洞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崔庙镇王宗店村村北50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被誉为“河南第一洞”。这一带地处嵩山北侧,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洞穴遗址

织机洞洞穴遗址是继周口店镇之后,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晚期考古的重要发现,它既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珍贵资料,又为豫中地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30万年前,织机洞周围就有古人类居住,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

1984年,荥阳市文物普查时发现动物化石和陶器残片。

1990年,织机洞遗址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

2006年5月,织机洞遗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结构

织机洞遗址的洞口高5米,深19.6米,宽12.9米。洞穴口宽12—15米,进深21米以上。织机洞遗址洞前有宽30—60米的季节性河床,洞口高出河床底部30米,洞下为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的半月形河谷台地,高出水面6米  。

织机洞洞内面积达300余平方米。发掘面积100平方米,共有文化堆积24层,用火痕迹17处。

特点

织机洞遗址洞穴呈石厦状,洞的东端有一个与山顶垂直相通的南北长16米、东西宽2—8米的裂隙;南侧有东西宽6米、高3米以上的溶洞口与南部裂隙相通。

文物遗存

织机洞遗址发掘出土大角鹿、披毛犀羚羊、野牛等动物化石2000余件,刮削器、砍砸器等石器2万余件。石器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石锤等。动物化石有大角肿骨鹿、花鹿、中华狗、獾、非洲鸵鸟、披毛犀、丁氏鼢鼠。还有数量较多的经过加工的兽骨和大量鬣狗粪化石。

价值意义

织机洞遗址是河南地区的第四纪洞穴沉积重要发现,也是追溯发达的中原古文化渊源和恢复中原古环境及探讨其与人类关系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织机洞旧石器组合,其石制品诸特点都可从中国猿人石器中找到,可同归于北方主工业中,该组合也是已知(洞穴类型)北方主工业分布最南、时代较早、石制品最丰富的一个组合。织机洞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的中部,具有旧石器文化南北交流甚至于哺乳类的南、北迁徙的“驿站”作用,进一步研究会对旧石器文化交流问题做出重要的贡献。

保护措施

织机洞遗址属于织机洞遗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已对织机洞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了修缮整治,市民可前往参观。此外,他们已委托郑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对织机洞遗址进行保护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

织机洞遗址既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也有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仰韶文化遗存。

织机洞遗址具有旧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过渡、大型石器风格向小石片石器风格转变的特点,在中国北方乃至东亚地区同阶段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传说典故

相传,早在上古时期,天上有位美丽勤劳而又善良的仙女,见下界众生夏天挂着树叶,冬天裹张兽皮,十分可怜,仙女便从天上偷偷拿了一架织布机来到凡间,她把织布机放到这座山洞内,织锦织纱,教民缝制衣服,这座山洞便叫做织机洞。相传,这里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生活的地方,女娲曾在这里发明织机,教人纺织。

旅游信息

位置:荥阳市城南20公里的崔庙镇王宗店村村北500米。

交通:途经省道S232(荥密路)到王宗店村北头,沿水泥小道至织机洞遗址。

参考资料

河南荥阳织机洞遗址.荥阳市融媒体中心.2024-08-16

第六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河南省文物局.2024-03-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