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1993年建立的防御系统

更新时间:2024-09-20 11:58

美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全面的弹道导弹的防御系统,可以拦截所有种类的弹道导弹。它的反导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GMD,一个是拦截中远程导弹的海基标准-3拦截弹,还有陆军装备的MIM-104防空导弹2、爱国者-3和萨德系统,该系统能对中近程弹道导弹进行所谓的末端拦截。其中,萨德系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既能在大气层内又能在大气层外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反导系统。

7月5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驻韩美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时间和地点尚未敲定。部署萨德的候选地有庆尚北道漆谷郡、忠清北道阴城郡、京畿道平泽市等多处。

建立原因

冷战战时期,美国为取得对苏联的军事优势,于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1993年,克林顿宣布"星球大战"时代结束,取而代之的是"NMD"(National 导弹 Defence,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TMD"(Theater Missile Defence,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发展历史

1967年,时任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下令部署“哨兵”系统,这也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前身,主要用于保护美国本土的人口密集地区。一年后改名为“卫兵”防御系统,保护的目标由人口密集地区改为美国的战略核力量。美国会于1969年批准部署“卫兵”系统。但由于“技术原因”,该系统于1976年被关闭。

1983年3月,里根政府提出发展导弹防御航空武器系统的“战略防御倡议”(SDI),要求20世纪末之前,在空间或地面部署以定向能武器为主、包括攻击卫星和截击导弹的新型反弹道导弹系统。这项计划后被称作“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当年设想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高能防御武器,建立一套太空和地面相结合的多层次、高效率的空间立体防御网,对来袭导弹进行多层拦截,并摧毁于到达美国本土之前,从而“使核弹成为无效的和过时的武器”。1987年9月,美国开始“星球大战”计划第一阶段的构造设计。

后来,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和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俄罗斯已经无法继续与美国在军事上进行抗衡,威廉·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5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heater 导弹 Defense system -- TMD)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 system--N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使一个地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导弹攻击的综合性航空武器系统,而后者则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攻击的战略防御体系。

1994年6月,美国防部成立“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办公室”,统筹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1996年初,克林顿政府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由“技术准备计划”改为“部署准备计划”,即“3+3”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前3年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进行综合试验,后3年随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1999年3月17日和1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相继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该计划终于以法律形式得到确定。1999年10月,美国军方对用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导弹拦截技术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

2000年9月,威廉·克林顿宣布,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克林顿政府决定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至于何时开始部署,将由下一届总统作出抉择。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主体是陆基导弹拦截系统。布什总统上台后,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并将拟议中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扩展为由陆基、海基和空基拦截导弹组成多层次防御体系;并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MD --导弹 Defense)。

由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违反了美国苏联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反导条约》),布什政府先是寻求修改这一条约,遭俄方拒绝后于2001年12月决定单方面退出。2002年6月13日,布什政府正式退出《反导条约》。

2002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他已经下令军方着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预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造成的“灾难性破坏”。根据美国国防部17日公布的初步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美国军方将在2004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6枚陆基拦截导弹,在2005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10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4枚,另有20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将部署在三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MIM-104防空导弹3型”(PAC-3)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

2004年,美国军方在阿拉斯加州的格里利堡基地和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开始部署远程导弹拦截装置,正式启动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预计到2007年前导弹拦截装置总数将达到20个。

此外,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部署10个导弹拦截装置以及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声称是为防范来自伊朗等国的潜在威胁。与美国合作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法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印度日本荷兰以及乌克兰

2013年3月15日,美国下令军方在美国西海岸新增14个陆基导弹拦截装置,以应对来自朝鲜的导弹威胁。这14个拦截装置将部署在阿拉斯加州,部署计划预计在2017财政年度之前完成。

2019年1月17日,美国发布新的导弹防御报告,该报告要求美国建立更加有效的导弹防御体系以应对来自朝鲜、伊朗俄罗斯和中国的导弹威胁。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五角大楼发布该报告的仪式上表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确保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侦测并销毁任何针对美国发射的导弹。”

导弹防御系统

NMD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缩写。在冷战时期,为了与当时的苏联对抗,美国里根政府于1983年提出了“空间战略防御”(即“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倡议,该倡议主要是试图通过发展各种先进的非核防御武器,对来袭战略弹道导弹飞行的全过程进行多层拦截,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1993年,威廉·克林顿当选总统后,决定重点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重点,也改为主要发展地基的、能保护美国全国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并把这一系统称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1994年,迫于美国共和党方面的压力,克林顿政府在1996年初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由“技术准备计划”改为“部署准备计划”,并为此制定了一个“三+三”计划,即先用三年的时间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并在1999年进行系统综合试验。如果届时决定部署,在随后的三年时间内,美国将随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保护美国全境不受任何弹道导弹的攻击。它由地基拦截导弹、地基雷达、天基传感器、改进型预近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和通信系统等组成。“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是用于一个地区免遭弹道导弹攻击的航空武器系统

战区防御系统

TMD的研制是由低向高发展的。用于拦截飞行高度在40公里以下导弹的MIM-104防空导弹,已取得较大进展。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爱国者PAC-2型导弹命中率为60%,此后美国不遗余力地提高这种导弹的性能。美国还宣布改进型的爱国者PAC-3型导弹拦截试验获得成功。据悉,美国还要进行16次拦截不同目标的试验,使这种导弹进一步完善。爱国者导弹是TMD中唯一有效的拦截武器,也就是说,TMD尚处于低空防御阶段。NMD是用来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弹道导弹攻击的防御系统。从这一点看,它是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翻版或继承者。所不同的是,“星球大战”计划所依赖的是空中防御系统,而NMD是以陆空结合、陆地防御系统为主。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材料,NMD包含六大部分:地基拦截导弹、地基雷达、天基传感器、改进型早期预警雷达,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按照设想,美国可以通过这一系统,从敌方导弹一发射,就对它进行侦察、跟踪、定位、锁定,在它进入美国领空前将其摧毁。这项计划尚处于论证阶段,到底搞成什么样子,至今谁也说不清楚。据说,如果把外来的导弹比作雨点,这一系统就像一把伞,把美国罩得严严实实,不受一点损害。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一位议员在国会辩论时,就曾当场撑起一把只有伞架的漏雨伞,以此形容NMD的防御能力。

TMD计划是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于1993年提出的,其前提是认为冷战后"战区弹道导弹"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迅速扩散,并已成为美国前沿部队及海外盟友面临的主要威胁。美国认为,所有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都属于"战区弹道导弹",只有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才是"战略弹道导弹"。因此,TMD是相对于防御"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而言的。TMD与NMD共同构成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BMD)构想的两大内容,其开发工作由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局具体负责。"战区"是指"美国本土以外,由一个联合司令部和专门司令部管辖的地区"。因此,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用于保护美国本土以外一个战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航空武器系统"。美国军方对于战区导弹的防卫有三种主要策略:一是在来袭导弹发射前侦察到并将其摧毁;二是在来袭导弹发射升空时将其摧毁;三是在来袭导弹飞行途中或重回大气层时予以拦截摧毁。TMD的设想由低层防御和高层防御两部分组成。低层防御设想包括"爱国者-3"(PAC-3)、"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高层防御设想包括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海军战区防御体系"(NTW)、空军"助推段防御"(BPI)。其中,"爱国者-3"、"海军区域防御"系统、"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海军战区防御体系"构成TMD的核心和重点开发项目。

PAC-3导弹

PAC-3是MIM-104防空导弹系统的最新型号,是一种集团军和军级机动防空系统,可发射多枚导弹同时推毁距离不等的目标。爱国者系统因在海湾战争中表现突出而闻名。PAC-3系统将于2001年完全升级为低层弹道导弹防御(BMD)体系,其任务是为部队和固定设施提供保护,抵御近、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固定翼或旋转翼飞机等的攻击。在设计上,要求PAC-3便于在世界各地部署和能用C-17运输机C-5运输机飞机运输。PAC-3由3种配置组成,均为升级产品。为了尽快给部队提供导弹防御手段,两种原始的配置已于1995-1996年期间部署。第3种配置于2001年实施部署。其最终配置将全部采用改型系统部件。升级后的地面雷达在其多功能、低空、威胁探测与识别等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目标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新型的PAC-3导弹采用猛烈撞击的方式将其摧毁,这就是所谓稠密大气层撞击杀伤截击。PAC-3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比早期产品有了更好的改进,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PAC-3的发射装置主要由地面雷达设备、截击控制站和8部导弹发射设备组成。

海军区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BMD)

海军区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涉及装备标准导弹的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将对宙斯盾航空武器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能用AN/SPY-1雷达探测、跟踪战区弹道导弹,并用SM-2BlocKⅣA导弹将其拦截。SM-2BlockⅣA导弹由SM-2BlocⅣ导弹改进而来,增加了一个红外导引头,改进了战斗部、自动驾驶仪和引信,使其能拦截战区弹道导弹。这一计划包括宙斯盾探测战区弹道导弹能力的验证。美国还计划研制用户作战评估系统(UOES),以使早期参战单位能进行试验,并在国家紧急情况下提供有限的大气层内防御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

THAAD系统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的日益紧张化,尤其是朝鲜向美国发出“核攻击作战”的通告,以及韩国媒体报道朝鲜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到东海岸后,美国也针锋相对的进行了防御部署,如调动海基X波段雷达加强对朝鲜的监视,向西太平洋地区增派战舰。作为更直接的措施,4月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在关岛部署一个THAAD连,4月16日整套THAAD系统部署到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美国陆军装备的反导系统中,THAAD系统知名度远低于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和MIM-104防空导弹3防空导弹系统,但它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作用,却是独一无二的。

THAAD系统原名战区高空防御系统,虽然在2001年美国导弹防御局对导弹防御系统进行重定义后,它已经改称末端高空防御系统,不过缩写都是THAAD。THAAD系统设计用于为美国军队及其盟军、大城市以及关键基础设施提供拦截3500千米以内射程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也具备进一步扩展到防御中远程导弹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力。每一套THAAD系统包括5个组成部分:THAAD拦截弹、AN/TPY-2火控雷达、导弹发射车、火控通信单元和专用支持设备。

THAAD具有独一无二的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填补了大气层外SM-3和大气层内爱国者3之间的空白。

THAAD的拦截弹设计上可用于大气高层和大气层外拦截,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备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的反弹道导弹拦截弹。尽管大气层内外拦截的要求提高了设计的难度,但THAAD拦截弹本身相当简洁,主要由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和一个动能杀伤器组成。THAAD拦截弹全长6.17米,其中发动机部分长度为3.845米,动能杀伤器部分长度为2.325米,动能杀伤器顶端为长度0.766米的头罩。发动机和动能杀伤器的直径也有所不同,发动机直径为0.34米而动能杀伤器最大直径0.37米。虽然导弹结构并不复杂,但无论发动机还是动能杀伤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据推测这台ATK公司负责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质量约510千克其中推进剂质量450千克以上,推进剂比冲274秒左右,整个发动机燃烧时间仅有约12秒。THAAD拦截弹使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就达到了约2.7千米/秒的燃尽速度,在单级固体导弹中是数一数二的,也是THAAD导弹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基于高性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THAAD系统的拦截弹的射高覆盖了40~150千米的范围,射程高达200千米,防御范围比原有的各种末端反导系统有了很大提高。

THAAD拦截弹拥有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要比传统的末端反弹道导弹系统先进的多。俄罗斯S-300/400防空导弹系统的48N6E3导弹的最高速度也超过了2千米/秒,但它使用气动舵面控制,只能在30千米高度以下的空域作战,而THAAD拦截弹的动能杀伤器使用转向姿态控制系统(DACS)高效的调节自身的姿态和弹道,具备了大气层外机动和拦截的能力。THAAD拦截弹动能杀伤器为了实现大气层内外拦截能力,质量要比SM-3导弹只用于大气层外拦截的LEAP重的多。动能拦截器使用普惠洛克达因公司研制的转向姿态控制系统,继承了LGM-118弹道导弹第四级的发动机技术,使用双组元液体推进剂,不仅可靠性高而且性能也相当出色。为了降低弹头摩擦加热对红外传感器的影响,它不仅选用了受此影响较小的中红外波段,而且使用了光学侧窗,THAAD拦截弹的光学侧窗是它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曾多次在航展上摘去整流罩展示。

THAAD系统独具一格的设计,使它可以利用大气阻力过滤弹道导弹释放的轻诱饵和部分重诱饵,降低了识别诱饵和弹头的难度,提供了拦截具有各种突防措施的弹道导弹的能力。THAAD系统还因此具备了“射击-查看-射击”的能力,本身即可提供两层防御,提高了对弹道导弹的拦截概率。从理论上说THAAD系统也具备扩展到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这不仅是“忧思科学家联盟”里部分人的看法,美国官方2008年反卫星试验的论证阶段也曾将THAAD作为备选系统,间接证明了THAAD系统的潜力。考虑到美国陆基中段防御系统(GMD)自部署以来,从未成功进行过诱饵干扰条件下的拦截试验,THAAD系统末段有限的洲际导弹拦截能力,堪称是美国导弹防御最后的保护伞。

THAAD系统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部分是它的AN/TPY-2火控雷达,该雷达由雷锡恩公司研制,是一种X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AN/TPY-2雷达主要由天线部分、汽车传感器部分、主动力单元、冷却单元和控制单元组成,整套雷达相当复杂。AN/TPY-2雷达天线面积约9.2平方米,天线阵元数为25344个,而且使用了新一代的固态接收/发送单元,单元的峰值功率高达16瓦,平均功率也比第一代固态接收/发送单元至少翻一番,这使整部雷达的平均功率超过60千瓦,另有说法认为AN/TPY-2雷达的平均功率高达81千瓦。由于雷达功率巨大,它使用的发电机功率超过1000千瓦,而且不得不配备专门的冷却单元,不过对比雷达性能的跨越,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AN/TPY-2雷达不仅雷达阵面大而且平均功率高,巨大的功率孔径积使它实现了远高于普通X波段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根据外界的估算AN/TPY-2雷达对0.01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约870千米,可在580千米距离上对0.01平方米目标进行识别,如果换算为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大的目标如1平方米目标,它的识别距离将高达1800千米左右,几乎是宙斯盾系统现有的AN/SPY-1D雷达的3倍。AN/TPY-2雷达工作在X波段,而且雷达阵面较大,这意味着它的波束很细,或者说它的角分辨率高横向测量误差小,粗略估算在1000千米距离上该雷达的横向测量误差约为5千米。由于该雷达工作在X波段外加雷达瞬时工作带宽较大的关系,它的距离分辨率同样很高,可能达到了0.2米以下,这对从诱饵中分辨出弹头是十分有利的。

AN/TPY-2雷达不仅性能强大,而且设计上考虑到空运的需求,它的各个部分都可以通过C-5运输机或是C-17运输机快速空运,机动和部署十分灵活。由于性能强大和运输部署方便的特点,AN/TPY-2雷达不仅成为THAAD系统的火控雷达,还承担起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早期预警、中段跟踪识别和末段探测跟踪等任务,成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性能强部署灵活的AN/TPY-2雷达用于早期预警,有效的弥补了美国X波段反导雷达数量的不足,目前美国已经在日本、以色列土耳其卡塔尔等地都部署了AN/TPY-2雷达用于弹道导弹预警。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多次飞行拦截试验中,AN/TPY-2雷达还多次承担早期预警探测的任务,如宙斯盾反导系统的FTM-15试验中就使用威克岛上的AN/TPY-2雷达为宙斯盾反导战舰上SM-3导弹的发射提供目标数据,去年的FTI-01综合试验中AN/TPY-2雷达同样大显身手。

AN/TPY-2雷达虽然性能上佳,不过由于技术难度大尤其是有源接收/发送模块的生产量问题,生产一部雷达需要约30个月的时间,生产速度慢是制约该雷达部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雷锡恩公司已经向美国导弹防御局交付了8部AN/TPY-2雷达,其中作为预警用途前置部署在日本以色列土耳其卡塔尔各一部,还有一部即将部署到日本中部用于加强对朝鲜弹道导弹的早期预警,此外现有的3个THAAD连各配备一部AN/TPY-2雷达。目前部署到关岛的第3个THAAD连,使用的就是最新交付的第8部AN/TPY-2雷达。

相比于高性能的拦截弹和雷达,THAAD的发射车相对平庸,它选用美军HEMTT重型高机动战术卡车家族中的M1120型号作为底盘。美国军队使用的HEMTT家族战术卡车数量高达1.3万辆以上,而且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也使用HEMTT战术卡车,THAAD系统这样的选择对于降低后勤压力有很大好处。THAAD系统的每辆发射车安装8联装发射器,除了战术卡车底盘带来的高机动性,据称还具备30分钟内完成战斗准备的能力。THAAD系统的火控和通信单元也可圈可点,它提供了发射准备、制导控制、拦截和评估等诸多功能,而且与导弹防御系统集成,可以和各个组成部分如天基预警卫星和陆基预警雷达交换情报和信息,甚至可以通过Link16等数据链传递的数据发射THAAD拦截弹。

或许是由于THAAD系统尤其是拦截弹技术上的挑战性,THAAD系统的研制相当坎坷。1992年美国陆军选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作为THAAD系统的主承包商,当时作为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它的名字是战区高层防御系统。得益于过去数十年里导弹防御技术的积累,尤其是1980年代“星球大战”计划中动能拦截技术的实用化,洛克西德公司很快完成初步研制,于1995年在白沙靶场开始了飞行试验。不过即使是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也低估了导弹防御的难度,1995年12月THAAD的拦截试验由于软件错误失败,1996年3月由于机械故障动能弹头未能分离,随后7月的试验中弹头导引头没能识别到目标再次失败,1997年3月和1998年3月由于电子设备故障拦截试验连续失败。由于试验接连不断的失败,即使对导弹防御极为热衷的美国国会也削减了THAAD系统的研制预算,而1999年3月的拦截试验中,THAAD系统更是多处出现问题,导致拦截失败。多次失败不仅导致研制进度的延迟,而且让原定的1998年的采购成为泡影。1998年美国军队终于痛下决心对THAAD项目进行重构,而在简化了实验条件后,1999年6月和8月THAAD系统完成了两次成功拦截,这证明THAAD系统的基本设计问题不大。事后的报告显示,THAAD系统这段时间的失败,主要是由于质量控制出现问题,以及转向与姿态控制系统性能不足导致的。

THAAD系统的作战包线和实际拦截记录

2000年开始THAAD系统的研制进入工程和制造发展(EMD)阶段,2003年12月项目通过了系统关键设计评审(CDR),2004年5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THAAD系统的生产。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2005年11月22日THAAD系统重振旗鼓成功完成了代号FTT-01的飞行试验,2006年7月FTT-03试验中THAAD系统首次实现了成功拦截,击毁了Hera靶弹,让长期以来备受压力的THAAD系统有了喘息的击毁。THAAD系统的研制从此走上快车道,虽然靶场的试验环境设定越来越复杂,但自2006年的第一次拦截实验以来总计10次拦截试验都获得了成功,100%的成功率在美国诸多反弹道导弹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从FTT-03到FTI-01试验,THAAD系统拦截了弹头分离和不分离的弹道导弹靶标,其中既有射程数百千米的飞毛腿导弹类短程弹道导弹靶标,也有射程约3000千米的空射中程弹道导弹靶标,在试验中THAAD成功在靠近射高低界、射程近界和远界对诸多类型的目标成功实现了拦截,THAAD系统还试验了双发齐射拦截,而且既有一次齐射拦截两个目标,也有两发THAAD拦截弹先成功拦截了靶弹随后又击毁了最大的残骸碎片的记录,这些飞行和拦截试验充分检验了THAAD系统的设计指标,证明了THAAD系统具备拦截各种类型中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根据美国导弹防御局2013财年的预算报告,截至2017财年美国军队将采购6个连的THAAD系统和11部AN/TPY-2雷达,THAAD拦截弹的采购数量也将达到320枚之多,最终将为6个THAAD连采购500多枚THAAD拦截弹。远景虽好,但THAAD系统生产装备的现状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向美国导弹防御局交付第3个连的THAAD系统,并签订了第4个和第5个THAAD连的生产合同,不过现有的3个THAAD连都没有满编,如发射车只配备了3部而导弹也只有额定的一半,预计2015财年前5个THAAD连才能满编。相对而言AN/TPY-2雷达的生产要好得多,根据雷锡恩公司的消息,目前第9部和第10部雷达已经制造了一半,而第11部雷达的生产合同已经签订,它们将分别配备给第4、第5和第6个THAAD连。虽然近些年来美国军队自用的THAAD系统采购数量不断下滑,但THAAD系统以其独一无二的性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大受青睐,2011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签订价值34.8亿美元的合同,购买两套THAAD系统。2012年阿联酋又增购了9辆发射车和48枚THAAD拦截弹,同年卡塔尔也签订合同订购两套THAAD系统,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也对THAAD系统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组成结构

NMD全部组成是:2处发射阵地、3个指挥中心、5个通信中继站、15部雷达、30颗卫星、250个地下发射井和250枚拦截导弹系统。

具体地说,NMD是由5大部分组成的,即预警卫星、改进的预警雷达地基雷达、地基拦截弹和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预警卫星

用于探测敌方导弹的发射,提供预警和敌方弹道导弹发射点和落点的信息。这些卫星都属于天基红外系统,也就是说靠敌方发射导弹时喷射的烟火的红外辐射信号来探测导弹。

改进的预警雷达

它们是NMD系统的"眼睛",能预警到4000-4800千米远的目标。美国除要改进现有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地弹预警雷达以及部署在加州与马萨诸塞州的"铺路爪"雷达外,还要在亚洲地区新建一个早期预警雷达。

地基雷达

是一种X波段、宽频带、大孔径相控阵雷达,将地基拦截弹导引到作战空域。

地基拦截弹

是NMD的核心,由助推火箭和拦截器(弹头)组成,前者将拦截器送到目标邻近,后者能自动调整方向和高度,在寻找和锁定目标后与之相撞,将它击落在太空上。

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把上述系统联系起来。

这些系统部署后,24颗整天围绕地球不断旋转的低轨道预警卫星和6颗高轨道卫星,一旦探测到敌方发射导弹,立刻跟踪其红外辐射信号。通过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卫星除将导弹的飞行弹道"告诉"指挥中心外,还要为预警雷达和地基雷达指示目标。预警雷达发现目标后,将导弹的跟踪和评估数据转告地基雷达。一旦收到美国航天司令部的发射命令后,拦截弹就腾空而起。拦截器靠携带的红外探测器盯上来袭导弹后,竭尽全力(靠动能)与它相撞,与对方同归于尽。

参考资料

美导弹防御计划买不来绝对安全.人民网.2019-01-19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网.2015-11-20

深度:韩国部署反导系统意欲何为 帮美国拦截我东风21.新浪军事.2015-11-20

深度:中国如何发展海基反导系统 或拦美国潜射核导弹.新浪军事.2015-11-20

NMD—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介绍.新浪网.2013-02-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