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村 :云南临沧市沧源县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4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城西北方向约40公里处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97人,常住人口476人。

翁丁佤族源自佤邦的绍兴、绍帕,300多年前迁徙至现在的沧源县芒回村,杨氏头人安排他的兄弟带领4户人家迁到翁丁大寨定居。解放初期,翁丁部落由岩帅部落直接管辖,沧源置县后,翁丁于1954年设翁丁乡,归角区管,1969年设翁丁大队,称红九大队,归勐角公社管,1984年恢复设翁丁乡,1986年撤销翁丁乡改设翁丁村公所,2000年设翁丁村民委员会,归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民族乡管。

2021年2月14日,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当晚经全力扑救,明火被全部扑灭,火灾烧毁房屋104间,其中包括寨门2个、厕所4间,无人员伤亡。2月15日,云南沧源县委宣传部官方发布《关于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的公告》,宣布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2022年12月28日,翁丁老寨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开门营业。翁丁村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原生态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翁丁佤族源自佤邦的绍兴、绍帕,300多年前迁徙至现在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芒回村,在翁丁定居以后,翁丁杨氏家族头人,组织和带领群众在周边开垦水田,开沟引水,村民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后来,傣族的势力不断壮大,以致于到后来占领了翁丁的部分良田(据说于1777年开始占领),占用了约150年。直到解放前后,在岩帅武装解放了沧源,直接管辖了翁丁部落后,在岩帅头人的调解下,被傣族占用的水田才被翁丁部落收回。

解放初期,翁丁部落由岩帅部落直接管辖,沧源置县后,翁丁于1954年设翁丁乡,归勐角区管,1969年设翁丁大队,称红九大队,归勐角公社管,1984年恢复设翁丁乡,1986年撤销翁丁乡改设翁丁村公所,1991年延续设置翁丁村公所,归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管,2000年设翁丁村民委员会,归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民族乡管。翁丁大寨由五大氏族组成:杨氏、李氏、肖氏、赵姓和田氏。杨氏又分两大家族,一个是从绍兴绍帕迁入并建立翁丁寨成为头人的杨氏,另外一个则是从境外大蛮海迁居至翁丁的杨氏;肖氏从耿马四排山一带迁到翁丁;李氏据传来自岩帅一带。翁丁虽然是由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族的佤族组成,但数百年来,五大家族在杨氏头人的管理下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共同进行村落建设。

2021年2月14日,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当晚经全力扑救,明火被全部扑灭,火灾烧毁房屋104间,其中包括寨门2个、厕所4间,无人员伤亡。2月15日,云南沧源县委宣传部官方发布《关于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的公告》,宣布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

2022年12月28日,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老寨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开门迎接四方宾客,全面开启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新征程。

自然自理

位置境域

翁丁村(大寨)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翁丁行政村,介于东经99°05′—99°18′,北纬23°10′—23°19′之间,距沧源县城33公里,距临沧市233公里,距昆明市670公里,距沧源佤山机场45公里,四面环山,寨子东西两侧各有梯田包围。该村位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保育区范围内,同时位于云南省沧源佤山风景名胜区之班列景区村域面积6.3平方公里。

气候

翁丁村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24℃,降雨量为900~1000毫米。

森林植被

翁丁森林植被保护较好,寨子周围树林茂密。寨民笃信原始宗教,认为万物有灵,对山川草木皆有敬畏之心,且崇尚自然,不随意破坏周围的自然景物。寨边有祭祀之神林,森林覆盖率达 90%以上。

地形地貌

翁丁村山多林密,四周群山环抱。东边有窝坎大山,海拔2605米,是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西边有翁黑大山;南边有公旱大山;北边有公劳大山。

水文水利

翁丁村水资源有新牙河和“翁丁白云湖”。

村寨南侧,一清泉经遗留下来的水渠流入水塘,周围散落着水碾房。

生物多样性

翁丁村境内生长着种类众多的动植物,有董棕、中华、长蕊木兰翠柏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金钱豹、亚洲黑熊猕猴属亚洲象印度支那虎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

行政区划

翁丁村隶属于隶属勐角傣族彝族拉族民族乡。

村落布局

空间分布

翁丁村选址在东南部山体横生的小山体山脊上,大寨坐北朝南,整个寨子形似大椅子,周边有大山相围。村寨内部分布有寨心,寨心是举行祭祀活动、节庆活动的场所;牛头桩多集中立于寨门前入村道路两侧及民俗广场;女神图腾桩立于民俗广场西南侧。

翁丁村内主要道路呈八卦状,总体道路格局从主路至巷路呈现自然肌理,形似叶脉;翁丁村中古榕树随处可见,并以合围之势把寨子围在其中。最古老的古榕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村民把此树视为神树,加以祭拜,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敬;村寨东南的祭祀神林在山坡之上,只有村内男子才能进入,祭祀房隐蔽于密林之中,其中建有祭祀房,由山间小道可以到达,其神圣性也使这片树林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村寨西南角的龙潭,百年前因祈福消灾而人工开挖,今链接起民居榕树和梯田,成为一道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观;村寨南侧,水渠遗物一汨清泉流入水塘,周围散落的水碾房,在这历史生活的留存中体现出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场景;村落周边还有村民耕种的茶园和梯田,村寨、神树林、榕树、农耕田地、新牙河形成以山地为特征的立体性乡土聚居环境景观。

建筑特色

翁丁村落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分为干栏式和落地式两种,民居落地房、干栏式房屋及附设建筑粮仓房、木鼓房、撒拉房、梅依吉祭祀房以及寨门等建筑构成佤族完整的房屋建筑体系。

佤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以草、竹、木三种为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廉,房屋通风散热、冬暖夏凉、排水性能好,适宜于炎热多雨地区。佤族干栏式建筑与其他民族的干栏式建筑最大的区别表现在屋顶两侧的叉叉,故佤族的干栏式民居也叫“叉叉房”。建筑以木为柱,以扎编后的竹子或木板为墙,以茅根片盖顶,屋顶大多设有丫叉形的搏风板,用整木制作楼梯。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重要景点

人头桩

人头桩展示了古代佤族砍头祭谷魂的习俗。《司岗里》史诗记述了为了祈雨和保护庄稼,先民们进行猎头祭祀。后来改为砍人头。沧源佤族“猎头祭谷”习俗在新中国政府对头人劝说后结束。人头桩是保存人头的场所。砍头对象为外族大胡子。佤族认为血滴在谷种上会丰收。翁丁村人头桩展示佤族传统习俗。建于1700年,位于村入口,现存1个。

寨桩

寨桩是寨子的核心,高杆上的图腾物器是司岗里传说,鹅卵石是寨心标志,是全寨人精神的寄托。 寨桩是全寨人民有重大仪式和活动的集聚场所,展现了祭祀文化、种族崇拜等传统信仰。

女神图腾桩

女神图腾桩是佤族女神的象征,以刻木记事的方式传承司岗里创世史诗的一部分。图腾桩分为三部分:头部有高举的双手、眼、鼻、口;颈部无图案;身部有许多符号,包括代表星星的圆点,代表山川河流的斜纹,代表火神的燕尾形符号,代表果实和丰收的牙形图案,代表不熄火塘的三角符号,以及代表与天神沟通的木鼓的横竖条纹。

寨门

佤族寨门是佤族房屋建筑的重要附属建筑,也是村寨的标志。寨门的坚固程度反映寨子的富贵兴衰。寨门具有防御外敌和防盗作用,新建寨子会重视寨门以展示实力。寨门一般有两道,大寨子有四道,更大村寨有六道、八道。古时寨门上建有守望楼。寨门和房屋都用粗大厚实的木材建构,房顶用竹瓦或茅草盖顶。大门板用整筒红毛树或红椿、水桑树斧劈。雕刻或绘画各种防御图像,如人物、猎狗等,或在房头雕刻神像或悬挂牛头角等。寨门还设有围寨栅栏防御。

镖牛场

佤族崇拜牛,以牺牲牛为最高礼仪,形成镖牛习俗。镖牛内容涵盖庆贺、接福、结盟、吉祥、驱邪、祈祷。镖牛源于古代捕猎和械斗,使用磨尖长木棒作为标枪投掷或捅刺猎物或敌人,是传承下来的方式。镖牛场位于村寨北侧、陈列室门前,是村寨活动和集散的场地,场内有一颗最大的菠萝蜜古树。

打歌场

打歌场居于寨子正门入口,是全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地方,面积约1500㎡,每当寨子有重大活动、节庆的时候,诸如摸你黑活动、新米节、体育运动的时候都会聚集于此。

墓地

墓地,是祖先游弋之所,翁丁大寨的墓地位于村寨西侧。 佤族每个寨子都有一块公共墓地,位于寨子附近的西边。佤族十分重视死人的后事。 佤族在保持万物有灵信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丧葬文化习俗。首先,佤族丧葬习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有助于该民族繁衍生息可持续发展。其次,佤族的丧葬习俗节俭朴实,不立碑,不垒坟,科学合理,丧葬文化先进。第三,佤族重视丧事活动却更重视当下的生者,有助于加强族群沟通和相互协调,增强民族凝聚力。第四,妥善分割亡人财物,轻财重情,强化了族群关系。第五,在佤族的丧葬习俗中,无论是火葬、野葬遗俗还是土葬,体现的都是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这种天人合一思想,以习惯法的形式主导并影响着佤族丧葬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神林

每个佤族村寨的东或东南方都有一片被称为“莫伟”的神圣森林,其中有两间小草房用于供奉寨神和山神。这片神林禁止妇女、牛和猪进入。每年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会举行一次祭拜山神的祭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家族的成年男性会带着一碗米、一对蜡烛,以及用两个小竹筒装着的茶、米和水,这些竹筒在开口处涂有祭山神镖的猪血。这个祭祀活动是为了祭拜各家族的神树。每年祭祀的时候,都会对祭山神的草房进行修补和清扫,这个仪式由“召毕”主持。

射弩场

射弩场现为佤族射弩这一竞技体育的体验场所,反映了佤族过去狩猎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

古树名木

佤族视大榕树为神树。翁丁村内榕树随处可见,单是翁丁大寨就有14棵,呈合围之势,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是由第一个头人迁徙到翁丁大寨时亲手栽种的,距今已有400多年,树冠覆盖面积约 900㎡。寨人把此树视为神树,加以祭拜,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敬。

撒拉房

撒拉房是佤族富有情意的房屋建筑,它的结构并不复杂,由4根大柱、1根中梁、几根压条构架。草片或瓦片覆顶,有的设围栏,有的不设围栏,四面通风,两根柱子之间搭设粗竹木条或实木板,作坐凳之用。寨中的撒拉房是全寨人白天休息聊天的公共场所,是年轻人晚上梳头谈情的蜜房。

粮仓

村民们始终保持着佤族原始的生活习惯。一进寨子便可以看到一个个粮仓,为了避免火灾烧掉粮食,粮仓普遍离家的房舍很远。这里家家的粮仓都不上锁,村民们把珍贵的腊肉和猪腿直接挂在外面的院子里,真正的“门不上锁,夜不闭户”。

佤王府

翁丁的佤王府参照班洪王胡玉山王府重建。1891年,班洪头人因边事调解有功,被朝廷封为“班洪土都司”,赐姓胡,名胡玉山,并授予世袭总管土司印章。民国时,云南省省长张龙云又封胡玉山为“班洪总管”。1934年,胡玉山重修了大房子会议厅,建了“班洪总管府衙”,被称为“佤王府”。佤王府结构、布局与一般民居相同,但更宽敞高大,分设三个火塘,其中主火塘属佤王专用。解放后,其后人将印章上交国家,结束了班洪世袭土司的历史。

步行道

翁丁村内步行道路纵横交错,将整个村寨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道路皆由毛石铺面,路面整洁,视觉效果良好,道路宽度为0.8-1.2m不等,是村内主要的道路交通系统。

人口

截止2023年10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翁丁村以佤族为主,户籍人口497人,常住人口476人。

民族

主要民族:佤族

语言

翁丁村属于佤族分支,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主要语言(佤语)及文化主要靠口口相传,也会讲地方汉语(云南沧源话),翁丁佤语属佤语巴饶克方言。

语法特点: 

塞音、塞擦音分清浊,如p、b、;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浊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如p、ph、b、bh、h、h、m、mh、l、lh、r、rh、h。

元音分松紧,如i、,e、元音的松紧与辅音有密切的关系,凡是送气辅音和、h后面的元音(包括二合元音、三合元音)都是紧的,如ph“商量”,th“筷子”,“不”,h“也许”,khri“脏”。松紧元音的对立只出现在不送气的辅音后面,如t“甜”,t“桃子”,ki“头”,kai“事情”。

没有声调。在佤方言里,元音的松紧与声调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紧元音音节除带-p、-t、-k尾的读中平调外,都读全降调,松元音音节一律读低降调,如b“天”,t“砍”,b“核,子实”;但在佤族方言的时希土语里用声调区别词义,如m“种子”,m“地”,m“篾片”。

所有辅音都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能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有-p、-t、-k、-m、-n、-、-、-h8个,在阿佤方言里还有-s、-r。有由双唇和舌根塞音与l、r组成的复辅音,如pl、phl、bl、bhl、kl、khl、l、hl、 pr、phr、br、bhr、kr、khr、r、hr。有二合和三合元音,如i、、ia、、ua、、ai、i、i、uai、等。二合和三合元音后还可出现辅音尾。音节数目比较多,但结构整齐,很有规律。

经济

翁丁村家家户户都已参与了生产和销售,有特色佤族织锦手工作坊12户,特色民族村农家乐4家,从事佤族传统菜肴的制作和销售,年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有农家客栈7家,可接待500人。2018年,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实现景区门票收入160.93万元,村民人均增收约3000元左右。2023年,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村集体年收入:31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600元。旅游收入已成为翁丁村群众收入的重要支柱。

交通

入村路线

沧源县城——翁丁村

从县城至翁丁33公里,可在广允路农村信用社前乘坐专线,途经耿沧二级路、314省道、南立线,沿线耗时1个小时到达翁丁村。

佤山机场——翁丁村

沧源佤山机场距离翁丁66公里,1个半小时可到达,可从机场乘坐机场大巴至勐甘,后换乘沧源县城——翁丁客车到达翁丁村。

村内导览

旅游线路1:寨门——广场——陈列室——佤王府——寨桩——人头桩——龙潭——2号摄影点——1号摄影点——拉木鼓处。

旅游线路2:寨门——寨主家——1号摄影点——2号摄影点——人头桩——墓地——寨桩——佤王府——木鼓房——陈列室——广场

人文

节庆活动

翁丁佤族宗教传统节日与汉族的现代传统节日合二为一,重大节日有:春节,佤语叫“窝”(vō),其含义是休息唱歌跳舞,打歌串亲访友,相互祝福。初一早上必须到老人家中拜年,一般休息7~10天。护寨节,佤语叫“威冒”(vīen mao),时间为农历6月。全寨劳动力到山上找茅草拧成绳绕寨一圈并杀一只母猪每户分一块肉,召毕召念经祭寨神、家神,含意是,求全寨平安。新米节即“窝宽哦”(vīen kuan hngoux)节,杀公猪、念经、打扫寨内卫生、砍除杂草、敬献饭菜祭祀神林,含义是,求丰收。

祭祀崇拜

翁丁佤族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祭鬼神。自达赛玛传教说理后,才信赛玛理,不再砍人头祭祀。主要表现在在供寨桩及婚礼习俗中。在春节庆典活动中,翁丁人用白布包裹茶叶、米花、蜡烛等物祭供寨桩。在婚礼习俗中,也用白布包裹茶叶、蜡烛等物作为提亲礼。在沧源佤族自治县一带,白布、茶叶、米花、蜡烛是佛教徒做赕、供佛常用之物。翁丁佤族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有寨中的寨桩及打歌场、神林、祭祀房。

婚丧嫁娶

婚礼习俗

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寨中的撒拉房(公房)是晚上姑娘、小伙子谈情说爱的地方,在那里,姑娘可为小伙子梳头,若两情相悦,则会发生恋情。相恋的姑娘伙子觉得时机成熟,双方商定后,伙子向自己的父母禀明事情。其父母找信得过的男子去说亲。说亲人带上主人家用白布包的茶叶、一对蜡烛、一台芭蕉领着小伙子到姑娘家,说明两家孩子相恋,想成为一家。这以后,伙子家又找来姑娘家的舅舅说明有这样的事情。此后,伙子家煮一只全鸡,煮糯米饭,带上鸡和糯米饭,外加茶叶、一台芭蕉到姑娘家,姑娘家就请姑娘的舅舅、亲戚来一起吃饭,表明有这样的事情。之后,双方选定最合适的日子定婚。定婚后,伙子家开始忙碌,做准备,并派人去问姑娘家要什么彩礼。一般彩礼是蜡烛、白布、米、肉、芭蕉、衣服等,但不要酒。结婚第一天,新郎家把女方家的彩礼全部送去。新郎在新娘家住上一晚上。结婚第一天,新娘家下厨做饭,招待客人的事情由新郎家安排自己的人手去做。新郎家还带去一头大肥猪在新娘家杀,用来招待新娘家的客人,同时让老人念词。第二天吃过中午饭,新郎家把新娘接回到自己家中。接新娘回去的路上要吹葫芦笙、敲锣,新郎扛1棵甘蔗,身背长刀,而新娘则空手去,由新郎家人搀扶回去。新娘到新郎家的路上要哭嫁。到了新郎家,新郎家又杀大肥猪,请老人念词迎新娘,大家又吃一次中午饭。新郎家还为新娘叫魂。三天后,新郎新娘回门拜望新娘的父母。

丧葬习俗

若有人去世,则先通报死者的舅舅并请人给死者的舅舅致安慰词。然后死者家属包上茶叶送给寨中老人,向老人通报。死者家属杀母鸡(死者为大人杀大母鸡,死者为小孩则杀小母鸡),准备好死者应带走的东西。这些都是给死者的。死者在家中不入棺。给死者净身后用白布裹好。杀小公猪,致词神灵,告之神灵,死者已矣,不再受人管辖,而由鬼神所管。

特色文化

翁丁村除非遗特色民俗项目外,其音乐、舞蹈、演唱、曲艺、雕塑、绘画、传统工艺、民间体育、健身、游乐等都别具特色。

音乐

翁丁佤族音乐,与其它佤族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舞蹈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音乐基本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应用宫、商、角、徵、羽等多调式,一个乐段多次重复,并出现滑音、装饰音、颤音,富有山野特色。翁丁佤族音乐有: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民间舞蹈音乐等类。民间器乐主要有吹管乐、打击乐。

舞蹈、演唱

每年春节从大年30晚上开始,翁丁男女老少都集中在寨中心广场上围圈跳舞。芦笙舞的动作有8~10套,跳时顺着逆时针方向彻夜唱跳。主要舞蹈有《种包谷舞》《蒿子舞》《乌鸦舞》《白舞》《长步舞》《墙脚舞》《欢乐舞》《子舞》《摇摆舞》《绿鸟舞》《孤儿鸟》等,除此外,一年一度的拉木鼓、剽牛活动中,有《拉木鼓舞》《剽牛舞》《跳木鼓房舞》等以木鼓为主要伴奏乐器的舞蹈。每年农历二月,全寨村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都上山拉木鼓树,在手持红毛树叶的魔巴(巫师)富有磁性而又高吭的领唱中,男男女女数百人,分别拉着四根藤索,跺脚吼叫,唱跳歌舞。于是在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中产生了系列舞蹈。动作套路随着领舞者的变化而变化,当地村民在节日庆典和平时的生产劳动中能即兴演唱,摘一片树叶也能吹成曲,砍一根芦苇,锥两个眼也能作成乐器。

雕塑、绘画,传统工艺

在翁丁大寨的寨门房顶上,寨桩和悬挂的白布幡上,都可以看到佤族原始的雕刻和绘画传统工艺。寨门和寨心桩上的雕刻具有历史意义。房顶上的人形木雕和飞鸟是为了纪念勇者达惹敢和达特外教会人类建房造屋的功绩,同时木人和飞鸟象征着吉祥和财运。

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游乐活动

翁丁佤族民间传统体育,是民间祖传的体育活动,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及节庆活动的比赛和表演。项目有射弩、摔跤、高跷踢架、打陀螺、磨秋、打水枪等。游乐活动有跳土坎、过独木桥等。

其它

翁丁村还保存了脚碓、手碓、编织、印染、拉木鼓、打歌、剽牛、祭祀等佤族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

拉木鼓

木鼓祭祀是低族的一种古老的传统仪式,因为,木鼓是低族的通天神器,也是低族人民悠久历史的传承物。在阿低山的每个低族山寨都有自己的木鼓房,是较固定的祭祀和娱乐活动场所。木鼓,又分公鼓和母鼓,造型与人的生殖器相似,公鼓音质洪亮高亢,母鼓音质低沉委婉。每年的阴历十二月,低族地区都有举行拉木鼓活动。在举行拉木鼓活动之前,由头人挑选一批青壮年到山上寻找可以制作木鼓的树。树种以及方向、大小都十分讲究,最后还要以扔鸡蛋的方式确定,必须选最硬最耐敲打的树种。选定以后就决定砍伐日子。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来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鬼、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人连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鬼的买树钱。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断树干,凿出鼓耳,系上藤条后,就等着第二天由全寨子的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来将它拖回去。现在,要开始拉木鼓了,一位老魔巴嘴里念起了神秘的经文:红毛树,今天我们把你杀死了,我们请你来当家。花桃树,今天我们把你杀死了,我们请你来当家。好木鼓,红毛树好春臼,快快回到你的家,我们请你来当家,我们请你来做主。人们纷纷双手合十地蹲在地上,默默地祈求着,忽然,一阵“拉木鼓”的号令响起来了,人们涌上前去抓起拴着树杆的两条长长的藤条,前面一对由100个人作两排拉,后面一对由100个人作两排拖。顿时,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一伙手拿弩箭、长矛的小伙子呼喊着在前面驱逐树鬼,一个手拿大刀的刀手站到了树杆上,挥动着大刀呼喊着,他吆喝一声,大伙便迎合高呼一声; 他身后坐着的老魔巴在喝起了拉木鼓歌”,寨子里的男女老少伴随着激昂的木鼓声,在房前跳起了欢乐、粗犷的“木鼓舞”。

美食物产

特色物产

参考资料:

商业集市

翁丁村没有商业集市,其商品交换主要是带到集市上进行交换,如到班洪街,或者到勐角街出售,然后购回所需生活生产用品。商品交换有芭蕉、牛肚子果、大蒜、茶叶、米、玉米等。计量单位有竹筒(佤语称“打”)、“司顺”(大龙竹根制成)、“本”(箩),其中3“司顺”等于一“本”,5“打”等于1“司顺”。

生产工艺

翁丁佤族保留着原始传统的家庭手工艺有制茶、印染、纺织、竹编、藤编(主要编饭盒、凳子、桌子、篾等)。翁丁大寨佤族自己织布,自己印染,所编织的布,原料为大麻树皮。把大麻树皮晒干,加工成长线,把线绕在两棵圆木棍上绷紧,要多宽的布就绕多宽的线,之后就要一针一线的纺织,织出的料子可缝制筒帕、衣裙或垫单。也有人从街上买毛线来织布。织布工具是腰机,它是一套竹木制的活动工具,织布前把经线穿好,整个需要织的经线可以卷成一卷,它的一头可以拴在妇女腰上,另一头用一根木棍穿好,可以搁在织布处钉在地上的两根木桩上。织时,把它展开,两头绷紧,把绕在一根木棍上的纬线穿到经线中间,然后再用抒刀把线打紧即可。不织时,把它拆下,依然卷好放起。

生产工具

翁丁传统农耕的生产工具主要有:长刀、砍刀、镰刀、蔑刀、耙、犁、锄头(锄头与犁的犁头都是从商店或街上买来的,自己制作犁架、锄把)、抓耙、弯棍、耕莫龙(佤语,点旱谷用的夺铲)等。传统纺织的生产工具主要有:腰机、纺线车、绕线架等。

服装服饰

翁丁有传统民族服饰。过去翁丁男女都包黑包头,男子上身穿黑色圆领开衫,布纽扣,下着肥短黑色大摆裆布裤,裤脚宽约一市尺,腰系一条黑色或红色的布带,肩挎长刀和筒帕,烟锅倒插在背后的衣领上;妇女上着圆领衫,腰系一条黑色或红色的布带,小腿裹一块黑布,颈戴太阳花银饰品、银项圈,手腕戴银制的手镯,有些手镯还有花纹,嘴里叼着烟锅。如今,翁丁老人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在一些细节上稍有变化,而且大部分人还自织布料,年青人的服饰变化稍大,穿流行佤族服饰的较为普遍。

美味美食

翁丁佤族以大米为主食,大米主要是旱谷米和水稻谷米。旱谷米色微红且食用后较耐饿,颇受佤族的喜爱。有两种煮法,一种用木子蒸,另一种是用土锅在火塘边焖熟,具体煮法是:先用锅把米煮为半熟,然后再倒入木甑子中蒸熟。另一种是先在锅里放适量的水并煮沸,然后把米装入锅内,煮至米半成熟,将锅抬下干锅菜内的米汤,将锅盖严。从火塘中扒出火炭及火灰,在火塘边推平,把饭锅置于炭灰上,每隔五分钟朝顺时针方向把锅转动3~4厘米,转完一圈,饭也熟了。用芭蕉铺在蔑桌上,把米饭倒出来放在上面,过去用手抓吃,现在使用筷子和碗吃饭。以前加工大米用舂碓和水碓,现在也用碾米机。

运输工具

翁丁传统的运输工具为驮牛运输,形态为在一头或者多头黄牛身上驾上捆绑好货物的牛鞍进行运输,现在的运输工具逐渐变成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微型车等。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2022年,翁丁村全力推进“绿美乡村”建设,建成了翁丁老寨绿化景观50000平方米。翁丁老寨的旅游服务水平、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此外,统筹推进翁丁新村整体建设。把翁丁新村作为村民们现代化生活空间,兼顾吃、住、游、购、娱等旅游服务功能和业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翁丁老寨以展示佤族非遗文化和传统生活习俗为主要功能定位,作为村民们长远发展空间,实现了新村、老寨功能互补、互联。全面开启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建立“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组建了翁丁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综合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保护

翁丁村是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风格的原生态村落,是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村内共有120项文物,其中105项是传统民居建筑群,15项是历史环境要素。翁丁村的“佤族木鼓舞”和“司岗里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翁丁村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佤族木雕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翁丁村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翁丁村经历了火灾之后,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冯骥才建议,首先要请相关专家对翁丁老寨的非遗状况进行摸底评估,相关部门做好现状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做出恢复和保护的措施方案,政府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议。冯骥才强调除了保护村落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更重要的是保护老寨里的原住民。村落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必须要让村民有生产生活的来源,同时唤醒村民的文化自觉。

相关事件

严重火灾

2021年2月14日17时40分,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翁丁村老寨发生严重火灾。当晚经全力扑救,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翁丁村老寨火灾已得到初步控制,2021年2月14日23:15明火被全部扑灭,火灾烧毁房屋104间,其中包括寨门2个、厕所4间,无人员伤亡。

2021年2月15日,云南沧源县委宣传部官方发布《关于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的公告》,宣布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暂停营业。

相关评论

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参考资料

翁丁村.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0-03-20

临沧翁丁村:云雾逍遥中的秘境村落.腾讯网.2023-11-12

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2

..2023-11-12

建村历史.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3

“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村寨严重火灾:已初步控制,暂无伤亡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Paper.澎湃新闻.2021-02-15

“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村寨火灾续:明火已扑灭,起火原因正调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西部网(.2021-02-15

国家文物局督办云南翁丁村老寨火灾事故.新华社.2021-02-18

翁丁村.云南日报.2021-02-17

临沧沧源:翁丁老寨展新姿 魅力佤乡迎客来.临沧融媒.2023-11-12

老寨没了,翁丁非遗如何存续?.央广网文娱.2023-11-13

建村历史.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2

翁丁村历史环境.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2

临沧市两个村上榜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日头条.2023-11-13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3

翁丁佤族原始部落的慢生活.中国国家地理.2023-11-13

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旅游导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2

翁丁古寨该怎样复建.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11-13

美食物产.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2023-11-12

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进行公示150村入选.新浪网.2020-03-20

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出炉!河南七个村上榜,有你家吗?.大河报网.2020-03-20

云南翁丁拟获批为4A级景区,公示期内被质疑破坏原始风貌.澎湃新闻.2020-03-20

翁丁村火灾启示:“人村分离”之后,传统村落将成无源之水.澎湃新闻.2023-11-12

云南沧源: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将于12月28日全面开放.云南网.2023-11-13

云南沧源翁丁: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2).新浪旅游.2023-11-1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