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所镇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04:00

翟家所乡位于会宁县东南部,祖厉河上游两岸,距兰州市170公里,距县城17公里。南以桃吊公路为界与侯家川、新添堡回族乡毗邻;西与会师镇接壤;东南以乔沟岘为界与党家岘、杨崖集乡接壤;西北连八里;东北大致以大栋梁台原为界,与老君坡镇毗连;东以苦水河和老回沟山地为界,与太平店镇相接。乡人民政府驻翟家所。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平定高速公路穿行而过,西兰乌光缆通信过境,交通便利,信息畅通。

历史沿革

1954年设翟所区,1958年设立公社,1983年改翟家所乡。1996年,面积181.9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翟家所、张城堡、观音庙、高嘴、六房岔、焦家河、上王家、夏阳、陈家崖湾、商马家、张家岔、坪、新智、杜家大湾1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翟家所乡耕地总面积86502亩,其中梯田55000亩。境内梁起伏,沟壑纵横,自然条件较差,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张城、杜湾、塬坪、翟所、焦河等村地势比较平缓,高咀、六方、新智、陈湾、夏阳、张岔等村地势陡峭,南北最大纵距约1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30公里,总流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翟家所乡年平均降雨量不足400毫米,年平均湿度46%,降雨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左右。海拔1800—2100米,属半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升温迅速,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高温,日照较强;秋季凉爽湿润,时有阴雨;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偏少。1月份平均气温0.3℃,7月份平均气温24℃,年平均气温12.15℃。

行政区划

翟家所乡现辖张城堡、杜家大湾、新智、翟家所、夏阳、六房岔、高咀、商马家、焦家河、上王家、陈家崖湾、塬坪、张家岔、观音庙14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555人,其中劳动力13300人。

文化

文物遗迹

西宁古城遗址位于今会宁县东南翟家所乡张城堡村附近,是宋时会州敷川县、金保川、西宁县所在地。遗址位于祖厉河边,长宽均在百米左右。残存的古城墙虽部分塌,但仍显雄伟,高约10米。站在高处,城门、瓮城等清晰可见。

当地特色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传统戏剧。远在明清时就很盛行,是一种用兽皮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投影而表演故事 的戏曲形式。当地传统皮影唱腔独特,有灯腔、影腔之分,皮影人物造型丰富,有浮雕透雕之别。一般是一具(身体四肢)皮影配有多个头饰,因此有“头多身少”之说。演唱器乐主要有大鼓、干鼓、锣、、二胡板胡三弦琴、笛子等,主要道具为影窗,俗称“亮纸”及油灯。还配有桌椅和景物造型以及其它砌末道具以配合表演。演唱内容主要为反映通俗宗教的因果报应类,反映英雄人物的传奇类,反映孝道仁义的家庭婆媳、妯娌关系之类的伦理类。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也是民间传统道德的最直白的表达形式,更是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皮影戏还流传于会宁县东南部和中部的杨崖集乡,党家岘乡侯家川镇、新添堡乡、韩集镇、平头乡、老君坡镇、太平镇、中川乡、丁沟乡、会师镇八里湾乡、柴门乡等地区。

经济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主栽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阳芋豆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翟家所乡累计共完成退耕还林11435.5亩,退耕还草9360.6亩,荒山造林6500亩,年兑现资金320多万元。

翟家所乡是会宁县东南部的旱山区乡,发展比较滞后,经济总量位于会宁县后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乡党委、乡政府立足乡情,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趋势较好。2006年底,翟家所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20元,比2005年增长13%,农业生产总值达38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5600吨。

一是特色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了以马铃薯、冬小麦、晚熟西瓜、红葱等为主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2006年底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1000亩,冬小麦达到12000亩,晚熟西瓜达到1200亩,红葱达到800亩,生猪存栏达到8294头,牛存栏达到3592头,羊存栏达到17049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1万只。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由于上海—霍尔果斯公路平定高速公路过境,翟家所乡便处于兰州市1小时经济圈内,能直接接受省城辐射,发展城郊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三是劳务产业发展迅速。以张城堡村市级劳务输出联合基地为带动,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5780人,实现劳务收入900余万元,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劳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社会

医疗卫生

翟家所乡现有乡级医疗机构2所,医务人员10人,村级卫生所12所,医务人员14人。

教育

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4所,幼儿园1所,教职工230人,在校学生5114人,其中初中生1473人,小学生3641人。乡政府机关干部40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6人,中专及高中学历18人。

翟家所乡现有各类学校23所,在校中小学生5120名,教职工191人。1997年翟家所乡领导班子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治穷先治愚,治愚必须办教育”的思路,要出台了一系列“负债小学”的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狠抓硬件建设,使翟家所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通过争取有关帮扶教育项目,使362万元资金用于翟家所乡学校的硬件建设,修建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校舍面积达5864平方米,并购置了一大批图书仪器。现在翟家所乡有砖混结构教育楼一幢,砖木结构小学和教学点9所,砖土木结构村小学10所,学校硬件建设在全县独一无二。硬件建设的根本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乡独中2002年获白银市“先进集体”称号,乡教委2002年获会宁县县级“文明单位”称号,乡中心小学被评为白银市示范学校和甘肃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与此同时涌现出了像刘彦苍、冯雨顺、王振平等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

区位优势

一是沿国道旁张城、观音、杜湾、翟所4村的晚熟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二是南部六方、高咀、新智、焦河、观音等村的红葱种植历史较长,品质极佳;三是沿河村有丰富石砂原料;四是翟家所乡土地面积较大,阳芋种植前景好;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输出潜力大。

发展思路

翟家所乡的发展思路是借助高速公路过境修通通往南部各村庄的翻水桥,同时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切实改善乡村公路落后的状况。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建立晚熟西瓜和红葱种 植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规模化、产业化路子。开发沿河砂石原料,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多方途径,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与各级帮扶部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翟所籍在外工作人员的联系,加大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组建农村经济发展协会,引进推广良种,促进农产品销售流通。

扶贫村庄

杜湾村是翟家所乡实施扶贫开发战略的一个缩影。以支部书记郭继祯为核心的村领导班子,为提高 全村群众的生水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围绕“田、电、水、草、林、羊”扶贫开发做文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僧和社会效益。1999年投资11解决万杜湾村10组34户村民的照明问题;2000年兴修梯田4000亩,为发展高效节灌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兴建121人饮渴望工程方面投资10.8万元,兴建水窑384眼,集流场地1万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全杜湾村村民的饮水困难;2002年全村退耕还林2500亩,还草1000亩,争取国家补贴92万斤粮食,2002年又投资10万元兴建砖木结构拱形暖棚羊舍30座,同时从山东省引进小尾寒羊200余只,实施科学施养。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