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镇 :海南省澄迈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3-08-15 17:05

老城镇,原名澄江坡,隶属于澄迈县,户籍总人口近8万人。该镇地处东经110°7',北纬19°58',东连海口市,西接大丰镇,北临琼州海峡,南邻金江、永发两镇,距县城18千米。有1个岛屿、1个半岛,陆地面积20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58.69平方千米,港湾长41千米,面积33.1平方千米,滩涂面积9.22平方千米。

老城镇古为澄迈县治所在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苟中属地复县,县治设在澄江市坡,因其附近有条澄江、有座迈岭,有个澄迈县村,故得今名“澄迈”。自此,澄江坡一度成为澄迈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清光绪一年(公元1895年),县治迁移金江镇。为纪念这段历史,澄江坡改名“老城”,并沿用至今。

老城镇境内有海南省最大,开发最早的老城开发区。东托粤海铁路物流中心,西有国家一类口岸马村港群,北有旅游度假胜地盈滨度假村和边湾浴场,南连本县美亭瓜果批发市场,绕城(西线)高速公路和粤海铁路贯穿其境。

历史沿革

老城镇古为澄迈县治所在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从美亭迁县于老城镇(原叫苟中县),由于墟东、南各有澄江“激石成滩,欲雨声怒”和迈山“形势高朗,气脉厚聚”,故以山水之首字取县名为澄迈。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县城迁至南渡江边金江镇。

地理环境

地质

老城镇的地质历史,历经了早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地层、新生代地层。新生代时期,老城为王五至文教断裂以北雷琼新生代断陷盆地的一部分。该盆地在新生代早期的下第三纪时沿着东西向断裂呈阶梯状陷落,形成断陷,沉积了一层杂色的以陆相(冲洪积相和湖泊相)碎屑堆积为主的地层,最厚达2000多米。

上第三纪时南海海盆扩张,海水浸人,堆积了厚达1000米的滨海浅海沉积带,距今12至25百万年的上第三纪时琼州海峡锥形已经形成,使海南岛雷州半岛隔海相望。第四系以河流相为主。沉积相的特征及其变化,反映了新生代时期地壳从局部断陷。沉降(早第三纪)发展为大面积断陷(晚第三纪),再转变为隆起(晚第四纪)的复杂演化过程。在这时的每一个地质发展阶段上,均伴随着多期次的火山活动,并形成大面积的岩被和众多的火山堆,堆积了厚达100多米以上的熔岩火山碎屑岩

地形地貌

老城镇境内山岭海拔高程50米以上的有迈岭等6座。地形图似丁字形,陆地从盈滨半岛至文玉村南北最长线约20千米,从龙吉村至马岛博裂口为东西最长线约17千米。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山岭、台地、平原阶地、半岛、岛屿、海滩、江河、港湾8种。

气候

老城镇属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不大。光照充足,高温多雨,台风频繁,干凉同季,雨热同期,温度适宜。干凉季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雨热季出现在5至10月份。本季月平均气温在24.3℃至28.5℃之间。8月份起有台风,暴雨频繁,气温略有下降。10月份"寒露"节气前后,天气变凉。秋季内月均气温近似春季,不同的是秋季高温多雨转向低温少雨,而春季则相反。全年高温多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分布不均,时空变化大。

老城镇年平均气温23.7℃,年际变化在23℃至24.8℃之间。1998年高温年,年平均气温24.5℃;1971年低温年,年均气温2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1℃,出现在1994年5月3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出现在1967年1月17日。年中高温天气多出现在5至7月。常年低温在11月份。日均气温23℃至15℃。

老城镇位于北部沿海,全年降雨量在1200至1500毫米之间,降水明显地随地貌和海高程海拔低度不同。干雨季雨量分布不均,雨季为5至9月份,雨量较多。干季为是年12月至次年3月份雨量较少。

年雨量最多是1978年,为2344毫米;最少是1977年,为1139毫米。月最多雨量为774.8毫米,出现在1997年11月;月最少雨量为0毫米,出现在1993年9月。1997年11月1日最大雨量为349.3毫米。年均雨日为162天,最多年份是1972年,为189天;最少年份是1991年,为123天。

老城镇年均相对湿度为86%。最大年份为88%,出现在1990年;最小年份为83%。年中各月份变幅在83%至88%之间。最大月均值出现在9月份,为38%,最小月均值在7月份,为83%。有出现冬干燥,春秋湿,且有反潮现象。

老城镇地处沿海,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均日照射时数为1993.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6%。大多数年份在2000个小时以上,最多的出现在1965年,有2412.9小时,最少出现在1997年,有1644.3小时,年际变化不大。在季节分配上,高温多雨的雨季总日照时数1200.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60%。年中7月份最多达234.8小时,2月份最少为101.4小时。夏季日最长13.17小时,冬季日最短11小时,时间相差2.17小时。

老城镇受季风气候影响,春夏季风向多吹南风、东南风、西风,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在3至4米/秒,其他地区2至3米/秒之间。秋冬季风向多吹东、东北风,沿海地区年平均风速4至5米/秒,风速是随季风和地形而变化,风力一般是各秋季大于春夏季,沿海地区大于山区。全年大风(8级)月数不多,年平均6天,其中87%出现在5月至10月份。

水分

老城镇有澄江、肖阳等多条江河水,还有道兴水库、美造水库及多个山塘水库。

水文站钻孔资料显示,老城镇上新流地层,二至四个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为贝壳沙砾岩、沙砾卵石、中粗沙、砾质亚砂土等,厚度25-70米,大拉钻孔水位深49米,东水港钻孔水位高出地面5.73米,老城地区地层侵蚀作用强烈。白莲糖厂旧址至美亭北面盐丁花场港一带,地面标高60米以下,上新流上段,含水层普遍雷头发育,泉流量1-5升/秒,白莲北刹岭的北东泉流量最大为157升/秒。

东部老城一带含水层埋藏深,厚度较薄,水位埋藏浅,含水性较好,大拉至白莲一带的山岩台地含水层埋藏浅,厚度较大,但水位埋藏深,一般大于30米,水性较差。对地下水开采过量。

土壤

根据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老城土壤划分为:水稻土、砖红壤土(赤土)、滨海沙土、富晒土等。老城地区按自然地理大体分为3个区:古火山地迹区、沿海海积地迹区、河流冲积地迹区。

自然灾害

老城镇有高温、旱灾、风灾、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老城镇有红树林重阳树、印度紫檀树等乔灌木树种300多种,其中本地原生树种有榕树五味子椰子等200多种,引进外来树种有按树、台湾相思等20多种。

老城镇有海洋生物鱼类、头足纲甲壳亚门、贝类、棘类、皮类、藻类等,其中鱼类有200多种,头足类30多种,甲壳类60多种,贝类40多种,棘皮类20多种,藻类40多种。

矿产资源

老城镇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石油、天然气、玄武岩石、磁铁矿碳酸钙、花岗岩石等。

气候资源

老城镇太阳辐射能量1959-1998年均能量4821.7兆焦耳/平方米,最多是1965年位5363.6兆焦耳/平方米,最少是1985年位4363.6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辐射能在年中的分配情况和日照对数一致,7月份最多辐射能为551.3兆焦耳/平方米,2月份最少为258兆焦耳/平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总人口5991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71人。另有流动人口8326人。总人口中,男性33664,占56.19%;女性26252人,占43.81%;14岁以下11183人,占18.67%;15~64岁43821人,占73.14%;65岁以上4912人,占8.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9804人,占99.8%;黎族92人,占0.16%;苗族4人,占0.01%;壮族16人,占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14.97%o,人口死亡率2.5%o,人口自然增长率11.6%。 2018年,老城镇户籍人口59105人。

经济

综述

老城镇在澄迈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实际出发,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确定了全方位开放的工作思路。二00四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309.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总产值11403.1万元,农村工业总产值3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4108元,比上年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905万元,比上年增长61%。2004年老城镇被海南省民政厅评为省级“村民自治示范镇”,县“两个文明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兴农增收工作”、“专修水利”、“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财镇管”、“党建”、“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先进单位。

老城镇党委、政府根据所处的区位优势,提出以省会都市为依托发展城郊经济,走创名特优产品之路。其具体分为盈滨半岛商贸旅游和马村港群经济带、西面为发展农牧饲养业带、东南农业主产区带。在老城经济产业群中,最具潜力的是依托本地农林牧渔资源和区位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蓬勃发展中的老城镇,交通通讯便利,服务设施齐全,社会稳定。

共有387个项目落户老城开发区。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马村电厂、海南中海油有限公司海湾精细化工厂、海南欣龙无纺布厂、武钢集团海南有限责任公司冷轧薄板厂、海南睿丰光纤光缆厂、中石化马村油库、海南国盛石油有限公司燃料油配送中心、海南澄迈金鑫足球训练基地、海南文昌月亮湾高尔夫球场等29个。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依托,重点发展能源储运、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建材、轻纺、饲料以及滨海旅游业为主的新型港口工业城市。

2011年,老城镇财政总收入10.13亿元,完成营业税24060万元,增值税32000万元,企业所得税12385万元。

2019年,老城地区全口径财政税收达45.9亿元,占澄迈县财政税收的75.4%。

2012年,老城镇粮食播种面积3.448万亩,总产量1.2192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659亩,总产量213吨;甘煎播种面积1.2236万亩,总产量4.636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5935万亩,总产量2.979万吨;水果种植面积6686亩,总产量8600吨。农业总收入4.9808亿元。

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6091亩,产量27815.2吨,主要品种有尖椒、冬瓜等,其中椒类9553.8吨,冬瓜15417.8吨。畜牧业以饲养黄牛、水牛、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黄牛饲养量3742头,年末存栏2858头,水牛饲养量2438头,年末存栏2006头;生猪饲养量89093头,年末存栏36527头;羊饲养量6886只,年末存栏2556只;家禽饲养量55万羽,其中鹅出栏量约45万羽。

2012年,老城镇鸡年初存栏量11.67万羽,当年出栏量44.6439万羽,年末存栏量13.8107万羽。鸭年初存栏量8.8228万羽,当年出栏量17.7504万羽,年末存栏量12.5万羽,鹅年初存栏量6.6493万羽,当年出栏量73.869万羽,年末存栏量17.563万羽。年初牛存栏6180头,当年出栏766头,年末存栏量5414头。

据2012年统计,老城海水养殖4395亩,产量7673吨。 2019年,老城镇粮食产量15447.1吨,同比增加27.98%;全镇瓜菜种植面积36701亩,产量87858.57吨;槟榔种植面积5356亩;长期作物橡胶种植面积13188亩;香蕉种植面积4968亩,产量14944.7吨。三鸟出栏193.8万只,白莲鹅年出栏81.67万只,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产量18151吨。

2012年,老城镇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5331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3.9228万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5866千瓦电动机动力237千瓦。主要农业机械与设备,大中型拖拉机10台,543千瓦;小型拖拉机146台,2772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10台,1040千瓦;柴油机1838台,农用排灌电动机48台,237千瓦;农用排灌柴油机1838台,1.0639万瓦,联合收割机14台,448千瓦;机动脱粒机2349台,农用卡车213辆,5866千瓦;农用运输车377辆,1.3221万千瓦。

2011年,老城镇农业耕地面积32226.9亩,其中水田15294.1亩,坡地16932.8亩;以种植水稻、玉米、番薯、芝麻、甘蔗木薯、蔬菜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403吨,其中水稻9701.19吨,玉米890.81吨,番薯811.13吨。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木薯、反季节蔬菜

第二产业

老城镇初步形成了以火力发电、石油化工、软件、水产加工、橡胶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软件园区、保税区、马村港产业集群。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59.09亿元,比上年增长58.8%。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3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42.6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51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1家,10亿元以上的5家。乡镇企业总产值25558万元。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商业网点379个,员工3411人;2011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25亿元;镇墟集贸市场3个,年成交额2.1亿元。

2011年,老城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5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15亿元。2012年,老城镇第三产业总收入1.55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2.5%。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老城镇开发区签约项目51个,签约金额约为77.1亿元,注册落地项目48个(含入驻型项目29个),7个投资型项目开工(目前2个已竣工),注册率约94.1%,项目落地率约为70.5%,签约项目中超亿元项目18个,截至2019年11月底,海南生态软件园已吸引4651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其中新增注册企业1058家。

文化

地名由来

隋大业三年(607年),澄迈县恢复置县,县治在澄江坡(即今老城)。直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历代沿袭不变。因其为澄迈县治长达1280多年,而得名。

交通

铁路运输

粤海铁路西干线过境,境内无停靠站。海南环岛高速铁路西段经过老城镇,设老城镇站。

公路运输

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7千米,双向4车道;225国道海榆西线过境,境内长17千米,双向2车道,两者皆北问通往海口、南向通往三亚。208省道线过境,境内长11千米,双向2车道,东向通往老城、西向通往马村。有县镇道路2条,总长14千米。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80.5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5.1米;道路铺装面积1375平方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025平方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开通公交汽车线路2条,运营总里程达170万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8辆,年客运量262.8万人次。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134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22所,在校生3646人,专任教师3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307人,专任教师2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学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4%。 iSchool微城未来学校鸟瞰图

科技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农业技术、畜牧善医等涉农科技部门1个,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2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个,图书室12个,藏书4万余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学校体育场25个(操场、球场),看台设座椅150张,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入户率85.6%。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2个,门诊(所)3个,有床位59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张;固定资产总值385.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6名,其中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2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35万人次。18个村(居)委会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6%。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有邮政支局3处,邮政业务总量312.21万元,其中纯收入385.51万元。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4065万份(册)。电信老城支局1所,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5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01万户,电话普及率17%;移动电话用户0.51万户,互联网用户0.299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00万元。

2019年,老城镇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任务530户,动工549户,开工率103%,竣工474户,竣工率86%。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17户,完成17户,完成率100%。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10万吨/日供水工程和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2座。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华能海南火电厂1座(原海口马村火力发电厂),发电量供全省大部分市县。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天然气居民用户2360户,燃气普及率为100%,月天然气(煤气)平均用量32立方米。

截至2011年末,老城镇镇区花坛75个,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4.%,人均绿地22平方米。老城经济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

社会保障

2011年,老城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户,人数200人,支出59.71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户,人数994人,支出165.83万元。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5.2万元。敬老院1个,床位40张,农村五保人员418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308人,参保率95.3%

2019年,老城镇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排查暨扶贫对象“回头看”工作中,共排查农村常住人口8105户35844人;统筹使用中央、省、县及镇级扶贫资金共计49.91元,使产业项目组织化率继续保持100%;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个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家庭至少有1个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危房改造计划共17户,已于6月底前完成改造验收并入住;教育补助发放107人,保证了28户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兜底政策;共整改2018年成效考核反馈问题23条、中央巡视反馈问题14条、“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自查发现问题33条;全年有6户10人如期实现脱贫,全镇84户305人脱贫质量提升。

2019年,老城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1606人,参加城镇医疗2396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约3.3万人。60岁以上村民共5283人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扎实抓好民政救助工作。全年申报医疗救助6人;领取80岁以上高龄补贴1665人,办理老年优待证2200人;全年共新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户23人,清退不符合条件46户136人;发放3405户农户227.63万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款。

旅游

风景

1、双滩赴海。即内澄江和外澄江。位于城南方,源自琼山区之西,东来南绕西流,古有“激石成滩,欲雨则声先号怒”之称,会东水港入海。

2、大胜参天。即颜春岭。古叫大腾岭,在城西十里,海拨144米。

3、北岸渔歌。即盈滨半岛澄迈湾。我省著名旅游渡假胜地。

4、独珠四峰。老城墟东面(后人称为那由岭)。因其与蜿蜒九曲的澄江上游相烘托,气势景色特别,成千古琼北地区著名胜景。

获得荣誉

截至2011年,老城镇先后获得海南省文化名镇、村民自治示范镇、双拥模范镇、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育镇先进单位、残疾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