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通论 :老子通论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7

《老子通论》广泛汲取学术界现有成果,分“前编:老子《老子》”、“后编:《老子》争议”两部分。《老子通论》对老子及其人及《老子》其书作了全面而透彻的研究。

出版信息

《老子通论》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前编 老子与《老子》

老子

一 老子不是楚苦县人

(一)今本《史记·老子传》质疑

(二)刘志遣使至苦县祠老子一事考辨

(三)《水经注·阴沟水》有关相之记载质疑

(四)陈国无相

(五)从《列子》中一则材料证老子不是陈国人

二 老子是宋国相人

(一)老不姓李

(二)老聃是宋国老氏之后

(三)老聃怎么变了李耳

(四)《论语·子路》“南人有言”之“南人”考

(五)老子居沛考——老子是沛之相人

(六)方志证实老子是宋之相人

老子早于孔子

(一)从《史记·老子传》、《庄子》、《礼记》看老先于孔

(二)老子晚出论者考证之误

(三)从《论语》、《墨子》看老子的时代

(四)从《文子》考老子的时代

中《老子》辨

一 评传统的《老子》晚出论

(一)评战国前无私人著作说

(二)析《论语》没有引《老子》可证《老子》晚出说

(三)析冯友兰先生的孔子前无私学说

(四)评《墨子》没有引《老子》可证《老子》晚出说

(五)从《文子》引述《老子》早出

(六)从《黄帝四经》证《老子》早出

(七)从羊舌肸对《老子》名言的引用证《老子》的作者是老子

(八)析《老子》晚出论的种种论点

二 郭店简本《老子》考辨

(一)郭店楚墓竹简可能被盗

(二)郭店简本《老子》是节选本

(三)东宫之师对《老子》作了重大改动

(四)简本、今本《老子》之问并无本质区别

(五)太史儋与《老子》无关

下 老子论

一 老子与他的时代

二 老子思想之来源

(一)老子与《易》

(二)老子与《尚书

(三)老子与春秋史官的哲学思想

三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道论

(二)知论

(三)玄同论

后编 《老子》争议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

图书文摘

先看所谓“字老子,谥日聃”。字伯阳之说的文字记载,首见于边韶的《老子铭》:“老子姓李字伯阳。”∞他所说的伯阳,是姬宫湦时论三川震的伯阳父:“老子为周守藏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孔子……学礼于老聃,计其年纪,聃时以二百多岁。”从周幽王到孔子学礼于老聃,已相距二三百年,边韶之所以说老子字伯阳,是为了把伯阳父与老子混成一人。而他之所以把老子说成是伯阳父.则完全是出于神化老子的需要,以适应当时从皇帝到平民对道教迷信的形势。当时道教始兴,急需神化老子,把老聃与伯阳父混成一人,以其数百年的长寿更能迷惑信众。托名刘向撰的《神仙传》,也说老子字伯阳,亦是神仙家之虚构。《墨子》、《尸子》、《吕氏春秋》中都提到尧舜时有伯阳,与边韶所说姬宫湦时之伯阳,不是一人。《史记索隐》、陆德明经典释文》、《后汉书·桓帝纪》注、《文选·游天台山赋》注,均无“字伯阳”之说。他们都是以所见《史记·老子传》为据。可见今本《史记·老子传》中老子“字伯阳”之说是后人妄加的,是误信了边韶,定非司马迁《史记·老子传》原文。

至于“谥日聃”,更加荒唐。人死之后有谥。王公死后,由臣下根据其生前功德言行,议定谥称,算是盖棺论定。士大夫由其后人仿效定谥,称私谥。凡谥基本上都是美言美称,实在美不了,也往往用中性词遮掩过去。老子是隐者,又是讲求自然无为的学者。老子死于何时何地,司马迁不知道,而《庄子》里讲了。据《庄子》载,给老子送终的人都是平民,不一定识字,大约不会给老子议定一个谥。

图书后记

庸堂者,我所居之所也。以庸名堂,何谓也?其义有三:平庸也、中庸也、无用也。

平庸者,我乃平庸之人也。以庸才自称,有警策之意。我出生于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内的书香世家。50年前城内百姓盛传当地的三大才子,余父一也,大舅一也。三占其二,我从幼时便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及长,始知才非天成,全在勤奋。少时那股傲物之气虽在多的命途消中去了不少,但仍须时时敲打,遂以庸名堂。

才与庸才、贤与不肖,永远是相对的。无论是我,抑或是你,抑或是他,都不能对才与庸才、贤与不肖、是与非做出裁判。庄子说得好:“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你、我、他都不是裁判者,据说只有实践是裁判者。实践不会说话,于是古代有权者就以社会实践代衰的身份当仁不让地成了裁判者。还是庄子说得好:“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天下才俊何其多,惜乎命乖!每思及此,不觉汗颜。遂觉能居庸堂以游心,实应感谢造化之厚赐。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