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长龄 :“江东三俊”之一

更新时间:2024-09-21 13:56

胡长龄(1758年-1814年),字西庚,号印渚,江苏南通寺街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去世于爱新觉罗·颙琰十九年(1814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任国子监祭酒,并主试山东省学政。期间,因为所属生员参与“戕官劫狱案”,巡抚陈大文因为他没能察觉到位而弹劾他,降一级调用。嘉庆五年(1801年),补任光禄寺少卿。第二年,先后任顺天府、奉天府府丞,嘉庆十二年(1808年),担任太常寺卿,又提督广东省学政。嘉庆十四年(1810年),担任左副都御史,仍然保留学政任职,任期满后,奉旨回京,先后被授任兵部、工部、礼部左侍郎。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年),官至礼部尚书。第二年胡长龄因为生病而请求归乡,去世于返乡途中。胡长龄才誉卓著,被誉为“江东三俊”之一,与山阳县汪廷珍合称“汪经胡史”。他的著作包括《胡三余堂存稿》等。

人物经历

胡长龄,字西庚,号印渚,江南通州人(今南通市寺街人)。据说他从小聪颖敏慧,熟读四书五经,九岁时通过了乡试,成为当时年纪最小的解元郎。乾隆四十四年,胡长龄在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来通州主持考试时中了秀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中了状元,成为了江苏南通在清代的第一名状元。考中了状元,在当时按规矩应该以门生之礼去拜谒当朝宰相和珅。可是胡长龄不喜欢和珅的为人,不愿与和珅结交,这让和珅十分恼火,于是让胡长龄当了很久薪俸微薄的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胡长龄大考成绩二等,提升为侍讲学士,乾隆六十年(1795年)担任了国子监祭酒。后来,当时的朋友们看他在翰林院日子过得太清苦,就悄悄在和珅做寿时,用乌贼的墨汁仿照胡长龄的笔迹写了一副寿联送给和珅,并解释说,由于胡长龄太穷,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可出门做客,不能亲自来贺寿。和珅才让他去主试山东学政,事后,朋友同样替他写了一个谢帖送给和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和珅倒台,家中被抄,人们发现朝廷大臣与和珅都有往来,惟独没有胡长龄的只字片言。之前用墨鱼目墨汁写的字,时间久了,字迹就消失了。由于胡长龄的正直和才干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赏识,官职逐步提升。嘉庆五年(1801年),胡长龄补任光禄寺少卿,先后任顺天府、奉天府府丞。嘉庆十二年(1808年),担任太常寺卿,又提督广东省学政。嘉庆十四年(1810年),担任左副都御史,仍然保留学政任职,任期满后,回京先后被授任兵部、工部、礼部左侍郎。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年),被提拔为礼部尚书。随后胡长龄因为劳累过度,年老生病而请求回乡,病死在途中。

人物评价

当时人们称赞胡长龄才誉卓著,与马有章、李懿曾并称“江东三俊”,与山阳汪廷珍合称“汪经胡史”。

代表作品

胡长龄著有《胡三余堂存稿》等。

参考资料

状元榜眼探花 清朝胡氏都成双.网易华西都市报.2024-08-27

南通清朝第一位状元——胡长龄.南通史志网.2023-11-29

胡长龄.南通市档案馆.2023-11-29

胡长龄.中国小康网.2023-11-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