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阳镇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08:07

芦阳镇,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下辖镇,地处景泰县东部,东濒黄河靖远县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镇毗邻,西南连喜泉镇西北环景泰县城,东北地区五佛乡,行政区域总面积340.61平方千米。

芦阳镇原属靖远县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属景泰县。定芦阳城为县城;1985年6月,改为芦阳镇。截至2018年末,芦阳镇户籍人口为27587人。2020年6月,芦阳镇下辖13个行政村。

芦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8年,芦阳镇有工业企业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

历史沿革

芦阳镇原属靖远县城。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属景泰县。定芦阳城为县城。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芦阳乡。

1949年10月15日,设芦阳区。

1950年7月,改名一区,改署为所,区下设乡,乡下设行政村。

1955年初,改一区为芦阳区;同年10月,撤区并乡。

1956年,芦阳乡改镇,并增设条山乡。

1958年,成立芦阳公社。

1961年10月,分为芦阳、响水县2公社。

1965年,响水公社并入芦阳公社。

1985年6月,改为芦阳镇。

地名由来

芦阳镇有芦羊湖和芦塘之称,因昔日城东一带多小水塘,芦草茂密而得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芦阳镇地处景泰县东部

地形地貌

芦阳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左右。南横米家山,山前多沙梁、土和洪积的滩地。滩地大多为砂田镇耕作区。北部多低山丘,东部多沟壑。是全县地势最低的地方,有芦阳盆地之称。境内最高峰米家山,海拔2320米;最低峰南阴洼山,海拔1320米。

气候特征

芦阳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且多风沙,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8.2℃,1月平均气温-7.7℃,7月平均气温36.6℃。年均日照时数272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8—10月。

水文

芦阳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从红光羊洼圈至响水车木峡流经境内红光村、响水村,长15千米。芦阳河,为咸水河,全长22千米,自索桥口流入黄河

自然灾害

芦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风灾、洪涝、病虫害、地震等。

自然资源

芦阳镇总占地面积354平方公里,属山区、川区、灌区为一体的镇。总耕地面积53655亩,其中水地40055亩、旱地13600亩,人均占有水地面积1.4亩。地面积7650亩。特色农产品主要有砂田西瓜、温室西甜瓜、良种猪、羊、鸡等。芦阳交通便利,信息畅通,电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石膏碳酸钙陶土铁矿等有一定储量。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芦阳镇下辖13个行政村:芦阳、城关、东关、城北、席滩、寺梁、西林、石城、条山、芳草、十里、红光、响水;下设79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芦阳镇下辖13个行政村:芦阳村、东关村、城关村、城北村、席滩村、寺梁村、西林村、石城村、条山村、芳草村、十里沙河村、红光村、响水村,镇人民政府驻芦阳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芦阳镇总人口2663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42人,城镇化率23%。另有流动人口1260人。总人口中,男性13497人,占50.7%;女性13139人,占49.3%;14岁以下3207人,占12%;15—64岁21204人,占79.6%;65岁以上2225人,占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513人,占99.5%;有回、东乡区、土、藏4个少数民族,共123人,占0.5%。其中回族8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9.1%。2011年,人口出生率10.07‰,人口死亡率3.55‰,人口自然增长率6.5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7人。

截至2018年末,芦阳镇户籍人口为2758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芦阳镇财政总收入434万元,和上年持平。

2018年,芦阳镇有工业企业1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2个。

第一产业

2011年,芦阳镇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生产总值的39%。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7万吨,人均653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0718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

截至2011年末,芦阳镇累计造林0.4万亩,林木覆盖率14.8%。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685亩,产量4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大枣、梨,其中苹果206吨,红枣141吨。

第二产业

2011年,芦阳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2011年,芦阳镇建筑业总产值达1.2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592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00万元。

第三产业

芦阳镇有农村信用社1家,提供储蓄业务和小额贷款业务。年末各类存款余额398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各项贷款余额3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2%。

文化

名胜古迹

距芦阳城东5华里的吊沟古城,经考证为汉朝武威郡围县城。古堡芦塘城、响水堡始建于明万历27年(1599年)。双龙寺历史久远,清光绪29年(1903年)重修,1936年徐向前在双龙寺设立西路军战斗指挥部,1980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电工程纪念园和李培福同志墓位于芦阳镇响水村。索桥古渡、长城遗迹、磨湾汉墓群遗迹、穆斯林接引寺等文化遗产丰富。芦阳大礼堂2006年修缮一新,可同时容纳800人集会。戏曲、秧歌、花灯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芦阳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53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11所,在校生1079人,专任教师14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75人,专任教师9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3%。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2011年,芦阳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30万元,比上年增长40%。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51%,比上年增长36%。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芦阳镇有镇综合文化站1个,藏书2.6万册。村级文化娱乐中心13个、业余秦剧团1个、社火队14个。有书画、摄影器乐、剪纸、泥塑、彩绘等民间艺人75人。2011年末,芦阳镇有学校体育场地8个。4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芦阳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1个,村级医疗站18个,个体诊所14个;床位30张,固定资产总值25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0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8万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6.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6万人,参合率96.9%。

社会保障

2011年,芦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3户,人数180人,支出1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3户,人数2388人,支出20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人,支出6780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3人,支出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医疗救助22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3人次,共支出5150元,比上年增长39.2%;农村临时救济273人次,支出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1.5万元,比上年增长9.2%。

旅游

索渡古桥

索渡古桥是丝绸之路北线黄河第一个渡口,位于景泰县芦阳镇东12公里处。

双龙寺

双龙寺,又名碧云寺,位于芦阳城西2公里处,距县城13公里。

交通

芦阳镇境内有488乡道经过。

获得荣誉

芦阳是甘肃省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景泰县建筑建材基地和劳务输出大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较快。先后荣获“中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甘肃省禁毒先进乡镇”、“甘肃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乡镇”和“白银市两基达标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2021年5月,景泰县芦阳镇党委被党中央公示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拟表彰对象。

参考资料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芦阳镇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5-26

关于全国“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的公示.人民网.2021-06-1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