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博物馆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05-15 10:13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中路166号,是一座地方综合类历史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荆州博物馆于1951年创建,前身是当年建立的湖北省文史馆荆州工作组、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荆沙分会。后经过历次更名,于1997年更为现名。博物馆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和珍品馆两部分组成。内有《漫天星斗月同辉——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吉金耀彩——荆州出土铜器展》《楚玉英——荆州出土玉器展》《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展》《陶苑奇珍——荆州出土古代瓷器展》《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开元观》8个常设展览。馆内收藏文物(主要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9.6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7950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614件(套),二级文物1259件(套),三级文物16077件(套)。

荆州博物馆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国家田野考古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图书奖”、“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此外在2000年被授予“4A级旅游景点”称号。

历史沿革

博物馆前身

荆州博物馆的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湖北省文史馆荆州工作组、湖北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荆沙分会。当时,由荆州地委、专署委派王干清同志(解放初任江陵县副县长)主持筹建工作,选择开元观作为馆址。此后由于人员编制少,常常采取临时抽调县专业人员或聘请社会上具有一定史学知识的人等参与文史资料的鉴别与研究工作。

历次更名

1957年,文教局为掌握全区文物的分布情况,配备了专职干部对文物重点地区进行调查摸底。之后在1958年,经专署办公室批准,正式建立湖北省荆州专区博物馆,由荆州专区文教局负责博物馆全面工作。

1969年,博物馆更名为“江陵县展览馆”,隶属江陵县管理,陈列展览内容以农业为主,同时举办收租院展览。1971年,博物馆重新收归地区管理,并恢复“荆州市博物馆革命领导小组”。1973年4月,经地区文化局批准,将“荆州地区博物馆革命领导小组”名称改为“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

1980年,博物馆馆址在开元观对面西侧(现为市妇幼保健院)兴修扩建并正式对外开放。1985年,博物馆馆址由开元观西侧(现妇幼保健院)重新迁至开元观东侧,新陈列大楼对外试展。1986年6月,博物馆陈列大楼和珍宝馆举行开馆典礼,正式对外展出。1990年,新修珍宝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4年12月,荆沙合并,博物馆更名为“荆沙市荆州博物馆”。

定名荆州博物馆

1997年,荆州博物馆更名为“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之后在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2011年,荆州博物馆加挂荆州市简牍研究所牌子;2014年8月15日,荆州市文物管理处(正科级)并入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荆州市文物旅游局领导,并加挂“荆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荆州市简牍研究所”、“荆州市文物考古勘探大队”牌子;2015年,荆州博物馆办公室加挂信息技术部牌子,具体负责荆州博物馆局域网建设,藏品信息化管理、展陈多媒体运用等工作。

2021年11月18日,荆州博物馆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建筑布局

建筑设计

荆州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中路166号,博物馆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由由陈列大楼和珍品馆组成。陈列大楼采用传统的轴线对称结构、一主两翼布局。大楼屋顶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单体建筑的屋顶进行了三种形式的处理,中部采用传统的歇山顶,两端采用顶,两端的盝顶与中部的歇山顶相呼应,两者之间的部分采用平屋顶。建筑整体根据屋顶的处理不同,竖向立面分为五段样式,同时建筑采用民族式风格,具有传统与古典相结合的特征,横向立面呈三段式构图形式,即从上往下划分为檐部、墙身、台基(勒脚)三个部分。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墙身用朱红色柱子划分单元,中部墙体使用双柱强调主体地位,两侧则使用单柱,墙面采用灰色细石饰面,金色窗框的窗户,窗框分格简约,颇具古典美。台基部分独占一层,整体不高,拥有春秋时期楚国高台建筑之形。珍品馆为半围合院落式布局,围绕中心湖面展开,每个建筑外均由沿湖廊道连接,与廊道融为一体,虚实结合,形成很多灰空间,颇有古典园林之感。

馆内布局

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一层设有两个展厅,《吉金耀彩》展厅和《漫天星斗月同辉》展厅分列博物馆正厅左右两侧,二楼设有三个展厅,《书于竹木》位于博物馆正厅上方,《陶苑奇珍》展厅和《楚玉撷英》展厅分列左右。

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分为三大区域,包括荆州历史文化影视厅、考古体验厅和《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两个常设展览厅。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荆州博物馆共开设了8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基本陈列,系统展示了荆州历史文化和文物精品,其中8个陈列分别设在陈列大楼和珍品馆以及开元观。陈列大楼开有《漫天星斗月同辉——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吉金耀彩——荆州出土铜器展》《楚玉撷英——荆州出土玉器展》《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牍展》《陶苑奇珍——荆州出土古代瓷器展》五个基本展览,珍品馆有《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两个展览,开元观展出的是《开元观历史文化陈列》。

漫天星斗

《漫天星斗月同辉——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位于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展区,展览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个部分,代表旧石器时代部分的“鸡公山遗址”展出了以砾石石器工业为特点的下文化层和以小型石片石器工业为特点的上文化层。新石器时代介绍了“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遗址”“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后石家河文化”六个部分,通过考古发掘的石器、陶器、骨器以及玉器等,展示了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江汉平原进入新石器时代至距今4000年左右步入青铜时代,期间长达6000年以上的历史中,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的发展序列,以及江汉地区早期文明的发生与发展。

吉金耀彩

《吉金耀彩——荆州出土铜器展》位于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展区,展览分为“商朝南土-周道尊尊”“问鼎中原-逐鹿群雄”“秦汉一统-楚风遗韵”三个单元。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在寻找石器原料时,色彩艳丽且有光泽的矿石逐渐被引起注意,并且在发现自然铜及冷锻制成小件工具和装饰品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采铜、冶铜、铸铜等技术和工艺。该展览就通过荆州市出土的从商代到秦汉的大量青铜器藏品,包括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等,为人们展示了荆州地区曾经灿烂的青铜文明和青铜发展历史。

楚玉撷英

《楚玉撷英——荆州出土玉器展》位于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展区,展览分为“”“玉璧与玉环”“玉珩和玉”“象生形玉佩”“组玉佩”“玉/玉剑饰/玉带钩”“楚地出土其他玉文化玉器”和“珠玉琳琅”七个单元。展品主要以战国时期的玉器为主,另有少数春秋中晚期和汉代初期的玉器,包括玉礼器、玉饰品、敛葬玉品、玉印章、玉刀首、玉管、玉等,另有个别水晶玉髓玛瑙)、玻璃等制品。荆州博物馆通过这些藏品展现了楚人玉文化的精妙,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多种玉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深对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书于竹木

《书于竹木——荆州出土简牍展》位于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展区,展览分为“战国楚简”“秦朝简牍”和“西汉简牍”三个单元。早在商代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简牍,但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为战国时期。而荆州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简牍文字,楚简以其出土数量多、内容丰富而居首位,到了秦汉时期,简牍的使用更为广泛,在字体上也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转变,至东汉时期,由于纸的发明和使用,简牍逐渐被这种更为经济实用的书写材料所取代,后经过三国两晋,简牍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该展览正是根据荆州地区的古墓葬中出土的战国、秦朝西汉的精选简牍,为人们展示了各时期的字体变化、历史发展。对延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陶苑奇珍

《陶苑奇珍——荆州出土古代瓷器展》位于荆州博物馆陈列大楼展区,展览分为“雨后天晴云破处--原始瓷与早期瓷器”“夺得千峰翠色来--瓷器的发展与成熟”“素瓷雪色缥沫香--瓷器的兴旺与繁荣”和“鲜明艳似美人霁--瓷器的鼎盛与斗艳”三个部分。展品主要为荆州地区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各历史时期瓷器精品,时间跨度从战国初期至清朝时期,其中以两晋、唐宋、元明时期古遗址、古墓葬出土的瓷器为主,呈现出器类繁多、器形丰富的特点,较全面地反映出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五大夫遂

《五大夫遂——凤凰山168号汉墓展》位于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展区,展览分为“精致生活”“精心殓葬”“魂归凤凰”三个部分。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楚故都楚纪南故城内东南部发掘了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了保存完好的男尸和500余件随葬品,根据出土简牍和玉印文字,得知墓主人名“遂”。“精致生活”单元展出了出土的漆器、鎏金铜饰件、铜镜、铜带钩等随葬品,既是五大夫遂日常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文景之治”时期物阜民丰的真实写照;“精心殓葬”单元通过出土的麻衣、麻裙、麻鞋、麻袜及纱帽等随葬衣物和随葬的28件男奴、18件女婢俑以及车、船、马、牛等明器,展示了五大夫遂装殓时的肃穆和生前出行的场景;“魂归凤凰”为棺展示区,该单元利用折幕投影技术,让漆木七豹扁壶上的动植物纹饰“动”起来,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

丹漆神韵

《丹漆神韵——楚秦汉漆器精品展》位于荆州博物馆珍品馆展区,展览分为“物华天宝”“楚楚动人”“秦汉风采”“博慧天工”四个部分。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荆州市发掘了近万座楚秦汉墓葬,出土了逾万件饱水漆器,荆州博物馆也因此成为馆藏楚秦汉饱水漆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些漆器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色泽鲜艳,是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该展览展出了通经过科学脱水保护的荆州出土的楚秦汉漆器文物珍品170件(套),包括酒具漆器、食类漆器、妆器、丧葬类漆器以及生活娱乐类漆器等,另外将这些文物与场景营造、狩猎宴乐、楚歌乐舞、高仿塑像等融合,利用传统展陈与现代化多媒体展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观众展示了楚秦汉漆器艺术品的独特魅力。

开元观历史文化陈列

《开元观历史文化陈列》位于荆州博物馆开元观,开元观主体建筑由山门、雷祖殿、三清殿、祖师殿构成,是一组自成体系、保存较完整的道教建筑。建筑坐北朝南,“一门三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占地约5000平方米。该展览介绍了开元观的历史沿革与建筑布局,另外展出文物64件(套),包括开元观建筑构件、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馆藏道教文物,为人们展示了开元观的历史文化和荆州道教的历史发展文物。

临时展览

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

《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特展》是由荆州市博物馆携手保利艺术博物馆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共同打造的“圆明园兽首”特展,展出了由保利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清代圆明园铜圆明园牛首铜像、虎首、猴首、猪首及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所藏的铜马首(复制件)。展览分为“万园之园”“文明浩劫”“回归之路”和“盛世聚首”四个单元,“万园之园”介绍了圆明园的营建、风貌及作为政治中心的职能;“文明浩劫”介绍火烧圆明园的背景及文物流散海外的情况;“回归之路”介绍了圆明园兽首的回归历程及国人的爱国热情;“盛世聚首”介绍了圆明园兽首的功能、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展览举办缘起。该展览于2023年3月14日开展,至2023年4月9日结束。

南有嘉鱼——荆州出土楚汉文物展

展览分分为“南土封国-抚夷属夏”“赳赳武夫-国之干城”“革故鼎新-器以载道”和“美服修容-佩玉鸣鸾”4个单元,共展出战国、秦、汉时期文物124件/套。其中,“南土封国-抚夷属夏”展品有鼎、升鼎、方座、提梁等青铜礼器,主要展示楚地青铜礼器组合;“赳赳武夫-国之干城”,展品有越王剑、戈、矛等兵器和车、壁插、合页、卡环、节约等车马器,主要展示楚地尚武重兵的社会风气及青铜器装饰工艺;“革故鼎新-器以载道”展品有极具楚地特色的猪形酒具盒、鸳鸯形豆等漆木器及熏杯、骆驼形灯、环权、蚁鼻钱等日用青铜器;“美服修容-佩玉鸣鸾”展品有奁具、铜镜、带钩、玉器等服饰用具,尤以铜镜、玉器最有代表性。该展览于2020年12月11日开展,2021年4月5日结束。

品物流芳——荆州古代精致生活文物展

《品物流芳——荆州古代精致生活文物展》是荆州博物馆为弘扬荆楚文化,加强馆际交流举办的临时展览,展览分为“衣(美不胜衣)”“食(珍馐佳馔)”“侍(侍俑成群)”“雅(兰膏明烛)”“美(华贵妆奁)”和“文(文房雅韵)”等6篇,共展出荆州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精致生活类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骨角器、丝织品等精品文物80余件。该展览于2017年11月28日至2018年2月28日在苏州丝绸博物馆展出。

馆藏精品

荆州博物馆有藏品(主要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9.6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7950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614件(套),二级文物1259件(套),三级文物16077件(套)。其藏品丰富、种类多样,包含有玉器、陶瓷器、青铜器、兵器、织绣品、简牍、漆树酸器等。

釉里红凤舞缠枝菊花纹盖罐

釉里红凤舞缠枝菊花纹盖罐是由荆州砖瓦厂出土的元代(公元1279-1368年)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桃钮帽形盖,直口溜肩鼓腹,最大径在腹部,平底,腹中有一周明显的接痕,內施一层较薄影青色釉,器表施较厚一层釉,盖内及器底未施釉,器表主体纹饰为釉里红彩,大部分颜色较鲜艳,但局部纹饰有些发青发灰;主体纹饰为缠枝菊花凤鸟纹;在缠莲的菊花从中有两只对称的凤鸟呈展翅欲飞状,上下陪衬纹为一周变体莲瓣纹。胎质细密洁白,釉面莹润,纹饰精美,色彩鲜艳,工艺复杂,可谓凤毛麟角之珍品。

青瓷荷叶盖罐

青瓷荷叶盖罐是由新桥村墓地出土的南宋(公元1127-1279年)时期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器物由盖与器身组成,盖面平弧,顶面有一个桥形钮,周边作荷叶状。直口束颈,鼓腹下收,器物外表光洁无纹,通体施梅子青釉,胎质细密洁白,釉面细腻光泽,青釉质如莹玉。

人执龙形玉佩

人执龙形玉佩是由院墙湾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时期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由一人、二龙、二凤组成。人着网格纹右深衣居中,头顶圆形璧,双臂张开各执一龙。二龙相对,龙身曲,龙背各栖一凤鸟。

张家山汉简

张家山汉简是由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186年稍后)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家山汉简是中原地区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出土的2366枚竹简内容主要有《二年律令》(共27种法律和1种具体管理关塞的制度《津关令》)、《奏书》(议罪案22例汇编)、《盖庐》(吴王阖闾与伍子胥问答之兵家著作)、《脉书》(记载人体疾病及脉数等的医学著作)、《引书》(综合引导、养身、治病的著作)、《算术书》(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数学题集,共69个章题,由题文、答案、解法构成,包括分数性质、四则运算、比例、盈不足、体积、面积等,较我国古代最早的数学集成著作《九章算术》早300余年)等,其内常丰富,是重要的历史文献,对研究西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学、技术等具有极高的价值。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是由中国“古代丝绸宝库”之称的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公元前475—221年)随葬品,为国家一级文物。

袍面为凤鸟花卉纹绣,线黄绢绣地。绘黑稿。图案作长条形,由怪鸟和花枝组成,对角布置。怪鸟张翅作站立状,长颈大腹,头号有四束花冠,垂于左右两边。三束花缨,垂于怪鸟一侧。其凤鸟菱形纹锦、大菱形纹锦、田猎纹、龙凤纹绦以及袍面的凤鸟花卉纹绣,构图内容丰富,织造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于研究楚国的纺织技术、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虎形铜尊

虎形铜尊是由江北农场出土的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771年)容酒礼器,为国家一级文物。

此尊为牺尊,以虎为造型。尊腹中空,口部有一孔,与腹相通。背上有一盖,钮为一只飞鸟,极为特殊。颈背有一道竖起鬃毛,身、颈、尾部都有大小不一的双线成单线虎斑纹。四足膀部为涡纹,虎头一双大眼,张口呲牙,非常凶猛。足似象足,虎耳内和四足内均残留红沙泥芯。尾、鬃、右耳均有补痕。但器物无使用痕迹,铸纹未打磨,腹底平,有浅阳纹网纹。

铜升鼎

铜升鼎是由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的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时期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时内附铜匕一件。

平折沿,口微敛,两长方形立耳外撇弧度较大,近平,器身中部束腰,束腰处有一周圆形凸棱,腹部较浅,附有四个精致的爬兽,平底,下接三个兽面蹄足。器物耳部、口沿、束腰凸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满饰细密繁的蟠纹,耳部仅背面无纹饰。凸棱以下的器身满饰蟠虺纹。该器物外底附有较厚的烟,器底还可见清晰的铸范痕迹。器物制作精致,装饰繁缛。

牺首栖鸟兽面纹铜尊

牺首栖鸟兽面纹铜尊是由庙兴遗址出土的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礼器。形体厚重,肩饰牺首栖鸟,肩、腹、足饰云雷、龙、纹。

越王州句”铜剑

越王州句”铜剑是由藤店一号楚墓出土的战国(公元前475—221年)时期文物,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圆首,圆茎实心。剑茎上满缠丝绳,有两道带纹饰的圆,茎靠首端用木片包夹呈圆形。剑身无纹饰,一面近格处有两行八字错金鸟篆铭文“(越)王州(朱)句(勾)自乍(作)用(剑)”。刃锋锐利,光泽如新。

漆木彩绘三鱼纹耳杯

漆木彩绘三鱼纹耳杯是由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公元前3世纪末—前167年)文物,国家一级文物。

窄长圆弧形耳。全器黑漆为地,用金、黄、红色在耳及口沿描波折纹、圆圈纹、凤鸟纹,在内底中央描绘四叶纹,其周围环绕三条首尾相逐、口衔草叶、栩栩如生的鱼,是西汉早期漆画艺术中的珍品。

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

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是荆州博物馆中漆木器最大的一件,造型独特,为战国时期文物。厚木胎,盖与器身内腹壁皆挖制,外形雕刻。盖身为双首连体的猪形,四足蹲伏,憨态可掬,是《山海经》神话动物“并封”的形象。像这样造型和级别的文物全国仅此一件。

学术科研

荆州博物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共发掘出了古墓葬8000余座和古文化遗址20余万平方米,有改写江汉平原人类史的鸡公山遗址、地下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发现千年古尸的凤凰山168号汉墓、布局完整的楚王陵等。荆州博物馆还先后承担了三峡水利工程、汉宜高速、蒙华铁路等重大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百余个。另外共出版专著6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

此外,荆州博物馆在配合城市项目建设中,陆续发现并发掘了大量的简牍,其中以战国楚简和汉简为多。2018年在荆州胡家草场发掘出土汉代简牍4546枚,内容包括岁纪、历、日至、法律文献、医方及杂方等八类;2019年在龙会河北岸墓地发掘出土楚简324枚,内容包括楚国军事礼仪和“书”类文献两类;2020年在枣林铺造纸厂出土楚简704枚,包括《齐桓公自莒返于齐》《吴王夫差起师伐越》《上贤》《诗书之言》《相马》5种9篇文献;2021年在王家咀墓地出土楚简3200余枚,包含《孔子曰》《诗经》以及“乐”类文献三部分。荆州博物馆对这些出土的简牍资料进行不断整理、阐释考古成果,陆续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作品30余篇,并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出土的简牍资料,此后胡家草场汉简和龙会河北岸楚简被评为2019“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王家咀楚简被评为湖北“2021年六大考古”发现,枣林铺楚简被列入“2020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荆州博物馆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实践基地,一直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通过与院校合作交流、开展主题活动、开展趣味讲堂等多种方式、培育学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荆楚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荆州博物馆在2016年3月19日与荆州市青少年宫合作,开展了“荆楚瑰宝-趣味讲堂”系列课程,为人们讲解荆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课堂上除了讲解之外荆州博物馆还通过自主研发课件、制作PPT,让学员们亲手制作器物、扮演故事情节等多种形式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升华课堂历史文化内涵。此后该系列课程一直延续至2022年5月,并荣获“中国教育学会课外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国家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优秀教育案例”“湖北省最佳教育设计方案”等荣誉。

文创产品

荆州博物馆长期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与持续探索,孵化出了许多优秀的创意成果和产品,包含有漆器工艺系列、家居茶艺系列、楚韵绣品系列、胸针徽章系列等。此外荆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文创还曾在2018年1月27日走出国门,亮相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文具及办公用品展“中国文博创意”主题展,其展示的5大类8个品种、28件(套)文创产品,受到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副总领事孙瑞英高度评价。

荆州博物馆还进行了文创产品创新性发展,2022年5月,荆州博物馆联合荆州荆博弘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北楚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观悟泊(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文创数字藏品,推出的数字藏品以馆内的猪形酒具盒、兵辟太岁戈和釉里红凤穿缠枝菊花瓷盖罐三件文物为基础,过参考文物外形建模,利用区块链技术,铸造成数字藏品,该三款数字藏品在网络平台亮相后深受收藏爱好者的欢迎,上线即被“秒光”。

所获荣誉

荆州博物馆是最早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的单位之一,还具备《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等。曾荣获“全国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夏鼐考古学研究成果奖”、“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国家田野考古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图书奖”、“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此外还有其他荣誉称号。

1994年,荆州博物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荣誉。

1995年3月24日,荆州博物馆获批湖北省第一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授予“4A级旅游景点”称号。

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

2014年3月,荆州博物馆宣教部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集体”。

2014年10月,荆州博物馆荣获第六届全国主题教育活动湖北省“敬老模范单位”称号。

2015年12月,荆州博物馆被评为“2013-2014年省级文明单位”。

2016年8月,荆州博物馆荣获“荆州市创建湖北省森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1月,荆州博物馆被评为“2015-2016年省级文明单位”。

2021年11月,荆州博物馆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2022年3月22日,荆州博物馆获评第四批“荆州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