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蜂鹰 :鹰科蜂鹰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20:24

菲律宾蜂鹰(学名:Pernis steerei)为鹰科蜂鹰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约52-68厘米,翼展135-150厘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脸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鳞片一样。它们脸部鳞片一样的致密羽毛像头盔一样,使蜂群奈何不得。鹃头蜂鹰在夏季常随蜂群移动而转移栖息地。冬天,它们则又回到较温暖的地区。蜂鹰不仅吃蜂,它们也吃蝈蝈、象、鼠类、蛙及蛇等小动物。分布于菲律宾多岛,栖息的海拔高度达1500米,通常在低地原始雨林或次生林中活动。

形态特征

菲律宾蜂鹰是一种中型福特猛禽,体长52-68厘米,翼展135-150厘米。雌鸟略比雄鸟更大。头小,雄性蓝灰色,而雌性的头部为粉褐色。头侧具有短而硬的鳞片状羽毛,而且较为厚密,是其独有的特征之一。头的后枕部通常具有短的黑色羽冠,显得与众不同。喉部灰,前胸部棕色,有黑色竖纹。腹部的褐色和黑色相间的横纹。虹膜为金黄色,非常美丽。嘴为黑色,脚和趾为黄色,爪黑色。在空中的飞行时翅膀腾起显得平稳有力,有一个较长的尾巴,翅膀上有两道宽而深暗的带状斑纹。头部通常较小,胸部的条纹少得多,而且更苍白。

分布范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巴厘岛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小巽他群岛西南群岛马鲁古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在吕宋岛萨马岛之间的贝纳迪诺海峡的北部和东部,吕宋岛、波利洛岛、卡坦端内斯岛马林杜克岛、锡布延岛和朗布隆岛都有记录。在贝纳迪诺海峡以西和以南的萨马岛、内格罗斯岛、锡亚高岛、棉兰老岛、巴西兰岛、莱特岛、塔布拉斯岛、薄荷岛、塔维塔威岛、迪纳加特岛和马斯巴特岛都有分布。

栖息环境

菲律宾蜂鹰生长在海拔高达1500米的低地原始雨林或次生林中,通常在低地原始雨林或次生林中活动。在2-3岁前有选择性地生活在海拔1400米处,将栖息地选择在低地森林和森林边缘,在亚山地森林中延伸到1500米。

生活习性

菲律宾蜂鹰以成虫及其幼虫为食,经常攻击蜂巢和白蚁丘以获取猎物。

生长繁殖

筑巢于高大乔木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有时利用鵟或苍鹰等的旧巢。5月下旬到6月产卵,每窝2~3枚,淡灰黄而带红褐色斑点。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繁殖期为4—6月。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双双在空中滑翔,然后急速下降,再缓慢盘旋,两翅象背后折起6—7次。营巢于阔叶树或针叶树上,巢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0—28米。巢主要枯枝构成,中间稍微下凹,形状为盘状,内放少许草茎和草叶,有时也利用鸢和苍鹰等其他猛禽的旧巢。每窝产卵2—3枚,一般为2枚。卵为砖红色,被有咖啡色的斑点。菲律宾蜂鹰的巢和卵还没有被描述,但在2月份已经注意到开始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由于持续的栖息地破坏,该物种正在减少(Ferguson-Lees和Christie 2001)。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ver3.1——无危(LC)。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